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常用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初始阶段、萌芽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这个过程也产生了多个不同的数据模型,接下来我们讲详细介绍数据库的模型


数据库的发展史

数据库的发展史

  • 初始阶段:人工管理:人力手工整理存储数据萌芽阶段
  • 萌芽阶段:文件系统:使用磁盘文件来存储数据
  • 初级阶段:第一代数据库:出现了网状模型、层次模型的数据库
  • 中级阶段:第二代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和结构化查询语言高级阶段
  • 高级阶段:新一代数据库:“关系-对象"型数据库

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
若用图来表示,层次模型是一棵倒立的树。在数据库中,满足一下条件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

  • 有且仅有一个节点无父节点,这个节点称为根节点
  • 其他节点有且仅有一个父节点。桌面型的关系模型数据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网状模型

网状模型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非层次关系的,用层次模型表示非树型结构是很不直接的,网状模型则可以克服这一弊病。网状模型是一个网络。
在数据库中,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数据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 允许一个以上的节点无父节点
  • 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父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
以二维表的形式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数据模型。从模型的三要素角度看,关系模型的内容为:

  • 数据结构:一张二维表格。
  • 数据操作:数据表的定义、检索、维护、计算等。数据约束条件:表中列的取值范围即域值的限制条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