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是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1979年出版的跨学科巨著,获得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该书通过数学家哥德尔、艺术家埃舍尔和作曲家巴赫的作品,探讨自指(self-reference)这一核心概念如何贯穿数学、艺术和音乐,进而揭示意识的本质。书中分析了自指与怪圈、形式系统与意义、层次与涌现等重要思想,提出意识可能源于复杂系统的自指结构。这部著作开创了全新的跨学科思维方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详细介绍
书籍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 英文名称: 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 作者: 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侯世达)(Douglas R. Hofstadter)
- 出版时间: 1979年(第一版)
- 出版社: Basic Books
获得奖项
- 普利策非小说类奖(Pulitzer Prize for General Nonfiction,1980年)
- 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1980年)
- 被誉为"改变世界的25本科学书籍"之一
主要内容概述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是一部探讨意识、自我指涉和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巨著。霍夫施塔特通过数学家哥德尔(Gödel)、艺术家埃舍尔(Escher)和作曲家巴赫(Bach)的作品,揭示了自指(self-reference)这一核心概念如何贯穿数学、艺术和音乐,并最终指向意识的本质。
书中核心思想包括:
- 自指与怪圈: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中的自指结构
- 形式系统与意义:如何从无意义的符号系统中产生意义
- 层次与涌现:复杂系统如何从简单规则中涌现
- 意识与自我:自我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章节目录结构
第一部分:集异璧
- 引言:一首音乐奉献
- 第1章:WU谜题
- 第2章:数学中的意义与形式
- 第3章:图形与符号
- 第4章:一致性、完全性与几何学
- 第5章:递归结构与过程
- 第6章:意义的位置:预装还是涌现?
第二部分:异集璧
- 第7章:命题演算
- 第8章:印符数论
- 第9章:无门与哥德尔
第三部分:璧集异
- 第10章:层次与描述层次
- 第11章:大脑与思维
- 第12章:心智与思维
书眼(核心原文摘录)
“我存在于我的大脑中,就像巴赫的赋格存在于印刷的乐谱中一样。”
“怪圈不是缺陷,而是生命本身的特征。”
“意识是一种奇怪回路,一种自指的漩涡,在其中符号获得了观察自身的能力。”
“理解心智就是理解那些理解的过程。”
重要结论
-
自指是意识的关键:自我意识通过自指结构产生,就像哥德尔定理中的自指语句一样。
-
意义源于模式:意义不是预先存在的,而是从符号系统的复杂相互作用中涌现出来的。
-
层次的重要性:理解复杂系统需要识别不同层次的结构,每个层次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描述方式。
-
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如果意识是基于复杂的形式系统,那么人工创造类似意识的系统理论上是可能的。
-
跨学科的统一性:数学、艺术和音乐虽然表面不同,但深层结构存在惊人的相似性。
影响与意义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著作之一,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意识、人工智能和复杂系统的理解,还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跨学科思维方式。这本书证明了数学、艺术和音乐在深层结构上的统一性,为人类理解自身的意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霍夫施塔特通过这本书展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观点:意识可能不是神秘的超自然现象,而是复杂系统自指结构的必然产物。这一观点至今仍在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哲学领域产生着深远影响。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