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杯,敬《天府新论》!沉下心来办刊的期刊居然还能掉CSSCI,也是见证历史了!
那个没有评上“CSSCI青友刊”的对青年学者友好的、支持“一稿多投”、不用投稿前改格式的良心期刊,《天府新论》,在2025年的暑假,不仅没有进入备受瞩目的C刊行列,甚至还遗憾落选C扩,从曾经的学术高地滑落至普刊。2025年4月21日,《天府新论》发布投稿温馨提示,“不歧视作者身份、允许一稿多投、不要求投稿前修改格式”,前三条直指学术期刊的多重弊端,展现出了刊物对作者的开放度和包容性,堪称期刊界的一
8月23日,已确认《天府新论》掉出2025-2026版CSSCI目录,官方公众号21日发文中写着“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到23日就已经取消这个字样了。
那个没有评上“CSSCI青友刊”的对青年学者友好的、支持“一稿多投”、不用投稿前改格式的良心期刊,《天府新论》,在2025年的暑假,不仅没有进入备受瞩目的C刊行列,甚至还遗憾落选C扩,从曾经的学术高地滑落至普刊。这一消息传出,学术界一片哗然,众人!
-
这一杯,敬《天府新论》!——敬它敢为期刊先!
学术期刊办刊的本质应该是作为学术思想碰撞的集散地、知识成果传播的平台,核心是服务中国学术发展,唯一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学术水平。然而随着高校评聘制度越来越倚重期刊论文,不少期刊逐渐偏离了这一本质,陷入规则异化的怪圈。考聘对论文的要求,赋予了期刊绝对的话语权:但凡投稿必须按照期刊规范进行格式调整,否则一律退稿处理;不按时审稿反馈结果,反而要求作者不能一稿多投……这种要求不是一家两家期刊,而是普遍如此。期刊编辑部也不是不知道现状如何,但是也没有人做出过变革。
2025年4月21日,《天府新论》发布投稿温馨提示,“不歧视作者身份、允许一稿多投、不要求投稿前修改格式”,前三条直指学术期刊的多重弊端,展现出了刊物对作者的开放度和包容性,堪称期刊界的一股清流。
对青年学者给予相应扶持,它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根据期刊公布的数据显示,《天府新论》2024年第一作者是是40周岁以下青年学者的占比达到74.71%,其中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的占比达到52.87%,另外还有5.75%的作者是硕士研究生。
当下,期刊界的问题积重难返,《天府新论》的公开声明无疑是摆明了立场,直陈问题,敢于挑战学术潜规则。
掀桌!C扩发布重要投稿声明,允许一稿多投等!网友:就这几条声明,我愿意给他升C!
-
这一杯,敬《天府新论》!——敬它敢和评价数据叫板!
在当下学术评价体系高度量化的语境中,影响因子、转载率等数据,早已超越参考指标的范畴,异化为左右期刊生存与学者发展的指挥棒。众多期刊,特别是核心期刊,为了稳妥核心地位,争相约稿名家,对名气不大的普通学者各种卡壳;过度追求热门学科,减少冷门学科稿件的刊发比例。
从《天府新论》24年青年学者的发文数据就可以想象出来,《天府新论》的数据是很难超越那些迎合评价算法的期刊。在当下的环境中,如果不约稿名家,不走关系,尽管在青年学者眼中是一本好期刊,但是对刊物的引文数据贡献不大。
或者换句话说,期刊的办刊太初心化、太理想主义了?现实是不需要理想主义办刊的,这或许就是《天府新论》没有进C扩的根本原因。
很多期刊主编都认为,学术的未来是属于青年学者的。相信不久的下一届,《天府新论》还是能重回核心体系的。
-
这一杯,敬《天府新论》!——敬它坚守的学术初心!
《天府新论》在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的起起伏伏,与它的学术初心有莫大关系。在ZZ正确性上,很多期刊矫枉过正,为了不出错,坚决不收和思政等挂钩的论文,导致思政论文发表成为大难题;在期刊数据上,很多期刊为了避免冷门学科拖低自身的整体排名,对冷门学科采取选择性忽略的态度……
而《天府新论》却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学术的初心,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使命,致力于为学术界提供一个纯粹、公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它严格把控学术质量,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它关注社会现实,鼓励学者们研究真问题、发表新见解。这种对学术初心的坚守,在当今复杂的学术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核心期刊评级的起落,见证的不只是期刊的命运沉浮,更折射出中国学术生态的深度变革。《天府新论》虽然暂时失去了CSSCI的头衔,但相信它的收稿标准和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不会因评级变化而变化。
因为学术的真正价值,从不完全由评级定义,而是由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贡献所书写。
未来,请继续关注《天府新论》。
这篇,也敬时刻保持学术初心,但依然在论文发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我们。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