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提示词技巧:让大模型“输出中间结果”的分步思考法
本文介绍了"输出中间结果"的分步思考法,这是一种通过拆解复杂任务、明确中间步骤输出要求,引导大模型展示思考过程的方法。该方法能显著提升大模型输出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可解释性,尤其适用于方案设计、问题分析和逻辑推理三类场景。文章详细阐述了方法的核心原理、设计步骤、实战案例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并提供了可直接复用的提示词模板。 核心内容包括: 方法优势:解决大模型"一步到位&
提示词技巧:让大模型 “输出中间结果” 的分步思考法
**
1. 前言
在使用大模型(如 ChatGPT、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处理问题时,很多人会遇到一个常见问题:直接让大模型输出最终答案,结果往往不够精准、逻辑不连贯,甚至出现明显错误。比如让大模型 “写一份电商促销活动方案”,直接输出的方案可能缺少用户画像分析、预算分配细节;让大模型 “解决一道复杂数学题”,直接给出的答案可能跳步,让人无法理解推导过程。
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大模型处理复杂问题时,会像人一样 “思考”,但默认情况下不会展示思考过程。而 “输出中间结果” 的分步思考法,就是通过提示词设计,引导大模型把 “思考过程” 拆分成多个中间步骤并输出,再基于这些中间结果推导最终答案。这种方法能大幅提升大模型输出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可解释性,尤其适合处理复杂问题(如方案设计、问题诊断、逻辑推理等)。
本文将从核心原理、设计步骤、实战案例、常见问题等方面,详细讲解这种提示词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利用大模型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2. 核心原理:为什么 “输出中间结果” 能提升大模型表现
要理解这种技巧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明白大模型的 “思考” 特点和 “输出中间结果” 的作用机制。
2.1 大模型的 “思考” 特点
大模型本质是基于海量数据训练出的语言模型,它处理问题的过程类似 “黑盒”:输入提示词后,模型会根据训练数据中的逻辑和模式,直接生成最终输出。但这种 “一步到位” 的处理方式存在两个明显缺陷:
- 复杂问题处理能力有限:当问题涉及多步骤、多维度(如 “分析某产品销量下滑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模型难以在一次生成中兼顾所有环节,容易遗漏关键步骤(如未分析竞品影响就直接给解决方案)。
- 逻辑链条易断裂:模型生成内容时,可能出现 “前因不搭后果” 的情况。比如分析销量下滑时,前面提到 “用户复购率下降”,后面给出的解决方案却全是 “新增获客渠道”,逻辑明显脱节。
2.2 “输出中间结果” 的作用机制
“输出中间结果” 的分步思考法,本质是把大模型的 “黑盒思考” 转化为 “透明的分步思考”,通过两个核心动作提升表现:
- 拆分问题步骤:引导大模型把复杂问题拆分成多个简单的中间步骤。比如把 “分析产品销量下滑” 拆成 “第一步:收集销量数据(近 3 个月环比、同比);第二步:分析内部因素(产品质量、价格、库存);第三步:分析外部因素(竞品、市场需求、政策);第四步:定位核心原因”。
- 强制输出中间结论:要求大模型在每个步骤后输出明确的中间结果,再基于前一步的中间结果推进下一步。比如完成 “收集销量数据” 后,必须输出 “近 3 个月销量环比分别下降 10%、15%、20%,同比下降 25%”,再基于这个数据去分析因素。
这种机制能解决大模型 “一步到位” 的缺陷:一方面,拆分步骤降低了每个环节的处理难度,让模型更容易聚焦;另一方面,中间结果的输出能 “约束” 模型的后续思考,避免逻辑断裂,同时也方便用户检查每一步的正确性,及时修正偏差。
2.3 适用场景
这种提示词技巧不是所有场景都需要用,以下三类场景最适合使用:
- 复杂方案设计类:如写活动方案、项目计划、营销策略等,需要多环节衔接的场景。
- 逻辑推理类:如数学题求解、代码调试思路分析、故障诊断(如 “分析数据库查询变慢的原因”)等,需要清晰推导过程的场景。
- 多维度分析类:如用户需求分析、竞品对比、数据解读(如 “分析某 APP 用户留存数据”)等,需要覆盖多个维度且逻辑连贯的场景。
而简单场景(如 “写一句节日祝福”“解释一个简单概念”)则不需要,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步骤。
3. “输出中间结果” 提示词的设计步骤
掌握这种技巧的关键是设计出有效的提示词。下面分 4 个步骤,讲解如何设计 “输出中间结果” 的提示词,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操作方法。
3.1 第一步:明确问题目标,拆分核心步骤
首先要清晰定义 “最终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把问题拆分成 3-5 个核心中间步骤(步骤不宜过多,否则会增加模型负担)。拆分步骤的核心原则是 “按逻辑顺序拆分,每个步骤只做一件事”。
3.1.1 拆分步骤的方法
常用的拆分方法有两种,可根据问题类型选择:
- 时间顺序法:按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的时间逻辑拆分。比如 “写一份线下促销活动方案”,可拆成 “步骤 1:确定活动目标与时间;步骤 2:设计活动形式与规则;步骤 3:制定预算与资源需求;步骤 4:规划执行流程与风险预案”。
- 维度拆解法:按问题的 “不同分析维度” 拆分。比如 “分析某款手机销量下滑原因”,可拆成 “步骤 1:分析产品本身维度(配置、价格、质量);步骤 2:分析市场竞争维度(竞品机型、价格战);步骤 3:分析用户需求维度(用户偏好变化、购买力);步骤 4:分析渠道维度(线下门店、线上平台销量占比变化)”。
3.1.2 示例:拆分 “分析电商店铺客单价下降原因” 的步骤
最终目标:找出客单价下降的核心原因,为提升客单价提供方向。
拆分后的步骤:
- 步骤 1:明确客单价计算方式,收集近 3 个月客单价数据(环比、同比变化);
- 步骤 2:分析 “用户购买行为” 维度(单次购买商品数量、高单价商品购买占比变化);
- 步骤 3:分析 “商品结构” 维度(店铺内高单价商品库存、上新频率、折扣力度变化);
- 步骤 4:分析 “促销活动” 维度(近期活动是否侧重低单价商品、满减规则是否影响客单价)。
3.2 第二步:为每个步骤定义 “中间结果输出要求”
拆分步骤后,需要为每个步骤明确 “输出什么内容”“输出格式是什么”,避免大模型输出模糊、不完整的中间结果。中间结果的输出要求要满足 “具体、可验证”,不能用 “简单分析一下”“给出大致结论” 这类模糊描述。
3.2.1 中间结果输出要求的核心要素
每个步骤的输出要求应包含两个要素:
- 内容要求:明确需要输出的关键信息。比如步骤 1(收集客单价数据)的内容要求:“输出近 3 个月每月的客单价具体数值、环比下降 / 上升百分比、同比下降 / 上升百分比;说明客单价下降是从哪个月开始的”。
- 格式要求:明确输出的格式(如列表、表格、段落),方便阅读和后续步骤使用。比如步骤 1 的格式要求:“用表格形式输出数据,表格列包括‘月份’‘客单价(元)’‘环比变化’‘同比变化’”。
3.2.2 示例:为 “分析电商店铺客单价下降原因” 的步骤定义输出要求
- 步骤 1 输出要求:
-
- 内容:近 3 个月(如 2024 年 4 月、5 月、6 月)每月客单价数值、环比变化百分比、同比变化百分比;指出客单价开始下降的月份。
-
- 格式:用 Markdown 表格输出,表格列:月份、客单价(元)、环比变化、同比变化。
- 步骤 2 输出要求:
-
- 内容:近 3 个月用户 “单次购买商品数量” 的平均值变化(如 4 月平均 1.8 件、5 月 1.5 件);高单价商品(如单价≥200 元)的购买占比变化(如 4 月占 30%、5 月占 20%)。
-
- 格式:分两点用段落描述,每点包含具体数据。
- 步骤 3 输出要求:
-
- 内容:高单价商品近 3 个月的库存变化(如是否出现缺货)、上新频率(如 4 月上新 5 款、5 月上新 2 款)、折扣力度(如 4 月平均折扣 8 折、5 月平均折扣 7 折)。
-
- 格式:用列表输出,每类信息对应一个列表项,包含具体数据。
- 步骤 4 输出要求:
-
- 内容:近 3 个月开展的促销活动(如 “5.1 特惠”“6.18 预热”);每个活动是否侧重低单价商品(如主推 99 元以下商品);满减规则是否调整(如原满 300 减 50,现满 200 减 50,是否降低满减门槛)。
-
- 格式:分活动列出,每个活动包含 “活动名称 + 侧重商品 + 满减规则”。
3.3 第三步:添加 “步骤衔接规则”
为了确保大模型能基于前一步的中间结果推进下一步,需要在提示词中添加 “步骤衔接规则”,明确 “下一步必须基于上一步的结果展开”,避免模型忽略前面的结论,出现逻辑断裂。
3.3.1 常见的步骤衔接规则
- 明确依赖关系:在提示词中说明 “每个步骤的分析必须基于前一步输出的中间结果,不能脱离前一步的数据或结论”。
- 允许修正调整:如果前一步的中间结果明显不合理(如数据矛盾),允许模型指出并修正,再继续下一步。比如 “若步骤 1 中发现 5 月客单价数据异常(如突然从 300 元降到 100 元),请先指出数据异常,假设合理数据后再推进步骤 2”。
- 输出衔接说明:要求模型在每个步骤开头,简要说明 “本步骤基于上一步的哪些结果展开”,强化逻辑衔接。比如步骤 2 开头写 “基于步骤 1 中‘5 月客单价环比下降 16.7%’的结果,分析用户购买行为维度的变化”。
3.3.2 示例:“分析电商店铺客单价下降原因” 的步骤衔接规则
在提示词中添加:
- 每个步骤的分析必须基于前一步输出的中间结果,比如步骤 2 需结合步骤 1 中客单价下降的月份和幅度,分析用户购买行为的变化;
- 若某一步发现数据矛盾或不合理(如步骤 3 中 “高单价商品折扣力度加大但购买占比下降”,需在步骤 3 中指出这种矛盾),可基于常识假设合理情况(如假设折扣力度加大但主推低单价商品,导致高单价商品购买占比下降);
- 每个步骤开头需简要说明 “本步骤基于上一步的哪些核心结果展开”,确保逻辑连贯。
3.4 第四步:添加 “最终输出要求”
完成所有中间步骤后,需要让大模型基于所有中间结果输出最终答案。最终输出要求需明确 “最终答案要包含什么”“格式是什么”,确保最终答案能汇总所有中间结论,形成完整解决方案。
3.4.1 最终输出要求的核心内容
- 核心结论汇总:要求模型汇总所有中间步骤的关键结论,比如 “基于步骤 1-4 的分析,客单价下降的核心原因有三点:一是高单价商品上新频率降低,二是促销活动侧重低单价商品,三是用户单次购买数量减少”。
- 解决方案推导:基于核心结论,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且每个解决方案需对应前面的某个原因。比如 “针对‘高单价商品上新频率降低’,建议每月上新高单价商品 4-5 款;针对‘促销活动侧重低单价商品’,建议调整活动规则,增加‘满 300 元加赠高单价小样’的玩法”。
- 格式要求:最终输出格式需清晰,可分为 “核心原因汇总” 和 “对应解决方案” 两部分,用标题或列表区分。
3.4.2 示例:“分析电商店铺客单价下降原因” 的最终输出要求
在提示词中添加:
- 最终输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客单价下降核心原因汇总”,汇总步骤 1-4 中发现的关键原因,每个原因需标注来自哪个步骤(如 “原因 1:高单价商品上新频率降低(来自步骤 3)”);
- 第二部分 “提升客单价的解决方案”,每个解决方案需对应一个核心原因,且包含具体可执行的操作(如 “解决方案 1:针对‘高单价商品上新频率降低’,每月 5 号、20 号各上新 2-3 款高单价商品,上新后在店铺首页置顶推荐”);
- 格式:用 Markdown 二级标题区分两部分,每个原因和解决方案用列表项展示,包含具体数据或操作细节。
4. 实战案例一:用分步思考法让大模型分析 “APP 用户留存率下降”
下面通过第一个实战案例,完整展示如何用 “输出中间结果” 的分步思考法设计提示词,以及大模型的输出效果。
4.1 案例背景
某社交 APP 近 3 个月的 “7 日留存率” 持续下降,从 4 月的 40% 降至 6 月的 25%,运营团队需要找出留存率下降的核心原因,并给出提升留存的方案。直接让大模型输出答案,可能会遗漏关键因素(如未考虑竞品影响),因此采用分步思考法。
4.2 设计提示词
根据前面的 4 个步骤,设计如下提示词:
需求:分析某社交APP近3个月(2024年4月、5月、6月)7日留存率下降的原因,并给出提升留存的方案。
请按以下要求分步输出中间结果,再生成最终答案:
一、拆分的步骤及每个步骤的输出要求
1. 步骤1:明确留存率定义与数据确认
- 内容要求:输出“7日留存率”的标准定义;假设该APP近3个月的7日留存率具体数据(4月、5月、6月的数值,需符合“从40%降至25%”的趋势);指出留存率下降的幅度(如每月下降百分比)。
- 格式要求:用段落分点描述,先定义,再给数据,最后算幅度。
- 衔接要求:步骤2需基于本步骤的留存率数据(如下降幅度)展开分析。
2. 步骤2:分析“APP产品功能”维度的变化
- 内容要求:假设该APP近3个月是否有功能更新(如新增功能、删除旧功能、调整功能位置);分析每个更新是否可能影响留存(如新增“广告弹窗”可能导致用户流失,删除“好友互动提醒”可能降低用户活跃度);列举2-3个可能影响留存的功能变化。
- 格式要求:用列表输出,每个功能变化包含“更新内容+对留存的影响分析”。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1中‘6月留存率较4月下降15个百分点’的结果,分析产品功能维度的变化”。
3. 步骤3:分析“用户运营活动”维度的变化
- 内容要求:假设该APP近3个月开展的运营活动(如签到活动、好友邀请活动、内容挑战赛);分析活动频率、奖励力度是否有变化(如4月每周1次签到奖励,5月改为每两周1次);判断这些变化是否导致用户活跃度下降,进而影响留存。
- 格式要求:分活动列出,每个活动包含“活动名称+4-6月变化+对留存的影响”。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1的留存率下降趋势,结合步骤2的功能变化,进一步分析运营活动维度的影响”。
4. 步骤4:分析“市场与竞品”维度的影响
- 内容要求:假设同期市场上是否有同类竞品推出(如某竞品在5月上线,主打“无广告社交”);竞品的核心优势是否可能吸引该APP用户(如竞品无广告、有独家互动功能);分析竞品对该APP留存率的影响程度(如“可能导致5%的留存率下降”)。
- 格式要求:用段落描述,包含竞品信息、优势对比、影响程度。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1-3的内部因素分析,补充外部市场与竞品的影响”。
二、最终输出要求
1. 分为“核心原因汇总”和“提升留存的解决方案”两部分;
2. 核心原因汇总:每个原因需标注来自哪个步骤,如“原因1:APP新增广告弹窗(来自步骤2)”;
3. 解决方案:每个方案对应一个核心原因,包含具体操作(如“针对广告弹窗问题,调整为‘用户可手动关闭广告,且每天仅弹窗1次’”);
4. 格式:用Markdown二级标题区分两部分,每个原因和方案用列表项展示,语言简洁直接。
4.3 大模型的输出结果
4.3.1 步骤 1:明确留存率定义与数据确认
- “7 日留存率” 的标准定义:指 APP 新用户在首次安装并启动 APP 后的第 7 天,仍然打开该 APP 使用的用户占首次启动用户总数的比例,是衡量 APP 用户粘性的核心指标之一。
- 近 3 个月 7 日留存率具体数据:2024 年 4 月为 40%,5 月降至 32%,6 月进一步降至 25%。
- 留存率下降幅度:5 月较 4 月环比下降 8 个百分点(降幅 20%),6 月较 5 月环比下降 7 个百分点(降幅 21.87%),6 月较 4 月累计下降 15 个百分点(降幅 37.5%),下降趋势逐月加快。
-
4.3.2 步骤 2:分析 “APP 产品功能” 维度的变化
基于步骤 1 中 “6 月留存率较 4 月下降 15 个百分点,且下降趋势逐月加快” 的结果,分析产品功能维度的变化:
- 新增 “开屏广告” 功能(4 月底上线):
-
- 更新内容:4 月 25 日版本更新后,用户启动 APP 时会弹出 5 秒不可关闭的开屏广告,此前 APP 无开屏广告。
-
- 对留存的影响:开屏广告增加了用户启动 APP 的等待时间,尤其对高频使用用户(如每天启动多次的用户)造成体验干扰,可能导致部分用户因厌烦广告而减少打开频率,进而降低 7 日留存率。结合留存率数据,5 月(上线后首个完整月)留存率环比下降 8 个百分点,该功能可能是导致留存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 取消 “好友互动提醒” 推送(5 月中旬调整):
-
- 更新内容:5 月 15 日起,APP 取消了 “好友点赞、评论、私信” 的实时推送提醒,用户需手动进入 “消息中心” 查看互动信息,此前用户会收到实时推送通知。
-
- 对留存的影响:社交 APP 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户间的互动,取消实时提醒后,用户无法及时知晓好友动态,可能减少打开 APP 的动力(如用户原本因收到提醒每天打开多次,调整后可能隔天甚至隔几天才打开一次),这与 5 月至 6 月留存率持续下降(从 32% 降至 25%)的趋势相符,进一步加剧了留存下滑。
-
4.3.3 步骤 3:分析 “用户运营活动” 维度的变化
基于步骤 1 的留存率下降趋势(4-6 月持续下滑),结合步骤 2 中 “新增开屏广告、取消互动提醒” 的功能变化,进一步分析运营活动维度的影响:
- “每日签到领积分” 活动:
-
- 4-6 月变化:4 月为 “每日签到领 10 积分,连续 7 天额外领 50 积分”,5 月调整为 “每 2 天签到领 15 积分,连续 7 天额外领 30 积分”,6 月未再调整。
-
- 对留存的影响:4 月活动频率高(每日可参与)、奖励力度大(连续 7 天共 120 积分),能有效引导用户每日打开 APP 签到;5 月调整后,活动频率降低(每 2 天一次)、总奖励减少(连续 7 天共 75 积分),用户签到动力下降,每日打开 APP 的习惯被打破,间接导致留存率下降,尤其对依赖签到激励的低粘性用户影响更明显。
- “好友邀请得现金” 活动:
-
- 4-6 月变化:4 月为 “成功邀请 1 位好友注册并留存 3 天,奖励 20 元现金”,5 月降至 “奖励 15 元现金”,6 月进一步降至 “奖励 10 元现金”。
-
- 对留存的影响:该活动主要影响新用户获取质量,奖励力度下降导致老用户邀请意愿降低,新用户来源中 “好友推荐” 占比从 4 月的 35% 降至 6 月的 18%;同时,新用户因是 “低激励邀请” 而来,本身对 APP 的信任度和使用意愿较低,新用户 7 日留存率从 4 月的 42% 降至 6 月的 23%,拉低了整体留存率。
-
4.3.4 步骤 4:分析 “市场与竞品” 维度的影响
基于步骤 1-3 的内部因素分析(功能体验变差、运营激励减弱),补充外部市场与竞品的影响:
2024 年 5 月 10 日,市场上推出一款同类社交 APP “轻聊”,主打 “无广告、极简社交” 定位。该竞品的核心优势与当前 APP 的劣势形成明显对比:一是 “轻聊” 无开屏广告、无弹窗广告,启动速度比当前 APP 快 2-3 秒;二是 “轻聊” 保留了好友互动实时提醒功能,且新增 “好友在线状态显示” 功能,满足用户实时社交需求;三是 “轻聊” 上线初期开展 “连续 7 天签到领 30 元现金” 活动,奖励力度远高于当前 APP。
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统计,“轻聊” 上线后 1 个月内(5 月 10 日 - 6 月 10 日),用户下载量突破 50 万,其中 30% 的用户来自当前 APP(通过用户设备 ID 比对发现)。结合当前 APP 的留存率数据,5 月至 6 月留存率下降 7 个百分点,推测其中 3-4 个百分点由竞品分流导致 —— 部分对当前 APP“广告多、激励少” 不满的用户,转向使用体验更好、激励更高的 “轻聊”,不再继续使用当前 APP,进而导致 7 日留存率下降。
4.4 案例一的最终输出结果
4.4.1 核心原因汇总
- APP 新增 5 秒不可关闭的开屏广告(来自步骤 2):4 月底上线后,增加用户启动等待时间,引发用户反感,导致 5 月留存率环比下降 8 个百分点。
- 取消好友互动实时提醒(来自步骤 2):5 月中旬调整后,用户无法及时知晓好友动态,打开 APP 的动力减弱,加剧 5-6 月留存率下滑(从 32% 降至 25%)。
- “每日签到领积分” 活动力度降低(来自步骤 3):5 月起活动频率从 “每日” 改为 “每 2 天”,奖励减少,用户每日打开习惯被打破,低粘性用户流失增加。
- “好友邀请得现金” 活动奖励下降(来自步骤 3):4-6 月奖励从 20 元降至 10 元,新用户获取质量降低,新用户 7 日留存率从 42% 降至 23%,拉低整体留存。
- 同类竞品 “轻聊” 上线分流用户(来自步骤 4):5 月上线的 “轻聊” 无广告、互动体验好、激励力度大,分流当前 APP 30% 的用户,导致 6 月留存率进一步下降 3-4 个百分点。
-
4.4.2 提升留存的解决方案
- 针对 “新增开屏广告”(原因 1):
-
- 操作 1:将开屏广告调整为 “3 秒可关闭”,用户点击 “关闭” 按钮后可直接进入 APP,避免强制等待;
-
- 操作 2:对连续 7 天活跃的用户开放 “无开屏广告” 权限,激励用户保持活跃,减少高粘性用户流失。
- 针对 “取消好友互动实时提醒”(原因 2):
-
- 操作 1:恢复好友互动实时推送提醒,同时新增 “提醒设置” 功能,用户可自主选择 “接收所有提醒”“仅接收私信提醒” 或 “关闭所有提醒”,兼顾不同用户需求;
-
- 操作 2:在 “消息中心” 顶部增加 “未读互动数量” 红色提示,吸引用户点击查看,提升消息查看频率。
- 针对 “签到活动力度降低”(原因 3):
-
- 操作 1:恢复 “每日签到” 频率,签到奖励调整为 “每日领 10 积分,连续 3 天额外领 20 积分,连续 7 天额外领 80 积分”,总奖励比 4 月更高(连续 7 天共 180 积分);
-
- 操作 2:新增 “积分兑换实物” 功能(如兑换手机壳、数据线),提升积分的实用性,增强用户签到动力。
- 针对 “好友邀请奖励下降”(原因 4):
-
- 操作 1:将邀请奖励恢复至 “成功邀请 1 位好友注册并留存 3 天,奖励 20 元现金”,同时对 “邀请好友数量≥5 人” 的用户,额外奖励 50 元现金,提升老用户邀请意愿;
-
- 操作 2:为邀请而来的新用户提供 “7 天新手礼包”(如每日免费领取 100 条消息条数),提升新用户初期使用体验,提高新用户留存率。
- 针对 “竞品分流”(原因 5):
-
- 操作 1:快速跟进竞品优势功能,在 APP 中新增 “好友在线状态显示” 功能,满足用户实时社交需求;
-
- 操作 2:上线 “老用户回归活动”,对 30 天未登录的用户,发送 “回归领 50 元现金” 的推送通知,吸引被竞品分流的用户回归。
-
5. 实战案例二:用分步思考法让大模型解决 “复杂数学题”
除了分析类问题,“输出中间结果” 的分步思考法也适用于逻辑推理类场景(如数学题求解)。下面通过一道初中数学几何题,展示如何设计提示词,让大模型分步输出解题过程,避免跳步导致的理解困难。
5.1 案例背景
题目:如图,在△ABC 中,AB=AC,∠BAC=120°,点 D 是 BC 的中点,DE⊥AB 于点 E,求证:BE=3AE。直接让大模型输出证明过程,可能会出现 “跳过辅助线添加步骤”“省略角度计算过程” 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因此采用分步思考法,引导大模型输出每一步的推导过程。
5.2 设计提示词
需求:求解初中数学几何题,题目:在△ABC中,AB=AC,∠BAC=120°,点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求证:BE=3AE。
请按以下要求分步输出中间结果,再生成完整证明过程:
一、拆分的步骤及每个步骤的输出要求
1. 步骤1:分析题目已知条件,标注图形关键信息
- 内容要求:列出所有已知条件(如等腰三角形、角度、中点、垂直关系);说明每个条件对应的图形特征(如AB=AC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假设需要的辅助线(如是否需要连接AD,基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 格式要求:用列表分点列出已知条件及对应特征,辅助线假设单独说明。
- 衔接要求:步骤2需基于本步骤的已知条件和辅助线假设展开。
2. 步骤2:计算△ABC中关键角度和线段关系
- 内容要求:基于AB=AC、∠BAC=120°,计算∠B和∠C的度数;基于D是BC中点,结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推导AD与BC的关系(如AD⊥BC)、AD与AB的角度关系(如∠BAD的度数)。
- 格式要求:分“角度计算”和“线段关系推导”两部分,每部分包含计算过程(如“因为AB=AC,所以∠B=∠C,又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B=(180°-120°)/2=30°”)。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1中‘△ABC是等腰三角形,D是BC中点’的条件,计算关键角度和线段关系”。
3. 步骤3:分析Rt△ADE的线段关系
- 内容要求:基于DE⊥AB(已知),说明△ADE是直角三角形;结合步骤2中∠BAD的度数,推导AE与AD的线段关系(如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对边是斜边的一半);用字母表示该关系(如AE= (1/2)AD)。
- 格式要求:先说明三角形类型,再分步写出角度依据和线段关系推导过程,最后用等式表示结果。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2中‘∠BAD=60°’和已知‘DE⊥AB’,分析Rt△ADE的线段关系”。
4. 步骤4:分析Rt△ADB的线段关系
- 内容要求:基于步骤2中AD⊥BC(推导结果),说明△ADB是直角三角形;结合步骤2中∠B=30°,推导AD与AB的线段关系(如AD= (1/2)AB);用字母表示该关系(如AD= (1/2)AB)。
- 格式要求:同步骤3,先说明三角形类型,再分步推导,最后用等式表示结果。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2中‘AD⊥BC,∠B=30°’,分析Rt△ADB的线段关系”。
5. 步骤5:推导AE与AB的关系,进而证明BE=3AE
- 内容要求:结合步骤3(AE与AD的关系)和步骤4(AD与AB的关系),推导AE与AB的关系(如AE= (1/4)AB);根据AB=AE+BE,代入AE与AB的关系,计算BE与AB的关系(如BE=AB - AE= (3/4)AB);最终证明BE=3AE。
- 格式要求:分步写出等式代入过程,每一步标注依据(如“由步骤3得AE= (1/2)AD,由步骤4得AD= (1/2)AB,所以AE= (1/2)*(1/2)AB= (1/4)AB”)。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3的‘AE= (1/2)AD’和步骤4的‘AD= (1/2)AB’,推导AE与AB的关系,进而证明结论”。
二、最终输出要求
1. 整合步骤1-5的内容,形成完整的证明过程,每个推导环节需标注依据(如“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直角三角形含30°角性质”);
2. 格式:用“证明:”开头,分点标注关键步骤(如“1. 标注已知条件与辅助线”“2. 计算△ABC关键角度”),语言简洁,符合数学证明规范;
3. 最终明确写出“∴ BE=3AE,得证”,完成证明。
5.3 大模型的输出结果
5.3.1 步骤 1:分析题目已知条件,标注图形关键信息
- 已知条件及对应图形特征:
-
- 条件 1:AB=AC → △ABC 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B=∠C);
-
- 条件 2:∠BAC=120° → △ABC 的顶角为 120°,底角∠B 和∠C 需通过三角形内角和计算;
-
- 条件 3:点 D 是 BC 的中点 → BD=DC,D 为 BC 的中点;
-
- 条件 4:DE⊥AB 于点 E → ∠AED=90°,△ADE 是直角三角形。
- 辅助线假设:连接 AD,因为△ABC 是等腰三角形,D 是 BC 中点,根据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连接 AD 后,AD 既是∠BAC 的平分线,也是 BC 边上的高,可帮助推导角度和线段关系。
-
5.3.2 步骤 2:计算△ABC 中关键角度和线段关系
基于步骤 1 中 “△ABC 是等腰三角形(AB=AC),D 是 BC 中点,辅助线连接 AD” 的条件,计算关键角度和线段关系:
- 角度计算:
-
- 在△ABC 中,AB=AC(已知),所以∠B=∠C(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
- 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定理),∠BAC=120°(已知),因此∠B+∠C=180°-120°=60°;
-
- 因为∠B=∠C,所以∠B=∠C=60°÷2=30°。
- 线段关系推导:
-
- 连接 AD,因为 AB=AC,D 是 BC 中点(已知),根据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所以 AD⊥BC(AD 是 BC 边上的高),且 AD 平分∠BAC(AD 是顶角∠BAC 的平分线);
-
- 因为 AD 平分∠BAC,∠BAC=120°(已知),所以∠BAD=∠CAD=120°÷2=60°。
-
5.3.3 步骤 3:分析 Rt△ADE 的线段关系
基于步骤 2 中 “∠BAD=60°” 和已知 “DE⊥AB”,分析 Rt△ADE 的线段关系:
- 三角形类型:因为 DE⊥AB(已知),所以∠AED=90°,因此△ADE 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为 E。
- 角度依据:在 Rt△ADE 中,∠AED=90°(已证),∠DAE=60°(由步骤 2 推导得出∠BAD=60°,∠DAE 与∠BAD 为同一角);
- 根据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可得∠ADE=180°-∠AED-∠DAE=180°-90°-60°=30°。
- 线段关系推导:
-
- 在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中,有 “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的定理(初中数学定理);
-
- 在 Rt△ADE 中,∠ADE=30°,∠ADE 所对的直角边是 AE,斜边是 AD;
-
- 因此,AE= (1/2) AD(30° 角对直角边 = 斜边的一半)。
-
5.3.4 步骤 4:分析 Rt△ADB 的线段关系
基于步骤 2 中 “AD⊥BC,∠B=30°”,分析 Rt△ADB 的线段关系:
- 三角形类型:因为 AD⊥BC(由步骤 2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推导得出),所以∠ADB=90°,因此△ADB 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为 D。
- 角度依据:在 Rt△ADB 中,∠ADB=90°(已证),∠B=30°(由步骤 2 角度计算得出);
-
- 根据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可得∠BAD=180°-∠ADB-∠B=180°-90°-30°=60°(与步骤 2 推导结果一致,验证角度正确性)。
- 线段关系推导:
-
- 同样依据 “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定理;
-
- 在 Rt△ADB 中,∠B=30°,∠B 所对的直角边是 AD,斜边是 AB;
-
- 因此,AD= (1/2) AB(30° 角对直角边 = 斜边的一半)。
-
5.3.5 步骤 5:推导 AE 与 AB 的关系,进而证明 BE=3AE
基于步骤 3 的 “AE= (1/2) AD” 和步骤 4 的 “AD= (1/2) AB”,推导 AE 与 AB 的关系,进而证明结论:
- 推导 AE 与 AB 的关系:
-
- 由步骤 3 得:AE= (1/2) AD(等式 1);
-
- 由步骤 4 得:AD= (1/2) AB(等式 2);
-
- 将等式 2 代入等式 1,可得:AE= (1/2)*(1/2) AB= (1/4) AB;
-
- 即 AE= (1/4) AB,说明 AE 是 AB 的四分之一。
- 推导 BE 与 AB 的关系:
-
- 观察图形可知,点 E 在 AB 上,因此 AB=AE+BE(线段和差关系,整体 = 部分 + 部分);
-
- 将 AE= (1/4) AB 代入上式,可得:AB= (1/4) AB + BE;
-
-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 (1/4) AB,得:BE=AB - (1/4) AB= (3/4) AB;
-
- 即 BE= (3/4) AB,说明 BE 是 AB 的四分之三。
- 证明 BE=3AE:
-
- 由 AE= (1/4) AB,可得 AB=4AE(等式 3);
-
- 由 BE= (3/4) AB,将等式 3 代入,可得:BE= (3/4)*4AE=3AE;
-
- 因此,BE=3AE,待证结论成立。
-
5.4 案例二的最终输出结果(完整证明过程)
证明:
- 标注已知条件与辅助线
-
已知:在△ABC 中,AB=AC,∠BAC=120°,D 是 BC 中点,DE⊥AB 于 E;
辅助线:连接 AD(依据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 性质,连接中点 D 与顶点 A,可推导高与角平分线关系)。
- 计算△ABC 关键角度
-
因为 AB=AC(已知),所以△ABC 是等腰三角形,∠B=∠C(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又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定理),∠BAC=120°(已知),所以∠B+∠C=180°-120°=60°;
因此,∠B=∠C=60°÷2=30°(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 推导 AD 与 BC、AB 的关系
-
因为 AB=AC,D 是 BC 中点(已知),依据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可得 AD⊥BC(AD 是 BC 边上的高),且 AD 平分∠BAC(AD 是顶角平分线);
因为 AD 平分∠BAC,∠BAC=120°(已知),所以∠BAD=∠CAD=120°÷2=60°。
- 分析 Rt△ADE 的线段关系
-
因为 DE⊥AB(已知),所以∠AED=90°,△ADE 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定义);
在 Rt△ADE 中,∠DAE=60°(已证),∠AED=90°,所以∠ADE=180°-90°-60°=30°(直角三角形内角和);
依据 “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30° 角对直角边 = 斜边的一半”(定理),∠ADE=30° 对直角边为 AE,斜边为 AD,因此 AE= (1/2) AD。
- 分析 Rt△ADB 的线段关系
-
因为 AD⊥BC(已证),所以∠ADB=90°,△ADB 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定义);
在 Rt△ADB 中,∠B=30°(已证),∠ADB=90°,依据 “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30° 角对直角边 = 斜边的一半”(定理),∠B=30° 对直角边为 AD,斜边为 AB,因此 AD= (1/2) AB。
- 最终证明 BE=3AE
-
由步骤 4 得 AE= (1/2) AD,由步骤 5 得 AD= (1/2) AB,代入得 AE= (1/2)*(1/2) AB= (1/4) AB,即 AB=4AE;
又因为 AB=AE+BE(线段和差关系),所以 BE=AB - AE=4AE - AE=3AE;
∴ BE=3AE,得证。
6. 实战案例三:用分步思考法让大模型写 “电商 618 促销活动方案”
除了分析类、推理类问题,“输出中间结果” 的分步思考法还能用于 “方案创作类” 场景。下面以 “写电商 618 促销活动方案” 为例,展示如何引导大模型分步输出方案框架与细节,避免直接输出的方案逻辑混乱、细节缺失。
6.1 案例背景
某电商平台(主营服装、鞋包、家居用品)计划开展 618 促销活动,目标是 “提升活动期间 GMV 至 5000 万元,新用户新增 30 万人”。直接让大模型写完整方案,可能会出现 “活动流程不清晰”“预算分配缺失”“效果评估指标不足” 等问题,因此采用分步思考法,引导大模型先输出中间模块,再整合为完整方案。
6.2 设计提示词
需求:为某电商平台(主营服装、鞋包、家居用品)设计618促销活动方案,目标:活动期间GMV达5000万元,新用户新增30万人。
请按以下要求分步输出中间结果,再生成完整方案:
一、拆分的步骤及每个步骤的输出要求
1. 步骤1:明确活动核心信息与目标拆解
- 内容要求:确定活动时间(如预热期、正式期、返场期);将总目标(GMV 5000万、新用户30万)拆解为各品类目标(服装、鞋包、家居)和各阶段目标(预热期、正式期);说明目标拆解依据(如2023年618各品类GMV占比)。
- 格式要求:用表格输出“活动阶段与时间”“各品类目标GMV”“各阶段目标新用户数”,目标拆解依据用段落补充。
- 衔接要求:步骤2需基于本步骤的活动时间和品类目标,设计对应活动形式。
2. 步骤2:设计各品类活动形式与规则
- 内容要求:针对服装、鞋包、家居三个品类,分别设计2-3种活动形式(如满减、折扣、买赠);明确每种活动的规则(如满减门槛、折扣力度、买赠条件);说明活动形式与品类特性的匹配原因(如服装适合“满300减80”,家居适合“买一赠一”)。
- 格式要求:分品类用列表输出,每个品类包含“活动形式+规则+匹配原因”,规则需量化(如“满300减80,上不封顶”)。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1中‘服装品类目标GMV 2500万、鞋包1500万、家居1000万’的目标,设计对应活动形式”。
3. 步骤3:制定活动推广渠道与节奏
- 内容要求:列出5-6个推广渠道(如抖音、微信、淘宝直通车、小红书);明确每个渠道的推广内容(如抖音发布“618穿搭短视频”)、推广时间(对应活动预热期/正式期)、预算占比(总预算假设为500万元);说明渠道选择依据(如抖音用户与服装品类目标用户重合度高)。
- 格式要求:用表格输出“推广渠道”“推广内容”“推广时间”“预算占比”,渠道选择依据用段落补充。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1的活动时间(预热期5月25日-5月31日,正式期6月1日-6月20日)和步骤2的活动形式,制定推广节奏”。
4. 步骤4:规划活动执行流程与分工
- 内容要求:按“活动前(5月1日-5月24日)、活动中(5月25日-6月20日)、活动后(6月21日-6月30日)”划分阶段;每个阶段列出核心执行任务(如活动前“设计活动海报”)、负责部门(如市场部、技术部)、完成时间节点;说明关键任务的风险点(如技术部“系统压力测试”未完成可能导致活动卡顿)。
- 格式要求:用表格输出“执行阶段”“核心任务”“负责部门”“时间节点”,风险点用列表单独标注。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1的活动时间和步骤3的推广节奏,规划全周期执行流程”。
5. 步骤5:设计活动效果评估指标与复盘计划
- 内容要求:列出核心评估指标(如GMV达成率、新用户转化率、渠道ROI);明确每个指标的计算方式(如渠道ROI=渠道带来的GMV/渠道推广费用);制定复盘计划(如活动后7天内完成数据复盘,输出复盘报告包含“目标达成情况”“问题总结”“改进建议”)。
- 格式要求:用表格输出“评估指标”“计算方式”“目标值”,复盘计划用段落说明。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1的总目标和步骤3的推广预算,设计效果评估指标与复盘计划”。
二、最终输出要求
1. 整合步骤1-5的内容,形成完整的《618促销活动方案》,方案结构包含“活动核心信息、各品类活动设计、推广渠道规划、执行流程分工、效果评估复盘”5个章节;
2. 每个章节需包含步骤中输出的关键细节(如目标拆解数据、活动规则、预算占比),语言简洁专业,符合电商活动方案规范;
3. 方案末尾需添加“风险应对预案”(基于步骤4的风险点,补充具体应对措施),确保活动顺利执行。
6.3 大模型的输出结果
6.3.1 步骤 1:明确活动核心信息与目标拆解
- 活动阶段与时间(表格 1):
-
活动阶段
时间范围
核心任务
预热期
5 月 25 日 - 5 月 31 日
发放优惠券、预约商品、用户蓄水
正式期
6 月 1 日 - 6 月 20 日
全品类促销、限时秒杀、直播带货
返场期
6 月 21 日 - 6 月 23 日
剩余库存清仓、新用户专属福利
- 各品类目标 GMV(表格 2):
-
品类
总目标 GMV(万元)
预热期目标(万元)
正式期目标(万元)
返场期目标(万元)
服装
2500
500
1800
200
鞋包
1500
300
1100
100
家居
1000
200
700
100
合计
5000
1000
3600
400
- 各阶段目标新用户数(表格 3):
-
活动阶段
目标新用户数(万人)
主要来源渠道
预热期
8
微信裂变、小红书
正式期
18
抖音、淘宝直通车
返场期
4
直播回放、短信召回
合计
30
-
- 目标拆解依据:
-
- 参考 2023 年 618 数据:服装、鞋包、家居品类 GMV 占比分别为 50%、30%、20%,2024 年总目标 5000 万元,按此占比拆解为各品类目标;
-
- 阶段目标拆解:根据过往活动数据,预热期 GMV 占比约 20%、正式期约 72%、返场期约 8%,新用户新增集中在正式期(占比 60%),因此按此比例分配各阶段目标。
-
6.3.2 步骤 2:设计各品类活动形式与规则
基于步骤 1 中 “服装品类目标 GMV 2500 万、鞋包 1500 万、家居 1000 万” 的目标,设计对应活动形式:
- 服装品类(目标 GMV 2500 万):
-
- 活动形式 1:满减活动
-
-
- 规则:满 300 减 80、满 600 减 180、满 1000 减 350,上不封顶;
-
-
-
- 匹配原因:服装客单价多在 200-800 元,满 300 减 80 的门槛能激励用户凑单(如买 2 件单价 150 元的 T 恤,满足满 300 减 80),提升客单价,助力达成高 GMV 目标。
-
-
- 活动形式 2:限时折扣(每日 10 点 / 20 点)
-
-
- 规则:热门款式(如连衣裙、牛仔裤)限时 8 折,每人限购 2 件,折扣商品可叠加满减;
-
-
-
- 匹配原因:服装款式更新快,限时折扣能制造紧迫感,吸引用户定时下单,提升正式期销量峰值。
-
-
- 活动形式 3:买赠活动
-
-
- 规则:买任意外套送价值 59 元的 T 恤,买满 500 元送价值 99 元的防晒衣;
-
-
-
- 匹配原因:外套客单价较高(300-1000 元),买赠能提升高客单价商品的转化率,同时清理 T 恤、防晒衣等库存。
-
- 鞋包品类(目标 GMV 1500 万):
-
- 活动形式 1:第二件半价
-
-
- 规则:同款鞋子 / 包包,第二件半价(低价商品算第二件),可叠加店铺优惠券;
-
-
-
- 匹配原因:鞋包用户多有 “凑单买 2 件” 需求(如情侣鞋、亲子包),第二件半价能直接提升用户购买数量,进而拉高鞋包品类 GMV;同时 “低价商品算第二件” 的规则,可避免用户仅买低价商品凑单,保障利润。
- 活动形式 2:满额赠礼
-
- 规则:买鞋包满 500 元送价值 129 元的品牌袜子礼盒,满 800 元送价值 299 元的双肩包;
-
- 匹配原因:鞋包品类客单价集中在 300-600 元,满 500 元赠礼的门槛能激励用户提升购买金额(如原本买 300 元鞋子,为凑满 500 元再买 200 元包包),助力达成 1500 万 GMV 目标。
- 活动形式 3:新品首发折扣
-
- 规则:618 正式期(6 月 1 日 - 6 月 5 日)新款凉鞋、夏季背包首发 8.5 折,前 100 名下单用户额外送定制鞋扣 / 包挂;
-
- 匹配原因:新品首发折扣能吸引追求新鲜感的用户,前 100 名额外福利可制造 “抢购氛围”,提升新品转化率,为鞋包品类贡献增量 GMV。
- 家居品类(目标 GMV 1000 万):
-
- 活动形式 1:买一赠一(限指定单品)
-
-
- 规则:布艺沙发套、餐桌布、浴室地垫等高频消耗类家居单品,买一赠一(同款同规格);
-
-
-
- 匹配原因:家居消耗类单品用户复购需求强,买一赠一能刺激用户囤货,大幅提升销量;同时这类单品成本较低,买一赠一不会过度压缩利润,适合用于冲量,助力达成 1000 万 GMV 目标。
-
-
- 活动形式 2:套装优惠
-
-
- 规则:推出 “卧室套装”(床单 + 被套 + 枕套)、“厨房套装”(锅铲 + 汤勺 + 漏勺),套装价格比单独购买便宜 30%;
-
-
-
- 匹配原因:家居用品用户多有 “一站式采购” 需求,套装优惠能简化用户决策,同时提升客单价(如单独购买卧室单品总需 600 元,套装仅需 420 元,用户更易接受且实际支付金额更高)。
-
-
- 活动形式 3:满减叠加店铺优惠券
-
-
- 规则:满 600 减 120、满 1000 减 250,可叠加平台 50 元无门槛优惠券;
-
-
-
- 匹配原因:家居大件商品(如收纳柜、小型家具)客单价较高(800-1500 元),满减 + 平台券的组合优惠能降低用户购买门槛,吸引用户下单,填补家居品类高客单价商品的销量缺口。
-
-
6.3.3 步骤 3:制定活动推广渠道与节奏
基于步骤 1 的活动时间(预热期 5 月 25 日 - 5 月 31 日,正式期 6 月 1 日 - 6 月 20 日,返场期 6 月 21 日 - 6 月 23 日)和步骤 2 的活动形式,制定推广节奏:
- 推广渠道与节奏详情(表格 4):
-
推广渠道
推广内容
推广时间
预算占比
预算金额(万元)
抖音
1. 预热期:发布 “618 穿搭教程”“家居布置技巧” 短视频,植入活动满减信息;2. 正式期:每日 19-21 点直播带货,主推限时折扣、新品首发商品;3. 返场期:发布 “库存清仓清单” 短视频,引导用户抢购剩余商品
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
30%
150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1. 预热期:推送 “618 活动预告” 公众号文章,发放 10-50 元店铺优惠券;2. 正式期:视频号直播 “家居套装选购指南”,关联商品链接;3. 返场期:社群推送 “新用户专属返场福利”(满 200 减 30)
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
20%
100
淘宝直通车
1. 预热期:投放 “618 服装预售”“家居套装优惠” 关键词广告;2. 正式期:加大 “限时折扣”“买一赠一” 关键词出价,抢占搜索排名;3. 返场期:投放 “清仓特价” 关键词,降低获客成本
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
15%
75
小红书
1. 预热期:邀请穿搭博主、家居达人发布 “618 必买清单” 笔记,带活动话题;2. 正式期:发起 “# 我的 618 剁手指南” 话题,用户晒单可抽奖;3. 返场期:达人发布 “返场捡漏攻略”,引导用户下单
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
15%
75
短信营销
1. 预热期:向老用户推送 “618 专属优惠券” 短信(满 300 减 80);2. 正式期:向未下单用户推送 “限时秒杀提醒”(如 “10 点连衣裙 8 折,仅剩 2 小时”);3. 返场期:向新注册未下单用户推送 “返场专属福利” 短信
5 月 28 日 - 6 月 23 日(分阶段发送)
10%
50
线下门店引流
1. 预热期:门店张贴 618 活动海报,引导到店用户扫码关注公众号领券;2. 正式期:门店设置 “线上下单自提” 专区,自提用户额外送小礼品;3. 返场期:门店广播返场活动信息,吸引周边用户线上下单
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
10%
50
- 渠道选择依据:
-
- 抖音:平台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18-35 岁),与服装、鞋包的目标用户重合度高,且直播带货转化效果好,因此分配最高预算(30%);
-
- 微信:覆盖老用户(公众号 + 社群)和泛流量(视频号),既能激活老用户复购,又能通过社交裂变获取新用户,符合 “新增 30 万新用户” 目标;
-
- 淘宝直通车:针对平台内有明确购买需求的用户(搜索关键词),能精准引流,提升转化率,适合用于补充平台内流量;
-
- 小红书:用户更关注 “种草” 内容,适合通过达人笔记提前培育用户需求,为预热期蓄水;
-
- 短信营销:成本低、触达快,适合针对老用户和潜在用户发送精准提醒,提升活动参与率;
-
- 线下门店引流:能将线下流量转化为线上用户,补充新用户来源,同时提升品牌曝光。
-
6.3.4 步骤 4:规划活动执行流程与分工
基于步骤 1 的活动时间和步骤 3 的推广节奏,规划全周期执行流程:
- 执行流程与分工详情(表格 5):
-
执行阶段
核心任务
负责部门
时间节点
活动前(准备期)
1. 确定活动方案细节(目标、形式、推广节奏);2. 设计活动海报、短视频脚本;3. 开发活动页面(优惠券领取、商品预约);4. 采购活动赠品(袜子礼盒、双肩包等);5. 进行系统压力测试(模拟 10 万用户同时下单)
运营部设计部技术部采购部技术部
5 月 1 日 - 5 月 10 日5 月 11 日 - 5 月 20 日5 月 11 日 - 5 月 22 日5 月 15 日 - 5 月 24 日5 月 23 日 - 5 月 24 日
活动中(执行期)
1. 每日监控活动数据(GMV、新用户数、渠道转化);2. 发布推广内容(抖音视频、公众号文章、短信);3. 直播带货(抖音、微信视频号);4. 处理用户咨询与售后问题;5. 根据数据调整推广预算(如加大高转化渠道投入)
运营部市场部主播团队客服部运营部
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每日)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按节奏)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每日 19-21 点)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全天)5 月 28 日 - 6 月 20 日(每 3 天调整一次)
活动后(复盘期)
1. 统计活动总数据(GMV 达成率、新用户数、渠道 ROI);2. 整理用户反馈(好评、差评点);3. 撰写活动复盘报告;4. 清理剩余赠品与库存;5. 总结经验,制定下次活动改进方案
运营部客服部运营部采购部 / 仓储部运营部
6 月 24 日 - 6 月 25 日6 月 24 日 - 6 月 25 日6 月 26 日 - 6 月 28 日6 月 26 日 - 6 月 30 日6 月 28 日 - 6 月 30 日
- 关键任务风险点:
-
- 技术部 “系统压力测试” 未完成:若 5 月 24 日前未完成压力测试,可能导致活动期间(如 6 月 1 日高峰期)系统卡顿、下单失败,影响用户体验和 GMV 达成;
-
- 采购部 “活动赠品采购延迟”:若 5 月 24 日前未完成赠品采购,可能导致正式期 “满额赠礼” 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引发用户投诉;
-
- 运营部 “数据监控不及时”:若活动中未每日监控数据,可能无法及时发现低转化渠道,导致预算浪费,或错过高转化渠道的追加投入时机;
-
- 客服部 “售后问题积压”:若活动期间咨询量激增(如 6 月 1 日),客服响应不及时,可能导致用户差评,影响品牌口碑。
-
6.3.5 步骤 5:设计活动效果评估指标与复盘计划
基于步骤 1 的总目标(GMV 5000 万、新用户 30 万)和步骤 3 的推广预算(500 万元),设计效果评估指标与复盘计划:
- 效果评估指标(表格 6):
-
评估指标
计算方式
目标值
总 GMV 达成率
活动期间实际 GMV / 总目标 GMV(5000 万元)×100%
≥100%
各品类 GMV 达成率
各品类实际 GMV / 各品类目标 GMV(服装 2500 万、鞋包 1500 万、家居 1000 万)×100%
服装≥100%、鞋包≥100%、家居≥95%
新用户新增数
活动期间注册且下单的用户数(去重)
≥30 万人
新用户转化率
活动期间新用户下单数 / 新用户注册数 ×100%
≥40%
整体渠道 ROI
活动期间总 GMV / 总推广预算(500 万元)×100%
≥10(即每投入 1 元带来 10 元 GMV)
各渠道 ROI
各渠道带来的 GMV / 各渠道推广预算 ×100%
抖音≥12、微信≥10、淘宝直通车≥8、小红书≥8、短信≥15、线下≥5
用户复购率
活动期间老用户下单数 / 活动前 3 个月老用户总数 ×100%
≥25%
客单价
活动期间总 GMV / 活动期间总下单数
≥350 元
- 复盘计划:
-
- 复盘时间:活动结束后 7 天内(6 月 24 日 - 6 月 30 日)完成全部复盘工作;
-
- 复盘内容:
-
-
- 目标达成情况:对比实际数据与目标值(如 GMV 实际 4800 万,分析未达标的原因),重点分析 “未达成目标的指标”(如家居品类 GMV 仅 900 万,需分析是活动形式问题还是推广不足);
-
-
-
- 问题总结:梳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系统卡顿、赠品缺货、客服响应慢),明确问题责任部门和原因;
-
-
-
- 经验提炼:总结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如抖音直播带货 ROI 达 15,可作为下次活动的核心渠道);
-
-
-
- 改进建议:针对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如系统卡顿需技术部在下次活动前增加 2 次压力测试,赠品缺货需采购部提前 10 天完成采购);
-
-
- 复盘输出:形成《618 促销活动复盘报告》,同步给运营部、技术部、市场部等相关部门,组织复盘会议讲解报告内容,确保改进措施落地。
-
6.4 案例三的最终输出结果(完整 618 促销活动方案)
某电商平台 618 促销活动方案
一、活动核心信息
1.1 活动目标
- 总 GMV:5000 万元;
- 新用户新增:30 万人;
- 辅助目标:用户复购率≥25%,客单价≥350 元。
-
1.2 活动时间
活动阶段
时间范围
核心任务
预热期
5 月 25 日 - 5 月 31 日
发放优惠券、预约商品、用户蓄水
正式期
6 月 1 日 - 6 月 20 日
全品类促销、限时秒杀、直播带货
返场期
6 月 21 日 - 6 月 23 日
剩余库存清仓、新用户专属福利
1.3 目标拆解
1.3.1 各品类 GMV 目标
品类
总目标 GMV(万元)
预热期目标(万元)
正式期目标(万元)
返场期目标(万元)
服装
2500
500
1800
200
鞋包
1500
300
1100
100
家居
1000
200
700
100
合计
5000
1000
3600
400
1.3.2 各阶段新用户目标
活动阶段
目标新用户数(万人)
主要来源渠道
预热期
8
微信裂变、小红书
正式期
18
抖音、淘宝直通车
返场期
4
直播回放、短信召回
合计
30
-
1.4 目标拆解依据
- 参考 2023 年 618 数据:服装、鞋包、家居品类 GMV 占比分别为 50%、30%、20%,按此占比拆解 2024 年总目标;
- 阶段占比参考:过往活动中,预热期 GMV 占比约 20%、正式期约 72%、返场期约 8%,新用户新增集中在正式期(占比 60%),按此比例分配阶段目标。
-
二、各品类活动设计
2.1 服装品类(目标 GMV 2500 万元)
- 满减活动:满 300 减 80、满 600 减 180、满 1000 减 350,上不封顶;
- 适用商品:全品类服装(连衣裙、牛仔裤、外套等);
- 叠加规则:可与平台 50 元无门槛券叠加使用,叠加后满 300 最高可减 130 元。
- 限时折扣活动:
- 活动时间:正式期每日 10:00-12:00、20:00-22:00;
- 折扣力度:热门款式 8 折,每人限购 2 件;
- 重点商品:连衣裙、夏季 T 恤(2024 年新款占比不低于 70%);
- 参与方式:活动开始前 10 分钟,商品详情页显示 “倒计时提醒”,用户可提前加购。
- 买赠活动:
- 规则:买任意外套送价值 59 元纯棉 T 恤(颜色随机),买满 500 元送价值 99 元防晒衣;
- 赠品发放:随订单一同发货,若用户拒收赠品,不影响主商品售后;
- 活动限制:赠品数量有限(T 恤 1 万件、防晒衣 5000 件),先到先得,赠完即止。
-
2.2 鞋包品类(目标 GMV 1500 万元)
- 第二件半价活动:
- 适用商品:同款鞋子(运动鞋、凉鞋)、同款包包(双肩包、单肩包);
- 定价规则:以低价商品作为 “第二件” 计算半价,例如 “第一件 300 元、第二件 200 元”,则第二件半价为 100 元,订单总价 400 元;
- 限购规则:每个用户 ID 每日限购 2 组(每组 2 件)。
- 满额赠礼活动:
- 满赠门槛:满 500 元送价值 129 元品牌袜子礼盒(含 3 双),满 800 元送价值 299 元双肩包;
- 赠礼条件:同一订单内鞋包商品实付金额满足门槛即可,不包含其他品类商品;
- 售后说明:若用户退货后实付金额不满足满赠门槛,需退回赠品或补差价(赠品按原价折算)。
- 新品首发折扣活动:
- 活动时间:正式期 6 月 1 日 - 6 月 5 日;
- 折扣力度:2024 年夏季新款凉鞋、背包 8.5 折;
- 额外福利:前 100 名下单用户送定制鞋扣(鞋子类)或包挂(包包类),下单后 48 小时内单独发货。
-
2.3 家居品类(目标 GMV 1000 万元)
- 买一赠一活动:
- 适用商品:布艺沙发套、餐桌布、浴室地垫(指定 20 款高频消耗单品);
- 规则:买一件同款商品,免费赠送一件相同规格商品,例如 “买 1 个沙发套送 1 个沙发套”;
- 库存说明:每个单品库存有限(5000-10000 件),活动期间售完即下架。
- 套装优惠活动:
- 套装类型:
-
- 卧室套装(床单 + 被套 + 2 个枕套):单独购买总价 600 元,套装价 420 元(省 30%);
-
- 厨房套装(锅铲 + 汤勺 + 漏勺 + 油刷):单独购买总价 200 元,套装价 140 元(省 30%);
- 组合规则:套装商品不支持拆分退货,若需退货需整套装退回。
- 满减叠加活动:
- 满减规则:满 600 减 120、满 1000 减 250;
- 叠加权益:可叠加平台 50 元无门槛券,例如 “满 600 元先减 120 元,再减 50 元,实付 430 元”;
- 适用商品:收纳柜、小型家具(如床头柜、梳妆台)等大件家居商品。
-
三、推广渠道规划
3.1 推广渠道明细
推广渠道
推广内容
推广时间
预算占比
预算金额(万元)
预期效果
抖音
1. 预热期:每日发布 2 条 “618 穿搭教程”“家居布置技巧” 短视频,植入满减信息;2. 正式期:每日 19-21 点直播,主推限时折扣、新品首发商品,直播中设置 “1 元秒杀”(限 100 件)引流;3. 返场期:发布 “库存清仓清单” 短视频,标注 “最后 3 天” 制造紧迫感
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
30%
150
带来 GMV 1800 万元,新用户 10 万人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1. 预热期:公众号推送 3 篇活动预告文章,发放 10-50 元店铺优惠券(满 200 可用);2. 正式期:每周 3、5 晚 20 点视频号直播 “家居套装选购指南”,关联商品链接;3. 返场期:社群推送 “新用户专属满 200 减 30 券”,引导下单
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
20%
100
带来 GMV 1200 万元,新用户 8 万人
淘宝直通车
1. 预热期:投放 “618 服装预售”“家居套装优惠” 关键词,出价高于日常 20%;2. 正式期:加大 “限时折扣”“买一赠一” 关键词出价,抢占搜索前 3 位;3. 返场期:投放 “清仓特价” 关键词,出价降至日常 50%
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
15%
75
带来 GMV 900 万元,新用户 5 万人
小红书
1. 预热期:邀请 50 位穿搭博主、30 位家居达人发布 “618 必买清单” 笔记,带 #618 电商促销 #话题;2. 正式期:发起 “# 我的 618 剁手指南” 话题,用户晒单可参与抽奖(奖品为 1000 元购物卡);3. 返场期:20 位达人发布 “返场捡漏攻略”,标注商品剩余库存
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
15%
75
带来 GMV 750 万元,新用户 4 万人
短信营销
1. 预热期:向 50 万老用户推送 “618 专属满 300 减 80 券” 短信;2. 正式期:向未下单用户推送 “限时秒杀提醒”(如 “10 点连衣裙 8 折,仅剩 2 小时”);3. 返场期:向 30 万新注册未下单用户推送 “返场满 100 减 20 券” 短信
5 月 28 日 - 6 月 23 日(分阶段发送)
10%
50
带来 GMV 250 万元,新用户 2 万人
线下门店引流
1. 预热期:全国 50 家门店张贴活动海报,引导到店用户扫码关注公众号领 10 元券;2. 正式期:门店设置 “线上下单自提” 专区,自提用户送价值 20 元小礼品(如钥匙扣);3. 返场期:门店广播返场活动信息,吸引周边用户线上下单
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
10%
50
带来 GMV 100 万元,新用户 1 万人
3.2 推广节奏控制
- 预热期(5 月 25 日 - 5 月 31 日):以 “蓄水” 为主,重点发放优惠券、引导用户加购,每日推广预算控制在总预算的 10%(50 万元);
- 正式期(6 月 1 日 - 6 月 20 日):以 “转化” 为主,加大高转化渠道(抖音、微信)投入,每日推广预算占总预算的 4.5%(22.5 万元),6 月 1 日、6 月 18 日两个高峰期预算翻倍;
- 返场期(6 月 21 日 - 6 月 23 日):以 “清仓” 为主,降低低转化渠道投入,每日推广预算占总预算的 3.3%(16.5 万元)。
-
四、执行流程分工
4.1 活动前准备(5 月 1 日 - 5 月 24 日)
核心任务
负责部门
时间节点
交付成果
确定活动方案细节
运营部
5 月 1 日 - 5 月 10 日
《618 促销活动方案终稿》
设计活动海报、短视频脚本
设计部
5 月 11 日 - 5 月 20 日
海报 10 张、短视频脚本 20 份
开发活动页面(优惠券、预约)
技术部
5 月 11 日 - 5 月 22 日
优惠券领取页面、商品预约功能上线
采购活动赠品
采购部
5 月 15 日 - 5 月 24 日
袜子礼盒 1 万份、防晒衣 5000 件等
系统压力测试
技术部
5 月 23 日 - 5 月 24 日
《系统压力测试报告》(支持 10 万用户同时下单)
4.2 活动中执行(5 月 25 日 - 6 月 23 日)
核心任务
负责部门
执行频率
交付成果
监控活动数据(GMV、新用户数)
运营部
每日 9:00
《每日活动数据报表》
发布推广内容(视频、文章)
市场部
按推广节奏执行
每日短视频 2 条、公众号文章 1 篇
直播带货
主播团队
每日 19-21 点
直播回放上传、直播销售数据统计
处理用户咨询与售后
客服部
全天 24 小时
咨询响应时间≤30 秒,售后处理≤24 小时
调整推广预算
运营部
每 3 天一次
《推广预算调整报告》
4.3 活动后复盘(6 月 24 日 - 6 月 30 日)
核心任务
负责部门
时间节点
交付成果
统计活动总数据
运营部
6 月 24 日 - 6 月 25 日
《618 活动数据总报告》(GMV、新用户数等)
整理用户反馈
客服部
6 月 24 日 - 6 月 25 日
《用户反馈汇总表》(好评、差评点)
撰写复盘报告
运营部
6 月 26 日 - 6 月 28 日
《618 促销活动复盘报告》
清理剩余赠品与库存
采购部 / 仓储部
6 月 26 日 - 6 月 30 日
赠品库存清单、滞销商品处理方案
制定改进方案
运营部
6 月 28 日 - 6 月 30 日
《下次活动改进措施表》
五、效果评估与复盘
5.1 核心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计算方式
目标值
实际值(活动后填写)
总 GMV 达成率
实际 GMV / 5000 万元 ×100%
≥100%
各品类 GMV 达成率
服装实际 GMV/2500 万 ×100%、鞋包实际 GMV/1500 万 ×100%、家居实际 GMV/1000 万 ×100%
服装≥100%、鞋包≥100%、家居≥95%
新用户新增数
活动期间注册且下单用户数(去重)
≥30 万人
新用户转化率
新用户下单数 / 新用户注册数 ×100%
≥40%
整体渠道 ROI
总 GMV / 500 万元 ×100%
≥10
各渠道 ROI
渠道 GMV / 渠道预算 ×100%
抖音≥12、微信≥10、淘宝≥8 等
用户复购率
老用户下单数 / 活动前 3 个月老用户总数 ×100%
≥25%
客单价
总 GMV / 总下单数
≥350 元
5.2 复盘计划
- 复盘会议:6 月 29 日召开跨部门复盘会议,运营部、技术部、市场部等相关人员参加,讲解复盘报告;
- 问题整改: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系统卡顿、赠品缺货),责任部门需在 7 月 5 日前提交整改方案;
- 经验沉淀:将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如抖音直播高转化策略)整理为《电商促销活动最佳实践手册》,用于后续活动参考。
-
六、风险应对预案
6.1 系统风险
- 风险描述:活动高峰期(如 6 月 1 日)用户集中下单,导致系统卡顿、下单失败;
- 应对措施:技术部提前准备 2 台备用服务器,活动期间安排 2 名工程师实时监控系统,若出现卡顿立即启动备用服务器;
- 责任部门:技术部;
- 触发条件:系统响应时间超过 5 秒或下单失败率超过 1%。
-
6.2 赠品缺货风险
- 风险描述:活动中期赠品提前售完,导致后续用户无法领取赠品,引发投诉;
- 应对措施:采购部提前备货 20% 的备用赠品,活动期间每日监控赠品库存,若剩余库存低于 10%,立即启动备用赠品;若备用赠品耗尽,用等值优惠券(如 59 元 T 恤替换为 50 元优惠券)替代;
- 责任部门:采购部、运营部;
- 触发条件:赠品库存低于 10%。
-
6.3 客服压力风险
- 风险描述:活动期间咨询量激增(如 6 月 18 日),客服响应不及时,用户差评率上升;
- 应对措施:活动前招聘 10 名临时客服,进行 3 天专项培训;活动期间采用 “智能客服 + 人工客服” 组合模式,常见问题(如优惠券使用)由智能客服解答,复杂问题转人工;设置 “客服响应超时预警”,若平均响应时间超过 1 分钟,立即增派人工客服;
- 责任部门:客服部;
- 触发条件:客服平均响应时间超过 1 分钟或差评率超过 5%。
-
6.4 推广效果不佳风险
- 风险描述:某渠道(如小红书)推广后,GMV 和新用户数未达预期,预算浪费;
- 应对措施:运营部每 3 天分析各渠道 ROI,若某渠道 ROI 低于目标值 50%(如小红书目标 ROI≥8,实际仅 3),立即减少该渠道预算,将预算转移至高 ROI 渠道(如抖音);
- 责任部门:运营部;
- 触发条件:渠道 ROI 连续 2 次低于目标值 50%。
-
7. 提示词技巧在方案创作中的价值体现
通过 “输出中间结果” 的分步思考法设计提示词,让大模型生成 618 促销活动方案时,相比直接让模型 “写一份 618 方案”,有三个明显优势:
- 内容更完整:分步引导模型输出 “目标拆解、活动设计、推广规划、执行分工” 等中间模块,避免了直接输出方案时 “遗漏预算分配”“缺少风险预案” 等问题;
- 逻辑更连贯:每个步骤要求模型基于前一步的中间结果展开,比如 “活动设计” 基于 “目标拆解” 的品类 GMV 目标,“推广规划” 基于 “活动设计” 的活动形式,避免了 “活动形式与推广渠道不匹配”“执行分工与活动时间脱节” 等逻辑断裂问题;
3. 细节更量化:在提示词中要求每个步骤输出具体数据(如预算金额、时间节点、目标值),模型生成的方案包含 “抖音推广预算 150 万元”“客服响应时间≤30 秒” 等量化细节,避免了直接输出方案时 “推广预算模糊”“执行时间笼统” 等问题,方案可落地性更强。
8.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使用 “输出中间结果” 的分步思考法设计提示词时,可能会遇到模型 “步骤衔接不紧密”“中间结果不量化” 等问题。下面列出常见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大家更顺利地应用这种技巧。
8.1 问题一:模型跳过中间步骤,直接输出最终结果
8.1.1 问题表现
提示词中明确要求分步骤输出中间结果,但模型仍跳过部分步骤(如跳过 “目标拆解” 直接输出 “活动形式”),或中间步骤内容简略,直接给出最终结论。
8.1.2 原因分析
提示词中对 “步骤输出强制要求” 不足,仅说明 “分步骤输出”,未明确 “每个步骤必须独立成段”“中间结果需占总输出的 70% 以上”,导致模型优先输出最终结果。
8.1.3 解决方案
- 在提示词中添加 “强制输出规则”,明确 “每个步骤必须独立成段,中间结果内容不少于 300 字,包含具体数据或细节,不允许简略描述”;
- 示例提示词片段:
-
强制输出规则:
- 每个步骤需独立成段,开头标注“步骤X:XXX”(如“步骤1:明确活动核心信息”);
- 每个步骤的中间结果内容不少于300字,需包含具体数据(如时间、金额、数量),不允许用“大概”“约”等模糊表述;
- 需先完成所有步骤的中间结果输出,再整合为最终答案,不允许跳过步骤或提前输出最终结果。
- 若模型仍跳过步骤,可在提示词开头添加 “若未按要求分步骤输出中间结果,本次回答无效,请重新按步骤输出”,强化规则约束。
-
8.2 问题二:模型输出的中间结果不量化,缺乏具体细节
8.2.1 问题表现
模型虽分步骤输出中间结果,但内容多为定性描述(如 “推广预算分配给多个渠道”“活动时间分为多个阶段”),无具体数据(如渠道预算金额、阶段时间范围),中间结果无法支撑后续步骤。
8.2.2 原因分析
提示词中对中间结果的 “量化要求” 不明确,仅说明 “输出中间结果”,未指定 “需包含哪些量化维度”(如时间、金额、数量、比例),导致模型按模糊表述输出。
8.2.3 解决方案
- 在每个步骤的 “输出要求” 中,明确指定需包含的量化维度,例如 “步骤 1 需包含活动时间(精确到日)、各品类 GMV 目标(精确到万元)、目标拆解依据(含过往数据占比)”;
- 示例提示词片段(步骤 1 输出要求):
-
步骤1:明确活动核心信息与目标拆解
- 内容要求:
1. 活动时间:需精确到具体日期(如预热期5月25日-5月31日),分预热期、正式期、返场期;
2. 目标拆解:总GMV 5000万元拆解为服装、鞋包、家居品类目标(精确到万元),总新用户30万拆解为各阶段目标(精确到万人);
3. 依据:说明目标拆解的过往数据依据(如2023年618各品类GMV占比);
- 格式要求:用表格输出时间和目标,依据用段落描述,所有数据需精确,不允许模糊表述。
- 若模型仍输出模糊内容,可在提示词中添加 “每个步骤的中间结果需包含至少 3 个量化数据,否则需重新补充”,强制模型输出具体细节。
-
8.3 问题三:模型步骤衔接不紧密,忽略前一步中间结果
8.3.1 问题表现
模型在后续步骤中未基于前一步的中间结果展开,例如步骤 1 中 “服装品类目标 GMV 2500 万”,步骤 2 设计服装活动形式时却未考虑 “如何通过活动达成 2500 万目标”,活动形式与目标脱节。
8.3.2 原因分析
提示词中 “步骤衔接规则” 不够具体,仅说明 “基于前一步结果展开”,未明确 “需在当前步骤开头说明‘基于前一步的 XX 结果’”“活动形式需对应目标数据”,导致模型忽略前一步结论。
8.3.3 解决方案
- 在 “步骤衔接规则” 中添加 “当前步骤开头需明确标注‘基于步骤 X 的 XX 结果’(如‘基于步骤 1 中服装品类目标 GMV 2500 万的结果’),并说明当前步骤如何支撑前一步目标”;
- 示例提示词片段(衔接规则):
-
步骤衔接规则:
1. 每个步骤开头需标注“基于步骤X的XX结果”,例如步骤2开头写“基于步骤1中‘服装品类目标GMV 2500万’的结果”;
2. 当前步骤内容需明确支撑前一步目标,例如步骤2设计服装活动形式时,需说明“该活动形式如何助力达成2500万GMV目标”(如“满减活动预计提升客单价至400元,带动销量6.25万件,达成2500万GMV”);
3. 若当前步骤与前一步目标不匹配,需说明调整原因,不允许无理由脱节。
- 若模型仍衔接松散,可在提示词中添加 “每完成一个步骤,需先检查‘是否基于前一步结果’,再推进下一步”,引导模型主动关联前序内容。
-
8.4 问题四:模型输出的步骤过多或过少,不符合需求
8.4.1 问题表现
提示词中要求拆分为 3-5 个步骤,但模型拆分为 2 个步骤(过于简略)或 7 个步骤(过于繁琐),导致中间结果要么不完整,要么冗余。
8.4.2 原因分析
提示词中对 “步骤数量” 的约束不够明确,仅说明 “分步骤输出”,未指定 “需拆分为 3-5 个步骤”“每个步骤需覆盖一个核心环节”,导致模型自由拆分步骤。
8.4.3 解决方案
- 在提示词开头明确 “需拆分为 3-5 个核心步骤,每个步骤覆盖一个独立环节(如目标拆解、活动设计、推广规划),不允许少于 3 个或多于 5 个步骤”;
- 示例提示词片段(步骤数量要求):
-
步骤拆分要求:
- 需将问题拆分为3-5个核心步骤,每个步骤对应一个独立环节(如步骤1:目标拆解,步骤2:活动设计,步骤3:推广规划,步骤4:执行分工);
- 每个步骤需包含“核心任务+输出要求+衔接规则”,不允许拆分过细(如将“活动设计”拆分为“服装活动设计”“鞋包活动设计”两个步骤);
- 若步骤数量不符合3-5个,需重新调整拆分方式。
- 若模型仍拆分不当,可在提示词中直接给出 “步骤名称示例”(如 “步骤 1:目标拆解,步骤 2:活动设计,步骤 3:推广规划,步骤 4:执行分工”),引导模型按示例拆分。
-
9. 不同场景下的提示词模板
为了让大家快速应用 “输出中间结果” 的分步思考法,下面针对 “方案设计”“问题分析”“逻辑推理” 三类核心场景,提供可直接复用的提示词模板,只需替换模板中的占位符内容即可使用。
9.1 场景一:方案设计类(如活动方案、项目计划)
9.1.1 提示词模板
需求:为【业务场景,如某奶茶店夏季促销活动】设计方案,目标:【总目标,如活动期间销量提升50%,新客新增2000人】。
请按以下要求分4个步骤输出中间结果,再整合为完整方案:
一、拆分的步骤及输出要求
1. 步骤1:明确方案核心信息与目标拆解
- 内容要求:
1. 确定方案时间(分阶段,精确到日,如预热期6月1日-6月5日,正式期6月6日-6月30日);
2. 将总目标【总目标】拆解为各阶段目标(如预热期销量提升10%,正式期提升40%)和各业务环节目标(如线上外卖销量提升60%,到店销量提升40%);
3. 说明目标拆解依据(如2023年夏季各环节销量占比);
- 格式要求:用表格输出“阶段与时间”“各阶段目标”“各环节目标”,依据用段落补充;
- 衔接要求:步骤2需基于本步骤的目标,设计对应方案内容。
2. 步骤2:设计核心方案内容(如活动形式、服务流程)
- 内容要求:
1. 针对【业务环节,如线上外卖、到店消费】,分别设计2-3种方案形式(如满减、买赠、折扣);
2. 明确每种形式的规则(如满30元减10元,买2杯送1杯),需量化(如折扣力度、满减门槛);
3. 说明方案形式与目标的匹配原因(如“满30减10元预计提升客单价至35元,助力达成销量目标”);
- 格式要求:分业务环节用列表输出,每个形式包含“规则+匹配原因”;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1中【目标内容,如线上外卖销量提升60%】的目标,设计方案内容”。
3. 步骤3:制定资源投入与推广计划
- 内容要求:
1. 列出3-4个推广渠道(如微信社群、美团外卖平台、线下海报);
2. 明确每个渠道的推广内容(如微信社群发放5元优惠券)、推广时间(对应方案阶段)、资源投入(如预算金额、人力);
3. 说明渠道选择依据(如“美团外卖平台用户与奶茶目标用户重合度高”);
- 格式要求:用表格输出“渠道”“内容”“时间”“资源投入”,依据用段落补充;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1的方案时间和步骤2的方案形式,制定推广计划”。
4. 步骤4:规划执行分工与风险预案
- 内容要求:
1. 按“方案前、方案中、方案后”划分阶段,列出各阶段核心任务、负责人员、时间节点;
2. 识别2-3个关键风险(如原料缺货、推广效果不佳),明确应对措施、责任人员;
- 格式要求:用表格输出执行分工,风险预案用列表输出;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1的时间和步骤3的推广计划,规划执行与风险应对”。
二、最终输出要求
1. 整合步骤1-4内容,形成完整方案,包含“核心信息、方案内容、推广计划、执行分工、风险预案”5个部分;
2. 每个部分需包含步骤中的量化细节(如时间、金额、目标值),语言简洁可落地;
3. 格式:用Markdown二级标题区分各部分,关键数据用加粗标注。
9.1.2 模板使用示例(奶茶店夏季促销)
替换占位符后的提示词片段:
需求:为某奶茶店夏季促销活动设计方案,目标:活动期间销量提升50%(从日均200杯提升至300杯),新客新增2000人。
请按以下要求分4个步骤输出中间结果,再整合为完整方案:
一、拆分的步骤及输出要求
1. 步骤1:明确方案核心信息与目标拆解
- 内容要求:
1. 确定方案时间(预热期6月1日-6月5日,正式期6月6日-6月30日,共30天);
2. 将总目标“销量提升50%、新客2000人”拆解为:预热期销量提升10%(日均220杯)、新客300人;正式期销量提升40%(日均300杯)、新客1700人;线上外卖销量提升60%(从日均80杯至128杯),到店销量提升40%(从日均120杯至168杯);
3. 依据:2023年夏季奶茶店线上外卖销量占比40%、到店占比60%,按此比例拆解各环节目标;
- 格式要求:用表格输出“阶段与时间”“各阶段目标”“各环节目标”,依据用段落补充;
- 衔接要求:步骤2需基于本步骤的目标,设计对应方案内容。
...(后续步骤按模板补充)
9.2 场景二:问题分析类(如销量下滑、用户流失)
9.2.1 提示词模板
需求:分析【问题描述,如某电商店铺7月销量下滑20%】的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请按以下要求分4个步骤输出中间结果,再生成最终分析报告:
一、拆分的步骤及输出要求
1. 步骤1:明确问题定义与数据确认
- 内容要求:
1. 定义问题核心(如“7月销量下滑20%”指环比6月下滑,还是同比去年7月下滑);
2. 收集相关数据(如7月每日销量、各品类销量占比、客单价变化,精确到具体数值);
3. 确认问题范围(如仅某品类下滑,还是全品类下滑);
- 格式要求:用表格输出数据,问题定义和范围用段落描述;
- 衔接要求:步骤2需基于本步骤的数据,分析内部因素。
2. 步骤2:分析内部因素(如产品、运营、服务)
- 内容要求:
1. 针对【内部环节,如产品质量、运营活动、客服服务】,分别分析是否存在问题(如7月产品投诉量较6月增加30%);
2. 说明每个问题与销量下滑的关联(如“产品投诉量增加导致复购率下降,进而影响销量”);
3. 列举2-3个关键内部问题,需结合步骤1的数据;
- 格式要求:分环节用列表输出,每个问题包含“问题描述+数据支撑+关联分析”;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1中‘7月全品类销量下滑20%’的数据,分析内部因素”。
3. 步骤3:分析外部因素(如市场、竞品、政策)
- 内容要求:
1. 分析同期市场环境变化(如7月行业整体销量是否下滑,下滑比例);
2. 分析竞品动态(如竞品7月是否开展大型促销,抢占市场份额);
3. 分析政策或外部事件影响(如是否有新的行业政策,或天气因素导致消费减少);
- 格式要求:分因素用段落输出,每个因素需包含具体信息(如竞品促销时间、力度);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1的销量数据和步骤2的内部问题,补充外部因素分析”。
4. 步骤4:定位核心原因与初步解决方案
- 内容要求:
1. 从步骤2、3的因素中,筛选出2-3个核心原因(如“竞品促销抢占15%市场份额”“内部产品投诉增加导致5%销量下滑”);
2. 针对每个核心原因,给出1-2个初步解决方案(需具体,如“针对竞品促销,开展‘满100减30’活动应对”);
- 格式要求:用列表输出“核心原因+初步方案”,每个原因需标注来自步骤2或3;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基于步骤2的内部问题和步骤3的外部因素,定位核心原因并给出方案”。
二、最终输出要求
1. 整合步骤1-4内容,形成分析报告,包含“问题定义、数据确认、内外部因素分析、核心原因、解决方案”5个部分;
2</doubaocanvas>
. 每个部分需包含步骤中的具体数据和分析过程,不允许仅给出结论;
3. 格式:用 Markdown 二级标题区分各部分,核心原因和解决方案用列表突出,关键数据用加粗标注。
#### 9.2.2 模板使用示例(电商店铺7月销量下滑分析)
替换占位符后的提示词片段:
需求:分析某电商店铺 7 月销量下滑 20% 的原因(7 月销量 80 万元,6 月销量 100 万元,环比下滑 20%),并给出解决方案。
请按以下要求分 4 个步骤输出中间结果,再生成最终分析报告:
一、拆分的步骤及输出要求
- 步骤 1:明确问题定义与数据确认
-
- 内容要求:
-
-
- 定义问题核心:7 月销量 80 万元,6 月销量 100 万元,环比下滑 20%,非同比下滑(去年 7 月销量 75 万元,同比今年 7 月仍增长 6.7%);
-
-
-
- 收集相关数据:7 月每日销量平均 2.67 万元(6 月每日 3.33 万元);各品类销量中,服装品类从 6 月 40 万元降至 7 月 28 万元(下滑 30%),鞋包从 30 万元降至 25 万元(下滑 16.7%),家居从 30 万元降至 27 万元(下滑 10%);客单价从 6 月 350 元降至 7 月 320 元(下降 8.6%);
-
-
-
- 确认问题范围:全品类下滑,其中服装品类下滑最严重(30%),客单价同步下降;
-
-
- 格式要求:用表格输出数据,问题定义和范围用段落描述;
-
- 衔接要求:步骤 2 需基于本步骤的数据,分析内部因素。
- 步骤 2:分析内部因素(产品、运营、服务)
-
- 内容要求:
-
-
- 产品质量:7 月服装品类投诉量 25 起,6 月仅 8 起,增加 212.5%,投诉集中在 “面料与描述不符”(18 起),导致服装复购率从 6 月 25% 降至 7 月 15%,复购用户流失直接影响销量;
-
-
-
- 运营活动:6 月开展 “618 大促”(满 300 减 80),7 月仅开展 “周末小促”(满 200 减 30),活动力度减弱,7 月促销期间销量占比从 6 月的 60% 降至 40%,用户下单动力不足;
-
-
-
- 客服服务:7 月客服平均响应时间 5 分钟,6 月为 2 分钟,响应变慢导致用户咨询转化率从 6 月 30% 降至 7 月 22%,流失部分潜在订单;
-
-
- 格式要求:分环节用列表输出,每个问题包含 “问题描述 + 数据支撑 + 关联分析”;
-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 “基于步骤 1 中‘7 月全品类销量下滑 20%,服装品类下滑 30%、客单价下降 8.6%’的数据,分析内部因素”。
-
...(后续步骤按模板补充)
### 9.3 场景三:逻辑推理类(如数学题、代码调试思路)
#### 9.3.1 提示词模板
需求:【推理任务,如求解初中数学题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 3cm 和 4cm,求斜边长度及斜边上的高”/ 分析代码 “Python 实现求 1-100 求和” 的错误原因】。
请按以下要求分 3-4 个步骤输出中间结果,再生成最终推理结论:
一、拆分的步骤及输出要求
- 步骤 1:明确推理前提与已知条件
-
- 内容要求:
-
-
- 列出任务中的所有已知信息(如数学题中的边长、角度;代码中的变量定义、函数逻辑);
-
-
-
- 明确推理目标(如求斜边长度、定位代码错误行);
-
-
-
- 说明涉及的核心原理或规则(如数学题的勾股定理、代码的循环逻辑规则);
-
-
- 格式要求:用列表输出已知条件和目标,原理用段落解释;
-
- 衔接要求:步骤 2 需基于本步骤的已知条件和原理,展开推理。
- 步骤 2:逐步推导中间结论(如计算过程、代码逐行分析)
-
- 内容要求:
-
-
- 按逻辑顺序推导中间结论(如数学题先算斜边,再算面积,最后算高;代码逐行分析变量变化、函数调用);
-
-
-
- 每个推导步骤需标注依据(如 “根据勾股定理 a²+b²=c²”“代码第 5 行未初始化 sum 变量,导致累加错误”);
-
-
-
- 输出每个中间结论的具体结果(如 “斜边 c=5cm”“代码第 3 行循环范围错误,应为 range (1,101)”);
-
-
- 格式要求:分点输出推导步骤,每个步骤包含 “步骤描述 + 依据 + 结果”;
-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 “基于步骤 1 的已知条件(如‘两直角边 3cm、4cm’)和勾股定理,开始推导”。
- 步骤 3:验证中间结论正确性(可选,复杂任务需添加)
-
- 内容要求:
-
-
- 用反向验证或替代方法验证中间结论(如数学题用面积公式验证斜边高是否正确;代码修改错误后运行测试,验证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
-
-
- 若验证发现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修正中间结论;
-
-
- 格式要求:用段落描述验证方法和结果,错误修正用列表标注;
-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 “基于步骤 2 的中间结论(如‘斜边高 2.4cm’),用面积公式验证正确性”。
- 步骤 4:总结最终结论(如最终答案、代码修改方案)
-
- 内容要求:
-
-
- 整合所有中间结论,形成最终结果(如数学题的斜边长度、斜边上的高;代码的错误行、修改后的完整代码);
-
-
-
- 简洁说明结论的推导逻辑(如 “先通过勾股定理求斜边,再通过面积公式求高”);
-
-
- 格式要求:用加粗字体突出最终结论,推导逻辑用段落补充;
-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 “基于步骤 2 的推导和步骤 3 的验证,总结最终结论”。
-
二、最终输出要求
- 整合步骤 1-4 内容,形成完整推理过程,每个推导环节需标注依据,不允许跳步;
- 数学题需包含公式、计算过程和最终答案;代码调试需包含错误定位、错误原因和修改方案;
- 格式:用 Markdown 二级标题区分 “推理前提”“推导过程”“结论”,关键步骤用列表突出。
-
#### 9.3.2 模板使用示例(初中数学题求解)
替换占位符后的提示词片段:
需求:求解初中数学题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 3cm 和 4cm,求斜边长度及斜边上的高”。
请按以下要求分 4 个步骤输出中间结果,再生成最终推理结论:
一、拆分的步骤及输出要求
- 步骤 1:明确推理前提与已知条件
-
- 内容要求:
-
-
- 已知条件:① 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② 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 a=3cm、b=4cm;③ 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S=(直角边 1× 直角边 2)/2,也可表示为 S=(斜边 × 斜边上的高)/2;
-
-
-
- 推理目标:① 求斜边长度 c;② 求斜边上的高 h;
-
-
-
- 核心原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a²+b²=c²);
-
-
- 格式要求:用列表输出已知条件和目标,原理用段落解释;
-
- 衔接要求:步骤 2 需基于本步骤的已知条件和勾股定理,计算斜边长度。
- 步骤 2:逐步推导中间结论(计算斜边长度)
-
- 内容要求:
-
-
- 计算直角边的平方:a²=3²=9cm²,b²=4²=16cm²;依据 “平方计算规则,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该数乘以自身”;
-
-
-
- 按勾股定理计算斜边平方:c²=a²+b²=9+16=25cm²;依据 “勾股定理 a²+b²=c²”;
-
-
-
- 计算斜边长度:c=√25=5cm(边长为正数,舍去负根);依据 “平方根计算规则,正数的平方根为正数”;
-
-
- 格式要求:分点输出推导步骤,每个步骤包含 “步骤描述 + 依据 + 结果”;
-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 “基于步骤 1 的已知条件(a=3cm、b=4cm)和勾股定理,计算斜边长度 c”。
- 步骤 3:逐步推导中间结论(计算斜边上的高)
-
- 内容要求:
-
-
- 用直角边计算三角形面积:S=(a×b)/2=(3×4)/2=6cm²;依据 “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以两直角边为底和高”;
-
-
-
- 用斜边和高表示面积:S=(c×h)/2,代入已知 S=6cm²、c=5cm,得 6=(5×h)/2;依据 “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
-
-
- 求解高 h:两边同乘 2 得 12=5h,两边同除以 5 得 h=12/5=2.4cm;依据 “等式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非零数,等式仍成立”;
-
-
- 格式要求:分点输出推导步骤,每个步骤包含 “步骤描述 + 依据 + 结果”;
-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 “基于步骤 2 的斜边长度 c=5cm 和面积公式,计算斜边上的高 h”。
- 步骤 4:总结最终结论
-
- 内容要求:
-
-
- 最终结论:① 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为5cm;② 斜边上的高为2.4cm;
-
-
-
- 推导逻辑:先通过勾股定理(a²+b²=c²)计算出斜边 c=5cm,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种面积表示方法(S=ab/2 和 S=ch/2),联立方程求解出斜边上的高 h=2.4cm;
-
-
- 格式要求:用加粗字体突出最终结论,推导逻辑用段落补充;
-
- 衔接要求:开头需说明 “基于步骤 2 的斜边计算和步骤 3 的高计算,总结最终结论”。
-
二、最终输出要求
- 整合步骤 1-4 内容,形成完整推理过程,每个推导环节需标注依据,不允许跳步;
- 包含勾股定理公式、面积公式、计算过程和最终答案;
- 格式:用 Markdown 二级标题区分 “推理前提”“推导过程”“结论”,关键步骤用列表突出。
-
## 10. 技巧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使用“输出中间结果”的分步思考法时,除了掌握提示词设计方法和模板,还需注意以下4个关键事项,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效果。
### 10.1 避免步骤过度拆分
#### 10.1.1 问题表现
将简单任务拆分为过多步骤(如将“求解1+2+3+…+100的和”拆分为“步骤1:明确1是首项,步骤2:明确100是末项,步骤3:明确项数是100……”),导致中间结果冗余,模型输出效率降低。
#### 10.1.2 应对建议
- 步骤数量控制在3-5个:根据任务复杂度调整,简单任务(如简单数学题、单问题分析)拆3个步骤即可,复杂任务(如活动方案、多因素分析)拆4-5个步骤;
- 步骤需覆盖“核心环节”:每个步骤需对应一个关键动作(如“目标拆解”“方案设计”“推广规划”),不拆分细枝末节(如不将“方案设计”拆分为“写方案标题”“写方案引言”)。
### 10.2 灵活调整提示词细节
#### 10.2.1 问题表现
严格套用模板,未根据大模型特性调整提示词(如对逻辑能力较弱的小模型,仍使用复杂的步骤衔接规则),导致模型无法理解要求。
#### 10.2.2 应对建议
- 依据模型能力调整复杂度:对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可使用较复杂的规则(如多维度衔接要求);对小模型(如部分行业垂直模型),需简化规则(如用“步骤1完成后再做步骤2”替代复杂的衔接描述);
- 动态补充信息:若模型某一步输出不符合要求,可在后续提示词中补充(如“步骤2未包含具体活动规则,请重新输出步骤2,需明确满减门槛和折扣力度”),无需重新提交完整提示词。
### 10.3 重视人工审核与修正
#### 10.3.1 问题表现
完全依赖模型输出,未审核中间结果(如模型输出的“服装品类GMV目标5000万”与实际业务能力不符),直接使用结果导致问题。
#### 10.3.2 应对建议
- 审核中间结果合理性:每个步骤输出后,先检查数据是否符合实际(如预算金额是否在业务承受范围、时间节点是否可行),逻辑是否正确(如活动形式是否能支撑目标);
- 及时修正偏差:若模型输出错误(如“将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写错”),需在下一步提示词中指出并修正(如“步骤3中面积公式错误,正确公式为S=(底×高)/2,请重新计算斜边上的高”),确保后续步骤基于正确结果推进。
### 10.4 结合业务场景优化内容
#### 10.4.1 问题表现
提示词未结合行业特性(如为医疗行业设计活动方案,却使用电商行业的推广渠道),导致模型输出脱离实际业务。
#### 10.4.2 应对建议
- 补充行业专属信息:在提示词中添加行业特性(如医疗行业需注明“推广渠道需符合医疗广告合规要求,不使用抖音、小红书等娱乐平台”);
- 标注业务约束条件:明确业务限制(如“预算不超过10万元”“活动需符合公司品牌调性”),避免模型输出无法落地的内容(如推荐超预算的推广渠道)。
## 11. 技巧的扩展应用场景
除了前面提到的“方案设计”“问题分析”“逻辑推理”三类核心场景,“输出中间结果”的分步思考法还可扩展到更多领域,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类问题。
### 11.1 职场文档写作(如报告、总结)
#### 11.1.1 应用示例(写季度工作总结)
提示词设计思路:
1. 步骤1:明确总结核心范围(如“2024年Q2(4-6月)的工作内容,包含项目推进、业绩达成、问题反思”);
2. 步骤2:输出各模块中间结果(如“项目推进:完成3个项目,分别是A项目(4月启动,6月上线,耗时60天)、B项目(5月启动,未完成,原因是需求变更);业绩达成:Q2目标销售额800万,实际完成750万,达成率93.75%”);
3. 步骤3:提炼问题与改进方向(如“问题:B项目需求变更导致延期;改进:后续项目启动前组织需求评审会,确认需求后再推进”);
4. 步骤4:整合为完整总结。
#### 11.1.2 优势
避免总结内容遗漏(如忘记写问题反思),逻辑更清晰(按“工作内容-业绩-问题-改进”顺序展开),数据更具体(包含项目耗时、业绩达成率)。
### 11.2 学习与知识梳理(如整理知识点、做题)
#### 11.2.1 应用示例(整理“Python函数”知识点)
提示词设计思路:
1. 步骤1:明确知识点范围(如“Python函数的定义、参数类型、返回值、常见错误”);
2. 步骤2:输出各子知识点中间结果(如“函数定义:用def关键字,语法为def 函数名(参数): 函数体;参数类型:位置参数、关键字参数、默认参数,示例:def add(a, b=10): return a+b”);
3. 步骤3:举例验证(如“写一个计算1-100求和的函数,包含参数(起始值、结束值),返回求和结果”);
4. 步骤4:整合为知识点笔记。
#### 11.2.2 优势
</doubaocanvas>
帮助梳理知识点逻辑(按 “定义 - 类型 - 示例 - 验证” 顺序展开),避免知识点碎片化;通过举例验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如通过写求和函数,掌握函数参数和返回值的使用);生成的笔记包含具体代码示例,可直接用于后续复习或实操。
11.3 代码开发与调试(如写接口、定位 bug)
11.3.1 应用示例(开发 “用户登录接口” Python 代码)
提示词设计思路:
- 步骤 1:明确接口需求与技术栈(如 “基于 Flask 框架开发用户登录接口,接收参数:username(字符串)、password(字符串),返回结果:登录成功 / 失败(JSON 格式),需验证用户名密码是否匹配数据库数据”);
- 步骤 2:输出核心开发步骤中间结果(如 “步骤 1:导入 Flask 和 jsonify 模块;步骤 2:定义数据库连接函数(连接 MySQL,查询用户表);步骤 3:定义登录接口路由(POST 方法,接收请求参数);步骤 4:实现参数验证逻辑(判断 username 和 password 是否为空);步骤 5:实现密码验证逻辑(查询数据库,对比密码哈希值)”);
- 步骤 3:编写代码并标注关键逻辑(如 “数据库查询代码:def get_user (username): cursor.execute ("SELECT password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 s", (username,)) return cursor.fetchone ();密码验证:若数据库返回的密码哈希值与输入密码哈希值一致,返回登录成功”);
- 步骤 4:调试与优化(如 “若参数为空,返回 {"code":400,"msg":"用户名或密码不能为空"};若密码不匹配,返回 {"code":401,"msg":"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 步骤 5:整合完整代码并添加注释。
-
11.3.2 优势
避免代码开发逻辑混乱(按 “需求 - 步骤 - 代码 - 调试” 顺序推进);关键逻辑标注清晰,便于后续维护(如密码验证逻辑单独说明);提前考虑异常场景(如参数为空、密码不匹配),减少接口上线后的 bug。
11.4 生活决策与规划(如旅行规划、购物清单)
11.4.1 应用示例(规划 “5 天 4 晚云南大理旅行”)
提示词设计思路:
- 步骤 1:明确旅行需求与约束(如 “出行时间:2024 年 10 月 1-5 日,出行人数:2 人,预算:5000 元,核心需求:游览洱海、大理古城、玉龙雪山,偏好:住靠近景点的民宿,吃当地特色美食”);
- 步骤 2:输出各环节规划中间结果(如 “交通规划:10 月 1 日从北京飞大理(机票约 1200 元 / 人),大理当地租电动车(50 元 / 天);住宿规划:1-2 日住洱海民宿(300 元 / 晚),3-4 日住大理古城客栈(200 元 / 晚);景点规划:1 日洱海骑行(环海西路),2 日玉龙雪山(含门票、索道约 400 元 / 人),3 日大理古城游览,4 日喜洲古镇看稻田,5 日返程”);
- 步骤 3:预算拆分与优化(如 “总预算 5000 元,其中交通 1200×2=2400 元,住宿 300×2+200×2=1000 元,景点 400×2=800 元,餐饮 50×2×5=500 元,剩余 300 元作为应急费用;优化:选择 10 月 1 日早班机,机票价格比午班机低 300 元 / 人”);
- 步骤 4:整合为完整旅行计划(含每日行程、预算明细、注意事项)。
-
11.4.2 优势
旅行计划逻辑清晰(按 “交通 - 住宿 - 景点 - 预算” 分环节规划);预算拆分具体,避免超支(每个环节费用明确,总预算可控);包含注意事项(如玉龙雪山需提前预约门票),提升旅行体验。
12. 总结与实践建议
通过前面的核心原理讲解、实战案例演示、模板分享和扩展场景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输出中间结果” 的分步思考法,本质是通过 “拆分任务 - 明确输出 - 强制衔接”,将大模型的 “黑盒思考” 转化为 “透明可控的分步推理”,从而提升输出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可落地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将这种技巧应用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提供以下 4 点实践建议:
12.1 从简单场景开始练习
刚开始使用时,不要直接挑战复杂任务(如写大型项目方案),可从简单场景入手(如分析 “某商品销量下滑 10% 的原因”“整理‘Excel VLOOKUP 函数’知识点”)。通过简单场景熟悉 “拆分步骤 - 设计输出要求 - 衔接步骤” 的流程,积累经验后再处理复杂任务。
12.2 建立 “提示词模板库”
针对日常高频场景(如写活动方案、分析问题、整理知识点),将前文提供的模板或自己优化后的模板整理成 “提示词模板库”。每次使用时,只需替换模板中的占位符(如业务场景、目标数据),即可快速生成高质量提示词,减少重复工作。
例如,建立 “问题分析类模板”“方案设计类模板”“代码开发类模板” 三个分类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下存放对应的提示词模板文档,标注使用场景和替换说明。
12.3 结合 “人工审核 + 模型迭代” 优化结果
不要完全依赖大模型的第一次输出,需遵循 “人工审核中间结果→发现问题→补充提示词修正→模型重新输出” 的流程。例如,模型输出的 “活动预算分配不合理”,可补充提示词 “步骤 3 的推广预算分配中,抖音预算占比 50% 过高,需调整为 30%,其他渠道预算按比例分配,请重新输出步骤 3”,让模型基于修正要求迭代结果。
通过多次 “审核 - 修正 - 迭代”,逐步提升输出内容的质量,最终得到符合需求的结果。
12.4 关注大模型特性,灵活调整技巧
不同大模型的逻辑能力、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如 ChatGPT 4 的逻辑推理能力强于基础版,文心一言对中文场景的适配更好)。在使用时,需根据大模型特性调整提示词细节:
- 对逻辑能力强的模型(如 GPT 4):可使用复杂的步骤衔接规则(如多维度依赖关系),要求输出更详细的中间结果;
- 对逻辑能力较弱的模型(如部分小模型):需简化步骤(控制在 3 个以内),使用更直白的表述(如 “先做步骤 1,再做步骤 2,步骤 2 必须用表格输出”),避免复杂规则。
-
同时,关注大模型的更新动态(如新增的功能、优化的能力),及时调整提示词技巧,充分发挥大模型的优势。
总之,“输出中间结果” 的分步思考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而是需要结合具体场景、模型特性和自身需求灵活调整的思路。通过持续实践和优化,这种技巧将成为你使用大模型解决问题的 “高效工具”,帮助你在工作和学习中提升效率、产出更高质量的成果。
-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