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完全指南:从工作场景入手,一文讲透AI智能体“代理”含义
AI智能体正从概念走向广泛应用,已服务超4000家企业。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具备自主决策能力,在跨境电商、客服等领域展现出显著效率提升。技术架构融合语言模型、语义理解和自动化执行,实现"大脑-眼睛-手脚"的协同。智能体发展正经历从自动化到价值交付的进化,未来将深入企业核心业务,形成人机协同新工作模式。预计2028年智能体市场将达4500亿美元规模,成为改变人机交互方式的重要技术。
只需一句指令,它就能自动筛选简历、生成竞品分析报告,甚至管理整个跨境电商平台——AI智能体正从概念走向千家万户和企业核心业务。
“帮我筛选符合要求的产品经理简历。”随着一声指令,数字员工迅速变身HR,快速浏览100多份简历,自动筛选出合适人选并发起沟通邀请。这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发生在杭州南湖科技园的真实一幕。
在这场由AI智能体引领的变革中,浙江实在智能推出的通用智能体产品“实在Agent”已作为数字员工服务超4000家企业,从制造业车间到银行系统,展现出无处不在的应用潜力。
01 智能体的本质——自主行动的数字实体
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更贴切的中文译名是“智能体”,其核心定义是一个能够感知环境、进行决策并执行动作的智能实体。与传统程序不同,智能体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能够独立做出决策而非仅仅遵循预设脚本。
智能体的核心特征包括自主性、感知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
就像一个魔法机器人朋友,它能听你说话,看你周围的环境,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帮你做事。你问天气,它不只是简单报温度,还会提醒你加衣带伞;看到下雨,它会主动关窗。
大模型的出现让智能体实现了质的飞跃。传统AI系统多是被动响应,而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则能主动规划、决策和执行任务。
大模型充当智能体的“大脑”,负责理解和推理;而智能体则通过整合工具和自动化流程,让大模型从“聊天助手”升级为“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智能体”。
02 智能体的跨界应用——从虚拟世界到现实场景
在自动驾驶领域,智能体通过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感知环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做出驾驶决策,控制车辆安全行驶。这一复杂系统展示了智能体在物理世界的全面应用,其目标明确——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
跨境电商正成为智能体规模化落地的重要领域。跨境品牌“倍思”引入数字员工后,实现了7×24小时多语种客服支持,将响应时间压缩至秒级。
在运营端,智能体将商品上架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5分钟,关键词与多语言描述全部自动完成。
客户服务领域见证了智能体的迅猛发展。2025年上半年,领先企业的AI智能体采用率增长了119%,服务机构中由智能体主导的客户服务对话增长了22倍。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给予选择时,94%的消费者选择与AI智能体互动。
03 智能体的技术架构——从大脑到手脚的协同
一个完整的AI智能体系统包含几个关键组件。最核心的是“大脑”——大语言模型,负责理解、推理和生成计划。但仅有大脑还不够,智能体还需要“工具”来弥补大模型的短板,如搜索、计算器、代码执行等能力。
记忆模块让智能体能够存储历史交互信息,感知模块则负责接收用户或环境输入。正是这些组件的有机结合,使智能体能够完成复杂任务而非简单问答。
实在智能的“实在Agent”展示了这一技术架构的工业级实现。其方案融合了大语言模型(TARS)、屏幕语义理解(ISSUT)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三大核心技术。
孙林君形象地解释:“TARS相当于‘大脑’,负责理解与决策;ISSUT是‘眼睛’,能识别屏幕信息;RPA则是‘手脚’,负责执行具体操作。”
与单纯依赖API接口的智能体不同,实在Agent通过RPA技术操作各类软件系统,在不开放API接口和执行任务稳定性上表现更佳,增强了通用性。
04 智能体的发展阶段——从自动化到价值交付
AI智能体正经历从简单自动化到全面价值交付的进化历程。李开复将这一过程概括为“物种的革命”,他认为智能体的核心标志是AI从“回答问题”转向“交付结果”,成为新的“生产单元”。
2024年,智能体主要聚焦工作流自动化,能处理特定任务但缺乏自主推理与泛化能力。2025年则迈入“推理智能体之年”,依托基座推理大模型的进化,智能体具备了任务规划、分析与跨场景适配能力。未来,我们将走向多智能体协作阶段。
企业应用的重点正从技术展示转向价值创造。李开复带领团队进行的上百轮企业一把手“需求考古”发现,相较于“能言善辩”,企业更渴求“智能决策”;相较于降本,更期待增效与增收。
这种价值交付需要智能体满足三大核心要求:既要“能干”,能精准理解意图、自主规划任务;又要“可靠”,彻底解决幻觉问题以保障结果可信;还要能“进化”,依托模型迭代持续更新,更贴合企业需求。
05 智能体的未来——从工具到合作伙伴
随着技术成熟,智能体正从边缘环节深入企业核心业务。李开复强调:“如果传统企业的CEO不亲自推动,AI智能体永远只能停留在客服、报销等边缘环节,而无法触及核心业务,因而也就无法充分创造价值。”
零一万物推出的“一把手工程”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智能体作为企业组织架构中的重要一环,对结果负责。
人机协同工作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办公场景。员工与AI智能体的互动正在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月增长65%,而且对话内容更加丰富和持续。
由员工输入触发的智能体行动每月增长76%,表明智能体正更深地融入日常工作流。
每日使用AI的员工比不使用的员工报告了更高的工作效率、专注度和工作满意度。
商业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未来企业付费将从“技术付费”“API付费”转向“任务付费”“价值交付”,即不为技术本身买单,而为实际成果付费。
这一模式已得到验证:零一万物“一把手工程”落地半年,收入已超越去年全年。
全球范围内,智能体采纳正在加速。Kong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90%的组织正在积极采用AI智能体,79%的受访者预计在三年内实现全面推广。这些数字背后是智能体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迅速转变,以及企业希望通过智能体降低成本、简化运营和加速自动化的迫切需求。
预测到2028年,智能体AI代表着一个4500亿美元的经济机会。智能体正在彻底改变我们与技术互动的方式,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正在成为我们的同事、合作伙伴,以及通往更智能世界的向导。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