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空口协议栈详解
1、整体协议栈结构
2、各层功能
layer3层:
(1)NAS(非接入层)
主要用于UE与AMF之间的连接和移动控制。虽然AMF从基站接收消息, 但不是由基站始发的, 基站只是透传UE发给AMF的消息并不能识别或者更改这部分消息, 所以被称为NAS消息。NAS消息是UE和AMF的交互, 比如附着、 承载建立、 服务请求等移动性和连接流程消息。
(2)RRC(无线资源控制层)
RRC层主要用来处理UE与NR之间的所有信令(用户和基站之间的消息), 包括系统消息、 准入控制、 安全管理、 小区重选、 测量上报、 切换和移动性、 NAS消息传输、 无线资源管理等。
layer2层:
(1)SDAP( 数据适配协议)
负责Qos流与DRB(数据无线承载)之间的映射;为数据包添加QFI(Qos flow ID)标记。
(2)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主要负责实现分组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和高效;PDCP协议的主要工作包括压缩、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等功能。其中,压缩功能可以将IP数据包进行压缩,从而减小传输延迟和降低网络拥塞。加密功能可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障用户数据不被窃取或篡改。完整性保护则是指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校验和验证,确保数据包没有出现错误或丢失。
PDCP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
- 压缩:将IP数据包进行压缩,减小传输延迟和降低网络拥塞。
- 加密: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障用户数据不被窃取或篡改。
- 完整性保护:校验和验证传输过程中的数据,确保数据包没有出现错误或丢失。
- 重排序:按照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数据,以便于后续处理。
- 分段:将较长的IP数据包分成若干个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 头部压缩:将IP数据包的头部信息进行压缩,减小传输延迟。
(3)RLC(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
检错、纠错ARQ(AM实体);
分段重组(UM实体和AM实体);
重分段(AM实体);
重复包检测(AM实体)。
(4)MAC(介质访问控制层)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复用/解复用;
调度;
HARQ;
逻辑信道优先级设置。
Layer1 -PHY(物理层)功能:
NR物理信道与信号
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都是一系列资源粒子(RE)的集合, 其区别在于:
物理信道用于承载源于高层的信息;
物理信号不承载源于高层的信息, 并且一般来说物理信号占用的时域和频域资源
相对固定, 发送的内容和使用的功率也相对固定
NR物理信道与信号-下行物理信道
NR物理信道与信号-上行物理信道 :
SSB结构
同步信号和PBCH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BCH block, 简称SSB)由PSS、 SSS、 PBCH和PBCH DMRS等4部分组成。
SSB在时域上占4个符号, 频域上占据连续的20个RB, 时域上位置可以配置PSS/SSS映射到12个PRB中间的连续127个子载波, 占用144个子载波, 两侧分别为8个和9个子载波作为保护带宽, 以零功率发送, PBCH RE = 432。
NR在解调PBCH信道前, 需要获取PBCH DMRS位置。
PBCH DMRS在时域上, 和PBCH相同符号位置,在频域上间隔4个子载波, 初始偏移v由PCI确定。
PBCH DMRS在时域上, 和PBCH相同符号位置,在频域上间隔4个子载波, 初始偏移v由PCI确定。
SSB时域起始位置
SSB频域起始位置- ARFCN
将0~100GHz的频段划出总共3279165个栅格, 这些栅格从0开始编号, 一直编号到3279165。每个编号都代表着一个绝对的频域位置, 这些编号就叫做NR-ARFCN。
编号和频域位置会通过下式来对应(3GPP TS 38-101)
以operating band n1为例, 其上行的频段范围是ARFCN从384000到396000的部分, 然后第二列指示的是该operating band的channel raster的粒度, 比如粒度为100kHz, 那么两个channel raster之间就会包含20个ARFCN, 因为该频段小于3GHz, ARFCN的粒度为5kHz, 5*20=100kHz。
SSB频域起始位置-GSCN
NR中定义了SSREF (SS block Reference Frequency Position, 同步块参考频率位置), 用GSCN(Global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Number, 全局同步信道号)来表示一个确定的、 绝对的频率位置, 系统会把SSB放在这些GSCN上, 对齐方式为SSB的10号RB的0号子载波与GSCN对齐, UE就会在这些GSCN上顺序盲检SSB。
注:当配置了子载波信道栅格时M = 3。
SSB与波束扫描
对于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一个SSB set里的SSB数量Lmax也不一样,可能有4个、8个或64个,该数量也决定了小区中最大波束数量。
eMBB场景编码:控制信道Polar码,业务信道LDPC码;
调制:QPSK、16QAM、64QAM、256QAM;
MIMO......(其余过程与4G LTE基本一致)。
1.3物理层协议功能
物理层位于无线接口协议栈的最底层,作用:提供了物理介质中比特流传输所需要的所有功能。
1.3.1 传输信道的类型
物理层为MAC层和更高层提供信息传输的服务,其中,物理层提供的服务通过传输信道来描述。
传输信道描述了物理层为MAC层和高层所传输的数据特征。
注:5G系统中,最新的R15与LTE系统相比,少了多播信道。
1.3.2 数据链路层协议功能
复习:数据链路层四个子层为媒体访问控制层(MAC)、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DCP)和服务数据自适应协议层(SDAP)。
注:
(1)层与层之间的连接点称为服务接入点(SAP)
(2)无线承接分为两类:
1)用户平面的数据无线承接(DRB)
2)控制平面的信令无线承载(SRB)
1.MAC子层
(1)MAC子层的功能
MAC子层只支持一个MAC实体。
MAC实体支持多个参数集、发送定时和小区。
使用逻辑信道优先级(LCP)的映射限制来控制参数集、小区和发送定时。
(2)逻辑信道
(3)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关系
5G系统的上行逻辑信道传输全部映射在下行共享传输信道上;下行逻辑信道的传输中,除PCCH和BCCH逻辑信道有专用的PCH/BCH传输信道外,其他逻辑信道全部映射到下行共享信道上(BCCH一部分在BCH上传输)。
2.RLC子层
RLC子层支持3中传输模式:透明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确认模式(AM)
RLC的配置基于逻辑信道的颗粒度,并不依赖底层的参数集和传输时间间隔(TTI)的长度。
RLC可以处理在逻辑信道配置的任意参数集忽然TTI长度等条件的数据分组。
透明模式主要用于寻呼消息、系统信息广播以及SRB0信令的传输;其他SRB信令用于确认模式传输;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DRB可以根据业务类型,采用确认模式或非确认模式传输。
(2)PDCP子层用于控制平面的功能包括:
(3)PDCP DPU的结构:
注:PDCP PDU和PDCP报头都是字节对齐的
4.SDAP子层
5G系统中,SDAP子层是一个全新的协议子层,功能如下:
5.数据链路层传输流程
1.3.3 RRC层协议功能
RRC层协议模块在5G系统的空口协议栈中的作用是接入层的控制中心。
注:5G系统中,RRC的协议状态由LTE的2个增加为3个,即RRC_IDLE/RRC_INACTIVE/RRC_CONNECTED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