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考研室里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晃眼一年过去了,又到了热腾腾和白花花的季节,热腾腾的是气温和我的赤子之心,恩,白花花的是大白腿。遥想宝宝当年,考研自习室里的我,满腹经纶风流倜傥,满腹经纶的是高数英语政治材料力学,风流倜傥的是我那,无处安放的,荷尔蒙啊。。。。。。

1.关于选学校: 考研伊始,最重要的是因为我想我妈,然后是因为我想回重庆读书,最后才是因为重庆的女生好看就考重庆的学校吧,我一查,我的个乖乖,土木工程合适的就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打开学生中心的网站,emmm本科平均成绩60+,还挂过科,我估摸着考上的概率重大还不如去买彩票,就决定考重交了。然后看看考试科目数学一好难哦,结构力学好难哦,考专硕吧,数学二,材料力学,完美!

2.关于报班: 不建议报班,至少对大部分人不合适。建议可以针对自己的复习状况看相关的教学视频。原因:很多辅导班从三月份开始就梳理基础知识,然后讲真题,那个时候学弟学妹们还一脸懵逼,大家上课根本跟不上节奏,还有基本上名师来不了,来的只会忽悠人。钱花了不说,那个时间浪费了真可惜。后来证明,考上了的基本都没有报班。相反,在不懂得时候看看名师的视频讲解,可快进可慢放,查漏补缺,效果很不错。

3.数学二: 用的资料是课本和李永乐复习全书一套。我是从4月份开始看高数课本的,一直看到了6月中旬,课后题大部分都做了,因为那学期上了很多重要的专业课,所以是一节课都没缺过,导致基本只有晚上复习数学,6月到7月看线代课本,看了两遍还是不懂。后来开始做复习全书,每天花4个小时,因为数学全书是第一遍,所以复习得相当慢,很多时候也在问题,后来就给那个线性代数卡死了,做不来,看不懂,结果到考试,那套资料只有把复习全书和真题各做了两遍。到考完,我都是一脸懵逼的状态。我觉得在开始复习数学时,课本在前期应该快速过一遍,掌握知识点,不应该留太多时间在课后题,当你把课本和课后题花很长时间做一遍下来,你前面的知识点忘得差不多了,数学需要理解,也需要背记,你的数学时间永远该花在全书和真题上。为什么?因为课后题虽是基础,但是和真题题型千差万别,思路也不一样,在真题中有方向的去学习基础知识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在数学的学习中,大家不能追求“不求甚解”,就应该刨根问底,在做题时标准是:在不翻查任何资料时快速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才说明你掌握好了公式,基本概念和运算能力。当然前期达不到,后期该培养起来。我希望大家在平时要多做题,这样是锻炼思维和运算能力的最佳方式,因为在考试时你就知道数学做题基本靠本能,靠惯性,平时不会做的你是肯定做不来的。

我学数学最难的还是线性代数,线代课本看了好几遍,就是不容易上手,理解的多,背的更多,我还是没能有什么好的办法,但是如果用的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我建议大家不要在线代的证明题花太多时间,多关注下近几年的线代题型,或许你能稍微看到一些光明。

4.英语二:建议大家在复习只用到真题,作文可以买一本辅导书看看。考研之前我四级还没过。。。。前期的重点应该背点词汇,到后期背单词的工作应该转移到真题阅读中(强力推荐黄皮书),对了最好别听朱某和何某某忽悠。

5.政治:喝最烈的酒,消秀容的愁。一句话:背,就对了。四套卷,八套卷背了就稳稳当当。

6.材料力学:我材料力学是6月份开始准备的,本科上过几节课,老师不点名就没去了。。。。货真价实0基础,先在网上找了点视频看,是清华大学范钦珊老师讲的(推荐范钦珊老师版本的材料力学书,比较浅显易懂还可以配合他的视频),讲得比较深的难的听不懂,但是还是对各个概念有了一点了解。然后开始做课后习题题,我的天,这什么神仙题,看不懂看不懂,我就想,不应该啊,怎么这么难,想办法搞到了重交的真题,蒽,好东西,感觉这题目还是能看懂一点的。我就才反应过来,专业课还是要有针对性的去看,学校考什么看什么,所以我就去买了一套重交专业课的资料。感觉得心应手多了,因为专业课这东西网上资源少,而且说不定有错误,所以我感觉还是需要一份所考学校的针对性的资料,会少走很多弯路。

最后欢迎学弟学妹们咨询考研问题

e4626f0ea9bc38537450c9e247554fa4.png

Logo

汇聚原天河团队并行计算工程师、中科院计算所专家以及头部AI名企HPC专家,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