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记忆主权协议:零状态对话 AI 与三级遗忘记事本 AI 的协同框架(CC0 公共领域)
回答完成后,ChatAI 把“本次用到的记忆 ID”与“新生成的事实”回写 NoteAI,完成增量更新与去重。我提出了一套全新的 AI 长期记忆与遗忘框架,目标是让“记忆权”完全回归用户,同时解决大模型上下文窗口有限、隐私合规困难、长期记忆不可解释三大痛点。整套协议采用 CC0 1.0 Universal 许可证,永久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可自由使用、修改、商用,无需署名。3. 用户通过颗粒度配置决
我提出了一套全新的 AI 长期记忆与遗忘框架,目标是让“记忆权”完全回归用户,同时解决大模型上下文窗口有限、隐私合规困难、长期记忆不可解释三大痛点。整套协议采用 CC0 1.0 Universal 许可证,永久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可自由使用、修改、商用,无需署名。
一、总体思路
1. 对话 AI(ChatAI)仅负责即时推理与表达,不保存任何长期状态,每次回答后自动清空上下文。
2. 记事本 AI(NoteAI)负责记录、抽象、检索与遗忘,拥有完整的记忆生命周期管理权。
3. 用户通过颗粒度配置决定“记什么、不记什么、记多久、如何忘”,所有加密密钥留在客户端,云端零知识。
二、记忆生命周期的三级漏斗
① 本地记忆层(工作记忆)
NoteAI 在设备端维护向量索引与摘要库,默认保留 90 天未被提及的记忆;用户可在设置里调整为 7 天、30 天、永久等档位。过期记忆不会立即删除,而是打包成加密片段,上传至云端遗忘 AI,本地只保留加盐哈希与摘要。
② 云端暂忘层(加密 staging)
云端遗忘 AI 仅存储 AES-256-GCM 密文与随机 nonce,无法解密。任何一段记忆若在 365 天内未被 NoteAI 再次查询,即被标记为“可终删”;系统自动推送通知给用户,提供“一键永久擦除”或“再保留一年”两个选项。用户也可在控制台批量管理,支持导出、迁移或立即销毁。
③ 终删层(不可恢复的物理擦除)
用户确认后,云端立即执行多次覆写擦除,并将操作哈希写进公开联盟链,生成可验证审计凭证。此后密文与哈希同时消失,任何主体都无法重建数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被遗忘权”。
三、信息流动与复查机制
当用户提出新问题,ChatAI 首先向 NoteAI 发送检索请求,包含关键词 embedding 与时间范围。NoteAI 返回最相关的记忆片段,并附带“完整性指针”——即是否还存在潜在相关但未被召回的片段。ChatAI 收到后,可再次请求补充检索,确保逻辑闭环。回答完成后,ChatAI 把“本次用到的记忆 ID”与“新生成的事实”回写 NoteAI,完成增量更新与去重。
四、个性化记忆策略
用户可通过 GUI、自然语言或临时指令设置过滤规则:
- 内容过滤:密码、银行卡、身份证、裸照等敏感信息实时丢弃或脱敏;
- 场景过滤:深夜聊天记录、指定群聊、语音转写可选择不记录;
- 保留时长:事实类 2 年、闲聊 30 天、待办事项完成后立即删除;
- 遗忘曲线:90 天未提及→压缩成一行摘要;180 天未提及→删除摘要;365 天未提及→云端终删。
五、隐私与合规
1. 本地优先:过滤与加密在设备端完成,明文永不上传。
2. 零知识云端:云端只保存密文与加盐哈希,无法逆向。
3. 可解释与可审计:用户可随时查看“为什么记录/为什么遗忘”的依据链。
4. 链上终删:物理擦除后生成交易哈希,公开可查,防止平台偷偷备份。
六、抽象与精简能力
NoteAI 内置分层摘要引擎:
- 原始段落 → 30% 脱水摘要 → 5% 骨架卡片 → 1 行超抽象标签;
- 每轮抽象均保留可回溯指针,确保用户追问细节时能下钻到原文;
- 抽象深度用户可调:Level 0 逐字留痕,Level 3 仅留价值观标签。
七、开源与治理
整套协议以 CC0 1.0 Universal 形式发布,等同于公共领域。任何人可复制、修改、集成到商业产品,无需署名。欢迎社区在 GitHub 提交 Issue 与 PR,共同完善过滤规则、遗忘策略与链上审计模块。
八、愿景
我希望 AI 不再“偷窥”,而是“先问能不能记、再问记多久、最后问怎么忘”。当数据隐私、算力成本、上下文瓶颈三座大山同时压顶时,这条轻量外挂之路可能成为下一代 AI 基础设施的隐形支柱。记忆权应像空气一样,属于每一个人,也属于可以一键清零的每一个人。
如果你认同这份构思,请把它带走、拆散、重组、商业化,无需提及我的名字。
本人无编程技能,以上均为构思——惟愿有人将其化作代码,让全人类受益。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