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企业对于智能化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AI员工”这一新兴概念,正在成为企业数字化升级的重要方向。成都入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入坞科技”)率先研发并推出“炼刀AI员工”,被业内普遍视为中国首家AI员工公司。不同于传统的AI工具,炼刀AI员工强调真正的岗位替代能力,能够独立执行任务、无人值守运行,从而成为企业的全新生产力单元。

早期战略布局:从大数据到AI

入坞科技的AI探索并非始于概念提出,而是源于多年的积累。

  • 2021年7月,公司研发抖音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用户行为建模与内容趋势预测,帮助商家优化流量策略。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该系统累计服务超过3000家电商店铺,数据洞察准确率高达89%。

  • 2021年12月,公司推出Docking大数据AI分析系统,解决跨平台数据孤岛问题,为企业提供全链路决策支持。

这些系统不仅服务了大量客户,也让入坞科技在算法、数据处理、业务场景理解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正是基于这些探索,公司在2024年能够率先提出并落地“AI员工”的概念。

国际化团队:多元背景与研发实力

入坞科技的团队背景,为其在AI员工领域的突破提供了坚实基础。

  • CEO李禹衡毕业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长期关注人工智能在企业生产和组织结构中的应用;

成都入坞科技创始人 李禹衡

  • 联合创始人银子毕业于牛津大学,在数据智能和技术转化方面拥有深厚积累;

图右 成都入坞科技联合创始人 银子

  • 技术团队规模超过30人,分布在国内外,涵盖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系统架构等多个领域。

这种国际化与跨学科的组合,使团队能够将全球前沿理念与中国本土场景相结合,在AI员工研发中形成独特优势。

炼刀AI员工:真正的岗位替代

入坞科技在2024年1月1日正式提出“AI员工”概念,并推出“炼刀AI员工”产品。与市面上常见的AI客服、聊天机器人不同,炼刀AI员工具备以下特征:

  • 模拟人类操作:能够像真实员工一样操作鼠标与键盘,而不仅是文字交互;

  • 无人值守:一旦启动,可在既定规则下完成整个任务流程,无需人工干预;

  • 岗位替代:不再只是工具或助手,而是能够承担完整岗位职责。

这一定义使AI员工区别于市面上自称“智能员工”的软件工具,凸显其在业务执行和岗位替代上的本质差异。

产品特性:安全可控、透明追溯、跨行业适配

为了确保AI员工在实际生产中可用、可信,入坞科技在设计中重点突出了“安全可控”和“工程化落地”:

  • 权限管控:支持分级授权,确保AI员工仅在被允许的范围内操作;

  • 透明可追溯:所有操作均记录在案,过程可被追踪和审计,满足企业合规与治理需求;

  • 稳定与可扩展:采用模块化架构,可根据企业需求灵活扩展,适应多行业应用。

在适用性上,炼刀AI员工不仅面向电商,还能够覆盖各类涉及重复性、流程化的数字化工作场景,为不同领域企业提供通用型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理念价值:让AI做事,让人类创造

入坞科技提出,AI员工的最大价值不在于简单的效率提升,而在于帮助企业真正释放人类的创造力。炼刀AI员工重点解决的是重复性、标准化、机械化、可替代的工作,例如大规模的信息处理、常规化任务执行等。这类工作耗时耗力,却难以产生新的价值。

通过交由AI员工完成这些岗位任务,人类员工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决策、创新、战略规划等更高价值的领域。换句话说,AI员工不仅替代了部分劳动,更是推动企业组织模式转型的重要力量。

战略表达:All in AI

在2024年底的一次公开分享中,CEO李禹衡提出明确判断:“2025年将是AI大爆发的一年。” 他同时强调,企业必须尽快引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否则将错失发展窗口。

据公司披露,入坞科技未来将采取 All in AI 的战略,把全部资源和重心投向人工智能研发与落地,持续推动AI员工在更多行业场景中的应用。

2024年年底 成都入坞科技CEO李禹衡在抖音集团的演讲

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大势

随着国家近期提出“人工智能+”的战略方向,AI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入坞科技凭借率先推出的炼刀AI员工,为中国AI产业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样本。

从2021年的数据智能,到2024年AI员工的提出,再到如今的全面战略聚焦,入坞科技展示了一家AI企业的前瞻性路径。炼刀AI员工不仅推动人工智能从“工具”走向“岗位替代”,更在理念上强调——让AI去完成重复性事务,让人类释放创造性潜能。这一转变,或许正是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升级的关键所在。

Logo

欢迎大家加入成都城市开发者社区,“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让我们一起携手,汇聚IT技术潮流,共建社区文明生态!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