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eepSeek技术看大模型未来:MoE架构与Agentic AI实战指南
文解析DeepSeek技术中MoE架构如何通过稀疏激活实现万亿参数效率革命,以及Agentic AI如何使模型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协作。文章探讨下一代训练方法、对抗幻觉的解决方案,以及开源生态对AGI发展的推动作用,指出MoE+Agentic架构将引领大模型向超级专家系统、社会智能体和可解释AI方向发展,为开发者提供大模型技术演进路线图。——从DeepSeek技术交底看大模型未来。
文解析DeepSeek技术中MoE架构如何通过稀疏激活实现万亿参数效率革命,以及Agentic AI如何使模型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协作。文章探讨下一代训练方法、对抗幻觉的解决方案,以及开源生态对AGI发展的推动作用,指出MoE+Agentic架构将引领大模型向超级专家系统、社会智能体和可解释AI方向发展,为开发者提供大模型技术演进路线图。
——从DeepSeek技术交底看大模型未来
一、MoE架构:万亿参数的效率革命
Mixture of Experts(MoE) 是当前突破千亿级参数瓶颈的核心架构。与传统Transformer不同,MoE将模型拆分为多个“专家子网络”,每个输入仅激活部分专家(如DeepSeek-V3采用稀疏激活),实现计算效率与模型容量的双重突破。
下图对比稠密模型和Moe模型差异,MoE将传统的前馈模块替换为多个专家层,每个专家层也是一个前馈模块。在推理时,一个路由器会选择一小部分专家进行激活。例如,DeepSeek V3有256个专家,但每次推理仅激活9个专家(1个共享专家和8个由路由器选择的专家)。
DeepSeek-V3-0324(6850亿参数)的规模背后,MoE架构功不可没:
MoE通过动态路由(如Top-k门控)选择专家,使模型在推理时仅消耗20%-30%的计算资源,却获得接近万亿参数的性能。
Llama 4采用了与DeepSeek V3类似的架构,但在某些细节上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效率。Llama 4使用了分组查询注意力(GQA)而非多头潜在注意力(MLA),并且在MoE模块中使用了更少但更大的专家。此外,Llama 4在每个Transformer块中交替使用MoE模块和密集模块。 Qwen3的MoE模型采用了与DeepSeek V3类似的架构,但在某些细节上有所不同,例如不使用共享专家。这种设计使得模型在训练时能够学习更多知识,而在推理时保持高效。 Kimi K2采用了DeepSeek V3的架构,并进行了扩展。它使用了Muon优化器而非AdamW,这可能是其训练损失曲线表现优异的原因之一。此外,Kimi K2在MoE模块中使用了更多的专家,在MLA模块中使用了更少的头。这些设计使得Kimi 2在训练过程中表现优异,训练损失曲线平滑且下降迅速。这可能有助于该模型跃居上述基准测试的榜首。
二、Agentic AI: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协作
Agentic AI(智能体导向的AI)是下一代大模型的核心范式。它让模型具备目标分解、自我反思、工具调用能力,而不仅是“问答机器”。DeepSeek-R1的训练方法已初现Agentic雏形:
在优化训练阶段,研究人员引导模型生成带反思的详细答案(Self-Instruct),再通过人工修正提升逻辑严谨性:这种“自我验证+人工对齐”正是Agentic AI的早期实践——让模型像人类一样拆解任务、验证假设、修正错误。
先回顾一下人工反馈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简称 RLHF),顾名思义,就是先训练基础模型,在训练奖励模型,然后用奖励模型给基础模型打分做强化学习,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微调LLM,保证输出内容的对齐和调优。缺点也显而易见,一个是奖励模型训练复杂,决定了模型好坏;一个是这里注重结果,没有注重过程对齐训练。
关于强化学习对齐的方法,这里主要有三种:PPO、DPO、GRPO。
近端策略优化[PPO](Schulman et al., 2017)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大语言模型强化学习精调阶段的演员-评论家强化学习算法。OpenAI 在大多数任务中使用的强化学习算法都是近端策略优化算法(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 PPO)。近端策略优化可以根据奖励模型获得的反馈优化模型,通过不断的迭代,让模型探索和发现更符合人类偏好的回复策略。
然后为了克服 RLHF 在计算效率上的缺陷,斯坦福大学在 2023 年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直接偏好优化(DPO)算法,成为中小模型的优选对齐方案。PPO需同时训练策略、奖励、评论、参考4个模型,且需在线采样数据,计算资源消耗大。DPO核心改进:跳过“奖励模型训练”步骤,直接用“人类偏好数据”优化LLM策略,仅需2个模型(策略模型+参考模型),无需在线采样。
当然DPO也有一些缺点:样本利用率低:依赖离线标注数据,训练效率低,且易出现策略与数据不匹配问题。
组相对策略优化(Group Relative Policy Optimization, GRPO):是一种节省训练成本的RL框架,它避免了通常与policy model相同大小的critic model(value model),而是基于组得分估计基线。GRPO 的改进
- • 组内奖励标准化:对每个问题生成多个输出(组),用组内奖励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归一化。
- • 优势计算简化:直接使用归一化后的奖励作为优势值,无需评论家模型。
- • KL 散度正则化:通过无偏估计直接约束策略与参考模型的差异,避免奖励计算复杂化。
GRPO的核心是通过组内相对奖励优化策略(通过采样一组输出,计算这些输出的奖励,并根据奖励的相对值来更新模型参数。对每个输入状态,采样一组动作(如多个回答),通过奖励函数评估后,计算组内相对优势。这已经有过程对齐的那味儿了。
前面介绍了这么多还都是局部优化,之前的文章介绍了,未来的Agentic AI是强调自主规划、反馈迭代的能力,这块怎么训练呢。
三、下一代训练方法:解决三大核心挑战
1. 预训练革新:质量 > 规模
DeepSeek强调数据治理的核心地位:
- 过滤仇恨、暴力、侵权内容
- 算法+人工降低统计偏见
- 主动清除个人信息(即使偶然混入)
2. 优化训练:从SFT到Agentic微调
下一代训练将融合:
- Self-Improvement:模型生成高质量指令数据(如R1-Zero)
- 工具学习:调用API、搜索、代码解释器完成复杂任务
- 多智能体辩论:多个Agent协作验证答案可靠性
3. 推理架构:Agentic化部署
模型服务不再仅是“文本生成器”,而是具备记忆、规划、工具使用能力的智能体:
Agentic AI将动态整合外部知识(RAG)、程序执行(Code Interpreter)和长期记忆(Vector DB),实现“思考-行动”闭环。
蚂蚁团队给出的答案不是一个新算法,而是一个基础设施级别的解决方案——AWORLD框架。 你可以将 AWORLD 理解为一个为AgentAI量身打造的、高度优化的分布式计算与训练编排系统。它的核心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 大规模并行执行:AWORLD 的核心设计思想是“分而治之”。它不再让一个Agent孤军奋战,而是利用Kubernetes(K8s)集群,同时启动成百上千个独立的、并行的环境。每个环境里都有一个Agent的“克隆”在尝试解决任务。这样一来,原来需要线性累加的尝试时间,现在被压缩到了接近单次尝试的时间。 2. 解耦的系统架构:AWORLD 将Agent训练的整个流程巧妙地解耦为两个主要部分: * • 推理/执行端:负责Agent与环境的高并发交互,即大规模的“实践”(Rollout)。 * • 训练端:负责收集所有“实践”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即更新模型参数。 这种设计允许为不同的任务匹配最合适的硬件资源,例如,用GPU集群进行高效的模型推理和训练,用CPU集群来承载大量的环境实例,从而最大化资源利用率。 3. 一套完整的“训练配方”:论文不仅提供了工具(AWORLD),更提供了一套可复现的、端到端的 Agentic AI 训练“配方”。这个配方结合了监督微调(SFT)和强化学习(RL),让模型能够平滑地从“模仿专家”过渡到“自我进化”。
四、对抗幻觉:Agentic AI的全新解法
DeepSeek指出当前大模型存在幻觉、偏见、滥用三大风险。下一代训练将通过:
-
红队测试(Red Teaming):模拟攻击训练模型抗干扰能力
-
可信验证链(Chain-of-Verification):强制模型分步验证输出
-
安全对齐(Safety Alignment):构造安全数据注入价值观
Agentic框架中,模型需展示推理过程,人类可实时干预修正(如“暂停生成,这一步证据不足”)
未来展望:开源生态与AGI路径
DeepSeek的全模型开源(MIT协议) 为Agentic AI社区化奠定基础。MoE+Agentic架构将推动模型向:
- 超级专家系统:医疗/法律等垂直领域MoE专家协作
- 社会智能体(Social Agent):理解人类意图并主动服务
- 可解释AI(XAI):全程可视化推理路径
“真正的AGI不是更大的参数,而是更自主的思考。”
——DeepSeek模型报告结语
如何系统学习掌握AI大模型?
AI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正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和转型的关键力量。抓住AI大模型的风口,掌握AI大模型的知识和技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习AI大模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到更高级的技术。
这里给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份
全面的AI大模型学习资源
,包括:AI大模型全套学习路线图(从入门到实战)、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面试题等,资料免费分享
!
1. 成长路线图&学习规划
要学习一门新的技术,作为新手一定要先学习成长路线图,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这里,我们为新手和想要进一步提升的专业人士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学习成长路线图和规划。可以说是最科学最系统的学习成长路线。
2. 大模型经典PDF书籍
书籍和学习文档资料是学习大模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我们精选了一系列深入探讨大模型技术的书籍和学习文档,它们由领域内的顶尖专家撰写,内容全面、深入、详尽,为你学习大模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书籍含电子版PDF)
3. 大模型视频教程
对于很多自学或者没有基础的同学来说,书籍这些纯文字类的学习教材会觉得比较晦涩难以理解,因此,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大模型视频教程,以动态、形象的方式展示技术概念,帮助你更快、更轻松地掌握核心知识。
4. 大模型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主要包括对不同行业的现状、趋势、问题、机会等进行系统地调研和评估,以了解哪些行业更适合引入大模型的技术和应用,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大模型的优势。
5. 大模型项目实战
学以致用 ,当你的理论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通过项目实战,在实际操作中检验和巩固你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为你找工作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 大模型面试题
面试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需要充分的准备。
在你已经掌握了大模型技术之后,就需要开始准备面试,我们将提供精心整理的大模型面试题库,涵盖当前面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让你在面试中游刃有余。
全套的AI大模型学习资源已经整理打包,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
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
,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