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鸿蒙竞赛训练营2025结营颁奖,19支高校团队荣誉加冕
9月27日,开源鸿蒙技术大会2025在长沙召开,竞赛训练营圆满收官。来自53所高校的105支队伍经过两个月角逐,19支团队获奖。北京邮电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获一等奖,作品涉及裸眼3D智能桌宠和具身智能机器人模拟器。赛事突出实战应用,涵盖AI、物联网等领域,展现开源鸿蒙生态活力。大会特别颁发最佳指导老师奖,并设立潜力无限奖鼓励青年创新。活动彰显了开源社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将持续推动数字生态建设。
9月27日,开源鸿蒙技术大会2025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圆满召开。作为大会的重要环节之一,开源鸿蒙竞赛训练营正式结营并举行颁奖典礼。开源鸿蒙项目群工作委员会和技术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到场,为来自全国高校的19支获奖队伍颁奖,见证青年学子在开源赛道上的实践与突破。
开源鸿蒙竞赛训练营合影
自启动以来,本届训练营吸引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在内的53所高校的105支队伍踊跃参赛。历时两个多月,参赛团队经历了作品研发、赋能培训、社区协作与决赛答辩等环节,不仅在竞技中磨砺了技术能力,更在协作中感受到了开源共建的力量。
从实践出发,高校学子描绘开源鸿蒙未来图景
本届训练营突出“实战驱动”,鼓励学生以开源鸿蒙为底座,结合AI、物联网、智能交互等前沿技术,探索更加具体、切实的应用场景。赛场上,许多作品展现了创意与实力的融合,反映出开源生态蓬勃发展的势头。
一等奖由北京邮电大学 LIVIN团队 和上海交通大学 RobotVoxel团队 斩获。前者打造的《灵瞳·裸眼3D智能桌宠》打破了传统显示的局限,在无需头显的情况下实现数字人与现实的自然互动;后者则提出了基于开源鸿蒙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模拟器,让端侧设备成为机器人仿真与训练的入口,大幅降低了开发门槛。两支队伍的作品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开源鸿蒙生态应用边界的拓展。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秘书长助理李博为获奖赛队颁发一等奖
同时,本届训练营还特别颁发了最佳指导老师奖。北京邮电大学熊永平老师与上海交通大学余炀老师凭借对学生团队的悉心指导,荣获这一殊荣。两位老师不仅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提供了专业支持,更以学术积累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突破难题,成为推动开源鸿蒙生态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在二等奖的角逐中,深圳技术大学“216战队”推出低延时智能座舱平台,南方科技大学“南科智图”构建文献理解可视化系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WinHarmony”实现安卓到鸿蒙UI代码的智能转译,而南科大的“追光团队”则以AI交互玩偶展现多模态陪伴的新可能。共同描绘出“开源鸿蒙+AI”的丰富图景。
开源鸿蒙项目群工作委员会执行主席章晓峰为获奖赛队颁发颁发二等奖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bug创造者”、浙江工业大学“开鸿智联”、华东科技大学“灵丝织光”、西南科技大学“零一重构”、武汉大学“猫猫虫泥头车”,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NMM”等团队,凭借在弱网优化、智能家居、编译器优化和音乐应用等方向的探索,收获了本届竞赛训练营的三等奖。
开源鸿蒙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贾宁为获奖赛队颁发颁发三等奖
特别创新奖则由南方科技大学“追光团队”斩获,他们提出的“平台化玩偶”构想,将人设定制、情绪理解与智能家居联动结合,为生态延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开源鸿蒙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陈海波为获奖赛队颁发特别创新奖
与此同时,成都信息工程大学“AI没我队”、电子科技大学“成电蜀鸿战队”、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iostream”和“nice_OH”、华侨大学“微笑面队”、南方科技大学“下次见面是星期九”,以及电子科技大学“自定义名称”等队伍荣获潜力无限奖,展现出未来可期的后备力量。
开源鸿蒙项目群工作委员会执行主席章晓峰为获奖赛队颁发潜力无限奖
聚力开源未来,共筑智联新篇
从裸眼3D到具身智能,从智能座舱到智慧家居,2025年竞赛训练营的成果,不仅生动诠释了开源鸿蒙技术跨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更集中展现了青年开发者作为技术生力军,为开源生态与数字产业持续注入的创新活力与前沿探索。
我们正在迈入一个万物智联与数智融合并行的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主动投身,协同共建,才能赢得未来。未来,开源鸿蒙竞赛训练营将继续迭代升级,推出更多元的命题与更丰富的支持体系,吸引更多高校师生和开发者参与其中。让更多青年力量与开源精神同频共振,携手构筑更加开放、繁荣的数字生态。
「免责声明」:以上页面展示信息由第三方发布,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我们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以上网页呈现的图片均为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侵权行为与我们无关,如有请直接微信联系g1002718958。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