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我们来分享Origin绘制多组柱状图、立体柱状图和三维散点图。

 

一、多组柱状图

       1)准备数据。

       准备数据,并点击Plot——》Column/Bar/Pie——》Column进行绘制。

       结果如下。

       2)带有误差棒的绘图。

       如果想绘制带有误差棒的直方图,需要在每个Y列的后面加上一组误差数据,并右键点击Set As——》Y Error,将其改为Y误差的属性。如下图所示,此时我们再介绍一个绘图方式,就是Column+Label,这样可以让每个数值在柱体的上方显示。

       Column+Label的多组直方图结果如下。

       3)调整Label的字体大小。

       我们发现,上图中的柱体由于每组太多而太窄,因而上方的Lable字体也随之拥挤,需要将其调小。接着,需要先在任意柱体上单机一下,然后再双击,方可打开绘图细节面板,进行Label字体的调整。

       如下图所示,在绘制细节面板上,切换到Label分页,即可调整Label字体的大小。

 

二、3D柱状图

       1)直接绘图。

       此时,回到刚才没有Error Bar的数据(当然,有Error Bar的数据也可以绘制3D柱状图),并点击Plot——》3D XYY——》XYY 3D Bars,进行绘图。

       如下,为3D柱状图。

       2)移动缩放旋转。

       在3D图形立体框内空白处点击,可以对其进行移动旋转缩放。如下图所示,我们已经点击了旋转选项,然后拖拽图中的球体维度曲线对图形进行了旋转。

       3)调整柱体尺寸。

       如果要调整柱体的尺寸,或者来说是调整间距,则需双击任意柱体,打开绘制细节面板,切换到Outline外边框分页。默认Keep Shape保持形状是没有勾选的,此时可以分别调整柱体在XZ两个方向上的尺寸。

       如果勾选了Keep Shape,则可以保持当前比例同时调整XZ两个方向上柱体的尺寸。

       4)调整边界颜色和粗细。

       将柱体边线的颜色和粗细调整一下,会让每个柱体间容易区分。

 

三、3D散点图绘制

       1)绘制3D散点图。

       如下图所示,三列数据的属性必须分别设置为X、Y、Z,方可进行3D Scatter的绘制。点击Plot——》3D Symbol/Bar/Vector,即可进行绘制。

       绘制结果如下。这些数据构成了一个球体,即每一行的三个值表示球体每个点的坐标。但观察下图,发现整个球体不是很圆,这是因为坐标轴的刻度没有问题,只是长度比例不一致。

       2)调整坐标轴相对比例。

       在图中空白处双击,在弹出的绘制细节面板中切换到Axis坐标轴分页,观察Length那组数据,默认都是100。

       我们试着将Z从100调整成90,发现,球体的比例合适多了,已经比较圆了。

 

四、总结

       回顾,此篇我们用到的功能有:多组柱状图绘制、带有Error Bar和Label的多组柱状图绘制、3D柱状图绘制、移动缩放旋转3D柱状图、调整3D柱状图柱体的尺寸、调整3D柱状图柱体边线的颜色和粗细、3D散点图绘制、调整3D散点图坐标轴相对长度。

 

      【无机纳米材料科研制图——OriginLab 0201】Origin光谱图、曲线图绘制

      【无机纳米材料科研制图——OriginLab 0202】Origin制图优化与格式复制

      【无机纳米材料科研制图——OriginLab 0203】Origin线条整体修改与单独修改及图片导出

      【无机纳米材料科研制图——OriginLab 0204】Origin细胞存活率柱状图绘制

      【无机纳米材料科研制图——OriginLab 0205】Origin绘制BET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及孔径分布图

      【无机纳米材料科研制图——OriginLab 0206】Origin绘制X射线衍射XRD堆叠图

      【无机纳米材料科研制图——OriginLab 0207】Origin拉平XRD基线

      【无机纳米材料科研制图——OriginLab 0208】Origin拟合SERS拉曼光谱

      【无机纳米材料科研制图——OriginLab 0209】Origin散点图线性拟合与非线性拟合

      【无机纳米材料科研制图——OriginLab 0210】Origin多组柱状图、3D柱状图及3D散点图绘制

  

       欢迎报考Lv老师课题组:

       主页

       论文成果

Logo

汇聚原天河团队并行计算工程师、中科院计算所专家以及头部AI名企HPC专家,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