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2记录 摸了好久的鱼,今天我也来写一写我的22考研经历,并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个人基本情况

本人来自某不知名985,本科的时候是个大混子但又没完全混,属于保研边缘人的类型,大三下学期的时候计划准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保研中的竞赛加分最后冲一次,不过由于疫情影响,原定于8月份的电赛取消了,也宣告了我的保研梦彻底破灭(虽然加上这个分我也不一定保的上)。于是便决定考研,从9月份开始准备,到初试的时候满打满算准备四个月,最后初试成绩394,政治75,英语72,数学135,专业课112。然后复试摆烂基本没咋准备最后只有155,不过还是顺利上岸本部。接下来复盘一下我的准备过程。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于择校

择校这里我其实考虑的很简单,我一开始就决定想考外校,单纯的是想看看其他地方的风景,而我对上海这个城市有一定向往,然后综合学校整体实力和学科实力,我便选择了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硕。这里说明一下,电通专硕(本部)和信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硕的培养方式基本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是专硕学费贵一些,所以为了求稳我选择了专硕。至于专业课的难度,819这门专业课应该算是比较有难度的,不过我的想法是要难大家一起难,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专业课太简单反而大家都高分就不好拉分了(手动狗头)。还有一点,上交的初试和复试的计算方式就是500分初试成绩和200分复试成绩直接相加排名,也就是说复试占比很小,初试为王,这对于本科摸鱼没啥项目经历的我十分友好。

关于复习过程

这里分别讲下我在这段时间内四个科目的复习状况:

1.数学

关于数学,我在本科期间高数的基础还不错,因此我复习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9月份我把张宇老师的高数18讲,线代9讲(和李永乐的线代讲义),概率论9讲过了一遍,算是一轮复习。然后10月-11月上旬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张宇1000题和李林880题上,边做题边重新复习一轮时的知识点,查缺补漏。第二轮结束之后基本到11月上旬了,这时候我基本进入冲刺阶段,冲刺没有别的,就是刷卷子+整理复盘,我从这时候开始到考研之前刷了近6年(2021-2016)的真题,张宇8+4的过关版和高分版,李林的6+4,以及李艳芳3套卷,将近40套,差不多够用(有余力者当然可以多刷)。最后考前剩余几天集中精力回顾知识点和错题。

比较重要的点:

**在开始学习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要到位。**很多同学在看书或者看网课的过程中虽然过了一遍知识点,但却没有入脑,这就导致做题的时候因为对概念理解不到位而屡屡出错,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是很重要的,我的建议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加复盘,复盘的时候把书合上,就在草稿纸上自己给自己讲知识点的定义与推导,给别人讲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发现自己哪些能讲明白,哪些讲着讲着就忘了,然后再去看一次这个知识点,经过这样的过程后你能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并且更不容易忘。

**计算能力是很重要的能力,在刷题的过程中要多加锻炼。**计算能力的锻炼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专门去刷需要纯粹计算的题目,比如求导,一/二/三重积分,微分方程等。第二种是在刷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打草稿的时候要清晰有条理,防止自己看错行导致错误啥的(这方面我是反面教材),还有在遇到计算出错的题的时候,一定要自己重新算对一次,不能看了答案就得过且过,只有你自己做对才能得到锻炼。

**在最后冲刺刷套卷的过程中要提高效率。**这里的提高效率不是提高每天做套卷的速度,而是做一套就要把一套研究明白,基本要做到这一套卷做完对答案之后,第二遍再做基本不会错的程度,否则光做完套卷没有吃透错题知识点的话做了约等于白做。当然,有些套卷会出现一些偏难怪的题,遇到这种类型的题我们也不要过于纠结直接跳过即可,咱也不追求150对不对嘛。

2.专业课

关于专业课,819这门课分为两个部分,信号与系统(signal and system,简称ss)与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ss算是学dsp的基础,所以在开始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打好ss的基础,然后再去学dsp,dsp的难度主要在于一些概念上的理解,这确实需要静下心来一点点去啃。

专业课书籍方面,ss教材可以选胡光锐的,郑君里的很经典也很不错,选一本即可,不用太纠结,习题集则推荐白皮书,基本上是必买的了。dsp教材首选奥本海姆的第二版教材,很经典,还有刘兴钊的数字信号处理教材也可以参考一下,819中的选择填空有些是这本书的课后习题。这里推荐一下上交819的考研群,群号523668205,这里有很多819相关的资料,也会有相关考研信息,很方便。

网课方面,如果觉得自学819基本无压力的话不用报班,如果稍微有点吃力的话还是推荐网课,小马哥的819讲的还是比较清晰,重点关注819应试,还是很不错的,想要了解课的详情同样可以加我上面说的那个群。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819从10月份才开始复习,也是直接买了小马哥的819网课,一个月二倍速疯狂快进看完+穿插刷题,基本就是这一个月的爆肝让我基本能保证819不拉跨(虽然考试的时候还是拉了胯!这个后面再说),总之网课确实提高了我不少的效率,然后11月份我进行二轮819复习,重新加深了一下对dsp的理解,之后做了几套真题就上考场了,819的真题我感觉还是有必要都做一遍的,做完真题能让你对于819的题型基本熟悉,不至于上考场抓瞎。

我在数学方面总结的那三条建议在819中仍然适用,819中的有些知识点更为难理解,琐碎,因此这是我们必须花时间啃下来的,819的计算量有时会很大,因此需要我们的计算速度要提上来,这都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819刷题最重要的就是真题+课后题(白皮书+奥本课后题),这些题一定要过至少两遍,做到真正理解。还有,819这门课千万能早准备就趁早,我从10月开始准备是吃了大亏的。

3.政治

政治这门课我的建议是不要太早开始学,最早8月份开始就可以,因为学的时间久就都忘了。基础课看徐涛强化班即可,看一遍足够不需要二刷。之后就是训练选择题,首先是肖秀荣1000题,这个我做了一遍,然后二刷了错题,基本也足够了,11-12月份,主流模拟卷也出来了,肖8肖4的选择题必刷,然后其他老师的套卷选择题建议也刷一下,我当时徐涛,腿姐,还有一些其他老师的套卷选择题都刷了,毕竟考研政治选择题是大头,多刷点是没有错的,刷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易错点即可。大题方面,如果图省时间的话直接快进到12月直接背肖4即可,我当时还多背了一些徐涛和腿姐的素材,这个因人而异,总之政治确实是一个相对来说不需要你付出特别大精力的学科。

4.英语

我的英语基础不算太好,擦线过了六级之后基本就没咋看过英语了。个人感觉考研英语最重要的还是背单词,单词量上来了啥都能看懂了也就不怕做题了。准备考研英语的话只刷真题就够了,不需要做什么模拟卷,刷真题的书推荐考研真相或者黄皮书,我当时用的是黄皮书,不过我个人觉得区别不会很大。我英语最后也就72,就不在这多扯了。

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
**规划。**你的规划决定着你复习的过程会不会跑偏。规划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整体学科的复习过程规划,即按照时间段规划自己的复习进度。规划进度因人而异,你需要了解自己的学力,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规划进度,时间的大头肯定放在数学和819上,政治和英语的时间可以相对少一些,具体规划大体可分为一轮、二轮复习,每轮复习的过程可以分为每个章节…我就不赘述了,这方面的规划我觉得可以规划到以周为单位。另一方面是每天内时间的规划,这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每天要学会多少,而不是学多长时间,具体时间的话我觉得每天8-10个小时足够了,再多的话学习质量会下降反而得不偿失。自己制定计划的时候要量力而行,如果安排任务过多自己完不成反而会陷入焦虑。确定计划之后就要坚决去执行,今日事今日毕。

心态。你的心态决定着你能不能坚持走完考研这条路。要保持好的心态,首先我们要目标明确,把自己的目标分数定好,然后我们后面的一切计划都跟着这个目标走,这样我们能够有动力走下去。同时我们需要尽量排除外界干扰,很多人看到什么群友一天学十几个小时啊,什么李艳芳三套卷2小时140啊啥的心态就会受影响,对于这种外界因素影响,我们要清楚认识到,我们只需要坚定自己的脚步前行,路是自己走的,其他人与我何干?更何况那些一天天发这种消息的基本都是哗众取宠,瞎扯淡,真正的大神都在偷偷学习呢(狗头),还有,考研群啥的牛鬼蛇神太多,建议屏蔽不看,我们只需要看自己需要的信息即可。总之,考研期间心态一定要好,如果有时实在emo的话可以出去运动一下(笑)。

个人碎碎念

其实考研期间我的复习真的比较水,每天早上7点半起床,8点到图书馆,学到11点半去吃饭,然后中午休息+午睡到下午去图书馆的时候大概2点半,然后学到5点半去吃饭,晚上从6点半学到9点半回寝室摸鱼,再算上我学习过程中的偶尔摸亿点鱼,基本有效学习时间也就7-8小时,不过我本科基础还算扎实,所以学数学和819并没有那么吃力,倒是英语学的很痛苦,因为本来基础就不好,并且9月份才开始背单词,我基本就过了一遍单词,所以做题也很费劲,确实难顶。11月的时候之前推迟的国电赛要开始了,我当时一组的另外俩人都觉得还是要继续搞电赛,那我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当时准备了不少,不参加有点浪费,就这样我们组在全员考研的情况下还是参加了电赛,当时的情况也比较水,我们基本把实现了题目的指标,有一个指标差一点到不了,最后进了国赛评奖,又因为疫情变成了线上抽查,我们组没被抽到,所以相当于直接捞个国奖(国二),某种意义上也不错,因为如果线下复测浪费的时间更多。不过就这样浪费了几天时间,还是有一点小焦虑的。

到考场那两天,感觉一下就过去了,我对那两天的唯一印象就是长沙那两天下了两天大雪,贼nm冷。第一科政治我算是稳定发挥,最后选择题43,大题32,还算不错。第二科英语,其实做的过程中感觉还挺顺,确实比去年的题简单,不过我太菜了,后来对答案客观题扣10分,最后72,不过这也在我的接受范围内。第二天考数学的时候我发挥还算稳定,选择第10题当时不会做,蒙了一个还对了,做完之后整体感觉还好,不过之后对答案还是错了一个填空,证明题估计错一半,然后可能还错了一些其他小细节,最后成绩135,还是够用。最后一科819,这科还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第四题我基本看不懂题意,随便瞎编一点写上去,然后做到最后一道大题的时候当时就直接脑子缺弦了,从头错到尾,等想起来正确方法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改了,25分我估计基本没了,考完出来我就觉得这科凉了,最后成绩出来112,我看这分我都觉得判卷老师手下留情了(笑)。

复试

之前说过上交复试占比不大,所以初试分出了我基本整个人就处于摆烂状态。因此复试的时候还是比较慌的,不过实际上的复试过程还好,我的问题主要出在英语上,英文问答环节我基本一句话卡半分钟,一个问题都没说完就到时间了,我估计我绝大部分分都扣这了,所以告诫大家英语口语一定要早准备啊(血泪教训了属于是)。最后出分155,看了一下排名基本算是下游了,不过好在我初试分抬了一手,最后总分排名是20名(我初试排名16)。

不知不觉从2号写到3号了,那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小伙伴们有什么问题欢迎私信我哦(逃)

Logo

汇聚原天河团队并行计算工程师、中科院计算所专家以及头部AI名企HPC专家,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