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ervice介绍

  1. Service可以看作是一组提供相同服务的Pod对外的访问接口。借助Service,应用可以方便地实现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
  2. service默认只支持4层负载均衡能力,没有7层功能。(可以通过Ingress实现)
  3. service的类型:
  • ClusterIP:默认值,k8s系统给service自动分配的虚拟IP,只能在集群内部访问。
  • NodePort:将Service通过指定的Node上的端口暴露给外部,访问任意一个NodeIP:nodePort都将路由到ClusterIP。
  • LoadBalancer:在 NodePort 的基础上,借助 cloud provider 创建一个外部的负载均衡器,并将请求转发到 - - :NodePort,此模式只能在云服务器上使用。
  • ExternalName:将服务通过 DNS CNAME 记录方式转发到指定的域名(通过 spec.externlName 设定)。

二、 实现方式

1.Service 是由 kube-proxy 组件,加上 iptables 来共同实现的.

2.kube-proxy 通过 iptables 处理 Service 的过程,需要在宿主机上设置相当多的 iptables 规则,如果宿主机有大量的Pod,不断刷新iptables规则,会消耗大量的CPU资源。

3.IPVS模式的service,可以使K8s集群支持更多量级的Pod。

1 开启kube-proxy的ipvs模式:

[root@server2 ~]# vim demo.yml
---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myservice
spec:
  selector:
    app: myapp
  ports:
  - protocol: TCP
    port: 80
    targetPort: 80

---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demo2
spec:
  replicas: 3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myapp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myapp
    spec:
      containers:
      - name: myapp
        image: myapp:v2
[root@server2 ~]# kubectl apply -f demo.yml
[root@server2 ~]# kubectl get sv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oot@server2 ~]# yum install -y ipvsadm    ## 所有节点安装
[root@server2 ~]# kubectl edit cm kube-proxy -n kube-system   //修改IPVS模式
## mode: "ipvs" 
[root@server2 ~]# kubectl get pod -n kube-system |grep kube-proxy | awk '{system("kubectl delete pod "$1" -n kube-system")}'
 //更新kube-proxy po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更新po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是否生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VS模式下,kube-proxy会在service创建后,在宿主机上添加一个虚拟网卡:kube-ipvs0,并分配service I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K8S/Kubernetes社区为您提供最前沿的新闻资讯和知识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