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Hub项目推荐--AI-Infra-Guard:腾讯朱雀实验室AI红队测试平台完全指南】
(简称AIG)是腾讯朱雀实验室开发的一款综合性AI红队测试平台,专注于AI基础设施安全检测和风险评估。该平台集成了AI基础设施漏洞扫描、MCP服务器风险扫描和越狱评估等核心能力,为企业用户提供全面、智能、易用的AI安全风险自检解决方案。🔗 GitHub地址🚀 核心价值:AI安全测试 · 基础设施扫描 · 红队评估 · 企业级解决方案项目背景:AI安全需求:响应AI技术快速发展
简介
AI-Infra-Guard(简称AIG)是腾讯朱雀实验室开发的一款综合性AI红队测试平台,专注于AI基础设施安全检测和风险评估。该平台集成了AI基础设施漏洞扫描、MCP服务器风险扫描和越狱评估等核心能力,为企业用户提供全面、智能、易用的AI安全风险自检解决方案。
🔗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Tencent/AI-Infra-Guard
🚀 核心价值:
AI安全测试 · 基础设施扫描 · 红队评估 · 企业级解决方案
项目背景:
-
AI安全需求:响应AI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安全挑战
-
企业级需求:满足企业对AI基础设施的安全检测需求
-
技术领先:基于腾讯朱雀实验室的安全研究积累
-
开源精神:遵循开源理念,促进AI安全生态发展
技术特色:
-
🔍 全面检测:覆盖AI基础设施多个层面的安全检测
-
🤖 智能评估:AI驱动的安全风险评估和漏洞识别
-
🛡️ 企业级:面向企业环境的完整安全解决方案
-
🔧 易于集成:支持多种部署方式和集成方案
-
📊 可视化报告:详细的安全评估报告和修复建议
设计理念:
-
安全第一:以安全检测和防护为核心目标
-
用户友好:简洁的界面和操作流程设计
-
全面覆盖:覆盖AI系统各个层面的安全风险
-
持续更新:跟随AI技术发展持续更新检测能力
-
社区驱动:开源社区共同维护和增强功能
主要功能
1. 核心功能体系
2. 功能详情
AI基础设施扫描:
-
组件识别:精确识别30+种AI框架和组件
-
漏洞检测:覆盖近400个已知CVE漏洞
-
平台支持:支持Ollama、ComfyUI、vLLM等主流平台
-
深度扫描:深度组件依赖和配置分析
-
版本检测:精确识别组件版本和关联漏洞
MCP服务器风险扫描:
-
AI驱动:基于AI代理的智能风险检测
-
风险分类:检测9大类MCP安全风险
-
扫描方式:支持源代码和远程URL扫描
-
协议分析:深度协议分析和漏洞挖掘
-
配置检查:服务器配置安全审计
越狱评估:
-
快速评估:快速评估Prompt安全风险
-
数据集:包含多个精选越狱评估数据集
-
报告生成:快速生成越狱评估报告
-
风险评级: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和分类
-
修复指导:提供具体修复建议和方案
安全管理:
-
项目管理:多项目安全检测管理
-
团队协作:团队成员和权限管理
-
任务调度:定期自动安全检测任务
-
历史记录:检测历史记录和对比分析
-
通知提醒:安全风险和漏洞通知
报告和分析:
-
详细报告:生成详细的安全评估报告
-
可视化:安全数据可视化展示
-
导出功能:支持多种格式报告导出
-
趋势分析:安全态势趋势分析
-
合规检查:合规性检查和报告
扩展能力:
-
插件框架:可扩展的插件架构
-
规则引擎:自定义检测规则和策略
-
API接口:丰富的API集成接口
-
数据导入:支持外部数据导入和分析
-
自定义检测:用户自定义检测场景
3. 技术规格
系统要求:
# 基础要求
操作系统: Linux, Windows, macOS
Docker: 20.10+ 版本
内存: 4GB+ RAM (推荐8GB+)
存储: 10GB+ 可用空间
网络: 互联网连接(更新和扫描需要)
# 生产环境
CPU: 4核+ 处理器
内存: 8GB+ RAM
存储: 50GB+ 可用空间
网络: 稳定高速网络连接
# 扫描目标
支持扫描: 本地网络、云环境、混合架构
协议支持: HTTP/HTTPS, SSH, RDP, 数据库协议等
认证支持: 多种认证方式支持
检测能力:
# 漏洞库
CVE漏洞: 400+ 已知AI相关CVE漏洞
组件覆盖: 30+ AI框架和组件
规则数量: 1000+ 检测规则和策略
更新频率: 每日规则库更新
# 扫描性能
并发扫描: 支持多目标并发扫描
扫描速度: 优化扫描算法和性能
资源占用: 智能资源管理和分配
断点续扫: 支持扫描中断恢复
集成支持:
# CI/CD集成
Jenkins: 完整Jenkins流水线集成
GitLab CI: GitLab CI/CD支持
GitHub Actions: GitHub Actions工作流
其他: 支持常见CI/CD工具
# 安全工具集成
SIEM系统: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集成
漏洞管理: 与漏洞管理系统集成
监控系统: 与监控告警系统集成
报表系统: 与报表和BI系统集成
合规标准:
# 标准符合
等保2.0: 符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ISO2700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NIST框架: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框架
GDPR: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符合性
# 行业标准
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安全标准
医疗健康: 医疗卫生行业要求
政府机构: 政府安全合规要求
教育科研: 教育和科研机构标准
安装与配置
1. 环境准备
系统要求:
# 硬件要求
内存: 最小4GB,推荐8GB+
存储: 最小10GB,推荐50GB+
CPU: 最小2核,推荐4核+
网络: 稳定互联网连接
# 软件要求
操作系统: Linux Ubuntu 18.04+, CentOS 7+
Docker: 20.10+ 版本
Docker Compose: 1.29+ 版本
网络: 开放必要端口(8088等)
# 权限要求
Docker权限: 需要docker和docker-compose权限
网络权限: 需要网络访问权限
存储权限: 需要文件系统读写权限
网络要求:
# 端口要求
Web界面: 8088 端口
API服务: 8080 端口
数据库: 3306 端口(内部)
扫描服务: 多种扫描端口
# 网络访问
出站连接: 访问漏洞库和更新服务
入站连接: 管理界面访问和API调用
扫描连接: 到目标系统的网络连接
安全考虑:
# 安全配置
防火墙: 配置适当的防火墙规则
访问控制: 限制管理界面访问权限
加密传输: 使用HTTPS加密通信
日志审计: 启用详细日志记录
备份策略: 定期备份配置和数据
2. 安装步骤
一键安装脚本(推荐):
# 使用官方一键安装脚本
# 此脚本会自动安装Docker并启动AIG
cur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Tencent/AI-Infra-Guard/main/docker.sh | bash
# 安装过程包括
1. 检查系统环境
2. 安装Docker(如需要)
3. 下载AIG镜像
4. 启动所有服务
5. 验证安装结果
# 访问管理界面
安装完成后访问: http://localhost:8088
默认账号: admin
默认密码: admin(首次登录需修改)
使用预构建镜像:
# 克隆仓库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Tencent/AI-Infra-Guard.git
cd AI-Infra-Guard
# 使用预构建镜像启动
docker-compose -f docker-compose.images.yml up -d
# 此方法的优势
快速启动: 使用Docker Hub预构建镜像
稳定可靠: 官方测试和验证的镜像
易于管理: 完整的容器编排配置
从源码构建:
# 克隆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Tencent/AI-Infra-Guard.git
cd AI-Infra-Guard
# 从源码构建和启动
docker-compose up -d
# 构建过程
1. 构建自定义Docker镜像
2. 配置所有服务依赖
3. 启动完整服务栈
4. 初始化数据库和配置
# 适用场景
开发测试环境
自定义修改需求
特定环境适配
验证安装:
# 检查服务状态
docker ps # 查看所有容器运行状态
docker logs aig-web # 查看Web服务日志
# 服务健康检查
访问 http://localhost:8088/health
访问 http://localhost:8080/api/health
# 登录测试
使用默认凭证登录管理界面
验证各功能模块正常可用
3. 配置说明
初始配置:
# 首次登录配置
1. 修改默认管理员密码
2. 配置系统基本设置
3. 设置网络和代理配置
4. 配置邮件通知设置
5. 更新漏洞库和规则库
# 系统设置
{
"system": {
"name": "AIG Security Platform",
"language": "zh-CN",
"timezone": "Asia/Shanghai",
"auto_update": true
}
}
扫描配置:
# 扫描器配置
{
"scanner": {
"concurrency": 10,
"timeout": 300,
"retries": 3,
"rate_limit": 100,
"exclude_patterns": []
}
}
网络配置:
# 网络设置
{
"network": {
"proxy": "",
"dns_servers": ["8.8.8.8", "1.1.1.1"],
"scan_ports": "1-10000",
"exclude_ranges": []
}
}
通知配置:
# 通知设置
{
"notifications": {
"email": {
"enabled": true,
"smtp_server": "smtp.example.com",
"port": 587,
"username": "alert@example.com",
"password": "password"
},
"webhook": {
"enabled": false,
"url": "https://hook.example.com/alert"
}
}
}
存储配置:
# 数据存储
{
"storage": {
"reports_retention": 365,
"logs_retention": 90,
"scan_data_retention": 30,
"backup_enabled": true,
"backup_schedule": "0 2 * * *"
}
}
使用指南
1. 基本工作流
使用AI-Infra-Guard的基本流程包括:系统部署 → 目标配置 → 扫描执行 → 结果分析 → 修复验证。整个过程设计为系统化、自动化,帮助企业建立完整的安全检测闭环。
2. 基本使用
系统初始化:
# 首次使用设置
1. 登录管理界面 http://localhost:8088
2. 修改默认密码和系统设置
3. 更新漏洞库和检测规则
4. 配置通知和集成设置
5. 创建扫描目标和策略
# 用户管理
管理员: 创建和管理用户账号
权限分配: 分配适当的操作权限
审计日志: 查看用户操作日志
目标管理:
# 添加扫描目标
1. 定义扫描目标(IP、域名、URL)
2. 配置目标属性和标签
3. 设置认证凭据(如需要)
4. 定义扫描范围和排除规则
5. 保存目标配置
# 目标类型
单个主机: 指定IP或域名
网络范围: CIDR格式网络范围
URL列表: 多个Web地址
云环境: 云平台资源扫描
扫描执行:
# 启动扫描
1. 选择扫描目标和策略
2. 配置扫描参数和选项
3. 立即执行或计划任务
4. 监控扫描进度和状态
5. 查看实时结果和日志
# 扫描类型
全面扫描: 完整的深度扫描
快速扫描: 快速安全评估
合规扫描: 特定合规要求扫描
自定义扫描: 自定义检测项目
结果分析:
# 漏洞分析
漏洞列表: 查看所有发现的漏洞
风险评级: 按风险等级分类查看
影响分析: 分析漏洞业务影响
修复优先级: 基于风险的修复优先级
# 报告生成
详细报告: 生成详细的安全评估报告
导出格式: PDF, HTML, CSV等多种格式
定制报告: 自定义报告内容和格式
比较报告: 多次扫描结果对比
修复管理:
# 漏洞修复
修复建议: 详细的修复步骤和建议
责任分配: 分配修复任务给团队成员
进度跟踪: 跟踪修复进度和状态
验证测试: 修复后验证扫描
# 集成工作流
工单系统: 与ITSM系统集成
项目管理: 与项目管理工具集成
通信工具: 与团队通信工具集成
3. 高级用法
API集成:
# RESTful API使用
获取扫描结果: GET /api/scans/{id}/results
创建扫描任务: POST /api/scans
管理目标: GET/POST /api/targets
获取报告: GET /api/reports/{id}
# 自动化集成
CI/CD流水线: 集成到开发流水线
自动化运维: 与运维自动化平台集成
监控告警: 与监控系统集成
数据分析和BI: 与数据分析平台集成
自定义规则:
# 规则开发
指纹规则: 在data/fingerprints/添加YAML规则
漏洞规则: 在data/vuln/添加漏洞检测规则
MCP规则: 在data/mcp/添加MCP安全规则
越狱数据集: 在data/eval添加评估数据集
# 规则语法
基于YAML的规则定义
支持多种检测条件和模式
可扩展的规则引擎
社区规则共享和导入
大规模部署:
# 分布式部署
多个扫描器节点: 分布式扫描能力
负载均衡: 扫描任务负载均衡
高可用: 关键服务高可用部署
水平扩展: 根据需求水平扩展
# 企业级特性
多租户支持: 支持多个团队或项目
审计合规: 完整的审计日志记录
性能优化: 大规模环境性能优化
备份恢复: 企业级备份和恢复方案
合规扫描:
# 合规框架
等保2.0: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合规扫描
ISO2700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合规检查
PCI DSS: 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
GDPR: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合规评估
# 自定义合规
自定义合规框架定义
合规要求映射和检查
合规报告生成
持续合规监控
应用场景实例
案例1:企业AI基础设施安全评估
场景:企业部署了多个AI平台和框架,需要全面安全评估
解决方案:使用AI-Infra-Guard进行全面的AI基础设施安全扫描。
实施流程:
# 环境发现
1. 识别所有AI相关系统和组件
2. 包括开发、测试、生产环境
3. 覆盖Ollama、vLLM、ComfyUI等平台
4. 包括相关依赖和服务
# 安全扫描
全面扫描: 对所有识别系统进行深度扫描
漏洞检测: 检测已知CVE漏洞和安全风险
配置审计: 检查安全配置和最佳实践
风险评估: 评估整体安全风险状况
# 修复加固
优先级修复: 基于风险等级制定修复计划
配置加固: 按照安全最佳实践加固配置
持续监控: 建立持续安全监控机制
定期评估: 定期进行安全重新评估
企业价值:
-
风险可视化:全面了解AI基础设施安全状况
-
合规保障:满足安全合规和审计要求
-
预防性安全:提前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
-
成本优化:减少安全事件导致的损失
-
信任建立:增强客户和合作伙伴信任
案例2:MCP服务器安全检测
场景:企业使用多个MCP服务器,需要检测安全风险
解决方案:使用AIG的MCP服务器风险扫描功能。
检测实施:
# MCP服务器清单
列出所有MCP服务器实例
包括开发和生产环境
记录版本和配置信息
确定网络访问权限
# 风险扫描
协议分析: 深度分析MCP协议实现
配置检查: 检查服务器安全配置
漏洞检测: 检测已知安全漏洞
访问控制: 评估访问控制机制
# 安全加固
漏洞修复: 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
配置优化: 优化安全配置设置
访问加固: 加强访问控制措施
监控告警: 部署安全监控和告警
实施效果:
-
全面覆盖:覆盖9大类MCP安全风险
-
深度检测:AI驱动的深度安全分析
-
风险量化:量化的安全风险评估
-
actionable:具体的修复建议和指导
-
持续保障:建立持续安全检测机制
案例3:AI应用越狱风险评估
场景:企业开发AI应用,需要评估Prompt安全风险
解决方案:使用AIG的越狱评估功能进行安全测试。
评估过程:
# 应用分析
分析AI应用架构和组件
识别Prompt处理逻辑
确定用户输入处理流程
评估潜在攻击面
# 越狱测试
数据集测试: 使用精选越狱数据集测试
边界测试: 测试各种边界情况和输入
绕过测试: 测试安全机制绕过可能性
影响评估: 评估潜在影响和风险
# 安全加固
输入验证: 加强输入验证和过滤
输出过滤: 实施输出内容过滤
监控检测: 部署异常检测和监控
应急响应: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
安全效益:
-
风险识别:早期识别越狱和安全风险
-
预防措施:实施预防性安全措施
-
用户保护:保护用户免受恶意内容影响
-
合规性:满足内容安全合规要求
-
品牌保护:保护企业品牌和声誉
总结
AI-Infra-Guard作为腾讯朱雀实验室开发的AI红队测试平台,通过其全面的检测能力、企业级的功能设计和易用的操作界面,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AI安全检测解决方案。其开源特性和持续更新,使其成为AI安全领域的重要工具。
核心优势:
-
🔍 全面检测:覆盖AI基础设施、MCP服务器、越狱评估
-
🏢 企业级:面向企业环境的设计和功能
-
🤖 智能驱动:AI增强的安全检测和评估
-
🔧 易于使用:简洁的界面和自动化操作
-
🌐 开源开放:开源模式,社区驱动发展
适用场景:
-
企业AI基础设施安全评估
-
MCP服务器安全检测和加固
-
AI应用越狱风险评估
-
安全合规和审计要求满足
-
持续安全监控和管理
技术特色:
-
多维度检测:覆盖多个安全检测维度
-
可扩展架构:插件化和可扩展设计
-
丰富集成:支持多种工具和系统集成
-
详细报告:全面的报告和可视化
-
持续更新:活跃的开发和漏洞库更新
🌟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Tencent/AI-Infra-Guard
🚀 快速部署:
支持Docker一键部署
💬 社区支持:
通过GitHub和社区获取支持
立即部署AI-Infra-Guard,提升您的AI安全防护能力!
最佳实践建议:
-
🏢 企业用户:建立完整的AI安全检测体系
-
🔧 安全团队:集成到现有安全运维流程
-
👨💻 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安全测试
-
📊 管理者:基于报告进行安全决策
-
🤝 社区用户:参与项目贡献和功能开发
注意事项:
-
⚠️ 合规使用:遵守法律法规和授权要求
-
🔒 权限控制:合理控制扫描权限和范围
-
📋 测试授权确保获得适当的测试授权
-
💾 数据安全:保护扫描结果和敏感数据
-
🔄 定期更新:保持系统和规则库最新版本
AI-Infra-Guard持续演进和发展,欢迎企业用户和开发者反馈贡献,共同推动AI安全技术的发展!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