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 SFT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目标是调整参数使模型输出与标准答案一致,不能从整体把控output质量,RLHF(分为奖励模型训练、近端策略优化两个步骤)则是将output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优化目标是使模型生成高质量回复。
    • 启发1:像可以用6b、66b依次得到差一点、好一点的target构造排序数据集,进行DPO直接偏好学习或者其他RLHF替代方法(RAILF、ReST等),比直接RLHF更方便训练
    • 启发2:为了减少幻觉(如拒绝回答),可以构造排序数据集(如good response为拒绝话术,bad response是没拒绝的胡乱回答)进行RLHF
    • 实验:基于chatglm 6b、gpt4构造排序数据集,然后对微调6b后的sft模型进行dpo直接偏好学习训练
  • 奖励模型训练:奖励模型通常也采用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在奖励模型中,移除最后一个
    非嵌入层,并在最终的 Transformer 层上叠加了一个额外的线性层。无论输入的是何种文本,奖励
    模型都能为文本序列中的最后一个标记分配一个标量奖励值,样本质量越高,奖励值越大。
  • 在RLHF中(比如MOSS-RLHF)是使用奖励模型来初始化评论家模型(critic model)和奖励模型(reward model),评论家模型也使用奖励模型初始化,便于在早期提供较准确的状态值估计;但是注意PPO会对策略模型、评论家模型训练并更新;奖励模型、参考模型不参与训练。
    • 异策略:固定一个演员和环境交互(不需要更新),将交互得到的轨迹交给另一个负责学习的演员训练。PPO就是策略梯度的异策略版本。通过重要性采样(这里使用KL散度)进行策略梯度的更新。PPO解决了传统策略梯度方法的缺点:高方差、低数据效率、易发散等问题。
    • PPO-clip算法通过引入裁剪机制来限制策略更新的幅度,使得策略更新更加稳定

零、强化学习基础知识

1. 强化学习框架的六要素

(1)一句话:RL是研究agent智能体和环境交互的问题,目标是使agent在复杂而不确定的环境中最大化奖励值。

  • 智能体(Agent):强化学习的主体也就是作出决定的“大脑”;
  • 环境(Environment):智能体所在的环境,智能体交互的对象;
  • 行动(Action):由智能体做出的行动;
  • 奖励(Reward):智能体作出行动后,该行动带来的奖励;
  • 状态(State):智能体自身当前所处的状态;
  • 目标(Objective):指智能体希望达成的目标。

串起6要素:一个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的【智能体】,为了达成某个【目标】,需要不断【行动】,行动给予反馈即【奖励】,智能体对这些奖励进行学习,改变自己所处的【状态】,再进行下一步行动,即持续这个【行动-奖励-更新状态】的过程,直到达到目标。

(2)策略与价值:

  • agent在尝试各种行为时,就是在学习一个策略policy(一套指导agent在特定状态下行动的规则)
  • agent会估计价值value,即预测未来采取某个行为后所能带来的奖励

任何一个有智力的个体,它的学习过程都遵循强化学习所描述的原理。比如说,婴儿学走路就是通过与环境交互,不断从失败中学习,来改进自己的下一步的动作才最终成功的。再比如说,在机器人领域,一个智能机器人控制机械臂来完成一个指定的任务,或者协调全身的动作来学习跑步,本质上都符合强化学习的过程。

(3)奖励模型(Reward Model)和评论模型(Critic Model):

  1. 奖励模型(Reward Model):奖励模型是强化学习中一个基本元素,它定义了智能体执行特定动作后将得到的奖励。换句话说,奖励模型为智能体在其环境中执行的每个动作提供奖励(正面)或惩罚(负面)。这个模型帮助智能体理解哪些动作是有利的,哪些不是,因此,智能体尝试通过最大化获得的总奖励来找到最优策略。

  2. 评论模型(Critic Model):评论模型是一种基于值迭代的方法,它在每个状态或动作上评估(或者"评论")期望的未来奖励。评论者用来估计一个动作或状态的长期价值,通常在演员-评论者模型(Actor-Critic Models)中使用,演员选择动作,评论者评估动作。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奖励模型直接反映了每个动作的即时反馈,而评论模型是对未来奖励的一个预测或估计,关注的是长期价值,通常基于数学期望来进行评估。

一、RLHF对齐

1. 训练奖励模型和RL

用奖励模型训练sft模型,生成模型使用奖励或惩罚来更新策略,以便生成更高质量、符合人类偏好的文本。

奖励模型RL强化学习
作用(1)学习人类兴趣偏好,训练奖励模型。由于需要学习到偏好答案,训练语料中含有response_rejected不符合问题的答案。 (2)奖励模型能够在RL强化学习阶段对多个答案进行打分排序。根据奖励模型,训练之前的sft微调模型,RL强化学习阶段可以复用sft的数据集
训练语料{‘question’: ‘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多发地区是哪里?’, ‘response_chosen’: ‘苏北地区;贵州省剑河县;西南贫困地区;桂东;江西省鄱阳湖区;江西省’, ‘response_rejected’: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农村。’},{‘qustion’:‘这是一个自然语言推理问题:\n前提:要继续做好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n假设:中国有扶贫工作\n选项:矛盾,蕴含,中立’ ‘answer’:‘蕴含。因为前提中提到了要继续做好扶贫工作,这表明中国存在扶贫工作。因此,前提蕴含了假设。’}

2. RLHF

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分为三个步骤
    • step1 我做你看:有监督学习,从训练集中挑出一批prompt,人工对prompt写答案。其实就是构造sft数据集进行微调。
    • step2 你做我看:奖励模型训练,这次不人工写答案了,而是让GPT或其他大模型给出几个候选答案,人工对其质量排序,Reward model学习一个打分器;这个让机器学习人类偏好的过程就是【对齐】,但可能会导致胡说八道,可以通过KL Divergence等方法解决。
      • instructGPT中奖励模型的损失函数如下,其中 rθ(x,y) 是奖励模型对提示x和完成y的标量输出,具有参数θ, y w y_w yw y w y_w yw y l y_l yl中更受欢迎的补全,D是人类比较的数据集。 loss ⁡ ( θ ) = − 1 ( K 2 ) E ( x , y w , y l ) ∼ D [ log ⁡ ( σ ( r θ ( x , y w ) − r θ ( x , y l ) ) ) ] \operatorname{loss}(\theta)=-\frac{1}{\left(\begin{array}{c} K \\ 2 \end{array}\right)} E_{\left(x, y_w, y_l\right) \sim D}\left[\log \left(\sigma\left(r_\theta\left(x, y_w\right)-r_\theta\left(x, y_l\right)\right)\right)\right] loss(θ)=(K2)1E(x,yw,yl)D[log(σ(rθ(x,yw)rθ(x,yl)))]
      • 每个样本包括questionresponse_chosenresponse_rejected键值对,每对样本的loss定义: L ( ψ ) = log ⁡ σ ( r ( x , y w ) − r ( x , y l ) ) \mathcal{L}(\psi)=\log \sigma\left(r\left(x, y_w\right)-r\left(x, y_l\right)\right) L(ψ)=logσ(r(x,yw)r(x,yl))
        • 其中上面的符号: σ \sigma σ 是 sigmoid 函数, r r r 代表参数为 ψ \psi ψ 的奖励模型的值, r ( x , y ) r(x, y) r(x,y) 表示针对输入提示 x x x 和输出 y y y所预测出的单一标量奖励值。
        • 上面是instructGPT的ranking loss,但是llama2中增加一个离散函数 m ( r ) m(r) m(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step3 自学成才:PPO训练,利用第二阶段的奖励模型RM计算奖励分数,同时使用PPO(近端策略优化)更新第一步训练得到的sft模型,最大优化该目标函数:  objective  ( ϕ ) = E ( x , y ) ∼ D π ϕ R L [ r θ ( x , y ) − β log ⁡ ( π ϕ R L ( y ∣ x ) / π S F T ( y ∣ x ) ) ] + γ E x ∼ D pretrain  [ log ⁡ ( π ϕ R L ( x ) ) ] \begin{aligned} \text { objective }(\phi)= & E_{(x, y) \sim D_{\pi_\phi^{\mathrm{RL}}}}\left[r_\theta(x, y)-\beta \log \left(\pi_\phi^{\mathrm{RL}}(y \mid x) / \pi^{\mathrm{SFT}}(y \mid x)\right)\right]+ \\ & \gamma E_{x \sim D_{\text {pretrain }}}\left[\log \left(\pi_\phi^{\mathrm{RL}}(x)\right)\right] \end{aligned}  objective (ϕ)=E(x,y)DπϕRL[rθ(x,y)βlog(πϕRL(yx)/πSFT(yx))]+γExDpretrain [log(πϕRL(x))]
    • π φ R L π^{RL}_φ πφRL是学习到的RL策略,
    • π S F T π^{SFT} πSFT是监督训练模型,
    • D p r e t r a i n D_pretrain Dpretrain 是预训练分布。
    • KL奖励系数β和预训练损失系数γ分别控制KL惩罚和预训练梯度的强度。对于“PPO”模型,γ 设为 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常见的公开偏好数据集

源自《Llama 2: Open Foundation and Fine-Tuned Chat Models》Table 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https://huggingface.co/datasets/lvwerra/stack-exchange-paired

二、PPO近端策略优化

1. PPO介绍

  • 思想:保证策略改进同时,通过一些约束来控制策略更新的幅度;在每次迭代中,通过采样多个轨迹数据来更新策略:
    • 使用当前策略对环境交互,收集多个轨迹数据
    • 利用第一步的轨迹数据计算当前策略和旧策略之间的KL散度,通过控制KL散度大小来限制策略更新的幅度
    • 使用优化器对策略进行更新,使其更加接近当前的样本策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近端策略优化PPO涉及到四个模型:
    • (1)策略模型(Policy Model),生成模型回复。
    • (2)奖励模型(Reward Model),输出奖励分数来评估回复质量的好坏。
    • (3)评论模型(Critic Model/value model),来预测回复的好坏,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实时调整模型,选择对未来累积收益最大的行为。
    • (4)参考模型(Reference Model)提供了一个 SFT 模型的备份,帮助模型不会出现过于极端的变化。
  • 近端策略优化PPO的实施流程如下:
    • 环境采样:策略模型基于给定输入生成一系列的回复,奖励模型则对这些回复进行打分获得奖励。
    • 优势估计:利用评论模型预测生成回复的未来累积奖励,并借助广义优势估计(Generalized Advantage Estimation,GAE)算法来估计优势函数,能够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每次行动的好处。
      • GAE:基于优势函数加权估计的GAE可以减少策略梯度估计方差
    • 优化调整:使用优势函数来优化和调整策略模型,同时利用参考模型确保更新的策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从而维持模型的稳定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相关强化学习概念对应:
    • Policy:现有LLM接受输入,进行输出的过程。
    • State:当前生成的文本序列。
    • Action Space:即vocab,也就是从vocab中选取一个作为本次生成的token。
  • KL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可以衡量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差异程度。在 PPO 算法中,KL 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的计算公式如下:
    K L ( π o l d ∣ ∣ π n e w ) = ∑ i π o l d ( i ) l o g ( π o l d ( i ) / π n e w ( i ) ) KL(π_old || π_new) = ∑i π_old(i) log(π_old(i) / π_new(i)) KL(πold∣∣πnew)=iπold(i)log(πold(i)/πnew(i))
    • 其中,π_old 表示旧的策略,π_new 表示当前的样本策略。KL 散度的含义是用 π_old 的分布对 π_new 的分布进行加权,然后计算两个分布之间的差异程度。
    • 具体来说,KL 散度的计算方法是首先计算 π_old(i) / π_new(i) 的比值,然后对其取对数并乘以 π_old(i) 来进行加权。最后将所有加权后的结果相加,即可得到 KL 散度的值。这里的KL散度值是一个【惩罚项】,即经过RL训练后模型和SFT后模型的KL散度(繁殖两个模型偏差太多,导致模型效果下降,RLHF的主要目的是alignment)。

注意:KL 散度是一个非对称的度量,即 KL(π_old || π_new) 与 KL(π_new || π_old) 的值可能不相等。在 PPO 算法中,我们通常使用 KL(π_old || π_new) 来控制策略更新的幅度,因为 KL(π_old || π_new) 的值通常比 KL(π_new || π_old) 更容易控制,并且更能够反映出策略改变的方向。

2. PPO效果

在instructGPT论文实验中,效果最好的是GPT-3 + supervised finetuning + RLHF的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Llama2中的RLHF

1. 两个奖励模型

  • 核心一:两个奖励模型。Llama-2-chat 遵循与 InstructGPT 的 RLHF 第 1 步相同的基于指令数据的监督式微调步骤。然而,在 RLHF 第 2 步,Llama-2-chat 是创建两个奖励模型,而不是一个(因为有用性、安全性某种程度上是对立关系)。
    • 一个是基于有用性
    • 一个是基于安全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拒绝采样步骤

  • 核心二:拒绝采样(rejection sampling)。Llama-2-chat 模型会经历多个演进阶段,奖励模型也会根据 Llama-2-chat 中涌现的错误而获得更新。它还有一个额外的拒绝采样步骤。即有多个输出,选择奖励函数值最高的一个用于梯度更新。即用RM筛选出当前模型最好的结果进行sft。实验中是将llama2-chat迭代了5轮(前4轮采用拒绝采样,最后一轮使用PPO)。
    • 拒绝采样:是蒙特卡洛方法的一种
    • 下图:左边是llama2的reward model,右边是gpt4进行judge;都是基于llama2-chat模型进行微调或PP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jection_sampling

四、RLHF的替代技术

(一)DPO直接偏好优化

1. DPO模型

  • 论文:《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 Your Language Model is Secretly a Reward Model 》
  •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5.18290
  • 背景:RLHF是一个复杂、不稳定、难训练的过程(用reward model进行ppo强化学习等),而DPO可以避开训练奖励模型这个步骤,直接对排序数据集进行直接偏好学习。将对奖励函数的损失转为对策略的损失,优化和RLHF相同的目标函数(KL散度限制下,最大化reward)。
    • 相关原理: 和RRHF相似,但带有一个sft模型约束(KL散度),保证不加sft Loss情况下训练不崩溃。原本基于RL的目标,现在通过BCE二元交叉熵来优化(不需要再训练期间明确学习奖励函数or从策略中采样)。
    • 有监督损失函数,DPO优化的目标函数: max ⁡ π θ E π θ ( y ∣ x ) [ r ϕ ( x , y ) − β log ⁡ ∑ y π r e f exp ⁡ ( 1 β r ϕ ( x , y ) ) ⏟ f ( r ϕ , π r e f , β ) − β log ⁡ π θ ( y ∣ x ) π r e f ( y ∣ x ) ⏟ K L ] \max _{\pi_\theta} \mathbb{E}_{\pi_\theta(y \mid x)}[\underbrace{r_\phi(x, y)-\beta \log \sum_y \pi_{\mathrm{ref}} \exp \left(\frac{1}{\beta} r_\phi(x, y)\right)}_{f\left(r_\phi, \pi_{\mathrm{ref}}, \beta\right)}-\underbrace{\beta \log \frac{\pi_\theta(y \mid x)}{\pi_{\mathrm{ref}}(y \mid x)}}_{\mathrm{KL}}] πθmaxEπθ(yx)[f(rϕ,πref,β) rϕ(x,y)βlogyπrefexp(β1rϕ(x,y))KL βlogπref(yx)πθ(yx)]
    • DPO更新参数,目标函数: L D P O ( π θ ; π r e f ) = − E ( x , y w , y l ) ∼ D [ log ⁡ σ ( β log ⁡ π θ ( y w ∣ x ) π r e f ( y w ∣ x ) − β log ⁡ π θ ( y l ∣ x ) π r e f ( y l ∣ x ) ) ] \mathcal{L}_{\mathrm{DPO}}\left(\pi_\theta ; \pi_{\mathrm{ref}}\right)=-\mathbb{E}_{\left(x, y_w, y_l\right) \sim \mathcal{D}}\left[\log \sigma\left(\beta \log \frac{\pi_\theta\left(y_w \mid x\right)}{\pi_{\mathrm{ref}}\left(y_w \mid x\right)}-\beta \log \frac{\pi_\theta\left(y_l \mid x\right)}{\pi_{\mathrm{ref}}\left(y_l \mid x\right)}\right)\right] LDPO(πθ;πref)=E(x,yw,yl)D[logσ(βlogπref(ywx)πθ(ywx)βlogπref(ylx)πθ(ylx))]
      • 注意:奖励函数 r r r和策略 π π π的关系推倒出来后,就能把ranking loss中的奖励函数 r r r替换
      • 目标函数含义:如果是好答案,则尽可能增大被policy策略模型生成的概率
    • 对上面的目标函数的梯度: ∇ θ L D P O ( π θ ; π r e f ) = − β E ( x , y w , y l ) ∼ D [ σ ( r ^ θ ( x , y l ) − r ^ θ ( x , y w ) ) ⏟ higher weight when reward estimate is wrong  [ ∇ θ log ⁡ π ( y w ∣ x ) ⏟ increase likelihood of  y w − ∇ θ log ⁡ π ( y l ∣ x ) ⏟ decrease likelihood of  y l ] ] , \begin{aligned} & \nabla_\theta \mathcal{L}_{\mathrm{DPO}}\left(\pi_\theta ; \pi_{\mathrm{ref}}\right)= \\ & -\beta \mathbb{E}_{\left(x, y_w, y_l\right) \sim \mathcal{D}}[\underbrace{\sigma\left(\hat{r}_\theta\left(x, y_l\right)-\hat{r}_\theta\left(x, y_w\right)\right)}_{\text {higher weight when reward estimate is wrong }}[\underbrace{\nabla_\theta \log \pi\left(y_w \mid x\right)}_{\text {increase likelihood of } y_w}-\underbrace{\nabla_\theta \log \pi\left(y_l \mid x\right)}_{\text {decrease likelihood of } y_l}]], \end{aligned} θLDPO(πθ;πref)=βE(x,yw,yl)D[higher weight when reward estimate is wrong  σ(r^θ(x,yl)r^θ(x,yw))[increase likelihood of yw θlogπ(ywx)decrease likelihood of yl θlogπ(ylx)]],
  • 启发思想:利用chatglm6b、s66b依次得到差一点的target、好一点的target的排序数据集,在这个排序数据集上对sft model直接进行dpo直接偏好学习,比直接rlhf更方便训练(绕过训练reward model的步骤)
# 数据样例
{"question": "我的女儿快两岁了好动是怎么回事,我的女儿快两岁了,还不会坐的时候,当大人抱着坐时(90度),她会把两条腿抬起来使劲,绷直腿和脚尖,累了就放下来歇一下,然后再绷,表情专注还会累得出汗,当时人们说是孩子长身体呢,没有在意。", 
"response_chosen": "你好,有的孩子可能会有些小问题,但是大多数孩子是无大碍的,因为这个年龄段正是孩子好动的年龄段,而且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秉性不一样,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活泼,但是也有极少数可能会有关,至于出汗多,晚上睡眠出汗多,那可能是缺乏钙或其它营养元素。可以给宝宝进行一下和缺钙有关的检查,微量元素和血铅镉化验也很重要。", 
"response_rejected": "这个现象可能是由于婴儿发育过程中的骨骼生长造成的。"}

结果:在 RLHF 用于拟合奖励模型的交叉熵损失也可用于直接微调 LLM。根据他们的基准测试,使用 DPO 的效率更高,而且在响应质量方面也通常优于 RLHF/PP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DPO实验

实验:

  • 论文中的实验:探索DPO在参考策略中权衡奖励最大化和 KL-divergence 最小化的效率;并且评估DPO在更大模型和更困难的 RLHF 任务 (包括摘要和对话) 上的性能
  • 我的简单实验:直接使用bloomz-560m模型(预训练权重选择Bloom-560m(pretrain),不是Bloomz-560m(pretrain+ft on xP3)),不需要reward_model,使用dpo直接偏好优化,loss如下图,仅100条偏好数据集就能较好收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可以使用trl库中的DPOTrainer库:
    • 数据:准备排序数据集(我在bloom模型上实验是用的100条公开数据集)
    • 原本基于RL的目标,现在通过BCE二元交叉熵来优化
    • 有监督损失函数,DPO优化的目标函数: max ⁡ π θ E π θ ( y ∣ x ) [ r ϕ ( x , y ) − β log ⁡ ∑ y π r e f exp ⁡ ( 1 β r ϕ ( x , y ) ) ⏟ f ( r ϕ , π r e f , β ) − β log ⁡ π θ ( y ∣ x ) π r e f ( y ∣ x ) ⏟ K L ] \max _{\pi_\theta} \mathbb{E}_{\pi_\theta(y \mid x)}[\underbrace{r_\phi(x, y)-\beta \log \sum_y \pi_{\mathrm{ref}} \exp \left(\frac{1}{\beta} r_\phi(x, y)\right)}_{f\left(r_\phi, \pi_{\mathrm{ref}}, \beta\right)}-\underbrace{\beta \log \frac{\pi_\theta(y \mid x)}{\pi_{\mathrm{ref}}(y \mid x)}}_{\mathrm{KL}}] πθmaxEπθ(yx)[f(rϕ,πref,β) rϕ(x,y)βlogyπrefexp(β1rϕ(x,y))KL βlogπref(yx)πθ(yx)]

实验结果分析:
(1)文中在多个数据集任务上进行对比实验(下图):

  • 使用偏好数据集 D = { x ( i ) , y w ( i ) , y l ( i ) } i = 1 N \mathcal{D}=\left\{x^{(i)}, y_w^{(i)}, y_l^{(i)}\right\}_{i=1}^N D={x(i),yw(i),yl(i)}i=1N
  • 左图(情感分类任务):在sentiment generation任务中,在所有的KL散度下,DPO都取得了最大的reward;
  • 右图(文本摘要任务):在DR summarization任务中,DPO也超过PPO(使用了GPT4进行评估),并且在不同的temperature下,鲁棒性也更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结果分析(下图):

  • 左图:在单轮对话任务中,采用GPT-4计算win rate,DPO在temperature=0.75-1.00时,均取得了最好的win rate
  • 右图:DPO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快的收敛速度,训练较为平稳;在不同temperature(实验分别取0.7和1.0)时DPO的胜率都是接近的,证明了DPO的可靠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微软的PPO实践

论文:Contrastive Post-train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on Data Curriculum
链接:https://arxiv.org/abs/2310.02263

核心:考虑到排序数据成本,他们直接默认GPT4 > ChatGPT > InstructGPT的效果顺序构造排序数据集,实验后得到以下结论:
(1)用DPO在 GPT4 vs InstructGPT 上训练的效果 > 直接在GPT-4数据精调的效果
(2)先在简单的pair上训练后,再在困难的pair上训练会有更好的效果

实验细节:
(1)训练参数:

  • model:llama-7b
  • deepspeed zero-3
  • temp=0.1

(2)实验结果:

  • 排序数据集使用GPT-4 vs. InstructGPT作为pair时效果最好(因为大部分gpt4生成的target都好于后者)
  • 用sft model训练DPO,比llama base model直接进行DPO效果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DPO、PPO、BPO区别

BPO实验结果:在 VicunaEval 上使用 GPT-4 进行自动评估,BPO 能够大幅提升 ChatGPT、Claude 等模型的人类偏好,并助力 llama2-13b 模型大幅超过 llama2-70b 的版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RLAIF模型

谷歌-RLAIF:Scal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k with AI Feadback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9.00267

[图片]

  • 核心:之前的是RLHF,这里将H(human)替换为AI给予reward;在Constitutional AI中就提出过RLAIF了(通过混合使用人类与AI偏好,组合Constitutional AI自我修正技术);deepmind贡献则是做实验比较RLAIF和RLHF在文本摘要任务的表现。
  • 解决的问题:收集高质量人类偏好标签的瓶颈问题。在 RLHF 中用于训练奖励模型的评分并不一定非要由人类提供,也可以使用 LLM(这里是 PaLM 2)生成。在人类评估者看来,用传统 RLHF 方法和 RLAIF 方法训练的模型得到的结果都差不多。

实验过程:
(1)通过LLM(实验直接使用了PaLM)对两个target按照一定的prompt确定所偏好的target(对应的prompt如下,few-sho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实验细节:

  • position bias:将两个target调换位置再判断一次,最后结果求平均值(经过LLM后得到的是target1和target2的概率)
  • 实验细节:labeling preference LLM=PaLM 2;temp=0,top-k的k=40
  • RL:使用reward model进行RL,RL没有使用复杂的PPO,而是使用更简单的A2C(Actor Critic)进行RL。

(3)实验结果:

  • 证明AI反馈的有效性,当比较RLAIF和RLHF摘要时,人类对两者都表示出相同的偏好。这意味着使用AI反馈进行训练可以达到与使用人类反馈相似的性能,从而为RLHF的可扩展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
  • 提供一个潜在的替代方案:RLAIF使用现成的LLM来标记偏好,而不是依赖人类。研究发现,RLAIF和RLHF在改进方面产生了类似的结果。具体来说,对于摘要任务,人类评估者在大约70%的情况下更喜欢RLAIF和RLHF的输出,而不是基线的有监督微调模型。
  • 3个评测指标:AI Labeler Alignment、Pairwise Accuracy、WinRa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ReST模型

论文:《Reinforced Self-Training (ReST) for Language Modeling》谷歌 deepmind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8.08998

核心:在之前人类对序列的偏好是使用学得的奖励函数来建模的。ReST 算法将典型 RL pipeline 的数据集增长(Grow)和策略改进(Improve)解耦成两个单独的离线阶段。避免了在线RL方法计算成本高、易受到攻击的问题

ReST优势:

  • 与在线 RL 相比,ReST 由于在 Improve step 中利用了 Grow step 的输出,因此计算负担大大减少;
  • 策略的质量不在受原始数据集质量的限制(如离线 RL),因为新的训练数据是从 Grow step 中经过采样得到的;
  • 检查数据质量并判断对齐变得更加容易,因为 Improve step 和 Grow step 这两个过程是解耦的;
  • ReST 简单、稳定,并且只有少量的超参数需要调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ReST能用于对齐 LLM 与人类偏好。ReST 使用一种采样方法来创建一个改进版数据集,然后在质量越来越高的子集上不断迭代训练,从而实现对奖励函数的微调。
  • ReST 的效率高于标准的在线 RLHF 方法(比如使用 PPO 的 RLHF),因为其能以离线方式生成训练数据集,但他们并未全面地比较这种方法与 InstructGPT 和 Llama 2 等中使用的标准 RLHF PPO 方法。

算法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Constitutional AI

论文:《Constitutional AI: Harmlessness from AI Feedback》
链接:https://arxiv.org/abs/2212.0807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RRHF模型

RRHF(Rank Responses to align Human Feedback)
论文:RRHF: Rank Responses to Align Language Models with Human Feedback without tears 阿里、清华 NeurIPS 2023
链接:https://arxiv.org/pdf/2304.05302.pdf
核心:在RM数据上优化LM,让chosen回答的概率大于rejected回答的概率。在计算句子的条件概率后加上一个ranking los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数据实验:尝试了不同的数据采样策略:

  • 直接用开源RM的数据
  • 用自己的模型生成response,用开源RM进行排序,做出新的RM数据
  • 循环执行2,类似强化的思维不断靠自身采样到更好的答案

最后的结论也比较符合直接,是3>2>1。

(六)ReMax模型

论文:ReMax: A Simpl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Method for Align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香港大学

核心:RL难点,将多步后的最终目标转为模型loss。传统RL中可能会导致学习不稳定,所以PPO中使用Actor-Critic网络(引入一个助教给模型的每一步打分)。作者提出用强化中的REINFORCE算法来代替PPO,去掉了Critic模型,但作者在实验中同样发现了梯度方差较大优化不稳定的问题,于是增加了一项bias来降低方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验效果:经过ReMax的1.3b模型超过了只经过sft的llama2-7b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七)RSO模型

论文:Statistical rejection sampling improves preference optimization

Reference

[1] Rafael Rafailov, Archit Sharma, Eric Mitchell, StefanoErmon, Christopher D Manning, and Chelsea Finn.2023. 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 Your language model is secretly a reward model.arXiv preprintarXiv:2305.18290
[2] DPO(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LLM的直接偏好优化. 笔记
[3] https://github.com/LAION-AI/Open-Assistant/discussions/3347
[4] DPO——RLHF 的替代之《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 Your Language Model is Secretly a Reward Model》论文阅读
[5] RLAIF细节分享&个人想法
[6] RLHF中的PPO算法原理及其实现
[7] InstructGPT pairwise logloss: https://arxiv.org/abs/2203.02155
[8] DPO: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 Your Language Model is Secretly a Reward Model
[9] RLAIF:Scal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k with AI Feadback
[10] BPO:灵活的 Prompt 对齐优化技术
[11] LLM成功不可或缺的基石:RLHF及其替代技术
[12] Reinforced Self-Training (ReST) for Language Modeling翻译
[13] 大规模语言模型人类反馈对齐–RLAIF
[14] 谷歌团队提出用AI反馈强化学习 (RLAIF) ,替代人类进行偏好标注,这会对AI研究产生什么影响
[15] 大规模语言模型从理论到实践.第六章.复旦大学
[16]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人大综述
[17] LLM Training: RLHF and Its Alternatives. SEBASTIAN RASCHKA, PHD
[18] Llama 2: Open Foundation and Fine-Tuned Chat Models:https://huggingface.co/papers/2307.09288#64c6961115bd12e5798b9e3f
[19] spinningup中文文档:https://spinningup.qiwihui.com/zh_CN/latest/
[20] RLHF中的「RL」是必需的吗?有人用二进制交叉熵直接微调LLM,效果更好
[21] RLHF的替代算法之DPO原理解析:从RLHF、Claude的RAILF到DPO、Zephyr
[22] DPO: 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训练目标推导
[23] 强化学习极简入门:通俗理解MDP、DP MC TC和Q学习、策略梯度、PPO
[24] KL-Divergence详解
[25] ChatGPT调研报告.哈工大实验室HIT-NLP
[26] 多 Agent 深度强化学习综述.《自动化学报》
[27] 一些RLHF的平替汇总
[28] Contrastive Post-train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on Data Curriculum: https://arxiv.org/abs/2310.02263
[29] 理解Rejection Sampling: https://gaolei786.github.io/statistics/reject.html
[30] DeepMind新研究:ReST让大模型与人类偏好对齐,比在线RLHF更有效
[31] 影响PPO算法性能的10个关键技巧(附PPO算法简洁Pytorch实现)
[32] 论文阅读-MOSS-RLHF:PPO
[33] https://github.com/GanjinZero/RRHF
[34] 论文阅读-MOSS-RLHF:PPO
[35] https://github.com/OpenLMLab/MOSS-RLHF
[36] 添加链接描述影响PPO算法性能的10个关键技巧(附PPO算法简洁Pytorch实现)
[37] DPO——RLHF 的替代之《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 Your Language Model is Secretly a Reward Model》论文阅读
[38] Llama 2:开源RHLF微调对话模型
[39] Secrets of RLHF in Large Language Models Part I: PPO
[40] 大模型训练的一些坑点和判断.包包
[41] Fine-tuning OpenAI GPT-3 using a custom reward model
[42] [NLP] LLM—<训练中文LLama2(五)>对SFT后的LLama2进行DPO训练
[43] 如何微调LLMs:DPO

基础:
[1] 强化学习极简入门:通俗理解MDP、DP MC TC和Q学习、策略梯度、PPO
[2] “StackLLaMA”: 用 RLHF 训练 LLaMA 的手把手教程.huggingface
[3] ChatGPT的RLHF:AI时代的“调速器”,让AI真正可用的关键
[4] 【他山之石】如何正确复现 Instruct GPT / RLHF?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inforcement_learning_from_human_feedback
[7] Training language models to follow instructions with human feedback(2022)
[8] InstructGPT论文解读.李响
[9] ChatGPT训练三阶段与RLHF的威力.oneflow

在 InstructGPT 论文之前的这四篇论文中找到PPO的相关数学细节:
(1) 《Asynchronous Methods for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引入了策略梯度方法来替代基于深度学习的强化学习中的 Q 学习。
(2) 《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 Algorithms》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改版近端策略的强化学习流程,其数据效率和可扩展性均优于上面的基础版策略优化算法。
(3) 《Fine-Tuning Language Models from Human Preferences》阐释了 PPO 的概念以及对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奖励学习,包括 KL 正则化,以防止策略偏离自然语言太远
(4) 《Learning to Summarize from Human Feedback》引入了现在常用的 RLHF 三步流程,后来的 InstructGPT 论文也使用了该流程。

Logo

旨在为数千万中国开发者提供一个无缝且高效的云端环境,以支持学习、使用和贡献开源项目。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