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街道命名由来考
此举不仅强化了城防,更使河道在此形成急弯,船只航行至此需急速转向,船工常以“猛追”形容水流行船的惊险场景,遂得名“猛追湾”。从唐代的军事工程到当代的文旅地标,从“母猪湾”的民间恐惧到“猛追湾”的城市雄心,这个地名承载着地理变迁、历史记忆与文化创新的三重密码。作为成都“两江环抱”格局的重要节点,猛追湾的命名与府河(锦江)的自然地理变迁密不可分。一号桥、二号桥的修建(1950年代),以及成都游乐园(1
一、地理形胜与水文变迁:河道改道中的“猛追”之势
作为成都“两江环抱”格局的重要节点,猛追湾的命名与府河(锦江)的自然地理变迁密不可分。府河自都江堰分流而来,经九里堤北入成都后,至猛追湾处形成一道近90度的急弯,河道骤然由东北转向西南,形如乳突,水势湍急。这一地理特征,既是其得名的基础,也是成都城市水利史的重要见证。
唐代名将高骈对成都水利的改造,成为猛追湾得名的关键历史事件。据《成都城坊古迹考》记载,高骈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主持修罗城时,将府河此段改道,使其“绕城而流,以为濠堑”。此举不仅强化了城防,更使河道在此形成急弯,船只航行至此需急速转向,船工常以“猛追”形容水流行船的惊险场景,遂得名“猛追湾”。此说得到地方志文献的广泛支持,如《成都乡镇简志》明确指出:“湾急水猛,众多船只一行到此处便急转回旋,相互间呈现出猛烈追赶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水文特征在近代仍存遗迹。据20世纪初当地居民口述,“湾中水流湍急,溺亡事件频发”,甚至有“母猪精作祟”的民间传说。尽管现代河道治理已使水流趋缓,但河湾的乳突状轮廓仍清晰可辨,成为成都城市地理的独特标识。
二、民间叙事的雅化:从“母猪湾”到“猛追湾”
在官方文献之外,猛追湾的命名还蕴含丰富的民间智慧。明清以降,此地因溺亡频发衍生出“母猪湾”“母猪沱”的俗称。据传,河湾深处藏有母猪精,常掀翻过往船只,百姓为避凶兆,遂以“母猪”名之。这一俚俗称谓虽生动反映民间对自然的敬畏,却因名不雅驯,逐渐被谐音雅化为“猛追湾”。
此过程体现了成都地名文化的典型特征——将粗朴的民间叙事升华为富有诗意的雅称。正如民俗学者张义奇所言:“‘猛追’二字既保留了水势汹涌的本义,又赋予其奋发进取的象征意义,堪称民间语言艺术的杰作”。现代语言学分析亦显示,“猛追”在成都方言中兼具动态与力度,较之“母猪”更符合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需求。
三、历史传说的层累建构:从张献忠传说到抗战记忆
猛追湾的命名传说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叠加,形成多元叙事体系。
-
明末张献忠传说
民间盛传,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入蜀后遭大慈寺武僧追击,逃至府河湾口时因水势阻隔被迫止步,“猛追”之名由此而来。此说虽充满戏剧张力,却存在明显史实漏洞:张献忠屠成都后即建立大西政权,其军队撤退路线与猛追湾地理位置并无直接关联。学者刘小葵考证指出,该传说实为清末反清复明思潮的投射,将“猛追”赋予反抗暴政的正义色彩。 -
抗日战争与河道变形
部分学者将猛追湾的乳突状轮廓归因于日军轰炸。1939-1944年间,成都东北部遭受31次空袭,其中1939年11月4日的“东北角空战”尤为激烈。据老兵刘景轼回忆,日军轰炸导致府河河道局部改道,形成现存地貌。尽管缺乏直接考古证据,但这段惨痛记忆已融入地名解释体系,使“猛追湾”成为民族抗争的精神符号。
四、文化地理的多维阐释
猛追湾的命名史折射出成都城市发展的多重维度:
-
军事防御与城市水利
高骈改道的战略考量,使猛追湾成为唐罗城防御体系的关键节点。宋代《成都古今集记》载,此处设有水门控制航运,兼具军事与商贸功能。 -
工业文明与现代转型
20世纪50年代,随着东郊工业区建设,猛追湾成为连接城区与工业带的枢纽。一号桥、二号桥的修建(1950年代),以及成都游乐园(1986年)、天府熊猫塔(2004年)等地标崛起,赋予“猛追”新的时代内涵——从自然力量的追赶到城市发展的跃进。 -
市井文化与精神象征
河畔的猛追湾游泳场(1957年)、望平街茶肆、香香巷美食,构成“烟火人间三千年”的生活图景。当代城市更新中,“猛追湾市民休闲区”通过工业遗产活化,将“猛追”精神转化为文创动能,实现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五、学术争议与地名定论
关于猛追湾得名的学术讨论,目前形成三种主流观点:
• 水文说(主流):以唐代改道为核心依据,强调自然地理的决定作用;
• 雅化说:侧重民间叙事向官方命名的转化过程;
• 综合说:认为地名是自然、历史、文化多重因素层累的结果。
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成都乡镇简志》中采用“水文说”,同时承认民间传说的文化价值,体现了官方修史的严谨性与包容性。
结语:河流改道中的文明密码
猛追湾的命名史,本质上是一部成都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史诗。从唐代的军事工程到当代的文旅地标,从“母猪湾”的民间恐惧到“猛追湾”的城市雄心,这个地名承载着地理变迁、历史记忆与文化创新的三重密码。正如府河水千年不绝的流淌,猛追湾的故事仍在续写——它不仅是成都地理的坐标,更是这座城市“追风赶月莫停留”的精神图腾。
(全文约3280字)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成都乡镇简志》成华区猛追湾街道篇,2019年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成都·成华历史人文丛书》之《古城开出猛追湾》,2022年成华区地志办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成都游乐园!翻滚列车一,童年回忆登场》,2025年
- 郭培《巴蜀丨府河旧闻话猛追》,《华西都市报》2018年
- 成华区纪委监委《走进成华历史人文》专题,2022年
- 成都市成华区数字方志馆相关档案文献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