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https://www.jianshu.com/p/b960305718f1

在做图像识别相关任务时,对于识别效果没有提出明确的评价指标或预期目标,调试时单纯依靠“感觉”调参,显然不是一种合理的方法,因此整理相关评价指标,作为参数调试的相关依据。

根据深度学习的任务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同,分类任务和回归任务的评价指标如下

  • 分类:accuracy、误分类率、precision、recall、F1 score、ROC 曲线、AUC、PR曲线、AP、mAP等
  • 回归:MAE、MSE

本文主要讲解在分类任务中的评价指标,具体含义如下

基础背景

根据分类时预测与实际的情况,作出如下表格,称为混淆矩阵,其中1代表正类,0代表负类,Predicted代表预测,Actual代表实际

  Predictd    Predicted合计
  10 
Actual1       D:TPC:FND+C:Actual Positive
Actual0B:FPA:TNA+B:Actual Negative
合计    D+B:Predicted PositiveA+C:Predicted Negative 

 

  • A:TN = True Negative 真负,将负类预测为负类的数量
  • B:FP = False Positive 假正,将负类预测为正类的数量,可以称为误报率
  • C:FN = False Negative 假负,将正类预测为负类的数量,可以称为漏报率
  • D:TP = True Positve 真正,将正类预测为正类的数量
  • A + B:Actual Negative 实际上负类的数量
  • C + D:Actual Positive 预测的负类数量
  • A + C:Predicted Negative 预测的负类数量
  • B + D:Predicted Positive 预测的正类数量

accuracy

准确率 = 正确预测的正反例数/总数

ACC = (TP+TN)/(TP+TN+FP+FN) = (A+D)/(A+B+C+D)

误分类率

误分类率 = 错误预测的正反例数/总数

误分类率 = (FP+FN)/(TP+TN+FP+FN) = (B+C)/(A+B+C+D) = 1-ACC

precision

查准率、精确率=正确预测到的正例数/预测正例总数

precision = TP/(TP+FP)=D/(B+D)

recall

查全率、召回率=正确预测到的正例数/实际正例总数

recall = TP/(TP+FN)=D/(C+D)

F1 score

F1 score 为精确率与召回率的调和均值

2/F1 = 1/P+1/R

F1 score = 2TP/(2TP+FP+FN)

准确率accuracy和精确率precision都高的情况下,F1 score也会显得很高

精确率是针对预测结果而言的,表示的是预测为正的样本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正样本,预测为正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把正类预测为正类(TP),另一种就是把负类预测为正类(FP),即 P = TP / (TP+FP)

召回率是针对原来样本而言的,表示的是样本中的正例有多少被预测正确,同样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把原来的正类预测成正类(TP),另一种就是把原来的正类预测为负类(FN),即 R = TP / (TP+FN)

ROC curve

逻辑回归里面,对于正负例的界定,通常会设一个阈值,大于阈值的为正类,小于阈值为负类。如果我们减小这个阀值,更多的样本会被识别为正类。提高正类的识别率,但同时也会使得更多的负类被错误识别为正类。为了直观表示这一现象,此处引入ROC,ROC曲线可以用于评价一个分类器好坏。

ROC关注两个指标:

  • True Positive Rate: TPR = TP / (TP+FN) → 将正例分对的概率
  • Fales Positive Rate: FPR = FP / (FP+TN) → 将负例错分为正例的概率

在 ROC 空间中,每个点的横坐标是 FPR,纵坐标是 TPR,这也就描绘了分类器在 TP(真正率)和 FP(假正率)间的 trade-off。

ROC曲线中的四个点和一条线:

  • 点(0,1):即FPR = 0, TPR = 1,意味着FN=0且FP=0,将所有的样本都正确分类;
  • 点(1,0):即FPR = 1,TPR = 0,最差分类器,避开了所有正确答案;
  • 点(0,0):即FPR = TPR = 0,FP = TP = 0,分类器预测所有的样本都为负样本(negative);
  • 点(1,1):分类器实际上预测所有的样本都为正样本。

总之:ROC曲线越接近左上角,该分类器的性能越好。

AUC

AUC(Area Under Curve)被定义为ROC曲线下的面积,显然这个面积的数值不会大于1。随机挑选一个正样本以及一个负样本,分类器判定正样本的值高于负样本的概率就是 AUC 值。总之:AUC值越大的分类器,正确率越高。

  • AUC = 1:绝对完美分类器,理想状态下,100%完美识别正负类,不管阈值怎么设定都能得出完美预测,绝大多数预测不存在完美分类器;
  • 0.5 < AUC < 1:优于随机猜测。这个分类器(模型)妥善设定阈值的话,可能有预测价值;
  • AUC = 0.5:跟随机猜测一样(例:随机丢N次硬币,正反出现的概率为50%),模型没有预测价值;
  • AUC < 0.5:比随机猜测还差;但只要总是反预测而行,就优于随机猜测,因此不存在AUC < 0.5的状况。

 

既然已经这么多评价标准,为什么还要使用ROC和AUC呢?因为ROC曲线有个很好的特性:当测试集中的正负样本的分布变化的时候,ROC曲线能够保持不变。在实际的数据集中经常会出现类不平衡(class imbalance)现象,即负样本比正样本多很多(或者相反)

PR曲线

PR曲线即查准率(Precision)与查全率(Recall),以查全率为坐标x轴,查准率为坐标y轴,从而画出了一条曲线。

P-R图直观地显示出学习器在样本总体上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在进行比较时,若一个学习器的P-R曲线完全被另一个学习器的曲线完全“包住”,则我们就可以断言后者的性能优于前者。

若想评估一个分类器的性能,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观察当阈值变化时,Precision与Recall值的变化情况。如果一个分类器的性能比较好,那么它应该有如下的表现:在Recall值增长的同时,Precision的值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而性能比较差的分类器可能会损失很多Precision值才能换来Recall值的提高。通常情况下,文章中都会使用Precision-recall曲线,来显示出分类器在Precision与Recall之间的权衡。

AP与mAP

严格的AP就是PR曲线下的面积,mAP就是所有类AP的算术平均

但是一般都是用逼近的方法去估计这个面积,比如 

approximated precision的方法:每个recall point都approximate,计算每个矩形面积求和(下图红色虚线) 

Interpolated Precision的方法:从每个recall point往后看,用最大的precision作为插值来,计算每个矩形面积求和(下图蓝色虚线) 

从PASCAL VOC 2007开始,就是用的类似Interpolated Precision的方法,不过稍有不同的是,VOC使用的是在固定的11个recall([.0,.1,.2,.3,.4,.5,.6,.7,.8,.9,1.])的地方取precision然后来近似AP,所以又叫11-point interpolated average precision。

而从PASCAL VOC 2010开始,又摈弃了11-point interpolated average precision的计算方法,取而代之的是用所有的(recall, precision)数据点(只要是recall有改变的地方)来计算AP。具体而言就是,取所有recall改变的数据点及其后的最大的precision作为当前recall的precion(这样就能得到一条单调递减的(recall, precision)曲线)来计算矩形面积,然后累加所有小矩形,即得AP。 

用上述方法分别算出各个类的AP,然后取平均,就得到mAP了。AP的计算可以直接统计该类别下的TP,FP和postitive number的总数,然后就可以一次性算出AP了。得到了各类的AP,mAP就是各类别AP的算术平均!mAP的好处是可以防止AP bias到某一个数量较多的类别上去。

Logo

CSDN联合极客时间,共同打造面向开发者的精品内容学习社区,助力成长!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