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电子信息工科硕士狗一枚,自认为毕业于985院校还可以。刚毕业时,去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校招签约时只说是“技术岗”,没有指定具体岗位。等待毕业的时间里,对新公司、新岗位充满了无限的期待,认为自己的专业与所学终于可以用上了。
少有人告诉你!工科硕士对应届生的肺腑之言!
一、初出社会,惨遭毒打

毕业后,正式入职这家公司世界500强公司。自己被分配到了一个工厂,带我的师傅是个高中毕业的。鉴于当时刚毕业的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最初入职的那段时间,受到了多重打击。
打击一:带我的师傅告诉我,你研究生毕业来这里真是浪费了;
打击二:自己想这个岗位高中毕业的都能干,那公司招个研究生干嘛?
打击三:师傅用两天时间把我们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全部教完了,入职一周,我就可以把自己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摸清了,2周后就很熟练了。
接下来就是每天重复这一件事情。单调重复,枯燥无聊,每天还很轻松,感觉自己要废了。心里觉得这个岗位没啥技术含量,公司也是非常传统的机械行业,以后跳槽都不好跳,工资再高有啥用。
身边的不少朋友有去学芯片设计的,后来拿到了不错的薪资。于是我也决定跳槽,要找一个有“技术含量”的技术岗位,不管公司大小,只要是技术岗位就可以,能学到“技术”就可以,工资低也可以。(思维误区:认为刚毕业一定要学个技术,要去个新兴行业的的公司)

二、决定跳槽,收获颇多

每次跳槽都是自己思维的一次巨大转变,都是一次成长。
果然,凭借着刚毕业唯一的光环——所谓的“研究生学历”,幸运的找到了一个所谓“技术岗位”,是个新兴行业的民营小公司。心想,能学到“技术就可以”,管它工资多少。刚做研发头几个月,还挺兴奋,每天研究些东西,感觉回到了学生时代。后来时间长了,发现所谓的研发岗位每天也都是重复性的工作,不停的来回的做实验,也是很枯燥乏味。也正是在这家小公司,让自己思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颠覆了自己在学校的认真,打破了“学生思维”。
**一: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每天的工作其实都是重复性的工作,**很少有创新性可言,你的任务基本就是完成你的本职工作以及领导交代的任务即可。
**二: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尤其小规模企业,其实没有技术创新可言。**所谓的研发,其实就是在当前市场已有技术的基础上,投入人力反复试验,不断地试验,再试验,没有理论创新与突破。高端技术多数还是掌握在国家和高校手里。
**三:对于企业来讲,招你进来不是让你来学习的,而是让你创造价值的。**老板即使知道研发的东西可能比较难,投入比较大,但也会让员工拼死拼活、加班把东西搞出来,即使真的搞出来了,技术也不属于你个人的,而是属于公司的,属于老板的,而老板对你的付出视而不见,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老板知道你累,但他不会额外招人的。同时,对于企业来讲,企业设置众多岗位,并不是因为你学了这个专业而设置的这个岗位,而是因为企业有需求才产生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是企业运行的一个环节,任何人对于企业来讲都是企业里的一颗螺丝钉。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企业也决不允许离开谁而出现企业无法运转的情况发生。(后来遇到过20年工作经验的模具专家被裁员的)
四:钱对你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而不是所谓的“专业或者技术”。不要在赚钱这件事上附着莫名其妙的道德优越感和价值评价,甚至也不要有太多的负面情绪,赚钱就是个“活儿”,想着怎么把事儿干好、把钱赚到才是最重要的。
五:刚毕业,能去大公司就别去小公司。对比这家小的民营企业和上家500强公司以及后来的外企,深深感到小公司优秀资源的限制,这些资源包括:优秀的同事,优秀的公司口碑,优秀的公司人脉,优秀的培训与发展机会。(目前在当前外企,每年公司都会组织大量的培训与学习机会)同时,大公司里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也是值得学习的,这也是我离开第一家公司后的体会,小公司完全没有规章制度,老板一言堂。除了技能,其实优秀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也是值得学习的。

三、目标明确,持续学习

一段时间后,产生了跳槽的想法。这次跳槽不是盲目的跳槽了,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了,自己也很慎重。目标:必须去上海,必须找个大公司,最好是外企。
后来,自己又比较幸运,进入了一家世界500强外企,薪资翻倍。在这家企业,真正把自己沉淀下来了,重新开始,重新学习,公司人很多,自己也很渺小,自己就是公司里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在这家公司,自己的时间相对充裕一些,也开发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副业,目前也在上升期,也想把它作为以后自己事业的发展方向来做。
做副业的过程中,是自己毕业以来成长最快的过程,接触了很多公司资源以外其他各行各业的人。

四、对应届生的建议

很多应届生经常有类似这样的问题:我要学什么专业呢?我要学个什么技术?我要考个什么证?我想找个与自己专业匹配的行业?我想找个与自己专业匹配的岗位?哪个专业比较吃香?

对于多数应届生或者毕业不久的往届生来说,一定不要固执的认为,自己在学校时期所学的专业,就是你这辈子必须要从事的行业和领域。如果有这个想法,你已经封闭了自己的思维,把自己更多无限的可能变成有限的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钱学森级别的大师,也许钱老刚毕业时也没想到过自己会在航空航天会有如此瞩目的成就。更多的时候,你在本专业积累出来的工作经验,往往只需要换个思考方式,换个角度去看待,或者从其周边相关联行业去挖掘,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对于考个证或者学个啥技术,在方向不明的情况下去学习,是无头苍蝇之举。
目前是个知识大爆炸时代,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可以这么说,过去这十几年变化之快,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技术你是学不完的,对于体制外的你,没有哪个技术可以让你一直干到老。学校书本知识主要讲理论,却回避了几乎所有现实问题,用体制内思维培养出来了体制内的学生,却在毕业那一天将他们推向了体制外,跟人家资本主义竞争。社会大学,才是真正造就人才的大学。行大于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事一份工作,最开始的时候有些年轻人会考虑自己的性格和爱好,觉得自己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专业对口的事情,这样才会做的更好,而且会很开心,但是目前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这个想法通常是不成熟的,大多数人在工作了几年之后会因为经济压力以及个人机会而选择了与爱好、专业无关的工作。也就是将前途和钱途结合在一起,爱好这个事情就放在了一边,理想就更不会多考虑了。这是比较现实而可操作的。
如果工作稳定,业余时间充裕,有时间就开发副业,争取有自己的第二收入来源。不求多,先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任何人在公司里都是可替代的,你不知道你哪天会被裁员,你也不知道公司哪天会倒闭,不要把安全感建立在任何一个平台,打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技能与能力。大公司里呆久了,很多人不想改变,容易温水煮蛤蟆。工作稳定了,但心态不能老啊,思维不能老啊,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也要持续学习。
不要因为自己在大平台工作,就沾沾自喜;不要因为自己在小平台工作,就垂头丧气。也不要因为自己学历高,就沾沾自喜;不要因为自己学历低,就垂头丧气。重要的是你要想明白,自己有什么可以让自己持续生存的能力,能提供什么价值。
中国经济必然要不断产业结构升级,未来各行各业都会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尤其是对于高学历的人来讲,没必要刻意的去追求所谓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行业,你进去了可能并没有吃到螃蟹,而是吃到了一嘴鸡毛。现在多少新能源公司倒闭的,很多从传统行业公司出去的,高薪拿了几个月就失业了。不要认为造火箭、搞人工智能、做云计算就是高级,送盒饭、送快递、做家政就是低级。更多的人可以下沉到常常让我们容易忽略的大市场,这里有很多的创业机会,中国的市场足够大。竞争必然更加激烈,学得快、适应得好的人,一定更吃香。
不要羡慕任何人,也不要与任何人去比较,这都是徒劳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最后想说的是,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讲,任何平台和公司都是靠不住的,唯一可靠的平台是你自己,靠你自己在社会生存、赚钱、竞争的能力。尽量不要把自己变成了一颗螺丝钉,虽然我们多数人注定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也要做一个U盘式的螺丝钉。

Logo

一座年轻的奋斗人之城,一个温馨的开发者之家。在这里,代码改变人生,开发创造未来!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