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说明
 

微信医保支付是由微信与各地人社局联合推出的“线上医保移动支付”的结算方式。对用户而言,在人社局指定的医院就医后,可以直接通过微信进行医保支付结算,无需线下窗口排队;对医院而言,通过微信提供的开放接口,将医保支付接入医院微信公众号,完成自费和医保在公众号内的支付结算,提升就医效率,减少院内排队。
针对深圳地区需要接入微信医保支付的医院,微信提供如下开放接入流程描述,请您详细阅读了解并参照接入。

二、整体的接入流程图
 

根据接入微信医保支付的限定要素,拟定如下的接入流程图,涵盖了权限开通、测试及上线的基本顺序,主要涉及医院、医院HIS开发者、医院公众号开发者、腾讯公司及人社局等多个参与方,请先了解。

三、详细接入流程介绍

3.1 接入条件
 

首先,医院需要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包括测试公众号和生产公众号,测试公众号可以是医院开发者的);其次,医院的公众号已开通微信支付(包括测试和生产公众号)。

3.2 资料准备
 

建议申请接入“微信医保支付”的医院及医院开发者与腾讯公司会建立沟通机制,由腾讯公司及微信医保支付相关接口人提供相应的业务说明、接口文档及接入指引等资料。然后由医院及医院开发者准备并提供以下资料:
1、申请接入“微信医保支付”的医院,需提供医院的3项信息:医院组织机构代码+正式的“公众号appid+微信支付商户号mchid”;
2、医院还需提供(也可以由开发者提供):测试用的“公众号appid+微信支付商户号mchid”;
3、医院开发者需提供:医院开发者的“开发者公众号appid+开发者微信支付商户号mchid”。

3.3 权限开通
 

由微信侧根据医院及医院开发者提供的相关资料,开通医保支付的公众号、商户号及接口权限。(以上权限会同时开通在生产和测试公众号)。

3.4 测试准备
 

最新的微信医保支付接口文档中包含了所有可提供的接口/字段信息,接入医院/开发者请根据文档描述,耐心阅读了解。
如果对文档中有任何疑问,可以根据建立的沟通机制,及时沟通。
1、建立医院接入沟通的微信群。包括医院(如有需要可含HIS)、开发者及腾讯公司相关的技术\产品人员。
2、会议沟通。接入医保支付前,建议通过电话会议、当面会议等形式启动接入。
同时根据双方的沟通,确定医院侧实施微信医保支付的流程方案。
另外,建议各方确认接入的时间节点,以便协同推进。
由于微信侧拿到的社保卡测试账号资源有限,因此需根预估的时间节点进行排期使用,所以在沟通和了解的基础上,建议接入的医院/开发者,对比医院的公众号及HIS情况,对整体的接入时间节点给予评估,并同步各方协同跟进。

3.5 测试接入流程
 

测试接入,是指医院及人社两方面的系统环境,是基于测试环境进行微信医保支付接入和测试联调。针对医院/开发者的测试专用公众号和商户号,按照如下顺序开始测试联调:
1、由微信侧确认:针对测试专用公众号/商户号,已配置开通微信医保支付的相关权限及关系,已连接至人社测试环境;
2、由医院/开发者侧,在确保测试专用公众号已接入普通微信支付的基础上,针对测试专用公众号,配置挂号、门诊支付等的功能url,并确认可测试使用;
3、由医院/开发者侧,确认医院HIS可以连接至人社的测试服务器(服务器地址:192.168.1.101:1000),可通过人社提供给医院的“网上医院接口文档”中的.ior文件进行链接访问。
4、由医院/开发者侧,确认医院HIS可以通过测试系统,看到人社测试的药品明细,如果看到药品明细为空或无法看到,则通过联系微信侧,由人社在测试库中上传药品明细,并提供测试药品目录。
5、由医院/开发者侧,基于测试专用的公众号,启动与微信医保支付的接口对接、联调工作。确认接口连通性。
6、医院/开发者侧,确认接口连通性之后,联系微信并由微信侧根据时间排期情况,提供测试用的微信账号(已实名认证并绑定了测试社保卡),启动测试业务情况。

3.6 在测试环境启动测试
 

根据目前深圳医保规则,医保挂号的用户,可以使用医保支付,且门诊支付的时候也能使用医保支付(医保挂号后,即可确认用户为参保用户)。因此需要按顺序依次测试挂号支付、门诊支付、退款对账等的流程。包括但不限于: 

1、挂号支付: 

a挂号:验证HIS/公众号逻辑 
b下单:验证接口参数、结果通知、响应数据,记录耗时 
c订单查询:验证接口参数、结果、响应数据,记录耗时 
d订单退款:验证接口参数、结果、响应数据,记录耗时 
e退款查询:验证接口参数、结果、响应数据,记录耗时 

2、门诊支付: 

a门诊:验证HIS/公众号,HIS/人社逻辑(上传门诊单) 
b下单:验证接口参数、结果通知、响应数据,记录耗时 
c订单查询:验证接口参数、结果、响应数据,记录耗时 
d订单退款:验证接口参数、结果、响应数据,记录耗时 
e退款查询:验证接口参数、结果、响应数据,记录耗时 

3、支付金额类型 

医保支付的金额分为“纯医保支付”和“混合支付”2种,共有3种金额类型。分别需要根据金额情况进行测试: 
一是全额医保(纯医保):医保金额大于0,自费金额等于0。校验支付密码后,扣除医保,支付成功。 
二是医保+自费(混合支付):医保金额大于0,自费金额大于0。校验支付密码后,扣除自费,扣除医保,支付成功。 
三是0元医保(也是混合支付):医保金额等于0,自费金额大于0。校验支付密码后,扣除自费,医保记账,支付成功。 

4、对账: 

医院拉取并验证对账单数据一致。 

5、说明: 

a医院的测试专用公众号,根据前文描述,需要由医院或医院开发者申请并提供,并部署医院相应的挂号、门诊支付测试环境,并在此测试专用公众号,接入测试微信医保支付。 
b由于普通的微信支付、银行卡绑卡无测试环境,因此针对微信医保支付的“混合支付”及“纯自费支付”,需要使用真实的银行卡绑卡进行测试。 
c医院提供的测试专用公众号,仅能用作微信医保支付的测试,也即只能连接人社局的测试环境,进行联调测试,不能切换。

3.7 准备测试报告
 

根据人社申请开通生产权限的要求,需要提供至少20单的测试系统测试数据。因此在测试环境测试时,需要记录对应测试数据。并且按照如下要求向深圳人社局申请: 
1、准备测试报告; 
2、腾讯公司的申请邮件; 
3、医院的申请邮件; 
4、测试报告要求: 
a适量的垃圾数据(未支付的数据和已支付的数据比例为5%以内);以生产台数据库为准。 
b挂号和诊间支付所有的流程需要完成测试(测试环境),需要顺利支付的达到20笔以上(含退款)。以测试报告为准。 
c对账功能,必须提供2天以上的对账测试数据(测试环境)(支付公司和医院的账单)。以测试报告为准。

3.8 生产接入
 

生产接入,是指测试接入完成,并且测试联调成功后,将医院、人社等环境,切换至正式的生产环境。 
测试通过,并在人社侧申请开通生产环境权限后,医院的挂号、门诊缴费业务、微信医保支付、人社局接口等,均切换至正式环境,并对各接口、业务功能验证。 
验证方式参考测试环境的方式,需对社保卡绑卡、挂号支付、诊间支付、退款、对账及HIS等相关的系统的可用性及数据准确性进行验证。 
说明: 
1、生产接入必须依赖测试接入,不能跨过测试接入。 
2、医院的生产公众号,不建议连接人社测试环境,默认直接连接人社正式环境,确保生产环境的严肃性。 
3、生产验证通过后,进行对用户公测。

四、试运行及正式运行
 

测试环境及生产环境的测试联调并验证完成后,可根据医院、卫计委、人社局的意见,进行上线试运行,即对用户公测。 
试运行期间,如有必要,医院、开发者和腾讯公司等相关的人员可前往医院进行功能和流程体验。 
根据医院的情况,建议对微信医保支付进行线下的物料、人员引导。针对试运行期间用户反馈的问题、遇到的疑惑加以引导、说明和优化。 
试运行无异常的情况下,则持续推进业务的正式运行。 
正式运行期间,医院、开发者、腾讯公司的持续保持沟通机制,长期对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跟进。 
并对功能、业务等个方面的更新、监控等进行及时同步沟通。

Logo

欢迎加入我们的广州开发者社区,与优秀的开发者共同成长!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