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辉:传统企业AI转型避坑指南—从大厂资源整合到实战落地
近期,他结合服务500强企业及中小商户的实战经验,分享了传统企业AI 转型的核心逻辑 ——“AI不是跟风追技术,而是找对‘大厂资源 + 行业需求’的结合点,避开‘只谈概念不落地’的坑”。” 同时,他也强调国家级认证的价值:“我自己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证书,是工信部和百度联合发的,不仅能帮企业对接政府项目时更有优势,也能让员工明确 AI 学习的方向。AI会从‘单一工具’变成‘企业流程的一
作为国内首个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高级)” 证书持有者(工信部与百度联合认证,AI 领域唯一国家级认证),战神数科创始人冯国辉在AI落地服务领域深耕多年。近期,他结合服务500强企业及中小商户的实战经验,分享了传统企业AI 转型的核心逻辑 ——“AI不是跟风追技术,而是找对‘大厂资源 + 行业需求’的结合点,避开‘只谈概念不落地’的坑”。

一、AI 不是选择题,是传统企业的生存题
“2023 年我第一次接触 GPT-4 时,它还只能做文字交互;到 2024 年,我们已经用 AI 数字人帮餐饮企业做 24 小时直播,用AI系统帮激光工厂自动复盘生产数据 —— 技术迭代速度远超很多企业的认知。” 冯国辉点出行业现状,他引用红杉资本的预判进一步补充:“未来 10-20 年 AI 是万亿美元级机会,但对企业来说,这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不做就会被淘汰’的生存题。”
他观察到企业付费逻辑已发生根本转变:“现在只有两类服务能让企业愿意掏钱,一是‘结果导向’的服务,比如用 AI 把获客成本降 30%;二是‘AI 前沿技术’的投入,因为老板们都怕同行先落地 AI,自己被甩在后面。”
以战神数科的服务案例为例,冯国辉提到:“今年市场整体承压,但我们服务的企业里,80% 都在追加 AI 预算 —— 某连锁餐饮用 AI 写 slogan,原本 3 个人开 3 天会才能出方案,现在 AI 半天出 20 版,客户满意度 100%,还把交付成本降了 60%。这就是 AI 的实际价值,不是概念,是能落地的效率提升。”
二、企业AI落地的 3 个实战方法论:从工具到方案
“很多企业做 AI 转型,要么盲目买工具,要么找小机构做‘定制化’,最后钱花了没效果。” 冯国辉结合与腾讯云、火山引擎、百度等大厂的深度合作经验,总结出企业 AI 落地的 “三板斧”,每一步都对应实际场景的解决方案:
1. 工具筛选:不追 “贵的”,只找 “对的”
“中小企业没必要自己开发 AI 工具,大厂已经有成熟的接口和产品,关键是怎么选。” 冯国辉分享了他的筛选标准:“第一看适配性,比如做数字人,百度接口适合工业场景,字节接口适合短视频场景;第二看成本,我们帮客户对接火山引擎的智能创作工具,比企业自己单独采购便宜 40%;第三看售后,大厂工具的稳定性和更新速度,是小团队开发的产品比不了的。”
他举了一个典型案例:“某美妆商户想做 AI 短视频,一开始找小公司买了‘全能工具’,结果生成的内容违规率高,还经常断服。后来我们帮他对接腾讯云的素材生成接口,配合 AI 审核功能,不仅合规率提至 98%,单条视频制作成本从 50 元降到 8 元。”
2. 人才储备:内训要 “懂技术 + 能落地”
“AI 转型的核心是‘人会用’,但很多企业的培训要么请纯技术老师讲代码,要么请商业老师讲概念,最后员工还是不会落地。” 冯国辉提到战神数科打造的 “AI 操盘手” 体系,其核心是 “技术拆解 + 场景演练”:“比如给建设银行高管做培训,我们不讲复杂算法,而是教他们‘怎么用 AI 分析客户画像,提升理财业务转化率’;给妇联做普及课,就教‘怎么用 AI 做公益宣传短视频’—— 所有内容都能直接对应工作场景。”
据他透露,这套内训体系已服务超过 200 家企业,“某国企培训后,员工 AI 应用率从 15% 提升到 68%,其中用 AI 优化供应链流程的部门,效率直接提升 35%。” 同时,他也强调国家级认证的价值:“我自己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证书,是工信部和百度联合发的,不仅能帮企业对接政府项目时更有优势,也能让员工明确 AI 学习的方向。”

3. 定制方案:找 “能链接大厂” 的伙伴
“企业遇到复杂 AI 需求,比如‘在生产系统里加 AI 功能’,找小机构根本接不住,因为核心技术还是在大厂手里。” 冯国辉分享了服务普同激光的实战经历:“他们想让激光切割机自动分析数据、做质量复盘,找了 3 家机构都不敢接。我们协调百度智能云的算法团队,先做生产流程拆解,再对接工业 AI 接口,最后不仅落地了功能,还帮他们把质检人力成本降了 50%。”
他总结道:“企业找 AI 合作伙伴,本质是找‘大厂资源的连接器’。我们能帮企业对接腾讯、字节的技术团队,不是因为我们比大厂厉害,而是我们更懂行业需求 —— 知道怎么把大厂的技术,转化成企业能直接用的方案。”
三、和大厂合作的 4 个关键经验:避开资源浪费
作为多家互联网大厂的一级服务商,冯国辉也分享了企业对接大厂资源的避坑指南:“很多企业觉得‘和大厂合作就是花钱买服务’,其实不然,这 4 个点没做好,很容易浪费资源。”
-
需求前置梳理
“先明确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再找对应领域的大厂。比如做私域用企业微信(腾讯生态),做工业 AI 找百度智能云,不要盲目‘全生态合作’。” -
重视小场景试点
“不要一开始就做全公司 AI 改造,先选 1-2 个小场景试错。比如某零售企业先从‘AI 客服’试点,跑通后再推广到‘AI 选品’,成本可控,效果也容易验证。” -
关注长期适配
“大厂技术更新快,要找能帮你‘持续跟进’的伙伴。比如字节推出新的数字人功能,我们会第一时间帮合作企业升级,避免工具落后。” -
数据安全优先
“和大厂合作,数据合规有保障。比如我们帮政府单位做 AI 项目,用的是大厂的私有化部署方案,数据不落地第三方,这是小机构很难做到的。”
写在最后:AI 转型不是 “一步到位”,是 “持续迭代”
“很多企业问我‘AI 转型要花多少钱’,其实没有固定答案,但核心是‘先小投入试错,再逐步放大’。那些 AI 转型成功的企业,都不是一开始就砸几百万,而是先从‘AI 写文案’‘AI 做短视频’这些小场景入手,看到效果再追加投入。”
他也提到行业未来的趋势:“AI会从‘单一工具’变成‘企业流程的一部分’,比如未来的‘数字员工’,不仅能做客服,还能帮销售分析客户、帮生产复盘数据。对企业来说,现在要做的不是等技术成熟,而是先建立‘AI 思维’—— 知道怎么用 AI 解决自己的问题。”
感谢大家阅读,如果觉得有用,欢迎大家多多👍点赞、推荐、评论、转发。我会持续分享更多企业AI落地方案、AI干货、AI观点和AI最新热点。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