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扫描:增强漏洞管理的途径
容器扫描的集成标志着漏洞管理领域的重大进步。
关注公众号: 网络研究观 获取更多信息
在过去几年中,容器已成为一种基石技术,可在开发、测试和生产中实现可扩展性、效率和一致的环境。然而,容器的兴起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特别是在管理可能危及整个应用程序堆栈的漏洞方面。
到目前为止,您已经听说XZ Utils 版本 5.6.0 和 5.6.1 中嵌入了恶意代码,并在 CVE-2024-3094 下进行了识别。鉴于 XZ Utils 在 Linux 发行版中广泛用于压缩和解压缩,该漏洞主要威胁容器映像而不是用户端代码。此事件强调了容器安全/扫描与主动应用程序安全态势管理 (ASPM) 相结合对于防范此类漏洞的至关重要性。
通过情境分析缩小差距
将容器扫描与 AppSec 实践集成的一项关键优势是能够执行上下文分析。此过程将容器漏洞直接链接回源代码,揭示问题所在、是谁引入的以及如何有效修复问题。通过在容器问题和源代码漏洞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组织可以弥合容器安全和代码级问题之间的差距,使漏洞更具可操作性,修复更精确。
简化的分类和优先级划分
容器本质上从其相应的代码存储库继承严重性因素和其他属性。这种关系允许对风险进行更细致的评估,考虑容器漂移、易受攻击功能的使用以及问题的总体影响等因素。此外,通过 Active ASPM,用户可以访问可达性分析,使平台能够了解容器的部署情况并创建从云到代码的攻击路径。因此,优先级的确定基于对漏洞上下文的全面可见性,包括其在代码中的起源。这种简化的分类和优先级方法可确保根据漏洞的严重性及其存在的背景,将工作重点集中在最关键的漏洞上。
自动响应漏洞
将容器扫描与 Active ASPM 集成提供了从漏洞识别到解决的清晰路径,使组织能够自动化分类和优先级处理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化包括确定需要在何处应用修复、谁负责修复以及修复问题所需的具体操作。这种级别的自动化显着减少了手动工作量,加快了响应时间,并增强了应用程序堆栈的整体安全状况。
应对主要挑战
手动分类工作
传统上,识别容器内的漏洞需要大量的手动工作来追溯到其源代码起源。事实证明,这非常耗时,并且通常需要更精确地了解问题的真正严重性和背景。容器扫描的集成通过在容器漏洞和相应源代码之间提供自动化、准确的链接来解决这一挑战,从而提高漏洞管理的效率和功效。
问题的可操作性
安全工具常常会因为许多需要可操作的见解的问题而让用户不知所措。对于属于基础映像一部分且不直接与应用程序代码相关的漏洞尤其如此。通过在容器问题和代码之间建立直接联系,漏洞从警报演变为具有明确解决路径的可操作项目,从而增强了安全洞察的可操作性。
孤立的安全实践
容器的复杂性超出了技术挑战的范围,因为多个团队都为代码做出了贡献:从构建基础映像并提供用户指令的 DevOps 到提交应用程序代码的开发人员,这强调了容器安全性的多方面性质。
尽管如此,容器安全性传统上是独立于更广泛的应用程序安全上下文运行的。这种孤立的方法导致错失了整体风险管理的机会。容器扫描与 Active ASPM 的集成打破了这些孤岛,形成了一种更加集成且实用的方法来管理整个应用程序堆栈的安全风险。
容器扫描的集成标志着漏洞管理领域的重大进步。在容器化应用程序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环境中,组织可以通过提供上下文分析、简化分类和优先级以及自动响应漏洞来增强其安全态势。打破容器安全和源代码分析之间的孤岛,为采用更全面、更高效、更实用的方法来保护应用程序免受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铺平了道路。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