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变革在即!提示工程架构师看Agentic AI应用潜力
在解释Agentic AI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传统AI在教育中的应用:比如在线题库的自动批改、基于数据的学习推荐(比如“你可能需要练习这些题”)、固定流程的网课。这些AI更像“工具”——遵循预设的规则或数据模型,完成特定任务,但没有自主决策能力。而Agentic AI(智能体)则完全不同。它具备自主目标、环境感知、决策执行、反馈学习自主目标:能理解并执行复杂的教育目标(比如“帮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
教育行业变革在即!提示工程架构师看Agentic AI应用潜力
一、引言:教育的“痛”,AI能治吗?
深夜11点,初三数学老师李敏还在批改作业。45本练习册摊在桌面,红笔在“相似三角形”的错题上画圈——第12题,全班有23个学生把“对应边成比例”写成了“对应角相等”;第15题,18个学生漏掉了“夹角相等”的条件。她揉了揉肩膀,打开电脑准备明天的教案:要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还是多练几道典型题?可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早就掌握了,有的还在混淆基本定理,怎么兼顾?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山区中学,初二学生张磊盯着课本上的“岳阳楼记”发呆。语文老师是刚毕业的支教生,每天要带3个班的课,没时间逐句讲解。张磊想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背景,可课本上只有短短几行注释,他翻了翻手机,网上的资料要么太晦涩,要么太零散。
这不是个别现象。传统教育的痛点,早已写进每一位老师的备课笔记、每一个学生的错题本里:
- 个性化缺失:班级授课制下,老师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认知风格、兴趣偏好调整教学;
- 教师负担过重: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占用了大量时间,难以投入更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 资源不均衡:优质师资、课程资源集中在城市,偏远地区学生难以获得高质量教育;
- 反馈滞后:学生的学习问题往往要等到考试或作业批改后才被发现,错过最佳补救时机。
当我们谈论“教育变革”时,这些痛点不是“要不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怎么快速解决”的问题。而Agentic AI(智能体AI),或许就是那把钥匙。
1.1 什么是Agentic AI?和传统AI有什么不一样?
在解释Agentic AI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传统AI在教育中的应用:比如在线题库的自动批改、基于数据的学习推荐(比如“你可能需要练习这些题”)、固定流程的网课。这些AI更像“工具”——遵循预设的规则或数据模型,完成特定任务,但没有自主决策能力。
而Agentic AI(智能体)则完全不同。它具备自主目标、环境感知、决策执行、反馈学习的核心能力,更像一个“有思考能力的助手”:
- 自主目标:能理解并执行复杂的教育目标(比如“帮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核心定理,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环境感知:能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答题正确率、答题时间、反馈的情绪、甚至眼神/动作),感知其学习状态;
- 决策执行:能根据感知到的信息,自主选择教学策略(比如“这个学生概念混淆,需要用生活例子重新讲解”;“那个学生已经掌握,应该推进到综合题”);
- 反馈学习:能根据学生的反应(比如做对了题、提出了疑问、表现出不耐烦),调整后续的教学行为,持续优化。
举个例子:传统AI的“错题推荐”是“你错了这道题,再做10道类似的”;而Agentic AI的“错题辅导”是“你错了这道题,我先分析你是概念没理解(比如把相似和全等搞混了)还是逻辑漏洞(比如漏掉了夹角条件),然后用你家的窗户(相似三角形)举例子,再让你自己编一道题,最后帮你总结易错点”。
1.2 Agentic AI为什么能改变教育?
Agentic AI的核心优势,正好击中了传统教育的“命门”:
- 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画像”,Agent能根据画像提供定制化的教学内容和节奏;
- 实时性:能实时感知学生的学习状态,立即调整策略,避免“亡羊补牢”;
- 规模化:一个Agent可以同时服务 thousands of 学生,解决优质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 协同性:能成为老师的“超级助手”,帮老师减轻重复性工作(比如批改作业、生成教案),让老师专注于更有温度的教学(比如情感支持、创造力培养)。
而提示工程架构师,则是Agentic AI在教育中落地的“翻译官”——把教育目标转化为Agent能理解的“指令”,让Agent的决策更符合教育规律,更贴近学生需求。
二、Agentic AI在教育中的核心应用场景:提示工程如何赋能?
接下来,我们结合教育场景和提示工程实践,看看Agentic AI能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以及提示工程架构师如何设计“指令”,让Agent更聪明、更懂教育。
2.1 场景1:个性化学习导师——每个学生的“私人教师”
痛点:传统课堂上,老师只能照顾“中间水平”的学生,优生觉得太简单,差生觉得跟不上;在线教育的“自适应学习”往往停留在“错题推荐”,无法深入理解学生的问题根源。
Agentic AI的解决方案:打造“个性化学习导师”,能像人类老师一样,感知学生状态→分析问题根源→调整教学策略→反馈优化。
提示工程的作用:设计“分层提示”,让Agent能逐步拆解问题,生成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例子:假设一个学生在“相似三角形”的练习中,连续错了3道“利用相似三角形求高度”的题(比如“求树的高度”“求大楼的高度”)。
第一步:感知状态——提示Agent收集学生数据:
请分析学生最近3道相似三角形应用题的错误:
1. 第8题:学生用了“对边成比例”但没验证夹角相等;
2. 第10题:学生把“影子长度”和“物体高度”的比例搞反了;
3. 第12题:学生直接假设两个三角形相似,但没有给出证明条件。
请总结学生的错误类型(概念混淆/逻辑漏洞/计算错误),并判断其学习状态(比如“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不熟悉”“应用时容易遗漏步骤”)。
第二步:分析根源——提示Agent定位问题:
根据学生的错误类型(概念混淆:未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逻辑漏洞:应用时遗漏关键步骤),请分析其问题根源:
- 是“判定条件”的概念没理解(比如不知道“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是必要条件)?
- 还是“应用流程”不熟悉(比如不知道“先证明相似,再用比例计算”)?
请结合学生之前的学习数据(比如“之前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章节正确率85%,但‘判定条件’章节正确率60%”),给出结论。
第三步:调整策略——提示Agent生成教学方案:
根据学生的问题根源(“判定条件”概念理解不深,应用流程不熟悉),请生成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1. 概念讲解:用“生活中的相似”例子(比如“照片缩放”“建筑模型”)重新解释“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判定条件,重点说明“夹角相等”的必要性(比如“如果两边成比例但夹角不相等,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2. 流程示范:用“求树的高度”的例题,分步演示“如何证明相似→如何列比例式→如何计算”,每一步都标注“关键步骤”(比如“必须先证明△ABC∽△DEF,才能用AB/DE=BC/EF”);
3. 互动练习:让学生自己编一道“利用相似三角形求高度”的题(比如“求路灯的高度”),并写出解题步骤,Agent会实时批改,指出遗漏的步骤(比如“你没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请补充判定条件”);
4. 反馈总结:练习完成后,生成“易错点清单”(比如“1. 必须验证夹角相等;2. 比例式的对应边不能搞反;3. 解题时要先证明相似”),并让学生复述一遍。
效果:学生不是机械地做错题,而是理解了错误的根源,并通过“例子→示范→互动→总结”的流程,真正掌握了知识点。而提示工程的关键,是让Agent“学会像老师一样思考”——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 场景2:智能备课助手——老师的“超级文案”
痛点:老师每天要花2-3小时备课(找资料、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出练习),尤其是新老师,往往要花更多时间,但效果不一定好(比如教案不符合学生水平,练习难度太高)。
Agentic AI的解决方案:打造“智能备课助手”,能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水平、教学风格,自动生成高质量的教案、课件、练习,甚至预测学生可能的问题。
提示工程的作用:设计“情境化提示”,让Agent理解教学的“上下文”(比如学生的水平、老师的风格),生成符合需求的内容。
例子:假设李敏老师要备“人教版初中语文《背影》”的课,教学目标是“理解父爱主题,分析细节描写”,班级学生是“中等水平,喜欢互动”。
提示设计:
请根据以下信息生成一份初中语文《背影》的教案:
1. 教学目标:理解父爱主题,分析细节描写(比如“买橘子的动作”“背影的描写”);
2. 学生情况:中等水平,喜欢互动(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3. 教学风格:李老师喜欢用“生活情境”导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4. 时间安排:45分钟(导入5分钟,讲解20分钟,互动15分钟,总结5分钟)。
要求:
- 导入部分:用“你和父亲之间最难忘的一个细节”的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 讲解部分:分析“买橘子”的细节(比如“蹒跚地走”“攀扶着栏杆”“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说明这些动作如何体现父爱;
- 互动部分:设计2个小组讨论问题(比如“如果你是作者,看到父亲买橘子的背影,会想什么?”“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细节,能体现父母的爱?”),并要求每个小组分享1个例子;
- 练习部分:出1道简答题(“文中的‘背影’有什么象征意义?”)和2道细节分析题(“请找出文中描写父亲动作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课件建议:包含“父亲买橘子的动作示意图”“背影的图片”“学生分享的例子展示区”。
效果:李老师只用了10分钟,就得到了一份符合自己风格、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案。她可以在此基础上调整(比如增加自己的经历),节省了大量时间。而提示工程的关键,是让Agent“理解老师的需求”——不是生成通用的教案,而是结合“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学风格”三个维度,生成“定制化”的内容。
2.3 场景3:自适应测评系统——不是“考试”,是“诊断”
痛点:传统考试是“一考定胜负”,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比如有的学生因为紧张没发挥好,有的学生擅长死记硬背但不会应用);而课后练习往往是“题海战术”,效率低下。
Agentic AI的解决方案:打造“自适应测评系统”,能动态调整题目难度,精准定位学生的知识漏洞,并给出“诊断报告”(比如“你的‘相似三角形判定条件’掌握率70%,但‘应用流程’掌握率只有50%”)。
提示工程的作用:设计“动态提示”,让Agent能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实时调整题目难度和类型。
例子:假设一个学生要参加“相似三角形”的测评。
第一步:初始测试——Agent给出3道基础题(比如“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判定条件有哪些?”),如果学生答对2道以上,进入“中等难度”;如果答对1道以下,进入“基础巩固”。
第二步:动态调整——如果学生进入“中等难度”,Agent给出2道应用题型(比如“求树的高度”“求大楼的高度”),如果学生答对1道,再给出1道综合题(比如“结合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求长度”);如果学生答错,回到“基础巩固”(比如重新讲解“判定条件”)。
提示设计:
请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动态调整测评题目:
- 如果学生答对基础题(正确率≥80%),则给出中等难度的应用题型(占比60%)和综合题型(占比40%);
- 如果学生答对中等难度题(正确率≥70%),则给出高难度的拓展题型(比如“相似三角形与函数结合”);
- 如果学生答错某类题型(正确率≤50%),则暂停测评,先给出该题型的“概念讲解”和“基础练习”,直到学生掌握(正确率≥80%)后,再继续测评。
要求:
- 每道题都要标注“知识点”(比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 测评结束后,生成“诊断报告”,包含:
1. 知识点掌握率(比如“判定条件:85%;应用流程:60%;综合应用:40%”);
2. 错误类型分析(比如“应用流程:容易遗漏‘证明相似’的步骤”);
3. 改进建议(比如“加强‘应用流程’的练习,重点掌握‘先证明相似,再列比例式’的步骤”)。
效果:学生不是为了“考试”而做题,而是通过测评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并得到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而提示工程的关键,是让Agent“学会像医生一样诊断”——不是用固定的题目“考”学生,而是用动态的题目“测”学生的真实水平。
2.4 场景4:教育资源生成——让优质资源“按需生长”
痛点:优质教育资源(比如教案、课件、练习、视频)往往集中在少数学校或教师手中,偏远地区的学生难以获得;而网上的资源要么质量参差不齐,要么不符合当地的教学大纲。
Agentic AI的解决方案:打造“教育资源生成平台”,能根据教学大纲、学生水平、地域特点,自动生成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如“适合农村学生的‘相似三角形’课件,用‘农田测量’的例子”)。
提示工程的作用:设计“多维度提示”,让Agent能结合“大纲要求、学生情况、地域特点”三个维度,生成符合需求的资源。
例子:假设某偏远地区的中学需要“人教版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课件,学生是“农村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是农田、果树、房屋”。
提示设计:
请根据以下信息生成一份适合农村学生的《相似三角形》课件:
1. 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条件、应用(比如“测量物体高度”);
2. 学生情况:农村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是农田、果树、房屋,对“城市建筑”的例子不熟悉;
3. 地域特点:当地主要种植苹果树,房屋多为两层砖房,农田用拖拉机耕地。
要求:
- 课件封面:用“农民用相似三角形测量果树高度”的图片;
- 概念讲解:用“苹果树的缩放(比如“小树苗和成年树的相似”)”例子说明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 判定条件:用“农田里的两个三角形菜畦(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例子说明判定条件;
- 应用部分:用“测量苹果树的高度”“测量砖房的高度”“测量拖拉机轮胎的直径”的例子,说明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 互动练习:让学生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测量自己家苹果树的高度,并记录过程(比如“用一根竹竿和影子的长度,计算苹果树的高度”)。
效果:偏远地区的学生能用到“接地气”的课件,更容易理解知识点。而提示工程的关键,是让Agent“学会结合地域特点”——不是生成通用的资源,而是生成“符合当地学生生活经验”的资源。
2.5 场景5:特殊教育支持——让每个孩子都有“专属助手”
痛点:特殊儿童(比如自闭症、多动症、视力障碍)的教育需要专业的方法,但专业教师资源匮乏,很多特殊儿童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
Agentic AI的解决方案:打造“特殊教育助手”,能根据特殊儿童的需求(比如自闭症儿童需要“结构化的教学”,多动症儿童需要“短时间的互动”),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支持。
提示工程的作用:设计“个性化提示”,让Agent能理解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生成符合其认知风格的教学内容。
例子:假设一个自闭症儿童(喜欢“重复、结构化”的学习方式,对“社交互动”有抵触)要学习“数字认知”(比如认识1-10)。
提示设计:
请根据以下信息生成一份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数字认知”教学方案:
1. 儿童情况:自闭症,喜欢“重复、结构化”的学习方式,对“社交互动”有抵触,喜欢玩“积木”;
2. 教学目标:认识1-10的数字,能将数字与数量对应(比如“3”对应“3块积木”);
3. 教学风格:用“积木”作为教具,采用“重复→强化→反馈”的流程。
要求:
- 导入部分:用“积木堆成的数字”图片(比如“用3块积木堆成‘3’”),让儿童识别;
- 讲解部分:用“积木”演示数字与数量的对应(比如“1块积木对应‘1’,2块积木对应‘2’……”),重复3次;
- 互动练习:让儿童用积木堆出指定的数字(比如“堆出‘5’”),如果堆对了,Agent给出“太棒了!你堆出了‘5’”的语音反馈,并播放一段“积木倒塌”的动画;如果堆错了,Agent给出“再试一次,‘5’需要5块积木”的语音反馈,并重新演示;
- 总结部分:用“积木数字”的图片,让儿童复述1-10的数字,每复述对一个,Agent给出“你真棒!”的反馈。
效果:自闭症儿童能在“熟悉的教具”和“结构化的流程”中学习,减少了焦虑感。而提示工程的关键,是让Agent“学会适应特殊需求”——不是用通用的方法教所有孩子,而是用“符合特殊儿童认知风格”的方法教每个孩子。
三、Agentic AI教育应用的关键技术点:提示工程架构师需要关注什么?
Agentic AI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是“把AI往教育里套”,而是要结合教育规律和AI技术,解决具体的问题。作为提示工程架构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点:
3.1 环境感知:如何“读懂”学生?
Agentic AI的“环境感知”,是指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理解其学习状态。这些数据包括:
- 行为数据:答题正确率、答题时间、点击轨迹、练习次数;
- 情感数据:语音语调(比如“沮丧”的语气)、面部表情(比如“皱眉头”)、动作(比如“抓头发”);
- 认知数据:知识漏洞(比如“相似三角形判定条件没掌握”)、认知风格(比如“视觉型”“听觉型”)、兴趣偏好(比如“喜欢用生活例子”)。
提示工程的挑战:如何设计提示,让Agent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学生“答题时间长”可能是因为“思考深入”,也可能是因为“不会做”,Agent需要区分这两种情况。
解决方法:设计“多维度数据融合”的提示,让Agent结合多种数据判断学生状态。比如:
请结合学生的以下数据,判断其学习状态:
1. 行为数据:第10题答题时间120秒(平均答题时间60秒),正确率50%;
2. 情感数据:语音语调下降(沮丧),面部表情皱眉头;
3. 认知数据:之前在“相似三角形判定条件”章节的正确率60%。
要求:
- 如果“答题时间长+正确率低+情感沮丧+认知数据差”,则判断为“不会做,需要讲解”;
- 如果“答题时间长+正确率高+情感平静+认知数据好”,则判断为“思考深入,不需要讲解”。
3.2 目标规划:如何“拆解”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往往是“复杂的”(比如“帮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核心定理,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Agent需要把这些大目标拆解成“可执行的小步骤”(比如“理解概念→练习基础题→解决应用问题→总结易错点”)。
提示工程的挑战:如何设计提示,让Agent能“合理拆解”目标,符合教育的“循序渐进”规律?比如,不能让学生直接做综合题,而是要先做基础题。
解决方法:设计“分层目标”的提示,让Agent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拆解目标。比如:
请将“帮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核心定理,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目标拆解成以下步骤:
1. 基础阶段(1-2节课):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条件(比如“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2. 练习阶段(3-4节课):做基础题(比如“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求相似比”);
3. 应用阶段(5-6节课):做应用问题(比如“求树的高度”“求大楼的高度”);
4. 总结阶段(第7节课):总结易错点(比如“遗漏判定条件”“比例式搞反”),做综合题(比如“结合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求长度”)。
要求:
- 每个阶段的目标要具体、可衡量(比如“基础阶段:正确率≥80%”);
- 每个阶段的教学策略要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比如“基础阶段用例子讲解,练习阶段用基础题巩固,应用阶段用生活问题拓展”)。
3.3 决策执行:如何“选择”最优策略?
Agent在教育中的决策,是指根据学生的状态,选择“最优的教学策略”(比如“讲解概念”“做练习”“互动讨论”)。
提示工程的挑战:如何设计提示,让Agent能“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策略?比如,学生“概念没理解”,应该选择“讲解概念”的策略,而不是“做练习”的策略。
解决方法:设计“策略库”的提示,让Agent从“策略库”中选择最优策略。比如:
请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从以下策略库中选择最优策略:
1. 概念讲解:当学生“概念没理解”(比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没掌握”)时使用;
2. 基础练习:当学生“概念理解但不熟练”(比如“能说出判定条件,但做基础题正确率低”)时使用;
3. 应用练习:当学生“基础熟练但不会应用”(比如“做基础题正确率高,但做应用问题正确率低”)时使用;
4. 互动讨论:当学生“应用熟练但缺乏情感体验”(比如“能做应用问题,但不理解‘父爱主题’”)时使用;
5. 总结反思:当学生“掌握知识点但容易出错”(比如“做应用问题正确率高,但经常遗漏步骤”)时使用。
要求:
- 选择策略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数据”(比如“概念掌握率”)和“情感数据”(比如“是否沮丧”);
- 如果学生“概念没理解+情感沮丧”,则选择“概念讲解”策略,并使用“生活例子”(比如“用你家的窗户举例”),减少学生的焦虑感。
3.4 反馈学习:如何“优化”后续行为?
Agentic AI的“反馈学习”,是指根据学生的反应(比如做对了题、提出了疑问、表现出不耐烦),调整后续的教学行为。
提示工程的挑战:如何设计提示,让Agent能“从反馈中学习”,持续优化策略?比如,学生“对‘生活例子’的讲解反应积极”,Agent应该在后续的教学中多使用“生活例子”。
解决方法:设计“反馈循环”的提示,让Agent记录学生的反应,并调整后续策略。比如:
请记录学生对以下教学策略的反应,并调整后续策略:
1. 策略:用“生活例子”(比如“你家的窗户”)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2. 学生反应:答题正确率从60%提升到85%,语音反馈“这个例子很清楚”;
3. 调整策略:在后续的“应用练习”中,继续使用“生活例子”(比如“你家的苹果树”“你家的砖房”),并增加“让学生自己举例子”的互动环节。
要求:
- 每节课后,都要记录学生的反应(比如“正确率变化”“语音反馈”“情感变化”);
- 每周总结一次,调整下周的教学策略(比如“如果学生对‘生活例子’反应积极,下周增加‘生活例子’的比例”)。
四、Agentic AI教育应用的挑战与展望
4.1 挑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教育问题”
Agentic AI在教育中的应用,面临的挑战不是“技术能不能实现”,而是“技术能不能符合教育规律”:
- 数据隐私:学生的学习数据(比如答题记录、情感数据)是敏感信息,如何保护?
- 伦理问题:Agent会不会替代老师?会不会传递错误的价值观(比如“分数比一切重要”)?
- 技术成熟度:Agent的决策是不是总是正确的?比如,会不会把“学生的思考时间长”误判为“不会做”?
- 教育行业的接受度:老师和家长会不会信任AI?比如,家长会不会认为“AI教孩子不如人类老师”?
4.2 展望:AI不是“替代者”,而是“合作者”
尽管面临挑战,但Agentic AI对教育的变革潜力是巨大的。未来,Agentic AI将成为“老师的合作者”,而不是“替代者”:
- 更智能的Agent:能理解学生的情感(比如“焦虑”“沮丧”),调整教学方式(比如“用更温柔的语气讲解”“暂停教学,让学生休息一下”);
- 更广泛的应用:从K12教育延伸到职业教育、终身学习(比如“职场新人的技能培训”“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提升”);
- 更深度的融合:AI和老师协同工作(比如“Agent帮老师批改作业、生成教案,老师专注于情感支持、创造力培养”);
- 更公平的教育:优质教育资源通过Agentic AI传递到偏远地区,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五、总结:提示工程架构师,教育变革的“翻译官”
Agentic AI的出现,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提示工程架构师,则是连接“AI技术”和“教育需求”的“翻译官”——把教育目标转化为Agent能理解的“指令”,让Agent的决策更符合教育规律,更贴近学生需求。
作为提示工程架构师,我们需要:
- 懂教育:了解教育的规律(比如“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需求(比如“喜欢生活例子”“需要情感支持”);
- 懂AI:了解Agentic AI的核心能力(比如“环境感知”“目标规划”“决策执行”“反馈学习”),了解提示工程的技巧(比如“分层提示”“情境化提示”“动态提示”);
- 懂用户:了解老师的需求(比如“减轻负担”“提高效率”),了解学生的需求(比如“个性化学习”“有趣的内容”)。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事业,AI不是“主角”,而是“工具”。我们的目标,不是用AI替代老师,而是用AI让老师更轻松,让学生更快乐,让教育更公平。
未来已来,让我们一起用Agentic AI,改变教育的未来!
附录:推荐资源
- Agentic AI相关书籍:《智能体理论与应用》《AI智能体:自主决策的未来》;
- 教育AI相关论文:《Agentic AI in Education: A Survey》《Personalized Learning with Agentic AI》;
- 提示工程相关资源:OpenAI官方文档《Prompt Engineering Guide》、知乎专栏《提示工程实战》;
- 教育AI案例:可汗学院的“Khanmigo”(智能学习导师)、字节跳动的“瓜瓜龙”(儿童启蒙AI)。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一起探讨Agentic AI在教育中的应用潜力!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