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ic AI驱动农业智能升级:提示工程架构师的实战方法论与技术细节

元数据框架

  • 标题:Agentic AI驱动农业智能升级:提示工程架构师的实战方法论与技术细节
  • 关键词:Agentic AI、农业效率优化、提示工程、智能体系统设计、农业物联网(AIoT)、因果推理、多模态提示
  • 摘要:农业是典型的复杂自适应系统(CAS),传统AI的任务导向模式难以应对其动态性、非结构化性与长决策链挑战。Agentic AI(智能体AI)凭借自主感知、规划与协同能力,成为破解农业痛点的关键技术——而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则是将AI能力与农业场景深度绑定的“翻译器”。本文从概念基础理论框架架构设计实战技巧,系统拆解Agentic AI在农业中的落地逻辑,结合提示工程架构师的一线经验,提供可复用的方法论与代码实现,最终指向“智能体+农业”的未来演化方向。

1. 概念基础:为什么是Agentic AI?为什么需要提示工程?

要理解Agentic AI在农业中的价值,需先回归农业系统的本质痛点AI技术的进化脉络

1.1 农业的“复杂自适应系统”属性

农业生产是一个由**环境(气候、土壤)、生物(作物、病虫害)、人类(农户、农机)**三者交互形成的复杂自适应系统(CAS),其核心挑战可归纳为三点:

  • 状态不可完全观测:土壤微生物活性、地下害虫数量、作物内部营养状态等关键信息无法直接获取;
  • 动态性强:气象突变(如暴雨、寒潮)、病虫害扩散(如草地贪夜蛾迁徙)会快速改变系统状态;
  • 决策链长:从“土壤检测”到“灌溉施肥”再到“收获仓储”,每个环节的决策都需联动前序与后续步骤(如过度灌溉会导致后期病虫害爆发)。

传统AI(如监督学习模型)的任务导向模式(输入→输出)无法应对这种复杂性——它只能解决“单一环节的静态问题”(如识别作物病害),但无法自主规划“从病害识别到喷药决策”的完整流程,更无法适应系统的动态变化。

1.2 Agentic AI:从“任务执行”到“目标驱动”

Agentic AI(智能体AI)的定义是:具备自主感知环境、规划目标、执行动作与学习进化能力的智能实体。与传统AI的核心区别在于:

维度 传统AI Agentic AI
导向 任务导向(完成指定动作) 目标导向(实现长期目标)
决策方式 基于输入的静态映射 基于环境的动态规划
交互能力 单轮输入输出 多轮感知-决策-执行循环
适应性 依赖固定训练数据 自主学习与进化

在农业场景中,Agentic AI的价值在于:

  • 模拟CAS中的“智能体”:可将作物、病虫害、农户甚至农机抽象为智能体,通过多智能体协同(Multi-Agent System, MAS)还原农业系统的复杂交互;
  • 自主解决“端到端问题”:从“感知土壤湿度”→“预测作物需水量”→“控制灌溉系统”,无需人类干预即可完成完整决策链;
  • 适应动态变化:当气象突变时,智能体可自主调整决策(如暴雨前关闭灌溉系统)。

1.3 提示工程:Agentic AI的“认知框架”定义者

Agentic AI的核心是**“如何让智能体理解目标与规则”**——而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就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

与传统“指令设计”不同,Agentic AI的提示工程需定义智能体的完整认知框架,包括:

  1. 目标(Goal):智能体的长期追求(如“最大化小麦产量同时最小化化肥使用”);
  2. 约束(Constraint):智能体必须遵守的规则(如“化肥使用量不超过当地环保标准”);
  3. 推理规则(Reasoning Rules):智能体的决策逻辑(如“当土壤湿度<50%且未来24小时无雨时启动灌溉”);
  4. 交互方式(Interaction):智能体与其他组件的通信协议(如“向病虫害智能体请求爆发概率预测”)。

简言之,提示工程是**“将人类的农业知识转化为智能体可执行逻辑”的翻译过程**——没有优秀的提示设计,Agentic AI就会沦为“无方向的智能”,无法真正解决农业问题。

2. 理论框架:Agentic AI农业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要设计有效的提示工程方案,需先从第一性原理推导Agentic AI在农业中的核心逻辑。

2.1 农业智能体的MDP建模:目标-状态-动作的闭环

农业智能体的决策过程可抽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 MDP),其核心要素包括:

  • 状态空间(State Space, S):农业系统的当前状态(如土壤湿度s₁、温度s₂、作物生长阶段s₃);
  • 动作空间(Action Space, A):智能体可执行的动作(如浇水a₁、施肥a₂、喷药a₃);
  • 状态转移概率(Transition Probability, P):执行动作a后从状态s转移到s’的概率(P(s’|s,a));
  • 奖励函数(Reward Function, R):执行动作a后的即时奖励(如产量增加R₊、成本上升R₋);
  • 折扣因子(Discount Factor, γ):未来奖励的折现系数(0<γ<1,强调短期或长期目标)。

智能体的目标是最大化累积奖励
V(s)=max⁡a∈A[R(s,a)+γ∑s′∈SP(s′∣s,a)V(s′)]V(s) = \max_{a \in A} \left[ R(s,a) + \gamma \sum_{s' \in S} P(s'|s,a) V(s') \right]V(s)=aAmax[R(s,a)+γsSP(ss,a)V(s)]

其中,V(s)V(s)V(s)是状态s的价值函数(从s出发的长期累积奖励)。

2.2 从MDP到POMDP:处理农业的“部分可观测性”

MDP假设状态完全可观测(Full Observability),但农业中大量状态是不可直接测量的(如地下害虫数量、作物根系健康)。此时需用**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POMDP)**扩展模型:

  • 观测空间(Observation Space, O):智能体可获取的观测数据(如土壤传感器读数o₁、卫星图像o₂);
  • 观测概率(Observation Probability, O):在状态s下获得观测o的概率(O(o|s,a))。

POMDP的核心是信念状态(Belief State, b)——智能体对当前真实状态的概率分布:
b(s′)=∑s∈SP(s′∣s,a)⋅O(o∣s′,a)⋅b(s)∑s′′∈SO(o∣s′′,a)⋅b(s′′)b(s') = \sum_{s \in S} P(s'|s,a) \cdot \frac{O(o|s',a) \cdot b(s)}{\sum_{s'' \in S} O(o|s'',a) \cdot b(s'')}b(s)=sSP(ss,a)s′′SO(os′′,a)b(s′′)O(os,a)b(s)

提示工程需解决POMDP的**“观测-信念-决策”映射问题**:例如,当土壤湿度传感器数据缺失时,提示智能体“通过卫星图像的植被指数(NDVI)反推土壤湿度”,并将其纳入信念状态。

2.3 竞争范式分析:为什么不是“单智能体”而是“多智能体”?

农业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单智能体无法覆盖所有环节——需用**多智能体系统(MAS)**模拟不同角色的交互:

  • 作物生长智能体:负责预测作物生长阶段、需水量、需肥量;
  • 病虫害监测智能体:负责预测病虫害爆发概率、扩散路径;
  • 资源管理智能体:负责优化灌溉、施肥、喷药的资源分配;
  • 协调器智能体:负责整合各智能体的决策,解决冲突(如“作物需要浇水但病虫害智能体建议推迟灌溉以避免病菌滋生”)。

多智能体系统的核心挑战是协同(Coordination),提示工程需定义协同规则:例如,协调器智能体的提示可设计为:

“当作物生长智能体建议浇水且病虫害智能体预测未来48小时无降雨时,优先执行浇水动作;若病虫害爆发概率>70%,则推迟浇水并启动病虫害防治。”

3. 架构设计:Agentic AI农业系统的组件与交互

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可设计**“感知-智能体-决策-执行”四层架构**,并通过提示工程定义各组件的行为逻辑。

3.1 系统架构总览(Mermaid可视化)

graph TD
    A[感知层:数据采集] --> B[智能体层:多角色智能体]
    B --> C[决策层:协调器智能体]
    C --> D[执行层:农机与IoT设备]
    B -->|数据交互| B
    C -->|反馈| B

    subgraph 感知层
        A1[土壤传感器:湿度、pH、养分]
        A2[气象站:温度、降水、风速]
        A3[卫星/无人机:NDVI、病虫害斑点]
        A4[农户APP:种植记录、田间巡查]
    end

    subgraph 智能体层
        B1[作物生长智能体]
        B2[病虫害监测智能体]
        B3[资源管理智能体]
    end

    subgraph 决策层
        C1[协调器智能体:规则引擎+LLM]
    end

    subgraph 执行层
        D1[灌溉系统:电磁阀、滴灌带]
        D2[施肥机器人:变量施肥器]
        D3[喷药无人机:精准喷药]
        D4[农户终端:决策通知]
    end

3.2 各层的提示工程设计要点

3.2.1 感知层:从“数据采集”到“信息提取”

感知层的核心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智能体可理解的“信息”,提示工程需定义数据清洗与特征提取规则

  • 示例提示(土壤传感器数据处理):

    “当土壤湿度数据>90%且与相邻3个传感器的差异>20%时,标记为异常并使用过去24小时的移动平均值替代;提取‘平均湿度’‘湿度波动方差’两个特征输入作物生长智能体。”

3.2.2 智能体层:角色定位与规则定义

每个智能体需明确**“职责边界”与“决策逻辑”,提示工程需用“目标-规则-输出”结构**设计prompt:

  • 示例提示(作物生长智能体):

    “你是小麦生长智能体,目标是预测小麦的需水量与需肥量。输入包括:土壤湿度(%)、土壤氮含量(mg/kg)、生长阶段(播种/分蘖/抽穗/成熟)、未来7天气象数据(温度、降水)。规则:

    1. 分蘖期需水量:当土壤湿度<60%时,需补充5mm水;
    2. 抽穗期需氮量:当土壤氮含量<120mg/kg时,需补充3kg/亩尿素;
    3. 若未来24小时降水>10mm,暂停需水量计算。
      输出:需水量(mm)、需肥量(kg/亩)、建议执行时间。”
3.2.3 决策层:多智能体协同与冲突解决

协调器智能体的核心是整合各智能体的决策,提示工程需定义优先级规则冲突解决逻辑

  • 示例提示(协调器智能体):

    “你是农业决策协调器,目标是最大化产量同时最小化成本与环境影响。输入包括:作物生长智能体的需水/需肥建议、病虫害智能体的爆发概率预测、资源管理智能体的成本估算。规则:

    1. 优先级顺序:病虫害防治 > 作物需水 > 作物需肥;
    2. 若病虫害爆发概率>80%,优先执行喷药动作,推迟灌溉与施肥;
    3. 若需肥量超过成本预算的120%,减少20%的化肥使用量并提示农户补充有机肥。
      输出:最终决策(灌溉/施肥/喷药的时间、剂量)、决策依据、风险提示。”
3.2.4 执行层:从“决策”到“动作”的精准映射

执行层需将决策转化为IoT设备可执行的指令,提示工程需定义设备交互协议

  • 示例提示(灌溉系统执行):

    “将协调器的‘需水量5mm’决策转化为灌溉指令:开启电磁阀1、3、5,开度50%,持续15分钟;若执行过程中收到气象站的‘暴雨预警’,立即关闭所有电磁阀并通知农户。”

3.3 设计模式应用:分层控制与角色隔离

为避免智能体间的职责重叠,可采用**“分层控制模式”**:

  1. 高层(协调器):定义全局目标(如“增产20%,化肥减15%”);
  2. 中层(功能智能体):将全局目标分解为子任务(如“保持土壤湿度60%±5%”);
  3. 底层(执行智能体):将子任务转化为具体动作(如“开启灌溉阀30分钟”)。

提示工程需对应不同层级的抽象程度:高层提示强调“目标与约束”,中层提示强调“规则与逻辑”,底层提示强调“精准与效率”。

4. 实现机制:提示工程的实战技巧与代码落地

本节结合LangChain(智能体开发框架)与农业场景,提供提示工程的实战代码与优化技巧。

4.1 工具准备:LangChain的核心组件

LangChain是开发Agentic AI的主流框架,其核心组件包括:

  • Tool:智能体可调用的外部工具(如气象API、传感器数据接口);
  • PromptTemplate:定义智能体的决策逻辑;
  • Agent:整合工具与prompt的智能体实例;
  • Memory:智能体的短期/长期记忆(记录历史决策与环境变化)。

4.2 实战案例:病虫害监测智能体的实现

4.2.1 需求分析

农户需求:实时预测小麦蚜虫的爆发概率,并给出防治建议。
关键输入:小麦生长阶段、未来7天气象数据(温度、湿度)。
关键规则:

  1. 蚜虫爆发的适宜温度:25-30℃;
  2. 适宜湿度:>80%;
  3. 抽穗期蚜虫繁殖速度增加20%。
4.2.2 代码实现(生产质量)
from langchain.agents import AgentType, initialize_agent, Tool
from langchain.chat_models import ChatOpenAI
from langchain.prompts import PromptTemplate
from langchain.memory import ConversationBufferMemory
import requests

# ------------------------------
# 1. 定义外部工具(对接农业数据API)
# ------------------------------
def get_weather_data(location: str, days: int) -> dict:
    """调用气象API获取未来N天的温度与湿度数据"""
    url = f"https://api.weather.com/v3/wx/forecast/daily/{days}day"
    params = {
        "location": location,
        "units": "metric",
        "apiKey": "YOUR_API_KEY"
    }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params=params)
    data = response.json()
    return {
        "temperature": data["temperatureMax"],
        "humidity": data["relativeHumidityMax"]
    }

def get_crop_stage(crop: str, planting_date: str) -> str:
    """根据种植日期计算作物生长阶段(对接农业知识库)"""
    # 简化逻辑:假设小麦种植后120天进入抽穗期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timedelta
    planting_date = datetime.strptime(planting_date, "%Y-%m-%d")
    current_date = datetime.now()
    days_grown = (current_date - planting_date).days
    if days_grown < 60:
        return "分蘖期"
    elif 60 <= days_grown < 120:
        return "拔节期"
    else:
        return "抽穗期"

# ------------------------------
# 2. 初始化工具列表
# ------------------------------
tools = [
    Tool(
        name="WeatherData",
        func=get_weather_data,
        description="获取指定地点未来N天的气象数据(温度、湿度),输入参数:location(如“山东省济南市”)、days(如7)"
    ),
    Tool(
        name="CropStage",
        func=get_crop_stage,
        description="根据作物类型和种植日期计算生长阶段,输入参数:crop(如“小麦”)、planting_date(如“2023-10-01”)"
    )
]

# ------------------------------
# 3. 设计提示模板(核心:规则与流程)
# ------------------------------
prompt_template = PromptTemplate(
    input_variables=["crop", "planting_date", "location"],
    template="""你是专业的小麦蚜虫监测智能体,任务是预测未来7天的蚜虫爆发概率并给出防治建议。请严格遵循以下流程:

### 步骤1:获取作物生长阶段
调用CropStage工具,输入crop={crop}、planting_date={planting_date},获取当前生长阶段。

### 步骤2:获取气象数据
调用WeatherData工具,输入location={location}、days=7,获取未来7天的温度(℃)与湿度(%)。

### 步骤3:计算爆发概率
使用以下规则计算基础概率(BP)与修正系数(CF):
1. 基础概率(BP):30%(无任何适宜条件时的概率);
2. 温度修正(CF_temp):若未来7天平均温度在25-30℃,CF_temp=+20%;否则CF_temp=0;
3. 湿度修正(CF_humid):若未来7天平均湿度>80%,CF_humid=+25%;否则CF_humid=0;
4. 生长阶段修正(CF_stage):若生长阶段是“抽穗期”,CF_stage=+20%;否则CF_stage=0;
5. 总概率 = BP + CF_temp + CF_humid + CF_stage(最高不超过100%)。

### 步骤4:生成建议
根据总概率给出对应建议:
- 概率<50%:无需防治,每周巡查1次;
- 50%≤概率<80%:增加巡查频率至每周3次,准备生物农药(如吡虫啉);
- 概率≥80%:立即喷施生物农药,3天后复查。

### 输出要求
1. 必须包含:生长阶段、未来7天平均温度、未来7天平均湿度、蚜虫爆发概率(%)、防治建议;
2. 语言简洁,避免 technical jargon(农户能听懂);
3. 必须说明每个修正系数的计算依据(如“因平均温度28℃,增加20%概率”)。

示例输出:
生长阶段:抽穗期
未来7天平均温度:28℃
未来7天平均湿度:85%
蚜虫爆发概率:30%+20%(温度)+25%(湿度)+20%(抽穗期)=95%
防治建议:立即喷施吡虫啉,3天后复查。
"""
)

# ------------------------------
# 4. 初始化智能体(带记忆功能)
# ------------------------------
llm = ChatOpenAI(model_name="gpt-4", temperature=0)  # 温度0保证决策一致性
memory = ConversationBufferMemory(memory_key="chat_history", return_messages=True)

agent = initialize_agent(
    tools,
    llm,
    agent=AgentType.CHAT_ZERO_SHOT_REACT_DESCRIPTION,  # 支持工具调用与推理
    prompt=prompt_template,
    memory=memory,
    verbose=True  # 打印思考过程(调试用)
)

# ------------------------------
# 5. 测试智能体
# ------------------------------
test_input = {
    "crop": "小麦",
    "planting_date": "2023-10-01",
    "location": "山东省济南市"
}

result = agent.run(test_input)
print("最终输出:\n", result)

4.3 关键优化技巧

4.3.1 规则的“可解释性”设计

农业用户(农户、农技员)需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因此提示工程需显式说明决策依据**(如示例中的“30%+20%(温度)+25%(湿度)+20%(抽穗期)=95%”)。

4.3.2 处理边缘情况

农业场景中充满“异常值”,提示工程需提前定义异常处理规则

  • 示例:若气象API返回错误,提示智能体“使用过去7天的平均气象数据替代,并标记为‘数据异常’”;
  • 代码实现:在get_weather_data函数中加入异常捕获:
    def get_weather_data(location: str, days: int) -> dict:
        try:
            # 原逻辑...
        except Exception as e:
            # 返回历史平均数据
            return {
                "temperature": [25]*days,
                "humidity": [75]*days,
                "warning": "气象数据异常,使用历史平均值替代"
            }
    
4.3.3 性能优化:减少LLM的推理成本

Agentic AI的核心成本是LLM的调用费用,提示工程需通过以下方式优化:

  1. 规则前置:将固定规则(如“抽穗期增加20%概率”)写入prompt,避免LLM重复推理;
  2. 工具优先:优先用工具(如API)获取数据,而非让LLM“猜测”(如气象数据直接调用API,而非让LLM预测);
  3. prompt瘦身:删除冗余信息(如无需介绍“蚜虫的危害”,直接进入规则)。

5. 实际应用:从“实验室”到“田间”的落地策略

Agentic AI农业系统的落地需解决**“技术-场景-用户”的三角问题**,提示工程架构师需从以下四步入手:

5.1 第一步:需求对齐——从“用户痛点”到“智能体目标”

农业用户的痛点往往是**“具体、场景化”的(如“我家的番茄总是在结果期裂果”),需将其转化为智能体的可量化目标**:

  • 用户痛点:番茄裂果(原因:浇水不均、缺钙);
  • 智能体目标:“保持土壤湿度稳定在70%±5%,土壤钙含量≥800mg/kg”;
  • 提示工程:将目标写入智能体的prompt(如“你是番茄种植智能体,目标是减少裂果率至5%以下,需保持土壤湿度70%±5%、钙含量≥800mg/kg”)。

5.2 第二步:数据整合——从“数据孤岛”到“统一知识库”

农业数据往往分散在传感器、卫星、农户APP、农技站等多个系统中,需建立统一数据湖,并通过提示工程定义数据关联规则

  • 示例:将“卫星NDVI数据”与“土壤湿度数据”关联,提示智能体“当NDVI<0.6时,即使土壤湿度正常,也需检查作物是否缺水”。

5.3 第三步:迭代优化——从“初始prompt”到“场景适配”

初始prompt往往无法覆盖所有场景,需通过**“测试-反馈-优化”循环**迭代:

  1. 测试:在小范围农场部署智能体,收集决策结果与实际效果(如“智能体建议浇水,但实际导致裂果”);
  2. 反馈:与农户、农技员沟通,找出prompt的缺陷(如“未考虑番茄结果期对湿度波动的敏感”);
  3. 优化:修改prompt规则(如“结果期土壤湿度波动方差需<5%,否则减少浇水频率”)。

5.4 第四步:运营管理——从“部署”到“持续进化”

Agentic AI系统需持续学习以适应环境变化(如新品种作物、新病虫害),提示工程需设计**“自优化机制”**:

  • 示例:当智能体的决策错误率超过10%时,自动触发“prompt更新流程”——调用农技知识库API,补充新规则(如“针对新品种番茄,结果期湿度需保持在65%±5%”)。

6. 高级考量:Agentic AI农业系统的未来挑战

6.1 扩展动态:从“单作物”到“多作物”的泛化

当前Agentic AI多针对单一作物(如小麦、番茄),未来需支持多作物协同(如“麦田套种大豆”),提示工程需定义作物间的交互规则

  • 示例:“当小麦与大豆套种时,大豆的固氮作用可减少小麦的化肥使用量20%,智能体需调整需肥量计算规则。”

6.2 安全影响:对抗攻击与数据伪造

Agentic AI系统易受对抗攻击(如伪造传感器数据让智能体错误浇水),提示工程需加入安全约束

  • 示例:“若连续3次收到土壤湿度>90%的异常数据,暂停自动决策并通知农户;同时调用卫星图像验证土壤湿度。”

6.3 伦理维度:从“效率优先”到“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提示工程需将伦理约束**纳入智能体的目标:

  • 示例:“当化肥使用量超过当地环保标准时,即使能增产也不建议使用;优先选择生物肥或有机肥。”

6.4 未来演化:多模态提示与因果推理

随着大模型的发展,Agentic AI将支持多模态输入(如卫星图像、农户语音),提示工程需扩展至多模态理解

  • 示例:“输入是番茄叶片的照片(JPG)和土壤湿度数据,输出是病害类型(如脐腐病)及防治建议。”

此外,因果推理将成为Agentic AI的核心能力——提示工程需定义因果规则(而非关联规则):

  • 示例:“不是‘湿度高导致裂果’,而是‘湿度波动大导致裂果’,智能体需优先控制湿度波动而非绝对湿度。”

7. 综合与拓展:Agentic AI农业的未来图景

7.1 跨领域应用:从“农业”到“大农业”

Agentic AI的提示工程技巧可迁移至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大农业”场景:

  • 畜牧业:奶牛健康监测智能体(提示:“当奶牛的反刍次数<12次/小时且体温>39℃时,预测乳腺炎风险”);
  • 林业:森林火灾预测智能体(提示:“当气温>35℃、湿度<30%且风速>5m/s时,火灾风险等级提升至‘极高’”)。

7.2 研究前沿:因果提示工程与自监督智能体

当前提示工程的核心是关联规则,未来需向因果提示工程进化——让智能体理解“为什么”(如“为什么湿度波动会导致裂果”),而非仅“是什么”。

此外,自监督智能体(Self-Supervised Agent)将成为趋势:智能体可自主从环境中学习规则(如“观察1000次裂果事件,自主总结出湿度波动的阈值”),提示工程需定义学习目标而非具体规则。

7.3 开放问题:如何解决“小样本”与“地域差异”?

农业的地域差异(如北方的旱地与南方的水田)导致“通用智能体”难以适配,需解决小样本学习问题:

  • 提示工程技巧:设计**“个性化prompt模板”**——根据地域调整规则(如“砂质土地区,灌溉频率每2天1次;黏质土地区,每5天1次”)。

7.4 战略建议:构建“农业提示工程生态”

  • 企业:建立农业领域的prompt库(如“小麦病虫害prompt集合”“番茄种植prompt集合”),积累场景化经验;
  • 政府:推动农业数据开放(如气象、土壤、病虫害数据),降低智能体的训练成本;
  • 农户:参与prompt优化——农户的实际经验是提示工程的核心输入(如“我家的番茄在结果期不能浇大水”)。

结语:Agentic AI与提示工程——农业智能的“双引擎”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也是AI技术落地的“硬骨头”。Agentic AI凭借目标驱动与协同能力,为农业智能提供了“大脑”;而提示工程则是将“大脑”与“农业场景”连接的“神经中枢”。

作为提示工程架构师,我们的使命不是“设计更复杂的prompt”,而是“将人类的农业智慧转化为智能体的可执行逻辑”——让AI真正成为农户的“智能伙伴”,而非“黑箱工具”。

未来已来,Agentic AI与提示工程将共同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走向“靠智吃饭”,而我们,正站在这个变革的起点。

参考资料(权威来源):

  1. Russell, S., & Norvig, P. (202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 (4th ed.). Pearson.(Agentic AI的理论基础)
  2. FAO. (2022). The Sta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农业系统的复杂性分析)
  3. LangChain Documentation. (2023). Agentic AI Development Guide(智能体开发的实践框架)
  4. OpenAI. (2023). Prompt Engineering Best Practices(提示工程的权威指南)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