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HFSS和CST仿真,更能保证仿真的准确性

因为HFSS和CST的算法不一样,在HFSS上跑的仿真也许放到CST上跑可能就会不一样,但是也只是有些许差别,因此两者结合去跑去调才更能接近实际。

最近使用的都是HFSS去仿真天线模型,CST就比较少用,好像好久不写CST栏的博客了,因此我就把这篇文章放到CST栏下,同时回顾一下CST,温故而知新。

1.HFSS模型—>>>CST模型

1.HFSS模型导出
这里先在HFSS上打开一个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中模型(需要导出的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Modeler>>Expor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保存文件类型为sa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AT 类型选其中一个就行,这里一定注意不要选择版本太高,否则CST不能识别,导入失败(我的CST识别23.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就生成了一个sat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模型导入CST
打开CST,新建一个新的projec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菜单Modeling>>Import>>3D Files>>STE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打开后,就完成了HFSS模型导入到C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CST模型—>>>HFSS模型

1.CST模型导出
其实步骤是和HFSS一样的,这里先在CST上打开一个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中模型(需要导出的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菜单Modeling>>Export>>3D Files>>STE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保存文件类型就是st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模型导入HSFF
打开HFSS,新建一个新的projec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菜单Modeler>>Impor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就完成了CST模型导入到HFS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对HFSS导出到CST模型的仿真

前面已经从HFSS导出到CST得到模型,删去了多余的器件,只留下了辐射片、介质层和接地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设置单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设置工作环境参数
按照自己天线的工作频率范围设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置背景材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置边界条件,因为是天线,所以设置成add spa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模型参数修改
按照介质板所需材质设置,(这里我是21版本,低版本我记得是Change Material and Colo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为HFSS建模时天线辐射片和地用的是没有厚度平面,因此在CST中需要将他们转换成有厚度的导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此时平面已经变成了有厚度的导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样的去设置GN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时候就可以将辐射片和GND的平面删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都是有厚度的导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设置端口激励
选中端口平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端口就设置好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设置场监视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仿真设置
选择时域求解器,开始仿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ST仿真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FSS仿真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对比两个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存在些许差别,可能是HFSS使用的是SMA模拟端口仿真的原因,而CST用的是波端口。

最后我制作实物出来去测试时,发现测试结果和CST跑的差不多,反而是HFSS的不太准了,不过网上买的SMA接头,测试频率稍高一点的可能误差就大了,也说不准,反正如果两个都调好一些的话,制作出来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从CST导出的模型到HFSS上仿真的步骤我就不详细写了,反正HFSS应该都用多了,应该都会。

最后能用两个软件去验证的话还是尽量去用,减小误差,切近实际。

Logo

旨在为数千万中国开发者提供一个无缝且高效的云端环境,以支持学习、使用和贡献开源项目。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