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交通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一、 理论建议

为促进武汉市交通低碳发展、尽早实现碳排放达峰,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引导市民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交通出行需求;优化城际交通运输结构,增加铁路水路运输比例;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力度,分时序推动各领域应用;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同时,抓住货运行业减排机遇;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技术,促进能源结构加速优化;探索交通减排机制创新,通过市场手段促进减排;加强低碳交通能力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助力决策。

即:公共交通、新能源车、优化运输结构、把控货运行业减排机遇、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推动市场发展、建立制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交通碳排放计算方式及计算范围

整体的交通碳排放计算方式有两种:
(1)周转量计算
适用于货运/内外交通

周转量×单位周转量能耗×单位能源碳排放量

(2)保有量计算
适用于城市出行/内部交通

保有量×年平均行驶里程×百公里油耗×单位能源碳排放

本报告的研究对象为所有交通工具产生的二氧化碳排
放,包括了所有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排放:

▪ 范围一排放:城市边界内交通活动化石燃料燃烧
引起的排放;
即所有的汽油、柴油汽车活动

▪ 范围二排放:城市相关交通活动消费的来自电网
的电力产生排放;
即铁路、地铁、电动汽车活动。

▪ 范围三排放:城市相关跨边界交通活动引起的排放

// 本研究中对交通排放的测算遵循“属地原则”,这与《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GPC)中的“居民活动”法类似,例如,汽车排放只包括在武汉注册的车辆。

低碳建议

为促进武汉市交通低碳发展、尽早实现碳排放达峰,本研究建议采取的措施如下:

▪ 优化城际交通运输结构,增加铁路水路运输比例。具体措施包括发展武汉特色运输产品,提高或保持铁路和水路运输占比。
▪ 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力度,分时序推动各领域应用。具体措施包括近期内实现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纯电动化;利用政策和经济激励,大力推动电动城市物流配送车发展;解决电动车分时租赁面临的诸多难题;鼓励新能源汽车在私人小汽车车领域的应用。
▪ 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技术,促进能源结构加速优化。具体措施包括在水运中应用液化天然气,在航空领域应用生物燃料,以及促进电力结构优化。
▪ 探索交通减排机制创新,通过市场手段促进减排。具体措施包括利用“碳宝包”积分制度推动市民绿色出行,为交通运输企业参与碳交易做好技术储备,创新保险收费机制。
▪ 加强低碳交通能力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助力决策。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低碳交通统计核算监测体系,加强本地技术团队能力建设。

二、 分析方法

本章将从时间尺度、核算边界、排放源分类、计算方法、情景设置和驱动因素六个方面对方法学进行简要说明,更详细的参数设置参见附录。

时间尺度

选取2005-2017年的数据

核算边界

本研究涵盖全口径“大交通”,包括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和非营运交通。非营运交通包括私人小汽车、摩托车、物流车辆、环卫车辆和其他社会车辆等。由于数据可获性原因,本研究不包括管道交通和非道路交通(off-road),民航只包括商业航空,不包括通用航空。

排放源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方法

即周转量计算和保有量计算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情景设置

包括基准情景和达峰情景两类。
两个情景的主要差异在于汽车保有量、货运结构、能效进步、能源结构优化程度,以及新能源车推广应用程度等。

//活动水平和未来参数设置参考了一系列的文件。具体可以看文章。

驱动因素

包括交通需求、运输结构、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四方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海市运输站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方法(试行) 》

计算方法

范围

确定为二氧化碳排放,而不包括其他气体。

引用文件

边界确定

运输站点行业排放主体的核算范围主要包括排放主体所管理的港区、机场或铁路站点范围内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即为具体的二氧化碳统计范围。

核算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监测

报告

附录D:不确定性的量化方法

两种方法:使用误差传播定律(如下)、使用蒙特卡洛或者类似的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试行)

本报告主要包括核算、检测和报告三部分。基本流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范围

使用于本市排放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

边界确定

排放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包括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其中,直接排放包括燃烧(生物质燃料燃烧除外)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间接排放包括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核算方法

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可采用基于计算的方法或基于测量的方法。基于计算的方法是指通过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之间的计算得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基于测量的方法是指通过相关仪器设备对温室气体的浓度或体积等进行连续测量得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
同一排放主体可以选用基于计算或基于测量的方法,如采用基于测量的方法,应通过基于计算的方法对其结果进行验证。

基于计算的方法

(1) 排放因子法

排放因子法一般是指通过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之间的计算来获得排放主体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直接排放量+间接排放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燃烧排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过程排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物料平衡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为武汉地区的开发者提供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社区聚集了众多技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社区定期举办技术分享、培训和活动,为开发者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