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受邀参加了 GOSIM 大会,听了很多国内外 AI 方面大牛的分享。

很多大牛从 AI 对教育影响、AI 对职业的影响、AI Coding、AI 智能体业务经验等方面分享了超多干货。

本文摘录部分有意思的内容。

文末免费获取大会所有 AI 分享的 PPT 材料(无任何套路)和我听的部分 AI 会议录制的文字稿。


AI 对教育和工程师的影响

我这里选择两份 AI 对教育对工程师影响的材料,给大家简单展示一下主要内容。

上海交大工研院执行院长王佳梁做了《AI 时代的教育》主题分享。

他提到:AI 时代,90% 的白领工作将被 AI 取代。

AI 时代,99% 的人是自由职业者。

鸡娃、卷名校将没有任何意义。

他甚至宣称“我的孩子不用上大学”。

他提到 “情绪价值,是 AI 时代最大的商业价值”。

他认为,AI 时代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三类人。

第一类是: AI 原住民。

拥有应用 AI 的意识,能够熟练使用 AI 工具,具备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

第二类是:未知探险家。

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拥有对问题的发现与重构能力,能够敏捷实践与系统迭代。

第三类是:独特创造者。

他们能够保持思维独立性,能够进行独特的创造,具有人文关怀与责任担当。

他提倡人机协作新范式。

人和 AI 的协作不再是人单向的向 AI 提问,而是通过“让 AI 提问”激发人类的深度思考。

通过录音、记录讨论过程等,构建清晰的上下文背景,将这些信息整合到人机协作的流程中。

人类承担战略思考、创意发散和价值判断,AI 负责数据处理、效率提升和辅助执行等。

将学习场景从教室延伸到现实社会与产业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参与实际项目、创造有价值的成果来驱动知识获取和能力成长。

这种模式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而非被动接受课本知识

传统教育以标准化的知识灌输为主(如课本内容、应试技巧)。

“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模式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联结与精神共鸣

他强调:AI 时代,学生不再是消费者,而是创造者。

这种理念颠覆了“输入 - 存储 - 输出”的线性模型,主张在于 AI 的动态加护中实现知识的价值增值。

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巴黎先贤祠-阿萨斯大学大学数据和人工智能院系总负责人 Salim Nahle,也谈到了 AI 对职业的影响。

文字工作者、内容创作者、数据录入工作者,涉及重复性、规则性较强的任务,面临被 AI 自动化取代的巨大风险。

市场营销、编程、教育工作,这类职业不会消失,但是会发生显著变化。他们需要学会与 AI 协同,利用 AI 提升效率和创新。

AI 伦理官、提示词工程师、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审计员等全新的岗位应运而生,但是需要学习专门的技能和知识。

他还提到了 AI 对工程师工作的影响。

制图和文档编写 这些重复性、标准化的任务正在被AI自动化。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数据治理和网络安全专家、可持续发展专家的工作机会将增多。

软件工程师,从编写代码,到监督、测试和审查代码。

数据工程师,从构建数据,到专注于数据治理、质量控制和 AI 评估。

系统工程师,从机械系统为主,到 AI 安全、系统集成和伦理考量。

AI 时代的工程师,需要:拥抱终身学习、发展软技能、保持敏捷性、专业化发展。

关键洞察: AI不会取代工程师,但是擅长使用 AI 的工程师会取代哪些不擅长的人。

需要加强三类技能:

  • 硬技能: 数据科学、AI素养、MLOps、网络安全、系统思维

  • 认知技能: 批判性思维、问题框架化、创造力、适应性

  • 专业技能: 伦理道德、沟通协作、团队合作、终身学习

对教育的启示:大学必须预见这些变化,立即将其融入到课程中。


其他典型 AI 分享

扣子技术负责人王新盟,分享了《扣子,用 Agnet 重塑生产力》。

分享了扣子的方方面面。

华为高级工程师陈双瑞,分享了《如何用 AI 制造 AI,智能体如何落地真实企业》。

全面分析了智能体在企业落地中的瓶颈,并结合一些真实案例,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

还有很多类似的 AI 分享,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拿到材料,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


总结

AI 时代最可怕的是:不擅长使用 AI 的人,不知道自己不擅长。

AI 时代属于能够快速学习、愿意终身学习的人、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


我的近期文章:


悟鸣,浙江省人工智能专家、大厂 AI 应用工程师、人工智能训练师、高级架构师。
用 AI 解决真实问题的实战派,不聊虚的,只分享“有用”的 AI 经验。

关注我CSDN 和公众号(见下方↓↓↓),一起跟上 AI 时代发展。

PPT 获取方式:公众号消息,发送 GOSIM 即可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