
简介
该用户还未填写简介
擅长的技术栈
可提供的服务
暂无可提供的服务
本文介绍了基于组合子模式实现的语法分析器设计。通过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构建BindingParser、BindingBlockParser和StartParser等子分析器,说明了如何通过对象组合方式实现复杂语法解析。重点分析了StartParser作为顶级分析器的组装过程,以及通过OrderRuleParser外观类封装解析细节的设计考量。文章还探讨了子分析器命名规范、组合子与语言构造的对应关系,

本文介绍了列表结构分析器ListParser的实现,重点分析了其与顺序结构分析器SequenceParser的区别。ListParser用于处理无序列表元素,通过terminalTag标识列表结束位置。文章详细解析了NameMappingParser、ServiceTypeBlockParser等子分析器的代码实现,并重点讨论了AliasListParser如何处理带逗号分隔的别名列表。最后展示了
本文探讨了符号表在编程语言和DSL中的应用。符号表作为标识符信息的存储结构,主要采用哈希表实现,用于记录标识符名称、类型、作用域等属性,并辅助语义检查。通过Maven配置文件解析案例,展示了如何在语义模型构建阶段使用符号表存储Property和Dependency实例,以高效处理属性引用关系。文章强调应将语法检查与语义检查分离,并比较了多符号表与单符号表的设计选择。最后指出符号表与语法树虽功能有交

本文介绍了组合子模式在语法分析器设计中的应用。首先展示了词法单元类型的定义,然后重点讲解了终结符解析器TerminalParser的实现细节,包括其继承关系、回调机制和解析逻辑。接着介绍了抽象类Parser的设计以及用于传递分析信息的ParseContext类。文章详细说明了RuleBlockParser的实现,阐述了顺序结构解析器SequenceParser和列表解析器ListParser的作用
本文对比了组合子模式与递归下降法两种语法分析器实现方式。组合子模式采用自底向上的组件化设计,通过组合小型分析器构建复杂分析器,具有较好的复用性但理解难度较高;而递归下降法则采用自顶向下的过程式设计,更符合人类思维但复用性较差。文章指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语法分析树结构应保持一致,并建议DSL设计遵循"约定大于配置"原则,避免过度追求灵活性。通过具体文法示例,文章展示了两种方法的结

摘要:SDTS(语法制导翻译方案)是一种将语义动作嵌入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形式化翻译方法,可作为SDD的补充。语义动作用{}包裹,其位置直接影响翻译结果。在语法分析树中,语义动作可视为终结符节点,但在处理复杂操作时需谨慎。示例展示了如何将减法表达式转换为逆波兰式,并通过递归下降分析器实现。SDTS特别适用于需要明确语义动作执行顺序的场景,建议结合SDD使用,在语法分析器生成等情况下更具优势。
本文介绍了语义模型构建的核心流程,通过ModelBuilder类实现。重点内容包括:1) 使用栈结构存储模型组件,通过后序遍历语法树节点;2) 构建比较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模型的方法实现;3) 分析了模型复用问题,提出基于结构特征的缓存策略;4) 以"(#e>=0 and #e<=8) or (#e>=50 and #e<=100)"为例,展示了模型构建过

本文探讨了递归下降法在减法表达式语法分析中的应用,重点处理了左递归消除问题。通过简化文法6-14示例,展示了如何实现带表达式求值的递归下降分析器。案例虽省略了语义模型和错误处理,但演示了同步计算差值的关键实现(代码6-4)。特别说明该方案要求输入必须含减号(如"3-2"),不支持单数字表达式,以保持示例简洁性。文章最后指出,完整解决方案需结合第7章的语法制导翻译技术。
摘要:本文探讨了作者撰写DSL(领域特定语言)技术文章的初衷与历程。在当前AI热潮下,作者注意到国内DSL系统性资料的稀缺,历时三年完成这一系列文章,旨在填补技术空白。文章对比了马丁·福勒的理论著作,强调本系列更注重实践应用,并以Java语言为基础展开讲解。作者也反思了当前技术界的浮躁现象,呼吁开发者重视基础技术积累,并分享了自身的技术情怀与人生感悟。
所以您会在图 7.10看到类似new CompareNode(“#e > 0”)的代码,表示新建一个“比较”类型的语法树节点,其中的字符串表示具体的比较表达式,不过仅用于展示的目的。同样的道理,代码new LogicalNode("or", "#e > 20", "#e < 30")表示新建一个“逻辑运算”类型的语法树节点,其内部引用了两个比较类型的节点,具体的引用目标也需要通过对应的语义规则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