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poll和epoll的区别和 IO多路复用模型讲解
select、poll和epoll的区别和 IO多路复用模型讲解IT生涯 2018-07-12 22:28:27select、poll和epoll的区别在linux没有实现epoll事件驱动机制之前,我们一般选择用select或者poll等IO多路复用的方法来实现并发服务程序。在大数据、高并发、集群等一些名词唱的火热之年代,select和poll的用武之地越来越有限了,风头已经被epo...
select、poll和epoll的区别和 IO多路复用模型讲解
IT生涯 2018-07-12 22:28:27
select、poll和epoll的区别
在linux没有实现epoll事件驱动机制之前,我们一般选择用select或者poll等IO多路复用的方法来实现并发服务程序。在大数据、高并发、集群等一些名词唱的火热之年代,select和poll的用武之地越来越有限了,风头已经被epoll占尽。
select()和poll() IO多路复用模型
select的缺点:
单个进程能够监视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存在最大限制,通常是1024,当然可以更改数量,但由于select采用轮询的方式扫描文件描述符,文件描述符数量越多,性能越差;
内核/用户空间内存拷贝问题,select需要复制大量的句柄数据结构,产生巨大的开销
select返回的是含有整个句柄的数组,应用程序需要遍历整个数组才能发现哪些句柄发生了事件;
select的触发方式是水平触发,应用程序如果没有完成对一个已经就绪的文件描述符进行IO,那么之后再次select调用还是会将这些文件描述符通知进程。
相比于select模型,poll使用链表保存文件描述符,因此没有了监视文件数量的限制,但其他三个缺点依然存在。
拿select模型为例,假设我们的服务器需要支持100万的并发连接,则在_FD_SETSIZE为1024的情况下,则我们至少需要开辟1k个进程才能实现100万的并发连接。除了进程间上下文切换的时间消耗外,从内核/用户空间大量的无脑内存拷贝、数组轮询等,是系统难以承受的。因此,基于select模型的服务器程序,要达到10万级别的并发访问,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
epoll IO多路复用模型实现机制
由于epoll的实现机制与select/poll机制完全不同,上面所说的select的缺点在epoll上不复存在。
设想一下如下场景:有100万个客户端同时与一个服务器进程保持着TCP连接。而每一时刻,通常只有几百上千个TCP连接是活跃的。如何实现这样的高并发?
在select/poll时代,服务器进程每次都把这100万个连接告诉操作系统(从用户态复制句柄数据结构到内核态),让操作系统内核去查询这些套接字上是否有事件发生,轮询完后,再将句柄数据复制到用户态,让服务器应用程序轮询处理已发生的网络事件,这一过程资源消耗较大,因此,select/poll一般只能处理几千的并发连接。
epoll的设计和实现select完全不同。epoll通过在linux内核中申请一个简易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一般用什么数据结构实现?B+树)。把原先的select/poll调用分成了3个部分:
1)调用epoll_create()建立一个epoll对象(在epoll文件系统中为这个句柄对象分配资源)
2)调用epoll_ctl向epoll对象中添加这100万个连接的套接字
3)调用epoll_wait收集发生的事件的连接
如此一来,要实现上面说的场景,只需要在进程启动时建立一个epoll对象,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向这个epoll对象中添加或者删除连接。同时,epoll_wait的效率也非常高,因为调用epoll_wait时,并没有一股脑的向操作系统复制这100万个连接的句柄数据,内核也不需要去遍历全部的连接。
上面的3个部分非常清晰,首先要调用epoll_create创建一个epoll对象。然后使用epoll_ctl可以操作上面建立的epoll对象,例如,将刚建立的socket加入到epoll中让其监控,或者把epoll正在监控的某个socket句柄移出epoll,不再监控它等等。
epoll_wait在调用时,在给定的timeout时间内,当在监控的所有句柄中有事件发生时,就返回用户态的进程。
从上面的调用方式就可以看到epoll比select/poll的优越之处:因为后者每次调用时都要传递你所要监控的所有socket给select/poll系统调用,这意味着需要将用户态的socket列表copy到内核态,如果以万计的句柄会导致每次都要copy几十几百KB的内存到内核态,非常低效。而我们调用epoll_wait时就相当于以往调用select/poll,但是这时却不用传递socket句柄给内核,因为内核已经在epoll_ctl中拿到了要监控的句柄列表。
所以,实际上在你调用epoll_create后,内核就已经在内核态开始准备帮你存储要监控的句柄了,每次调用epoll_ctl只是在往内核的数据结构里塞入新的socket句柄。
在内核里,一切皆文件。所以,epoll向内核注册了一个文件系统,用于存储上述的被监控socket。当你调用epoll_create时,就会在这个虚拟的epoll文件系统里创建一个file结点。当然这个file不是普通文件,它只服务于epoll。
epoll在被内核初始化时(操作系统启动),同时会开辟出epoll自己的内核高速cache区,用于安置每一个我们想监控的socket,这些socket会以红黑树的形式保存在内核cache里,以支持快速的查找、插入、删除。这个内核高速cache区,就是建立连续的物理内存页,然后在之上建立slab层,简单的说,就是物理上分配好你想要的size的内存对象,每次使用时都是使用空闲的已分配好的对象。
epoll的高效就在于,当我们调用epoll_ctl往里塞入百万个句柄时,epoll_wait仍然可以飞快的返回,并有效的将发生事件的句柄给我们用户。这是由于我们在调用epoll_create时,内核除了帮我们在epoll文件系统里建了个file结点,在内核cache里建了个红黑树用于存储以后epoll_ctl传来的socket外,还会再建立一个list链表,用于存储准备就绪的事件,当epoll_wait调用时,仅仅观察这个list链表里有没有数据即可。有数据就返回,没有数据就sleep,等到timeout时间到后即使链表没数据也返回。所以,epoll_wait非常高效。
而且,通常情况下即使我们要监控百万计的句柄,大多一次也只返回很少量的准备就绪句柄而已,所以,epoll_wait仅需要从内核态copy少量的句柄到用户态而已,如何能不高效?!
那么,这个准备就绪list链表是怎么维护的呢?当我们执行epoll_ctl时,除了把socket放到epoll文件系统里file对象对应的红黑树上之外,还会给内核中断处理程序注册一个回调函数,告诉内核,如果这个句柄的中断到了,就把它放到准备就绪list链表里。所以,当一个socket上有数据到了,内核在把网卡上的数据copy到内核中后就来把socket插入到准备就绪链表里了。
如此,一颗红黑树,一张准备就绪句柄链表,少量的内核cache,就帮我们解决了大并发下的socket处理问题。执行epoll_create时,创建了红黑树和就绪链表,执行epoll_ctl时,如果增加socket句柄,则检查在红黑树中是否存在,存在立即返回,不存在则添加到树干上,然后向内核注册回调函数,用于当中断事件来临时向准备就绪链表中插入数据。执行epoll_wait时立刻返回准备就绪链表里的数据即可。
最后看看epoll独有的两种模式LT和ET。无论是LT和ET模式,都适用于以上所说的流程。区别是,LT模式下,只要一个句柄上的事件一次没有处理完,会在以后调用epoll_wait时次次返回这个句柄,而ET模式仅在第一次返回。
这件事怎么做到的呢?当一个socket句柄上有事件时,内核会把该句柄插入上面所说的准备就绪list链表,这时我们调用epoll_wait,会把准备就绪的socket拷贝到用户态内存,然后清空准备就绪list链表,最后,epoll_wait干了件事,就是检查这些socket,如果不是ET模式(就是LT模式的句柄了),并且这些socket上确实有未处理的事件时,又把该句柄放回到刚刚清空的准备就绪链表了。所以,非ET的句柄,只要它上面还有事件,epoll_wait每次都会返回。而ET模式的句柄,除非有新中断到,即使socket上的事件没有处理完,也是不会次次从epoll_wait返回的。
其中涉及到的数据结构:
epoll用kmem_cache_create(slab分配器)分配内存用来存放structepitem和structeppoll_entry。
当向系统中添加一个fd时,就创建一个epitem结构体,这是内核管理epoll的基本数据结构:
structepitem{
structrb_noderbn;//用于主结构管理的红黑树
structlist_headrdllink;//事件就绪队列
structepitem*next;//用于主结构体中的链表
structepoll_filefdffd;//这个结构体对应的被监听的文件描述符信息
intnwait;//poll操作中事件的个数
structlist_headpwqlist;//双向链表,保存着被监视文件的等待队列,功能类似于select/poll中的poll_table
structeventpoll*ep;//该项属于哪个主结构体(多个epitm从属于一个eventpoll)
structlist_headfllink;//双向链表,用来链接被监视的文件描述符对应的struct file。因为file里有f_ep_link,用来保存所有监视这个文件的epoll节点
structepoll_eventevent;//注册的感兴趣的事件,也就是用户空间的epoll_event
}
而每个epoll fd(epfd)对应的主要数据结构为:
structeventpoll {
spin_lock_tlock;//对本数据结构的访问
structmutex mtx;//防止使用时被删除
wait_queue_head_t wq;//sys_epoll_wait()使用的等待队列
wait_queue_head_tpoll_wait; //file->poll()使用的等待队列
structlist_head rdllist;//事件满足条件的链表 /*双链表中则存放着将要通过epoll_wait返回给用户的满足条件的事件*/
structrb_rootrbr;//用于管理所有fd的红黑树(树根)/*红黑树的根节点,这颗树中存储着所有添加到epoll中的需要监控的事件*/
structepitem*ovflist;//将事件到达的fd进行链接起来发送至用户空间
}
structeventpoll在epoll_create时创建。
这样说来,内核中维护了一棵红黑树,大致的结构如下:
当调用epoll_wait检查是否有事件发生时,只需要检查eventpoll对象中的rdlist双链表中是否有epitem元素即可。如果rdlist不为空,则把发生的事件复制到用户态,同时将事件数量返回给用户。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