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 根据附件 1 中的数据,分析生产线中各装置故障的数据特征,构建故障报警模型,实现故障的自动即时报警。

问题分析

针对问题一,我们的目标是利用附件1中提供的数据,分析生产线各装置发生故障的数据特征,并构建一个故障报警模型以实现故障的自动即时报警。下面解释对问题一是如何进行分析的:
基本思路如下:
数据预处理:首先,需要对附件1中的数据进行深入理解,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运行记录的字段含义、故障类型及其代码表示等。这涉及到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步骤,如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数据类型转换。

故障数据特征分析:分析各类故障发生的特征和模式。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如故障发生的时间点、频率,以及与故障相关联的其他变量(例如特定操作或装置状态)的关系。

模型构建:基于故障数据特征的分析结果,选择算法构建故障报警模型。采用机器学习模型(如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或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模型的选择依赖于故障数据的特征和模式,以及模型的预测性能。

模型评估优化: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模型进行调优。关注模型的准确性、召回率和其他相关性能指标,确保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故障发生。

具体求解过程
数据读入与预处理:首先,读入附件1中的数据,并进行预处理。这包括将文本数据(如生产线编号)转换为数值型数据,以便于后续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性分析:通过对数据集中的不同列(特征)进行分析,选出与故障发生相关性较大的特征。这一步是为了确定哪些特征对于故障预测更为关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型构建:采用了三种模型进行故障预测,包括xgboost模型、线性模型神经网络和LSTM(长短期记忆)模型。这些模型被用来预测生产线的故障发生,基于特定故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标签分类:将问题视为一个多标签的线性回归问题,即每种故障状态都被视作一个标签,故障发生与否则对应于二值(0或1)输出。这意味着模型需要能够预测多种可能的故障状态。

数据上采样:为了解决数据集中故障样本量较少的问题,进行了数据上采样,将无故障与故障样本的比例调整为1:3,以增加模型训练时故障样本的权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型比较与选择:在三种模型中,推荐使用了xgboost模型,因为它在预测准确率方面表现最佳。准确率达到了99.2%,这是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70%)和测试集(30%)后,在测试集上获得的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 2 应用问题 1 所建立的模型,对附件 2 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实现生产线中各 装置故障的自动即时报警,给出故障报警的日期、开始时间与持续时长,将结果存放到 result2.xlsx 中(格式见表 1,模板文件在附件 2 中),并在论文中给出每条生产线中各装置 每月的故障总次数及最长与最短的持续时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二主要是根据问题一构建的模型,预测并汇总附件二中的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在获取附件2的数据后会进一步补充。

问题 3 根据附件 3 中的数据,分析产品的产量、合格率与生产线、操作人员等因素的
关系。
本题难度不大,但所提供示例数据仅包含一条生产线的,待完整数据给出会立刻更新。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因素:
生产线编号:确定每条生产线的产量和质量表现。
操作人员:检查不同操作人员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物料推送数、填装数、加盖数、拧盖数:这些指标代表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与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
合格数、不合格数:反映了产品的质量状况。
故障情况:各种装置的故障可能影响产量和质量。
从数学建模的角度,你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建立模型,以分析产品的产量、合格率与生产线、操作人员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建模方法:

3.1相关性分析:
选择变量:确定你想要分析的变量,包括产量、合格率以及可能影响这些指标的因素,如生产线编号、操作人员等。
计算相关系数:对于每对变量,计算其相关系数。如果是连续变量,可以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如果是顺序变量或者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可以使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解释结果: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和方向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系数接近于1表示正相关关系,接近于-1表示负相关关系,接近于0表示无相关关系。
绘制相关性矩阵:可以绘制一个相关性矩阵,将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以矩阵的形式呈现,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3.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可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探究生产线、操作人员以及其他因素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首先,你需要将数据整理成适合回归分析的格式,其中每个样本代表一次生产过程,每个特征代表一个影响因素,例如生产线编号、操作人员编号、物料推送数、填装数等。然后,你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来拟合一个模型,以预测产量和质量,并确定各个因素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程度。

问题 4 根据实际情况,现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线每天的运行时间从 8 小时增加
到 24 小时不间断生产。针对问题 3 的 10 条生产线,结合问题 3 的分析结果,考虑生产线与操作人员的搭配,制定最佳的操作人员排班方案,将结果存放到 result4-1.xlsx 和 result4-2.xlsx中(格式见表 2 和表 3,模板文件在附件 4 中),并在论文中给出最佳的排班方案及相关结果。
要求排班满足如下条件:
(1) 各操作人员做五休二,尽量连休 2 天;
(2) 各操作人员每班连续工作 8 小时;
(3) 班次时间:早班(8:00-16:00)、中班(16:00-24:00)、晚班(0:00-8:00);
(4) 各工龄操作人员的人数比例与问题 3 中的比例相同;
(5) 各操作人员的班次安排尽量均衡。

本题是一个常见的规划类问题,需要根据所给数据确定目标函数(排班效率最高),和约束条件:人员非负,人员为整数,人员调动规则,题目所给出的5个条件等
最后需要考虑求解算法,具体可以采用遗传算法(调用ga包进行实现),模拟退化,蚁群算法等。


参考内容:
2024泰迪杯数据挖掘助攻合集
#复制打开
#docs.qq.com/doc/DVVlhb2xmbUFEQUJL
Logo

旨在为数千万中国开发者提供一个无缝且高效的云端环境,以支持学习、使用和贡献开源项目。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