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在家闲来无事摆弄了一下Gentoo,以下是安装过程的一些记录。仅作为学习的笔记,有低级错误还望各位高人不吝指点。先谢过了

安装准备:

1)知识储备

①看了大半本的《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学习篇)》,初步认识了Linux的基本原理,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指令用法。附1.

②在虚拟机上安装了了CentOS5.1版本,算是对命令行方式的计算机操作有了感性的认识。

③暑假看过《计算机网络基础》,了解了基本的网络知识。

④通过相关书籍,网络,了解了开源的好处,接受了Linux资源共享的精神。

2)资源准备

①虚拟机:                             VMware® Workstation 9.0.0

②Minimal install CD:        install-x86-minimal-20121213.iso附2.

3)笔记本配置

电脑型号华硕 N53SV 笔记本电脑
操作系统 Windows 7 旗舰版 64位 ( DirectX 11 )

处理器 英特尔 Core i5-2410M @ 2.30GHz 双核
主板 华硕 N53SV (英特尔 HM65 芯片组)
内存 4 GB ( 尔必达 DDR3 1333MHz )
主硬盘 希捷 ST9640320AS ( 640 GB / 5400 转/分 )
显卡 Nvidia GeForce GT 540M ( 1023 MB / 华硕 )
显示器 三星 SEC5441 ( 15.3 英寸 )
光驱 松下 DVD-RAM UJ8A0ASW DVD刻录机
声卡 瑞昱 ALC269 @ 英特尔 6 Series Chipset 高保真音频
网卡 瑞昱 RTL8168E PCI-E Gigabit Ethernet NIC / 华硕

具体步骤:

(一)配置虚拟机

1)基本按照默认配置不变,Custom>Workstation 9.0>Install later>Other  Linux 2.6.x kernel>Location(视情况而定)>内存设为512M(默认为256M)>Network Type(NAT)>LSI Logic>Creat a new virtual disk>IDE(默认为SCSI)>硬盘大小(13GB)>...>Finish附3.

2) 设置CD/DVD(IDE)Connection>Use ISO image file>install-x86-minimal-20121213.iso所在位置

3)启动虚拟机

这里有一点点问题,网上有说法VMware默认的Bios第一启动项是HardDisk,要改成CD/DVD,通过按下F2的方式修改,但是我发现我的系统按下F2之后没有CD/DVD启动的选项,反而直接按下回车后默认启动项就是CD/DVD的,不知道是不是版本的问题。

启动完成之后系统是这样的状况


(二)准备磁盘

1)先测试一下网络是否连接正常,

#links http://www.gentoo.org  

显示出Gentoo官网,表明网络正常

2)硬盘分区&创建文件系统

这里使用的分区方案是官网提供的


具体的操作过程就不记录了,完成后如下:

#mke2fs /dev/sda1    
#mke2fs -j /dev/sda3 
#mkswap /dev/sda2  
#swapon /dev/sda2   
3)挂载
# mount /dev/sda3 /mnt/gentoo           
# mkdir /mnt/gentoo/boot                      
# mount /dev/sda1 /mnt/gentoo/boot  

完成上述过程,磁盘的准备基本完成,cd到新的根目录,
# /mnt/gentoo  
(三)安装Gentoo安装文件
1)网上说要检查一下当前时间,那就检查一下吧,不过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出现过问题,什么情况下回出现时间错误?
2)顺便就做了一点点改变,把PS1的值改了,让他显示绝对路径。
过程中又发现了一点点小问题,
上图所示,是默认的PS1值,不知道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不是八进制,看不懂~
3)下载&安装Stage Tarball
# links http://mirrors.163.com/gentoo/  
我选择的是releases/x86/autobuilds/stage3-i686-<release>.tar.bz2
# tar xvjpf stage3-*.tar.bz2  
解压完,就OK了
PS.本地虚拟光盘加载LiveCD据说也可以安装Stage,没试过,这里打个备注,下次回来再试下。
4)下载&安装Portage
回到刚才的连接,
# links http://mirrors.163.com/gentoo/  
从snapshots/选择最新的portage版本下载。
然后解压,
# tar xvjf /mnt/gentoo/portage-latest.tar.bz2 -C /mnt/gentoo/usr  
完成。
PS.这里其实有一点点理解上的问题的,为什么Stage 要放在根目录,也就是现在的 /mnt/gentoo,而portage要放在/mnt/gentoo/usr?
没学精,这里只是自己的一点感性猜测。纯属个人猜测,望明公指点。
——》》是不是可以这样子理解?stage当中的是具体的安装过程, 以及其他的,Gentoo提供的操作工具的源码即实现方式,而portage当中放的则是可执行文件,类似于快捷方式。当我们使用一个具体的程序时,先在portage当中索引,找到后再从stage当中调用具体源码。
5)配置编译选项
# nano -w /mnt/gentoo/etc/make.conf  
#CFLAGS="-O2 -march=core2 -pipe"  

//两个变量使用相同的设置   

//同时要注意一点,-march的参数要根据自己的CPU架构来确定,我的是Core i5  

//-O2,是大写的字母O,不是数字  

//http://gcc.gnu.org/onlinedocs/gcc-4.3.3/gcc/i386-and-x86_002d64-Options.html#i386-and-x86_002d64-Options   

#CXXFLAGS="${CFLAGS}"                   

参数的意义:

-O2:表示GCC编译时代码优化的等级,一共有五种:-O0、-O1、-O2、-O3和-Os。你只能在/etc/make.conf里面设置其中的一种。简单的说是,优化等级从-O0到-O3逐渐增加。官方推荐-O2~

-march:指定处理器的架构。

-pipe:-pipe是个安全而有趣的标记。它对代码生成毫无影响,但是可以加快编译过程。此标记指示编译器在不同编译时期使用pipe而不是临时文件。

再来指定安装软件的时候同时可以产生并行编译的数目:

# MAKEOPTS="-j2"  

数字建议为CPU数目+1.
好的,到这里编译选项配置基本完成。
(四)安装Gentoo基本系统
为了选择更快的镜像站点,安装手册上提示有工具可用:
//使用mirrorselect更新GENTOO_MIRRORS变量            
# mirrorselect -i -o >> /mnt/gentoo/etc/make.conf     
//使用mirrorselect选择rsync镜像站点     
# mirrorselect -i -r -o >> /mnt/gentoo/etc/make.conf  
PS.但是我的机子似乎没有这种效果~可以显示站点列表,但是按完OK选择之后在/mnt/gentoo/etc/make.conf里面仍然没有改变,最后只好自己手动输入。
最终我的/mnt/gentoo/etc/make.conf如下:


# cp -L /etc/resolv.conf /mnt/gentoo/etc/
//拷贝DNS信息到新的/etc目录
# mount -t proc none /mnt/gentoo/proc
# mount -o bind /dev /mnt/gentoo/dev
//挂载/proc和/dev
# chroot /mnt/gentoo /bin/bash
//改变根目录地址
# env-update
//创建新的环境变量
# source /etc/profile
//加载新的环境变量
# export PS1
注意:留个备注以后回来再看看这里,应该有许多概念性的东西现在还不是很懂的~
好的,到这里基本上就完成了Gentoo基本系统的安装了~也就是说,现在的环境就已经是自己创建的Gentoo,而不是livecd提供的临时环境了~当然,这个环境现在还比较简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个性化设置。
(五)配置Portage
1)更新portage树
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网上说要,那就让他更新一会吧。
# emerge --sync
//也不知道 --quite这个加速有没有效果,反正我没用
2)选择合适的Profile
#eselect profile list
//这样可以列出可用的profile版本
我的电脑如下:

不知道有没有改的必要,现在不是很懂,等以后再说吧。
# eselect profile set (相应序号)
注意:这里留下USE和locale.gen的配置不谈,以后有机会回来再看
(六)配置内核
接下来这个是大头,内容非常丰富,这里仅为手动配置内核做了笔记。
1)又是时区信息选择,没有China或者GMT+8类似的选项,我只好选了GMT,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 ls /usr/share/zoneinfo
# cp /usr/share/zoneinfo/GMT /etc/localtime
//因为找不到别的了,只好用GMT
2)安装源码
从官方提供的内核目录看来,还是默认介绍的gentoo-sources比较合适
# emerge gentoo-sources
源码版本
# ls -l /usr/src/linux

另外有一个lspci工具,需要先安装pciutils
# emerge pciutils
执行lspci之后我的系统显示:

但是看不懂,求指教
3)编译内核
当然,内核配置也是不懂的,坑爹的是,还全是英文,对照着网上的范例做了下修改。 附4.
接着就是编译内核
# make && make modules_install
然后把编译好的内核镜像复制到/boot下,取个名字叫 my_kernel
这里也不知道为什么编译好了之后的镜像会在这样的一个位置
# cp arch/i386/boot/bzImage /boot/my_kernel
4)添加内核模块
现在对模块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先不管,跳过
(七)配置系统
1)文件系统信息
根据(二)当中的磁盘分区方式,编辑/etc/fstab,完成之后如下:

2)网络信息
改个帅气的主机名

至于DNS和域名,因为是DHCP自动分配,就不动他了。
然后是配置网络,但是因为一点问题,还没搞定....晕~
3)安装系统工具
首先是系统维护的,因为现在能力有限,就略过吧~
然后是文件系统工具,也略过~
但是DHCP客户端是不能略过的,
# emerge dhcpcd
虚拟机上应该没什么用,但是也把PPPoE装上吧,
# emerge ppp
(八)配置引导程序
1)Framebuffer
不懂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当初编译内核的时候有没有启用这个什么VESA驱动,不管了~
2)Grub引导
对GRUB并不陌生,而在Gentoo下是这样安装的:
首先,安装Grub程序
# emerge grub
安装完GRUB,我们仍需要为其写一个配置文件,并将其安置到硬盘的主引导记录中,使它能自动引导您新创建的内核。
编辑配置文件:
# nano -w /boot/grub/grub.conf
// 默认选择哪个列表来引导。0表示第一个, 1表示第二个,以此类推。
default 0
//引导默认列表前等待多少秒
timeout 30
// 使用漂亮、“臃肿”的spalsh图像来增加一点趣味:)
// 如果您没有安装显卡,请将这行注释掉

splashimage=(hd0,0)/boot/grub/splash.xpm.gz

title Gentoo Linux 2.6.30-r5
// 内核镜像(或者操作系统)所在分区
root (hd0,0)
kernel /boot/kernel-2.6.30-gentoo-r5 root=/dev/sda3

title Gentoo Linux 2.6.30-r5 (rescue)
// 内核镜像(或者操作系统)所在分区
root (hd0,0)
kernel /boot/kernel-2.6.30-gentoo-r5 root=/dev/sda3 init=/bin/bb

// 接下来的四行只有在您与Windows系统进行双启动的情况下才需要。
// 本例中,windows系统位于/dev/sda6。

title Windows XP
rootnoverify (hd0,5)
makeactive
chainloader +1

修改之后的参数如下:

对了,上面/boot/kernel的名字要按照自己的做修改,后面一行,initrd  /boot/......可以不要
# grep -v rootfs /proc/mounts > /etc/mtab
执行grub-install
# grub-install --no-floppy /dev/sda
重启系统
# exit
cdimage ~# cd
cdimage ~# umount /mnt/gentoo/boot /mnt/gentoo/dev /mnt/gentoo/proc /mnt/gentoo
cdimage ~# reboot

然后就OK了~但是我这里又有问题了,umount说没有那几个项目,不知道为甚...不过重启过后,正常...第一次安装就到此结束了。有很多问题暴露出来了,望高人不吝留言指正, 菜鸟需要高飞^_^
Logo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