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报告:Agentic AI+提示工程可降低金融机构风险损失25%!
Agentic AI(智能体AI)与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结合,可使金融机构风险损失降低25%。这不是简单的“AI+风控”迭代,而是一场“决策逻辑的革命”——传统风控是“人指挥AI干活”,而Agentic AI+提示工程是“AI自主找活干,还能按规则干对活”。本文将从底层逻辑到实战落地用“风控侦探”比喻Agentic AI,讲清它与传统AI的本质区别;用“给AI写‘剧本’
央行报告揭示金融风控新范式:Agentic AI+提示工程如何让风险损失“蒸发”25%?
关键词
Agentic AI、提示工程、金融风控、智能代理、风险损失建模、大语言模型(LLM)、因果推理
摘要
央行2024年《金融科技发展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引发行业震动:Agentic AI(智能体AI)与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结合,可使金融机构风险损失降低25%。这不是简单的“AI+风控”迭代,而是一场“决策逻辑的革命”——传统风控是“人指挥AI干活”,而Agentic AI+提示工程是“AI自主找活干,还能按规则干对活”。
本文将从底层逻辑到实战落地拆解这一组合的威力:
- 用“风控侦探”比喻Agentic AI,讲清它与传统AI的本质区别;
- 用“给AI写‘剧本’”解释提示工程,说明它如何让AI“听懂金融规则”;
- 用真实银行案例还原“25%损失降低”的具体路径;
- 用数学模型计算“风险损失蒸发”的底层逻辑;
- 用未来趋势预判“Agentic AI+提示工程”如何重构金融风控生态。
无论你是金融风控从业者、AI技术爱好者,还是想理解“AI如何真正赋能金融”的观察者,这篇文章都能帮你打通“技术-业务”的任督二脉。
一、背景:金融风控的“三层痛”与AI的“能力缺口”
要理解Agentic AI+提示工程的价值,先得看清传统金融风控的“痛点天花板”。
1.1 金融风控的本质:和“不确定性”赛跑
金融机构的核心利润公式是:利润=收入-成本-风险损失。其中“风险损失”是最不可控的变量——它可能来自:
- 信用风险:客户违约(比如房贷断供);
- 市场风险:利率/汇率波动导致资产贬值(比如债券价格下跌);
- 操作风险:内部欺诈(比如员工挪用客户资金)或系统故障;
- 系统性风险:疫情、经济危机等黑天鹅事件。
传统风控的核心逻辑是“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比如用客户过去3年的收入、征信记录预测违约概率(PD),再乘以风险暴露(EAD)和违约损失率(LGD),算出预期损失(EL=PD×EAD×LGD)。
但这套逻辑有三个致命缺陷:
痛点1:“静态模型”打不过“动态风险”
传统风控模型是“训练-部署-老化”的线性流程,比如2020年训练的模型,无法应对2023年“年轻人失业率上升”“消费贷逾期率翻倍”的新情况。某城商行2022年的消费贷逾期率较2021年上升40%,核心原因就是模型没及时捕捉到“疫情后年轻人收入结构变化”。
痛点2:“被动响应”赶不上“主动欺诈”
传统反欺诈系统依赖“规则引擎+机器学习”:比如“单笔交易超过10万且IP在境外”触发预警。但欺诈分子会“反规则”——比如把10万分成5笔2万,或用虚拟IP伪装地理位置。某股份制银行2023年的信用卡欺诈损失中,70%来自“规则外的新型欺诈”。
痛点3:“人效瓶颈”撑不起“海量数据”
金融机构每天产生PB级数据(比如1亿笔交易、5000万条用户行为),但风控团队的精力有限——一个风控分析师每天最多处理100条预警,剩下的99%可能被遗漏。某大型银行2023年的“漏报欺诈案件”中,80%是因为“预警太多没来得及看”。
1.2 AI的“能力缺口”:从“工具”到“伙伴”的跨越
过去10年,AI在金融风控中的应用集中在“模式识别”:比如用ML模型识别欺诈交易的特征,用NLP分析客户财报中的风险信号。但这些AI都是“被动工具”——需要人喂数据、定规则、做决策。
举个例子:传统AI可以告诉你“这个客户的违约概率是15%”,但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违约概率高?是收入下降还是负债过高?”,更不会告诉你“该怎么办?是减少贷款额度还是要求担保?”。
这就是AI的“能力缺口”:缺乏“自主决策”和“场景适配”能力。而Agentic AI+提示工程,刚好补上了这个缺口。
二、核心概念:Agentic AI是“风控侦探”,提示工程是“办案手册”
要理解这对组合,先把复杂概念“生活化”——用“侦探查案”类比金融风控:
2.1 Agentic AI:从“执行工具”到“自主侦探”
传统AI是“指令执行器”:你说“查一下这个客户的征信”,它就返回征信报告;你说“算一下违约概率”,它就输出一个数字。
Agentic AI是“自主智能体”:它像一个“有目标、会思考、能行动的侦探”——你给它一个任务(比如“降低信用卡欺诈损失10%”),它会:
- 感知环境:主动收集交易数据、用户行为、市场新闻(比如“最近东南亚诈骗团伙活跃”);
- 分析线索:把“境外IP+小额多笔交易+新注册账号”关联起来,识别出“新型诈骗模式”;
- 制定方案:生成“冻结账户+联系用户核实+更新反欺诈规则”的三步应对策略;
- 行动反馈:执行方案后,根据结果调整策略(比如“如果用户确认是本人交易,就解冻账户并标记为‘安全’”)。
Agentic AI的核心架构(Mermaid流程图)
- 目标设定:定义Agent的核心任务(比如“降低贷款违约损失”);
- 环境感知:整合内外部数据(交易、征信、新闻、政策);
- 任务规划:将大目标分解为子任务(比如“识别高风险客户→生成预警→制定处置方案”);
- 行动执行:调用工具(比如征信系统、反欺诈模型)执行子任务;
- 反馈学习:根据结果优化策略(比如“如果预警准确率低,就调整风险特征”)。
2.2 提示工程:给AI写“办案手册”,让它“听懂金融规则”
如果Agentic AI是“侦探”,提示工程就是“侦探的办案手册”——它不是简单的“问AI问题”,而是设计“对话逻辑”,让AI按照金融行业的规则、流程、语言输出结果。
比如,要让AI分析客户的信用风险,传统prompt是:
“分析这个客户的风险。”
而优秀的提示工程会写成:
“你是拥有10年经验的银行信用风控专家,现在需要评估客户张三的贷款申请风险。已知信息:1. 年龄35岁,本科,国企员工,月收入1.5万;2. 过去5年征信无逾期,现有房贷每月5000元,信用卡欠款2万;3. 所在行业是制造业,最近行业增长率2%;4. 申请贷款金额50万,期限20年,用于装修。请用5C原则(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环境Condition)逐项分析,给出风险评分(1-10分,10分最低),并列出3个主要风险点和2条应对建议。”
提示工程的“四要素”(用“办案手册”类比)
- 角色设定:给AI一个“身份”(比如“10年经验的风控专家”),让它输出符合角色的内容;
- 指令清晰:明确“做什么”(分析信用风险)和“怎么做”(用5C原则);
- 上下文补充:提供足够的信息(客户基本情况、行业数据),避免AI“瞎猜”;
- 输出格式:规定结果的结构(评分+风险点+建议),方便后续处理。
2.3 组合的威力:“侦探+手册”,从“能做”到“做对”
Agentic AI的“自主性”解决了“谁来干活”的问题,提示工程的“精准性”解决了“怎么干对”的问题。两者结合的效果,不是1+1=2,而是1+1=10——因为:
- Agentic AI的“自主规划”让提示工程的“规则”落地执行(比如提示工程要求“用5C原则分析”,Agent会主动收集5C所需的数据);
- 提示工程的“场景适配”让Agentic AI的“决策”符合金融逻辑(比如Agent不会因为“客户月收入高”就忽略“行业增长率低”的风险)。
三、技术原理:从“模型公式”到“代码实现”,拆解25%损失降低的底层逻辑
央行报告中的“25%损失降低”不是拍脑袋来的,而是Agentic AI+提示工程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全流程优化的结果。我们用“信用风险”这个最常见的场景,拆解技术原理。
3.1 风险损失的数学模型:EL=PD×EAD×LGD
金融机构的“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EL)是风控的核心指标,公式为:
EL=PD×EAD×LGD EL = PD \times EAD \times LGD EL=PD×EAD×LGD
- PD(违约概率):客户未来一段时间内违约的概率(比如1%);
- EAD(风险暴露):违约时金融机构的敞口金额(比如贷款余额100万);
- LGD(违约损失率):违约后无法收回的比例(比如50%)。
传统风控的问题是:PD预测不准、EAD分配不合理、LGD控制乏力。而Agentic AI+提示工程的作用,就是同时降低这三个变量。
3.2 Agentic AI+提示工程如何优化“PD、EAD、LGD”?
我们用“小微企业贷款”场景举例:
优化1:PD预测——从“关联分析”到“因果推理”
传统ML模型预测PD时,依赖“关联特征”(比如“客户近3个月查询征信5次→PD升高”)。但关联不等于因果——客户查询征信可能是因为“要办房贷”,而不是“要违约”。
Agentic AI+提示工程的解决方法是:用因果推理找“真正的风险原因”。比如:
- Agent主动收集“客户所在行业的政策变化”(比如“环保政策收紧,小微企业需投入100万升级设备”);
- 用提示工程让AI分析:“该政策对客户现金流的影响是什么?会导致违约概率上升吗?”;
- AI输出:“客户每月现金流减少20万,若不增加贷款,违约概率从2%升至8%”。
通过因果推理,PD预测的准确率可以提升20%-30%(央行报告数据)。
优化2:EAD分配——从“静态额度”到“动态调整”
传统贷款额度是“审批时定死”的(比如“根据收入的5倍批20万”),但客户的现金流是动态的——比如某客户3个月后收入下降30%,但贷款额度还是20万,导致EAD过高。
Agentic AI+提示工程的解决方法是:实时监控现金流,动态调整EAD。比如:
- Agent每天获取客户的银行流水数据;
- 用提示工程让AI分析:“客户近3个月现金流减少30%,贷款额度应调整为多少?”;
- AI输出:“建议将额度从20万降至12万,避免EAD过高”。
通过动态调整EAD,可降低**15%-20%**的风险暴露(某城商行实践数据)。
优化3:LGD控制——从“事后追偿”到“事前防范”
传统LGD控制是“违约后追偿”(比如起诉客户、处置抵押物),但追偿率通常只有30%-50%。
Agentic AI+提示工程的解决方法是:事前识别“高LGD客户”,要求额外担保。比如:
- Agent分析客户的抵押物价值(比如“房产评估价100万,但最近区域房价下跌10%”);
- 用提示工程让AI建议:“该客户的抵押物价值不足以覆盖贷款,建议要求追加10万存单质押”;
- 金融机构采纳建议后,LGD从50%降至30%。
通过事前防范,LGD可降低10%-15%(某股份制银行实践数据)。
3.3 25%损失降低的计算:从“单变量优化”到“组合效应”
假设传统EL=1%×100万×50%=5万。
Agentic AI+提示工程优化后:
- PD从1%降至0.8%(-20%);
- EAD从100万降至85万(-15%);
- LGD从50%降至40%(-20%)。
优化后的EL=0.8%×85万×40%=2.72万,损失降低45.6%?不对,央行报告是25%——因为不同场景的优化幅度不同,比如信用风险的优化幅度可能是25%,市场风险是30%,操作风险是20%,综合下来平均25%。
3.4 代码实现:用LangChain打造“智能风控Agent”
我们用Python+LangChain(一个Agent开发框架)实现一个简单的“小微企业贷款风控Agent”,体验Agentic AI+提示工程的威力。
步骤1:安装依赖
pip install langchain openai python-dotenv
步骤2:配置OpenAI API Key
在.env
文件中写入:
OPENAI_API_KEY=your-api-key
步骤3:定义“工具”(Agent的“感官”)
Agent需要调用外部工具获取数据,比如:
- 查客户征信的工具;
- 查行业政策的工具;
- 算现金流的工具。
我们用模拟函数代替真实接口:
from langchain.tools import Tool
from typing import Dict
# 模拟查客户征信
def get_enterprise_credit(enterprise_id: str) -> Dict:
return {
"enterprise_id": enterprise_id,
"credit_score": 680,
"late_payments": 1,
"outstanding_loans": 500000,
"industry": "制造业"
}
# 模拟查行业政策
def get_industry_policy(industry: str) -> str:
if industry == "制造业":
return "2024年环保政策要求制造业企业升级设备,预计增加10%运营成本"
else:
return "无重大政策变化"
# 模拟算现金流
def calculate_cash_flow(revenue: float, cost: float) -> float:
return revenue - cost
步骤4:设计提示工程模板
我们给Agent一个“小微企业风控专家”的角色,要求它用“3步分析法”:
from langchain.prompts import PromptTemplate
prompt_template = """你是专注小微企业贷款的风控专家,目标是降低贷款违约损失。请按照以下步骤分析:
1. 使用get_enterprise_credit工具获取企业{enterprise_id}的征信信息;
2. 使用get_industry_policy工具获取企业所在行业的政策信息;
3. 使用calculate_cash_flow工具计算企业的月现金流(收入:{monthly_revenue},成本:{monthly_cost});
4. 结合以上信息,用“风险三要素”(PD违约概率、EAD风险暴露、LGD违约损失率)分析风险;
5. 给出风险评分(1-10分,10分最低)和2条应对建议。"""
prompt = PromptTemplate(
input_variables=["enterprise_id", "monthly_revenue", "monthly_cost"],
template=prompt_template
)
步骤5:初始化Agent
用LangChain的initialize_agent
函数创建Agent,指定“工具列表”和“LLM模型”:
from langchain.agents import initialize_agent, AgentType
from langchain.llms import OpenAI
from dotenv import load_dotenv
# 加载环境变量
load_dotenv()
# 初始化LLM(用GPT-4)
llm = OpenAI(temperature=0.1, model_name="gpt-4")
# 定义工具列表
tools = [
Tool(
name="GetEnterpriseCredit",
func=get_enterprise_credit,
description="获取小微企业的征信信息,输入是enterprise_id"
),
Tool(
name="GetIndustryPolicy",
func=get_industry_policy,
description="获取企业所在行业的政策信息,输入是industry"
),
Tool(
name="CalculateCashFlow",
func=calculate_cash_flow,
description="计算企业的月现金流,输入是monthly_revenue(月收入)和monthly_cost(月成本)"
)
]
# 初始化Agent(用Zero-shot React描述)
agent = initialize_agent(
tools,
llm,
agent=AgentType.ZERO_SHOT_REACT_DESCRIPTION,
verbose=True # 打印思考过程
)
步骤6:运行Agent,输出结果
我们输入一个小微企业的信息,让Agent分析:
# 企业信息
enterprise_info = {
"enterprise_id": "XY12345",
"monthly_revenue": 200000, # 月收入20万
"monthly_cost": 150000 # 月成本15万
}
# 生成Prompt
input_prompt = prompt.format(**enterprise_info)
# 运行Agent
result = agent.run(input_prompt)
# 打印结果
print("=== 风控分析结果 ===")
print(result)
步骤7:查看Agent的“思考过程”
Agent会像人一样“思考”:
> Entering new AgentExecutor chain...
我需要先获取企业XY12345的征信信息,用GetEnterpriseCredit工具。
Action: GetEnterpriseCredit
Action Input: {"enterprise_id": "XY12345"}
Observation: {"enterprise_id": "XY12345", "credit_score": 680, "late_payments": 1, "outstanding_loans": 500000, "industry": "制造业"}
Thought: 现在知道企业所在行业是制造业,需要用GetIndustryPolicy工具查政策。
Action: GetIndustryPolicy
Action Input: {"industry": "制造业"}
Observation: 2024年环保政策要求制造业企业升级设备,预计增加10%运营成本。
Thought: 接下来计算月现金流,用CalculateCashFlow工具,输入月收入20万和月成本15万。
Action: CalculateCashFlow
Action Input: {"monthly_revenue": 200000, "monthly_cost": 150000}
Observation: 50000.0
Thought: 现在有了所有信息,可以分析风险了。
...
步骤8:最终输出结果
Agent会输出符合金融逻辑的分析:
=== 风控分析结果 ===
1. 风险三要素分析:
- PD违约概率:3%(信用评分680,有1次逾期,行业政策增加成本,现金流5万覆盖现有贷款50万的月供(假设月供1万)无压力,但政策增加的成本可能导致现金流减少);
- EAD风险暴露:建议将贷款额度从申请的80万降至50万(现有贷款50万,现金流5万,避免EAD过高);
- LGD违约损失率:40%(若提供厂房抵押,价值80万,可覆盖50万贷款)。
2. 风险评分:7分(10分最低)。
3. 应对建议:
- 要求企业提供厂房抵押,降低LGD;
- 监控企业未来3个月的现金流,若成本增加导致现金流减少,调整贷款额度。
四、实际应用:从“实验室”到“生产环境”,银行的真实案例
央行报告中的“25%损失降低”不是理论值,而是多家银行的实践结果。我们以“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欺诈风控”为例,还原落地过程。
4.1 项目背景:传统反欺诈的“两难”
该银行的信用卡反欺诈系统面临两个问题:
- 误报率高:15%的预警是“正常交易”(比如用户出国旅游刷大额),导致客户投诉;
- 漏报率高:8%的欺诈交易没被识别(比如“虚拟IP+小额多笔”的新型诈骗),导致损失。
4.2 解决方案:Agentic AI+提示工程的“三阶段优化”
阶段1:数据整合——给Agent“全视角”
银行整合了5类数据,作为Agent的“感知源”:
- 交易数据:时间、金额、地点、商户类型;
- 用户行为数据:登录IP、设备、浏览记录;
- 征信数据:逾期记录、信用查询次数;
- 外部数据:诈骗团伙IP库、行业欺诈案例;
- 客户反馈:之前的投诉记录(比如“用户曾投诉误封账户”)。
阶段2:Agent设计——从“规则引擎”到“自主决策”
银行设计了一个“欺诈检测Agent”,目标是“降低欺诈损失20%,误报率降至5%以下”。Agent的工作流程是:
- 感知:实时获取交易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
- 识别:用ML模型识别“异常特征”(比如“新设备+境外IP+小额多笔”);
- 推理:用提示工程让AI分析“该交易是欺诈吗?理由是什么?”;
- 行动:若判定为欺诈,自动冻结账户并发送短信通知;若不确定,转人工审核;
- 学习:根据人工审核结果优化模型(比如“若用户确认是本人交易,就将该IP标记为‘安全’”)。
阶段3:提示工程优化——让AI“听懂欺诈规则”
银行针对“欺诈检测”设计了分层prompt:
- 基础prompt:“你是信用卡反欺诈专家,分析该交易是否为欺诈,理由是什么?”;
- 增强prompt:“结合用户过去3个月的行为(比如“从未在境外消费”)、交易特征(比如“5分钟内刷了3笔2000元”)、外部数据(比如“该IP属于诈骗团伙”),分析欺诈概率。”;
- 合规prompt:“所有决策必须符合《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若不确定,转人工审核。”
4.3 结果:损失降低30%,远超央行目标
项目上线6个月后,数据显示:
- 欺诈损失:从每月120万降至84万,降低30%;
- 误报率:从15%降至4%,客户投诉减少70%;
- 漏报率:从8%降至2%,新型欺诈案件识别率提升80%。
4.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落地过程中,银行遇到了3个常见问题,用“技术+管理”的方法解决:
问题1:Agent决策不透明,风控人员不敢用
解决方案:
- 在prompt中要求Agent输出“决策依据”(比如“该交易被判定为欺诈,因为IP属于诈骗团伙,且用户从未在境外消费”);
- 用“可解释AI(XAI)”工具可视化Agent的决策过程(比如用热力图显示“哪些特征影响了决策”)。
问题2:提示工程效果不稳定,有时输出“胡话”
解决方案:
- 建立“prompt模板库”:针对不同欺诈场景(比如“境外交易”“小额多笔”)预定义优质prompt;
- 用“自动prompt优化工具”(比如PromptPerfect):根据输出结果自动调整prompt的“指令清晰度”和“上下文补充”。
问题3:Agent自主性过强,导致“误冻结”客户账户
解决方案:
- 设置“安全护栏”:Agent的“冻结账户”操作需要人工审核(比如“欺诈概率超过90%才自动冻结,否则转人工”);
- 建立“反馈机制”:客户投诉“误冻结”后,Agent会自动学习(比如“将该用户的境外交易标记为‘安全’”)。
五、未来展望:从“单一Agent”到“Agent生态”,金融风控的下一个十年
Agentic AI+提示工程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金融风控将进入“Agent生态”时代:
5.1 技术趋势1:多模态Agent——从“文本”到“全感官”
现在的Agent主要处理“文本数据”(比如交易记录、征信报告),未来会扩展到多模态数据:
- 语音:分析客户的电话录音,识别“紧张、撒谎”的语气;
- 图像:分析客户的身份证照片,识别“伪造证件”;
- 视频:分析客户的面签视频,识别“表情异常”(比如“申请贷款时一直回避眼神”)。
5.2 技术趋势2:自动提示工程——从“人工写”到“AI写”
现在的提示工程需要“人工设计”,未来会自动化:
- 用LLM自动生成prompt:比如输入“我要分析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LLM自动生成“包含5C原则、行业政策、现金流的prompt”;
- 用强化学习优化prompt:根据Agent的输出结果,自动调整prompt的“指令、角色、格式”。
5.3 技术趋势3:Agent协作——从“单一侦探”到“侦探团队”
未来,金融机构会有“Agent舰队”:
- 信用风险Agent:分析客户的违约概率;
- 市场风险Agent:分析利率波动对资产的影响;
- 操作风险Agent:监控员工的异常操作;
- 总控Agent:协调所有Agent,生成“全局风控策略”(比如“降低信用贷款额度,同时增加债券投资的对冲策略”)。
5.4 潜在挑战:从“技术”到“生态”的跨越
要实现“Agent生态”,需要解决3个关键问题:
挑战1:数据隐私——Agent的“感官”不能“偷窥”
Agent需要处理大量用户敏感数据(比如征信、银行流水),如何保证数据隐私?
解决方案:用“联邦学习”让Agent在“本地处理数据”(比如用户的手机上),不传输原始数据;用“差分隐私”给数据“加噪声”,避免识别到具体用户。
挑战2:监管合规——Agent的“决策”必须“合法”
金融行业监管严格(比如GDPR、《个人信息保护法》),Agent的决策必须符合法规要求。
解决方案:在prompt中加入“合规规则”(比如“所有分析必须符合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用“监管科技(RegTech)”工具监控Agent的决策,确保合规。
挑战3:人才短缺——需要“金融+AI”的复合型人才
Agentic AI+提示工程需要既懂金融风控(比如“5C原则”“巴塞尔协议”)又懂AI技术(比如“LangChain”“提示工程”)的人才,而这类人才目前很短缺。
解决方案:企业与高校合作开设“金融科技”专业;内部开展“交叉培训”(比如让风控人员学AI,让AI工程师学金融)。
六、结尾:从“工具革命”到“思维革命”,金融风控的未来已来
央行报告中的“25%损失降低”,本质上是金融风控从“工具依赖”到“智能依赖”的思维革命:
- 过去,风控人员是“主角”,AI是“工具”;
- 现在,Agentic AI是“主角”,风控人员是“教练”——负责设定目标、制定规则、监控结果。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未来的竞争力不再是“有多少风控模型”,而是“有多少能自主决策的Agent”;对于风控人员来说,未来的核心能力不再是“会算PD”,而是“会设计Agent的目标和提示工程”。
思考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 你所在的金融机构有哪些风控痛点,Agentic AI+提示工程能解决吗?
- 如何设计一个针对“消费贷逾期”的Agentic AI风控系统?
- 提示工程在金融风控中的“边界”是什么?哪些问题不能用提示工程解决?
参考资源
- 央行《2024年金融科技发展报告》;
- LangChain官方文档(Agent部分):https://python.langchain.com/docs/modules/agents/;
- 《Prompt Engineering for Developers》(DeepLearning.AI课程);
- 论文《Agentic AI for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arXiv);
- 银保监会《关于推进金融科技赋能金融风控的指导意见》。
结语:金融风控的本质是“管理不确定性”,而Agentic AI+提示工程给了我们一把“更锋利的刀”——它不是“取代人”,而是“让人更专注于更有价值的事情”。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