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序运行一段时间后,突然挂掉,程序日志无任何异常记录

2.查看系统日志(/var/log/message)会发现是被系统杀死

   原因: Linux 内核根据应用程序的要求分配内存,通常来说应用程序分配了内存但是并没有实际全部使用,为了提高性能,这部分没用的内存可以留作它用,这部分内存是属于每个进程的,内核直接回收利用的话比较麻烦,所以内核采用一种过度分配内存(over-commit memory)的办法来间接利用这部分 “空闲” 的内存,提高整体内存的使用效率。一般来说这样做没有问题,但当大多数应用程序都消耗完自己的内存的时候麻烦就来了,因为这些应用程序的内存需求加起来超出了物理内存(包括 swap)的容量,内核(OOM killer)必须杀掉一些进程才能腾出空间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用银行的例子来讲可能更容易懂一些,部分人取钱的时候银行不怕,银行有足够的存款应付,当全国人民(或者绝大多数)都取钱而且每个人都想把自己钱取完的时候银行的麻烦就来了,银行实际上是没有这么多钱给大家取的。

内核检测到系统内存不足、挑选并杀掉某个进程的过程可以参考内核源代码 linux/mm/oom_kill.c,当系统内存不足的时候,out_of_memory() 被触发,然后调用 select_bad_process() 选择一个 “bad” 进程杀掉,如何判断和选择一个 “bad” 进程呢,总不能随机选吧?挑选的过程由 oom_badness() 决定,挑选的算法和想法都很简单很朴实:最 bad 的那个进程就是那个最占用内存的进程。

配置 OOM killer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内核参数来调整 OOM killer 的行为,避免系统在那里不停的杀进程。比如我们可以在触发 OOM 后立刻触发 kernel panic,kernel panic 10秒后自动重启系统。

复制代码

1 # sysctl -w vm.panic_on_oom=1
2 vm.panic_on_oom = 1
3 
4 # sysctl -w kernel.panic=10
5 kernel.panic = 10
6 
7 # echo "vm.panic_on_oom=1" >> /etc/sysctl.conf
8 # echo "kernel.panic=10" >> /etc/sysctl.conf

复制代码

 

从上面的 oom_kill.c 代码里可以看到 oom_badness() 给每个进程打分,根据 points 的高低来决定杀哪个进程,这个 points 可以根据 adj 调节,root 权限的进程通常被认为很重要,不应该被轻易杀掉,所以打分的时候可以得到 3% 的优惠(adj -= 30; 分数越低越不容易被杀掉)。我们可以在用户空间通过操作每个进程的 oom_adj 内核参数来决定哪些进程不这么容易被 OOM killer 选中杀掉。比如,如果不想 MySQL 进程被轻易杀掉的话可以找到 MySQL 运行的进程号后,调整 oom_score_adj 为 -15(注意 points 越小越不容易被杀):

1 # ps aux | grep mysqld
2 mysql    2196  1.6  2.1 623800 44876 ?        Ssl  09:42   0:00 /usr/sbin/mysqld
3 
4 # cat /proc/2196/oom_score_adj
5 0
6 # echo -15 > /proc/2196/oom_score_adj

当然,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完全关闭 OOM killer(不推荐用在生产环境):

1 # sysctl -w vm.overcommit_memory=2
2 
3 # echo "vm.overcommit_memory=2" >> /etc/sysctl.conf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