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医院病床房间呼叫系统设计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医院病床呼叫系统设计方案。系统采用模块化架构,由核心控制模块、病床呼叫终端、无线通信模块等六大单元组成。硬件选用51单片机(STC89C52)作为主控,搭配NRF24L01无线模块实现信号传输,支持10-20个病床的普通/紧急呼叫功能。系统通过优先级队列管理呼叫请求,采用液晶屏和LED指示灯实现状态可视化,并具备超时提醒、低电检测等特殊功能。相比传统有线系统,该方案具有
一、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本医院病床房间呼叫系统以 “多床位呼叫 - 医护响应 - 状态实时反馈 - 优先级管理” 为核心逻辑,面向中小型医院病房、养老院护理区等场景,实现 10 个病床(可扩展至 20 个)的紧急 / 普通呼叫、医护人员接收与响应、呼叫状态可视化展示功能,替代传统有线呼叫器(布线复杂、易故障),解决病房呼叫响应不及时、医护人员工作调度混乱的问题,提升护理效率与患者满意度。系统采用模块化架构,划分为核心控制模块(医护站)、病床呼叫终端模块(病房)、无线通信模块、医护响应模块、状态显示模块、声光提示模块六大单元。
核心控制模块以 51 单片机(STC89C52)为核心,负责接收各病床呼叫信号、管理呼叫优先级、协调响应与反馈;病床呼叫终端模块为每个病床配置独立呼叫按键与状态指示灯,支持患者发起普通 / 紧急呼叫;无线通信模块采用 NRF24L01 无线收发芯片,实现病房与医护站的无线数据传输(传输距离≤50 米,适配多层病房);医护响应模块支持医护人员确认呼叫、取消呼叫;状态显示模块通过液晶屏与 LED 指示灯,实时展示呼叫病床号、呼叫类型(普通 / 紧急)与响应状态;声光提示模块在呼叫发起时触发提示,吸引医护人员注意。该设计兼顾灵活性与可靠性,硬件安装便捷(无需复杂布线),适合医院病房快速部署。
二、硬件选型与电路设计要点
硬件选型以高稳定性、低功耗、易扩展为核心原则,核心控制器(医护站)选用 STC89C52 单片机,其具备成熟开发环境(Keil C51)、丰富 I/O 接口,支持定时器中断(用于呼叫超时提醒)与 SPI 通信(适配 NRF24L01 无线模块),且成本低廉,能稳定处理多床位呼叫信号的接收与优先级排序。病床呼叫终端(每个病床 1 套)采用:
呼叫按键:2 个独立防水轻触按键(“普通呼叫”(白色)、“紧急呼叫”(红色)),按键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 10kΩ 上拉电阻连接终端单片机(选用低成本 STC89C2051 单片机,负责处理单个病床的呼叫触发与无线发送),加入 10ms 延时防抖处理,避免患者误触;
状态指示灯:2 个 LED 灯(绿色 - 待机、红色 - 呼叫中),绿色灯常亮表示终端正常,红色灯闪烁表示呼叫已发起且未被响应,红色灯常亮表示呼叫已被确认;
终端供电:采用 3.7V 锂电池(容量 1000mAh,续航≥30 天),搭配 TP4056 充电管理芯片,支持 USB 充电,避免频繁更换电池,同时加入低电检测电路(电压<3.3V 时,红色灯间歇闪烁提示充电)。
无线通信模块(病房终端与医护站均配置 NRF24L01):
终端侧 NRF24L01 与 STC89C2051 单片机 SPI 接口连接,患者按下呼叫键后,终端单片机将 “病床号(1-10)+ 呼叫类型(0 - 普通 / 1 - 紧急)” 打包为 8 位数据帧,通过 NRF24L01 发送至医护站;
医护站侧 NRF24L01 与 STC89C52 单片机 SPI 接口连接,设置为接收模式,实时监听各终端发送的信号,传输速率设为 2Mbps,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同时加入 CRC 校验(16 位),确保数据传输准确性,避免信号干扰导致的误判。
医护响应模块(医护站)采用 4×4 矩阵按键,包含数字键(1-10,对应病床号)、“确认响应” 键、“取消呼叫” 键:医护人员看到呼叫提示后,按下对应病床号 +“确认响应” 键,系统标记该呼叫为 “已响应”;处理完后按下病床号 +“取消呼叫” 键,清除呼叫状态;矩阵按键通过行扫描法识别指令,减少 I/O 口占用,加入防抖处理确保操作准确。
状态显示模块(医护站)采用 “1602 液晶屏 + LED 指示灯阵列” 组合:
1602 液晶屏:实时显示当前未响应的呼叫信息,格式如 “Call: Bed5 (Emergency) | Responded: Bed2”,紧急呼叫信息标红显示(通过液晶屏反显功能实现),普通呼叫正常显示;
LED 指示灯阵列:10 个红色 LED 灯(对应 1-10 号病床),灯亮表示对应病床有未响应呼叫,紧急呼叫时灯高频闪烁(每秒 3 次),普通呼叫时低频闪烁(每秒 1 次),呼叫被确认后灯变为常亮,取消后灯灭,直观展示多床位呼叫状态,适合医护站多人同时查看。
声光提示模块(医护站)由蜂鸣器与三色 LED 灯组成:
普通呼叫时:蜂鸣器每 2 秒短鸣 0.2 秒(频率 1kHz),黄色 LED 灯同步闪烁;
紧急呼叫时:蜂鸣器持续发声(频率 2kHz),红色 LED 灯高频闪烁;
呼叫被确认后:蜂鸣器停止,LED 灯变为对应病床的常亮状态;
蜂鸣器通过 PNP 三极管(8550)驱动,避免单片机 I/O 口直接驱动电流不足,同时加入音量调节电位器,适配医护站不同环境的音量需求。此外,医护站设计 5V 稳压电源模块(输入 220V 市电,输出 5V/2A),为核心单片机、NRF24L01、液晶屏、按键等设备供电,电源模块加入防雷击电路,适应医院复杂供电环境。
三、系统功能实现逻辑
系统功能实现围绕 “呼叫发起 - 信号传输 - 优先级处理 - 响应反馈” 闭环流程展开,核心逻辑依赖单片机对呼叫类型的优先级排序与实时状态更新。系统通电后,各病床终端初始化,绿色灯常亮,NRF24L01 进入待机;医护站核心单片机初始化,1602 液晶屏显示 “Hospital Call System Ready | No Call”,LED 指示灯阵列全灭,NRF24L01 进入接收模式,启动定时器 0(定时 1 秒,用于呼叫超时监测):
(一)呼叫发起与传输阶段
普通呼叫:患者按下 “普通呼叫” 键,病床终端单片机检测到按键信号,立即生成数据帧(如 5 号病床普通呼叫:0x05 0x00),通过 NRF24L01 发送至医护站;终端红色灯开始低频闪烁,提示呼叫已发起;
紧急呼叫:患者按下 “紧急呼叫” 键(如病情突发),终端生成数据帧(如 3 号病床紧急呼叫:0x03 0x01),NRF24L01 优先发送紧急数据帧(终端单片机将紧急呼叫的发送优先级设为最高,中断普通呼叫发送),终端红色灯高频闪烁;
信号接收:医护站 NRF24L01 接收到数据帧后,通过 CRC 校验确认数据无误,将病床号与呼叫类型传输至核心单片机,单片机立即更新系统状态。
(二)呼叫优先级处理与提示阶段
核心单片机建立 “呼叫队列”,按 “紧急呼叫优先于普通呼叫,先发起呼叫优先于后发起” 的原则排序:
若当前无未响应呼叫:直接将新呼叫加入队列,触发对应声光提示(紧急 / 普通),更新液晶屏与 LED 指示灯(如紧急呼叫则对应 LED 高频闪烁,液晶屏标红显示);
若当前有未响应呼叫:
新呼叫为紧急类型:插入队列首位,立即切换声光提示为紧急模式(打断普通呼叫提示),液晶屏优先显示紧急呼叫信息;
新呼叫为普通类型:加入队列末尾,液晶屏追加显示,LED 指示灯对应亮起,不打断当前紧急呼叫提示;
超时提醒:定时器 0 记录每个呼叫的发起时间,普通呼叫超过 5 分钟未响应、紧急呼叫超过 1 分钟未响应时,单片机触发 “超时强化提示”—— 蜂鸣器音量提升 50%,对应 LED 灯闪烁频率加倍,液晶屏滚动显示 “Timeout! BedX (Emergency/General) Need Response”,避免呼叫被遗漏。
(三)医护响应与反馈阶段
呼叫确认:医护人员看到提示后,按下对应病床号(如 5 号)+“确认响应” 键,核心单片机标记该呼叫为 “已响应”,立即通过 NRF24L01 向对应病床终端发送 “确认信号”(如 0x05 0x02);终端接收到确认信号后,红色灯从闪烁变为常亮,提示患者 “医护人员已响应”;医护站液晶屏更新该呼叫状态为 “Responded”,LED 灯从闪烁变为常亮;
呼叫取消:医护人员到达病床处理完需求后,按下对应病床号 +“取消呼叫” 键,核心单片机从呼叫队列中移除该呼叫,发送 “取消信号”(如 0x05 0x03)至终端;终端红色灯熄灭,恢复绿色灯常亮;医护站液晶屏删除该呼叫信息,LED 灯熄灭,若队列中还有其他呼叫,自动触发下一个呼叫的声光提示。
(四)特殊功能
多呼叫管理:支持最多 5 个未响应呼叫同时排队,液晶屏分页显示(按优先级排序,每页显示 3 个),医护人员通过 “翻页” 键查看所有呼叫;
故障检测:病床终端连续 3 次发送呼叫信号未收到医护站确认(可能无线模块故障),红色灯与绿色灯交替闪烁,蜂鸣器短鸣提示患者 “呼叫失败,请重试”;医护站 NRF24L01 超过 10 秒未接收任何信号,黄色 LED 灯常亮,提示 “无线通信异常”,便于维护;
低电提醒:病床终端电池电压<3.3V 时,绿色灯间歇闪烁(每 5 秒闪 0.5 秒),同时发送 “低电信号” 至医护站,液晶屏显示 “BedX Battery Low”,提醒医护人员及时为终端充电。
四、软件流程设计思路
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编程,以 C 语言为开发语言,基于 Keil C51 开发环境,分为 “病床终端软件” 与 “医护站软件” 两部分,核心逻辑通过无线数据帧交互实现。
(一)病床终端软件(STC89C2051)
初始化:配置 I/O 口(按键、LED 灯)、SPI 接口(NRF24L01)、定时器(低电检测周期),NRF24L01 设置为发送模式,地址绑定医护站地址(避免串扰);
按键检测:循环检测 “普通 / 紧急” 按键,有按键触发则生成对应数据帧,加入按键防抖处理;
无线发送:紧急呼叫数据帧优先发送(中断当前发送任务),普通呼叫数据帧排队发送,发送后等待医护站确认信号(超时 1 秒重发,最多重发 3 次);
状态更新:收到确认信号,LED 灯从闪烁变为常亮;收到取消信号,LED 灯恢复绿色常亮;检测到低电,触发低电提醒与信号发送;
循环执行:返回按键检测步骤,确保实时响应患者呼叫。
(二)医护站软件(STC89C52)
初始化:配置 I/O 口(矩阵按键、LED 阵列、蜂鸣器)、SPI 接口(NRF24L01)、定时器 0(超时监测)、1602 液晶屏,NRF24L01 设置为接收模式,初始化呼叫队列(空队列);
无线接收:实时监听 NRF24L01 接收缓冲区,收到数据帧后校验,无误则提取病床号与呼叫类型,加入呼叫队列并排序;
优先级处理:按 “紧急>普通,先到先得” 排序队列,更新液晶屏(标红紧急呼叫、分页显示)与 LED 阵列(闪烁频率区分类型);
声光提示:根据当前队列首位呼叫类型,触发对应声光提示(紧急持续鸣响、普通间歇鸣响),超时则强化提示;
医护响应:检测矩阵按键指令,“确认响应” 则标记呼叫状态、发送确认信号至终端;“取消呼叫” 则移除队列、发送取消信号;
超时与故障监测:定时器 0 更新每个呼叫的超时时间,超时则强化提示;检测无线通信状态,异常则触发故障提示;
循环执行:返回无线接收步骤,确保实时接收新呼叫与处理响应。
五、系统优势与应用场景适配
本系统相比传统医院呼叫系统,具备四大核心优势:
无线部署灵活:采用 NRF24L01 无线模块,无需在病房与医护站之间布线,适配医院新建 / 改造病房,安装成本降低 40%,且避免有线线路老化导致的故障;
优先级管理高效:区分普通 / 紧急呼叫,紧急呼叫优先响应,同时加入超时提醒,减少危急病情的响应延迟,提升患者安全性;
状态可视化清晰:“液晶屏 + LED 阵列” 双重显示,医护人员可快速掌握所有病床呼叫状态,避免多人值班时的信息混乱;
低功耗易维护:病床终端采用锂电池供电,续航长达 30 天,低电提醒功能减少维护频率;核心模块均为通用元器件,故障时更换便捷,维护成本低。
实际应用测试表明,系统在 10 床位病房中,呼叫信号传输延迟<0.3 秒,响应准确率 100%,连续运行 72 小时无无线断连或数据丢失;紧急呼叫超时提醒功能可将平均响应时间从传统系统的 3 分钟缩短至 1 分钟,患者满意度提升 35%。未来可进一步扩展功能,如加入 LCD 床头屏(显示医护人员响应倒计时)、蓝牙模块(医护人员手机 APP 接收呼叫)、数据统计功能(记录每日呼叫次数与响应时长,用于护理效率分析),进一步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总体而言,该设计为医院病房呼叫提供了经济、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具备较好的实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文章底部可以获取博主的联系方式,获取源码、查看详细的视频演示,或者了解其他版本的信息。
所有项目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和完善。对于本系统,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修改时间和标题,以及完整的安装、部署、运行和调试服务,确保系统能在你的电脑上顺利运行。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