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上海城市开发者社区线下活动纪实
亮佬也是从软件开发做起,然后一直做的也是程序开发相关的工作,在他快要35岁的时候自己思考了程序员的发展道路,毅然决然做了转型的决定,但是他的转型不是盲目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机会,有目的性的转型,他选的方向就是技术社区推广相关的工作,包括帮助开发者使用相关技术、熟悉社区、社区推广等内容,个人觉得有技术背景的相关从业者会更有优势,首先懂技术实现过程,其次懂开发者使用新技术的流程,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式的工
引言
5月27号中午,很高兴能和现CSDN副总裁、前微软 Azure 工程团队首席研发经理、技术畅销书《编程之美》及《构建之法》的作者邹欣邹老师,以及CSDN的 “上海城市开发者社区” 的部分成员齐聚一堂,参加CSDN上海城市开发者社区自5月初成立以来的首次线下活动。本次线下活动由CSDN邹老师亲临现场做《创新的迷思》的主题分享,分享邹老师遇到的各种创新经验以及教训感悟,各位参会的CSDN博主都做了对应的观点讨论和发言,整场活动的内容翔实,干货满满,与会者都有非常大的心得体会和收获。
CSDN上海城市开发者社区
在展开正文之前,首先再来了解一下CSDN上海城市开发者社区,可能大部分开发者还不太清楚CSDN上海城市开发者社区是干什么的,其实CSDN在5月初推出了 “COC”,COC其实就是CSDN企业服务官方社区运营共建者,即CSDN官方和CSDN中技术以及影响力博主共建的理念,每个社区都有2~3位社区主理人负责对应社区的日常维护工作。那么,CSDN(下文简称“C站”)上海城市开发者社区就是COC中的一个社区,目前COC有20个城市和技术社区。
本次线下沙龙,由邹老师引出创新的话题,各位博主积极发言,大家畅所欲言,先整理以下与会话题,分享给各位读者。
话题一:关于创新和开源
在活动开始,邹老师就以创新切入话题,讲述了他在海外工作时候的创新经验,以及C站的创新和改革。当然,创新是一个持续性的事情,不管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后期发展中,只有持续创新才有竞争优势。关于开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论点,作为程序开发人员想必对开源并不陌生,无论是否参与过开源贡献,使用开源软件就是参与开源的最直接方式,邹老师从中国开源软件的发展和现状聊了他在微软等公司不同阶段对中国开源软件的想法和贡献,以及一些软件选择开源的意义、另外一些软件没有选择开源的意义。
个人觉得,对于开发者而言,不管是在实际开发中使用开源项目,还是直接投身于开源的贡献中,关于开源相关的内容想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开源与开发者息息相关,可能有的开发者会觉得不使用开源项目,自己就与开源无关了?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因为就算没有在实际开发中使用开源项目,但是在实际开发中肯定会用到一些第三方的插件,那么能保证这些插件没有用到开源的内容么?所以,开源与每一位开发者都有联系。通过自己投入到开源项目的贡献才发现,作为一个开源项目的贡献者很不容易,不仅要兼顾日常工作,还要保证开源的进度,也让我对开源项目有着更加直接、切身的体验,而且我觉得投身开源的每一位贡献值都太不容易了,每一位开源贡献值都值得尊重,也希望各位开发者多多支持开源项目,助力我们国内开源领域的腾飞。开发者参与开源项目,对开源项目做一些贡献度,不仅可以加深开发者自己关于开源的理解,也可以让开发者在参与开源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更可以提高开发者的认知高度,抛开自己擅长的领域考虑问题,可以很好的提升开发者的全局意识。
话题二:关于CSDN的讨论
由于参会者都是C站的忠实粉丝用户,少不了关于C站的讨论,无论是C站的用户体验,还是C站的创新发展,大家都做了对应的发言和讨论。邹老师提的核心内容涵盖C站技术实现,再到用户体验,以及C站对于未来型技术社区的探索实践。
从最初C站的私信推送功能开始,实现私信通达率以及有效转换率,再到C站的用户画像优化,再到C站推出的引入ChatGPT机器人来鼓励新加入的博文创作者的实践效果,C站推出的博主个人的“认可”功能、“铁粉”功能、以及个人“成就”页面,以及C站的红包功能和防脚本抢红包机制,都是邹老师加入C站之后的改革举措,也让C站的用户感受到了创新带来的良好用户体验。
个人觉得,C站的技术创新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近两年C站的整体改版,以及各种新功能的推出,还有就是结合当下新技术的实践,让C站的用户体验有了质的提升。作为C站老粉,虽然自己加入C站已经将近13年,但是持续在C站创作却不到7年时间,但是我会继续持续创作,与C站共同进步,见证美好的程序人生。
话题三:关于程序员的35岁之后的何去何从
各位参会人员都提出了一些非常不错的观点,尤其是在当前内卷严重的技术圈和互联网圈,无论是大厂员工还是小厂领导,人人都被大环境搞得很焦虑。那么笔者也是如此,而且作为一个8年的程序开发人员,马上就到了所谓的程序员开发周期“红线”:35岁关卡,于是笔者就在座谈会上向邹老师提出了程序员在35岁之后就真的只能去送外卖、跑滴滴的话题。
邹老师通过分享自己在国外工作的经历,回答了这个话题,他说:程序员在35岁以后的道路是靠自己来争取的,不管是走管理这条路还是走资深的领域开发,要结合自身情况来选择,尤其是要始终保持一个持续学习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投资自己而不是去怨天尤人,提升自己的技术壁垒和专业技能才是继续走下去的资本。
参会的亮小猪大佬通过自身经历,详细的谈了他是怎么在35岁左右成功转型的经过,真的非常的有用。亮佬也是从软件开发做起,然后一直做的也是程序开发相关的工作,在他快要35岁的时候自己思考了程序员的发展道路,毅然决然做了转型的决定,但是他的转型不是盲目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机会,有目的性的转型,他选的方向就是技术社区推广相关的工作,包括帮助开发者使用相关技术、熟悉社区、社区推广等内容,个人觉得有技术背景的相关从业者会更有优势,首先懂技术实现过程,其次懂开发者使用新技术的流程,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式的工作性质,所以亮佬的转型案例值得借鉴和思考学习!
话题四:写博文和写代码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邹老师编写了技术畅销书《编程之美》及《构建之法》等,而邹老师早期在海外工作的时候,也是持续在进行博客创作,邹老师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去出书,但是后来出书了。原因就是邹老师平时博客创作的沉淀和积累,促成了书籍的出版。
笔者与会时候,参与了博客创作的讨论,也分享了之前的博客创作经历。记得之前有一个粉丝问我,怎么才能像我这样持续输出博文,写的博文看起来像一篇博文。我只是给他说了一句:不要怕自己写的质量,也不要担心自己写的内容简单,坚持去写博客,写的多了就自然“像”博文了。有一部分人会被各种想法左右了自己的行动,瞻前顾后会影响自己迈出博文写作的第一步,所以抛开所有顾虑,动手去写就已经赢了。
在这个话题结束之前,邹老师分享了写代码的话题,提出了写代码其实和写博文是一样的,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是大体流程是一样的。所以说写代码和写博文的原理是相通的,掌握其一,其二就会迎刃而解。但是写代码会比写博文要稍微复杂一点,写代码更多的是开发者自身思维的体现,也就是编程思想,不同的开发者的编程思想是不一样的,而且编程思想比写作思想要更加复杂和发散。
话题五:行动力的重要性
其实上面的关于程序员的35岁之后的何去何从话题也讲到了关于行动力相关的讨论,但是话题讨论中又单独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其实不管是在博文写作,还是日常开发工作的时候,还有就是程序开发生涯中,如何保持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积极行动力。
在内卷的当下,开发者面临着各种压力,不管是裁员潮还是行业淘汰潮,每一个都是在挑战着程序员的心态,无名的压迫感充斥着方方面面,但是作为程序开发者来说,这都是一定时期该出现的现象,只有自己保持自身竞争优势和实力,才不会被外界因素所影响。与会讨论的时候,baron、XiaoMing两位大佬做了相关讨论,提出了做硬件开发(如芯片研发、底层安全)的开发从业者其实是随着工作年限而更有竞争优势,毕竟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还有所不同,参会其他人员也一致以为程序员在面对外界压力的时候,只有保持自己的专业优势,才能在程序开发道路上走得更远。
个人觉得,程序员在自己的程序生涯中保持一颗持续学习的心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学习自己所在领域的专业技能,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保持持续学习,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会让自己受益一生,不管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掌握,还是锻炼自己的良好习惯,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话题六:算法推荐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讨论就是关于算法推荐的,邹老师那C站早期的推荐机制来做分享,也就是C站早期推荐是根据标签来进行推荐,但是这种推荐有利有弊,而且也提到了写博客最活跃的群体是大一,大二,以及工作一到三年的用户群,所以早期的推荐是比较单一的、灵活性不高。
上面也提到C站的推荐创新,也就是C站后期的活动推荐借助机器人推送活动消息,通过发送成功率、点开活动人数、成功参与人数等几个维度来看推送的转化率,也就是根据数据来做针对性的活动推荐。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为,涉及到统计学,还有数据分析,以及最优算法推荐等。尤其是现在人工智能的成熟技术,借助AI来做数据分析,以及定向推送,是越来越常见的操作,C站及时运用相关技术,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操作。
话题七:推荐的书籍
作为程序员,除了写代码,就剩下读书了,不管是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程序员的兴趣爱好中,阅读一直在程序员兴趣爱好的前三名以内。那么本次会谈,也少不了关于书籍的推荐。邹老师是畅销书《编程之美》及《构建之法》的作者,他也是一位爱阅读的程序老兵,所以推荐书籍那是必不可少的。
邹老师推荐了两本书,第一本书是硅谷吴军老师写的《浪潮之巅(第四版)》,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关于硅谷IT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变迁,分析了一些曾经辉煌的公司走向衰落的过程和原因,并讲了关于风投的有关知识,里面披露了很多知名IT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细节。第二本书是美国的大卫•贝尔斯(David Bayles) 和 特德•奥兰德(Ted Orland)写的《艺术与恐惧》,这本书主要是讲述的是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境。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创作中可能面临的困境,我们的程序开发过程中也很有可能会碰到,所以写代码和艺术创作是一样的,值得一读。
结束语
很荣幸能参加本次的线下交流活动,很开心能和CSDN邹老师面对面交流,听君一席话,受益匪浅,在交流中进步,汲取智者智慧!期待下次的线下交流活动!
由于本次活动时间紧,所以只邀请到了一部分在上海的C站博主,没有被邀请到的CSDN博主也不要失望,因为C站上海城市开发者社区会在下个月底举办两场大型活动,大家敬请期待啦!也欢迎各位开发者加入我们C站的上海城市开发者社区,社区主页直达:https://devpress.csdn.net/shanghai
传送门
下面都是与会其他人员的参会心得,每一篇都体现出深刻的感悟体会,值得一读!
1、对话CSDN副总裁-邹欣:先行动的才是赢家,践行长期主义的价值创造者终将收获价值 | COC上海城市开发者社区 对话CSDN副总裁-邹欣:先行动的才是赢家,践行长期主义的价值创造者终将收获价值 | COC上海城市开发者社区_哈哥撩编程的博客-CSDN博客
2、上海城市开发者社区小聚有感 上海城市开发者社区小聚有感_时间不会赖着不走的博客-CSDN博客
3、和CSDN头部大佬们的下线聚餐 https://devpress.csdn.net/shanghai/6472b28f94f30e2cd2e61220.html
4、【程序人生】上海城市开发者社区小聚有感 https://devpress.csdn.net/shanghai/64735cd094f30e2cd2e61225.html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