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工程架构师的「人性化提示文档模板」:直接用的5个框架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产品经理说“让大模型生成一篇营销文案”,但没说清楚风格、目标用户,结果生成的内容完全不符合预期;提示工程师写了一段prompt,开发人员用的时候没注意边界条件,导致大模型输出了敏感内容;团队里每个人对“好的prompt”理解不一样,每次调整都要重新沟通,效率极低。这些问题的根源,不是大模型能力不行,而是缺少一套“人性化”的提示文档模板——它既要能清晰传递需求,又要让技术和
提示工程架构师必备:5个人性化提示文档模板,直接抄作业!
副标题:从需求到落地,帮你搞定大模型交互的每一步
摘要/引言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 产品经理说“让大模型生成一篇营销文案”,但没说清楚风格、目标用户,结果生成的内容完全不符合预期;
- 提示工程师写了一段prompt,开发人员用的时候没注意边界条件,导致大模型输出了敏感内容;
- 团队里每个人对“好的prompt”理解不一样,每次调整都要重新沟通,效率极低。
这些问题的根源,不是大模型能力不行,而是缺少一套“人性化”的提示文档模板——它既要能清晰传递需求,又要让技术和非技术人员都能理解;既要包含具体的执行细节,又要留有余地供迭代优化。
本文将分享5个直接可用的人性化提示文档模板,覆盖从简单任务到复杂协作的全场景。不管你是提示工程师、AI产品经理还是开发人员,都能通过这些模板快速搞定大模型交互的每一步,让你的prompt从“拍脑袋”变成“可复制、可优化”的工程化输出。
目标读者与前置知识
目标读者
- 提示工程师:需要系统设计prompt,提升大模型效果;
- AI产品经理:需要向技术团队传递清晰的需求,避免沟通偏差;
- 开发人员:需要整合大模型到应用中,确保输入输出符合预期;
- 运营/内容从业者:需要用大模型生成内容,希望结果更可控。
前置知识
- 了解大模型的基本概念(如prompt、输入/输出格式);
- 有过与大模型交互的经验(比如用过大语言模型API);
- 具备基本的文档写作能力(能清晰描述需求)。
文章目录
- 引言与基础
- 为什么需要“人性化”提示文档?
- 核心概念:什么是“人性化提示文档”?
- 5个人性化提示文档模板(附示例)
- 模板1:基础需求型(适合简单任务)
- 模板2:复杂逻辑型(适合多步骤任务)
- 模板3:创意生成型(适合创意内容)
- 模板4:多角色协作型(适合团队配合)
- 模板5:迭代优化型(适合持续调整)
- 如何用模板提升prompt效果?(最佳实践)
-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总结与未来展望
一、为什么需要“人性化”提示文档?
在聊模板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为什么普通的prompt文档不够用?
1. 普通prompt文档的痛点
很多团队的prompt文档长这样:
“用大模型生成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营销文案,风格要活泼,面向年轻人。”
看起来没问题,但实际用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
- 需求不明确:“活泼”是指网络流行语还是口语化?“年轻人”是指18-25岁还是25-30岁?
- 没有边界条件:如果生成的文案包含敏感词怎么办?要不要加品牌口号?
- 无法迭代:如果第一次生成的内容不符合预期,怎么调整?没有记录,下次还是要重新试。
2. “人性化”提示文档的价值
“人性化”提示文档不是单纯的prompt语句,而是包含“需求背景-执行细节-迭代记录”的结构化文档,它解决了三个核心问题:
- 对齐认知:让产品经理、提示工程师、开发人员对“需求”有统一的理解;
- 降低风险:通过边界条件、示例等约束大模型的输出,避免违规或不符合预期的内容;
- 提升效率:模板化的结构让每次调整都有迹可循,不用重复沟通。
二、核心概念:什么是“人性化提示文档”?
“人性化提示文档”的核心是**“以人为主导,以大模型为工具”**,它包含以下6个关键要素:
要素 | 说明 |
---|---|
需求背景 | 为什么要做这个任务?(比如“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年轻用户转化率”) |
任务目标 | 要达成什么结果?(比如“生成10条适合朋友圈的营销文案”) |
输入格式 | 大模型需要接收什么格式的输入?(比如“输入是产品特点列表,用逗号分隔”) |
输出格式 | 大模型需要输出什么格式的结果?(比如“输出是每条文案不超过200字,带话题标签”) |
示例 | 给大模型看的“正确例子”(比如“输入:续航500km,快充30分钟;输出:‘500km续航+30分钟快充,周末去周边玩再也不用怕没电啦~#新能源汽车 #出行自由’”) |
边界条件 | 大模型不能做什么?(比如“不能包含虚假宣传,不能用极端词汇”) |
迭代记录 | 每次调整的原因和结果(比如“2024-05-01:增加了‘带话题标签’的要求,生成的文案更符合朋友圈风格”) |
这些要素的作用是:让大模型“懂”你的需求,让团队“懂”你的设计。
三、5个人性化提示文档模板(附示例)
接下来是本文的核心——5个直接可用的模板,覆盖不同场景。每个模板都包含“模板结构”“使用场景”“示例”“注意事项”四个部分,你可以直接抄作业!
模板1:基础需求型(适合简单任务)
模板结构
字段 | 说明 |
---|---|
需求背景 | 简单说明任务的目的(1-2句话) |
任务目标 | 明确要做的事情(比如“文本分类”“提取关键词”) |
输入格式 | 输入的内容类型和格式(比如“用户评论,纯文本”) |
输出格式 | 输出的内容类型和格式(比如“分类结果,只能是‘正面’‘负面’‘中性’”) |
示例(输入+输出) | 给大模型看的正确例子(至少1个) |
边界条件 | 大模型不能处理的情况(比如“不处理包含敏感词的评论”) |
使用场景
适合简单、重复性高的任务,比如:
- 用户反馈分类(正面/负面/中性);
- 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
- 把长句子缩写成短句子。
示例(用户反馈分类)
需求背景:为了快速统计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需要将用户评论分类。
任务目标:将用户评论分为“正面”“负面”“中性”三类。
输入格式:用户评论(纯文本,不超过500字)。
输出格式:分类结果(只能是“正面”“负面”“中性”中的一个)。
示例:
输入:“这个产品很好用,推荐给大家!”
输出:“正面”
输入:“这个产品的续航不行,经常没电。”
输出:“负面”
边界条件:
- 不处理包含敏感词(如政治、色情)的评论;
- 不处理超过500字的评论;
- 如果评论内容不明确(如“还行吧”),输出“中性”。
注意事项
- 示例要有代表性,覆盖常见的情况;
- 边界条件要具体,避免“不要违规”这种模糊的表述;
- 输出格式要严格,比如“只能是三个选项中的一个”,这样大模型不会输出多余的内容。
模板2:复杂逻辑型(适合多步骤任务)
模板结构
字段 | 说明 |
---|---|
需求背景 | 说明任务的复杂性(比如“需要分析数据并生成报告”) |
任务目标 | 明确最终结果(比如“生成一份月度销售分析报告”) |
步骤分解 | 将任务拆分成多个步骤(比如“1. 提取数据中的关键指标;2. 分析趋势;3. 给出建议”) |
每个步骤的要求 | 每个步骤的输入、输出、示例(比如“步骤1:提取月销售额、增长率,输入是销售数据表格,输出是关键指标列表”) |
输出格式 | 最终结果的格式(比如“报告分为‘指标概览’‘趋势分析’‘建议’三个部分,每部分不超过500字”) |
边界条件 | 每个步骤的限制(比如“步骤1:只提取月销售额超过10万的数据”) |
使用场景
适合需要多步骤处理、逻辑复杂的任务,比如:
- 生成数据分析报告;
- 处理用户的复杂查询(比如“帮我分析一下最近3个月的订单数据,找出销量下降的原因”);
- 编写技术文档(比如“根据API文档生成使用教程”)。
示例(月度销售分析报告)
需求背景:为了帮助管理层了解月度销售情况,需要生成一份简洁的分析报告。
任务目标:生成一份包含“指标概览”“趋势分析”“建议”三个部分的月度销售报告。
步骤分解:
- 提取关键指标(月销售额、增长率、Top3产品);
- 分析销售趋势(环比增长/下降的原因);
- 给出改进建议(比如“增加Top3产品的推广”)。
每个步骤的要求:
- 步骤1:
输入:月度销售数据表格(包含“产品名称”“销售额”“月份”等字段);
输出:关键指标列表(比如“月销售额:120万,增长率:-5%,Top3产品:A、B、C”);
示例:输入(表格)→ 输出(指标列表)。- 步骤2:
输入:步骤1的指标列表;
输出:趋势分析(比如“月销售额环比下降5%,主要原因是产品C的销量下降了15%”);
示例:输入(指标列表)→ 输出(趋势分析)。- 步骤3:
输入:步骤2的趋势分析;
输出:建议(比如“增加产品C的促销活动,提升其销量”);
示例:输入(趋势分析)→ 输出(建议)。
输出格式:
报告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用小标题分隔,每部分不超过500字,语言要简洁明了。
边界条件:
- 步骤1:只提取月销售额超过10万的产品;
- 步骤2:分析原因时要结合数据(比如“产品C的销量下降了15%”),不能主观臆断;
- 步骤3:建议要具体(比如“增加促销活动”),不能泛泛而谈(比如“提升销量”)。
注意事项
- 步骤分解要尽量细,但不要太冗余(比如不要拆分成10个步骤);
- 每个步骤的要求要明确,让大模型知道每一步该做什么;
- 输出格式要统一,比如报告的结构、语言风格,这样生成的结果更符合预期。
模板3:创意生成型(适合创意内容)
模板结构
字段 | 说明 |
---|---|
需求背景 | 说明创意的用途(比如“为新产品生成朋友圈文案”) |
任务目标 | 明确创意的类型(比如“朋友圈文案”“短视频脚本”“海报 slogan”) |
风格要求 | 创意的风格(比如“活泼可爱”“专业严谨”“文艺清新”) |
目标用户 | 创意的受众(比如“18-25岁的女性”“职场白领”) |
关键信息 | 需要包含的内容(比如“产品特点:续航500km,快充30分钟”) |
示例(输入+输出) | 给大模型看的正确例子(至少1个) |
边界条件 | 不能包含的内容(比如“不能用网络流行语”“不能涉及竞争对手”) |
使用场景
适合需要创意的任务,比如:
- 生成朋友圈文案、短视频脚本;
- 设计海报 slogan、产品名称;
- 编写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
示例(新能源汽车朋友圈文案)
需求背景:为了推广新款新能源汽车,需要生成适合年轻人的朋友圈文案。
任务目标:生成10条朋友圈文案,每条不超过200字,带话题标签。
风格要求:活泼可爱,用网络流行语(比如“yyds”“绝了”)。
目标用户:18-25岁的女性,喜欢时尚、追求品质。
关键信息:产品特点(续航500km,快充30分钟,外观粉色)、品牌口号(“让出行更有趣”)。
示例:
输入:产品特点(续航500km,快充30分钟,外观粉色)、品牌口号(“让出行更有趣”);
输出:“粉色的车身也太戳少女心了吧!500km续航+30分钟快充,周末和小姐妹去周边玩再也不用怕没电~#新能源汽车 #出行自由 #少女心爆棚”
边界条件:
- 不能包含虚假宣传(比如“续航1000km”);
- 不能用极端词汇(比如“最好的”“绝对”);
- 必须带品牌口号(“让出行更有趣”)。
注意事项
- 风格要求要具体,比如“活泼可爱”不如“用网络流行语,带emoji”;
- 目标用户要明确,比如“18-25岁的女性”比“年轻人”更具体;
- 关键信息要突出,比如产品特点、品牌口号,让大模型不会遗漏重要内容。
模板4:多角色协作型(适合团队配合)
模板结构
字段 | 说明 |
---|---|
需求背景 | 说明任务的协作需求(比如“需要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人员一起设计prompt”) |
任务目标 | 明确最终结果(比如“生成一份产品需求文档的prompt”) |
角色分工 | 每个角色的职责(比如“产品经理:定义需求;设计师:确定风格;开发人员:确定输入输出格式”) |
每个角色的输入 | 每个角色需要提供的信息(比如“产品经理:需求背景、任务目标;设计师:风格要求;开发人员:输入输出格式”) |
输出格式 | 最终prompt文档的格式(比如“包含需求背景、任务目标、输入输出格式、示例、边界条件”) |
评审流程 | 文档的评审步骤(比如“产品经理审核需求,设计师审核风格,开发人员审核技术可行性”) |
使用场景
适合需要多个角色参与的任务,比如:
- 设计产品需求文档的prompt(需要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人员配合);
- 生成营销活动方案(需要运营、市场、设计配合);
- 开发AI应用(需要产品、开发、测试配合)。
示例(产品需求文档prompt设计)
需求背景:为了让大模型生成符合要求的产品需求文档,需要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人员一起设计prompt。
任务目标:生成一份包含“需求背景、功能描述、交互设计、技术要求”的产品需求文档prompt。
角色分工:
- 产品经理:定义需求背景、功能描述;
- 设计师:确定交互设计的风格(比如“简洁、易用”);
- 开发人员:确定技术要求(比如“支持移动端”)。
每个角色的输入:- 产品经理:需求背景(“为了提升用户留存率,需要开发一个积分系统”)、功能描述(“用户完成任务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礼品”);
- 设计师:交互设计风格(“简洁、易用,按钮用蓝色”);
- 开发人员:技术要求(“支持移动端,兼容iOS和Android”)。
输出格式:
prompt文档包含以下部分:
- 需求背景;
- 功能描述;
- 交互设计(风格、按钮颜色等);
- 技术要求;
- 示例(输入:需求背景、功能描述;输出:产品需求文档片段)。
评审流程:- 产品经理审核需求背景和功能描述;
- 设计师审核交互设计部分;
- 开发人员审核技术要求部分;
- 所有角色确认后,最终定稿。
注意事项
- 角色分工要明确,避免职责重叠;
- 每个角色的输入要具体,比如设计师要提供“按钮颜色”而不是“简洁风格”;
- 评审流程要严格,确保每个部分都符合角色的要求。
模板5:迭代优化型(适合持续调整)
模板结构
字段 | 说明 |
---|---|
初始prompt | 第一次使用的prompt(比如“生成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营销文案”) |
初始结果 | 第一次生成的结果(比如“文案风格太正式,不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
问题分析 | 初始结果的问题(比如“风格不符合要求”“没有包含产品特点”) |
调整方案 | 对prompt的调整(比如“增加‘风格要活泼,用网络流行语’的要求”) |
调整后的prompt | 调整后的prompt(比如“生成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营销文案,风格要活泼,用网络流行语,包含产品特点:续航500km,快充30分钟”) |
调整后的结果 | 调整后的结果(比如“文案风格符合要求,包含了产品特点”) |
迭代记录 | 每次调整的时间、原因、结果(比如“2024-05-01:增加了风格要求,结果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
使用场景
适合需要持续调整的任务,比如:
- 客服回复(需要根据用户反馈调整prompt);
- 内容生成(需要根据用户喜好调整风格);
- 模型微调(需要根据测试结果调整prompt)。
示例(客服回复优化)
初始prompt:“生成一条回复用户‘订单迟迟未发货’的消息,要礼貌。”
初始结果:“亲爱的用户,您的订单迟迟未发货,我们深表歉意。我们会尽快处理。”
问题分析:
- 没有说明未发货的原因(比如“仓库缺货”);
- 没有给出解决时间(比如“24小时内发货”);
- 语言太生硬,不够亲切。
调整方案:- 增加“说明未发货的原因(比如‘仓库缺货’)”;
- 增加“给出解决时间(比如‘24小时内发货’)”;
- 调整语言风格(比如“用‘亲爱的’代替‘亲爱的用户’,增加emoji”)。
调整后的prompt:“生成一条回复用户‘订单迟迟未发货’的消息,要求:1. 礼貌亲切,用‘亲爱的’开头,带emoji;2. 说明未发货的原因(比如‘仓库缺货’);3. 给出解决时间(比如‘24小时内发货’);4. 邀请用户联系客服(比如‘如有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调整后的结果:“亲爱的,实在抱歉呀~您的订单因为仓库缺货暂时未发货,我们已经紧急调货,会在24小时内为您发出~如有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迭代记录:
- 2024-05-01:初始prompt,结果太生硬,没有说明原因和解决时间;
- 2024-05-02:调整prompt,增加了原因、解决时间和亲切风格,结果符合要求。
注意事项
- 迭代记录要详细,包括时间、原因、结果,这样下次调整时可以参考;
- 调整方案要针对性,比如“增加说明原因”而不是“修改风格”;
- 每次调整后要验证结果,确保调整有效。
四、如何用模板提升prompt效果?(最佳实践)
掌握了模板还不够,还要知道如何用模板提升prompt的效果。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最佳实践:
1. 示例要“真实”且“多样”
示例是大模型学习的关键,所以:
- 示例要来自真实场景(比如用户的真实评论、真实的销售数据);
- 示例要覆盖不同情况(比如正面、负面、中性的评论,高、中、低销量的产品)。
比如在用户反馈分类任务中,示例不仅要包含“这个产品很好用”(正面),还要包含“这个产品的续航不行”(负面)和“还行吧”(中性)。
2. 边界条件要“具体”且“可执行”
边界条件是约束大模型的关键,所以:
- 边界条件要具体(比如“不处理包含‘政治’‘色情’的评论”而不是“不处理敏感内容”);
- 边界条件要可执行(比如“不处理超过500字的评论”而不是“不处理太长的评论”)。
比如在生成营销文案时,边界条件可以是“不能包含‘最好的’‘绝对’等极端词汇”,这样大模型很容易判断。
3. 迭代要“小步快跑”
prompt的优化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迭代的过程:
- 每次只调整一个变量(比如只调整风格要求,不调整产品特点);
- 调整后立即验证结果(比如生成10条文案,看是否符合要求);
- 根据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调整(比如如果风格符合要求,就调整产品特点)。
比如在客服回复优化中,第一次调整风格,第二次调整原因说明,第三次调整解决时间,这样每次调整都有明确的目标。
4. 让非技术人员参与
“人性化”提示文档的核心是让非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所以:
- 产品经理要参与定义需求背景、任务目标;
- 运营人员要参与定义风格要求、目标用户;
- 客服人员要参与定义边界条件、示例。
比如在生成朋友圈文案时,运营人员比提示工程师更了解目标用户的喜好,所以他们的输入很重要。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 示例越多越好吗?
不是。示例太多会增加大模型的负担,导致生成速度变慢;示例太少则无法让大模型学习到正确的模式。建议示例数量在3-5个之间,覆盖常见的情况。
2. 边界条件怎么确定?
边界条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 用户反馈:比如用户投诉生成的文案包含敏感词,就可以增加“不处理包含敏感词的评论”的边界条件;
- 测试数据:比如测试时发现大模型经常输出超过200字的文案,就可以增加“输出不超过200字”的边界条件;
- 行业规范:比如广告法规定不能用极端词汇,就可以增加“不能用‘最好的’‘绝对’等极端词汇”的边界条件。
3. 模板需要调整吗?
需要。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团队、不同的大模型,模板的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模板的字段,比如如果任务不需要多角色协作,就可以去掉“角色分工”字段。
4. 如何让大模型遵守模板中的要求?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让大模型遵守模板中的要求:
- 明确输入输出格式(比如“输出只能是‘正面’‘负面’‘中性’中的一个”);
- 使用示例(比如给大模型看正确的例子);
- 增加约束条件(比如“如果评论内容不明确,输出‘中性’”)。
六、总结与未来展望
总结
本文分享了5个人性化提示文档模板,覆盖了从简单任务到复杂协作的全场景:
- 基础需求型:适合简单、重复性高的任务;
- 复杂逻辑型:适合多步骤、逻辑复杂的任务;
- 创意生成型:适合需要创意的任务;
- 多角色协作型:适合需要团队配合的任务;
- 迭代优化型:适合需要持续调整的任务。
这些模板的核心是**“以人为主导,以大模型为工具”**,通过结构化的文档让需求更清晰、团队更对齐、效果更可控。
未来展望
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提升,提示文档模板也会不断进化:
- 智能化模板:比如根据用户输入自动生成模板(比如“我要生成朋友圈文案”,系统自动弹出创意生成型模板);
- 动态模板:比如根据大模型的输出自动调整模板(比如如果大模型经常输出超过200字的文案,系统自动增加“输出不超过200字”的边界条件);
- 跨平台模板:比如模板可以同步到Notion、Confluence、API文档等多个平台,方便团队协作。
不管模板如何进化,“人性化”始终是核心——因为大模型是工具,而人是主导。
参考资料
- OpenAI Prompt Engineering Guide:https://platform.openai.com/docs/guides/prompt-engineering
- 《提示工程实战》(作者:王树义);
- 百度文心一言提示工程文档:https://cloud.baidu.com/doc/WENXINWORKSHOP/s/Ilq6w7l5l
- 阿里通义千问提示工程最佳实践:https://help.aliyun.com/document_detail/2513014.html
附录:模板下载链接
为了方便大家使用,我整理了5个模板的Word版本,可以直接下载修改:
- 基础需求型模板:[下载链接]
- 复杂逻辑型模板:[下载链接]
- 创意生成型模板:[下载链接]
- 多角色协作型模板:[下载链接]
- 迭代优化型模板:[下载链接]
(注:链接为示例,实际可以放在GitHub或企业内部文档系统中。)
最后:提示工程不是“玄学”,而是可工程化、可复制的技术。希望本文的模板能帮你搞定大模型交互的每一步,让你的prompt从“拍脑袋”变成“可依赖”的工具。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解答!
作者:[你的名字]
公众号:[你的公众号]
GitHub:[你的GitHub]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