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原计划是去年9月份写的,一直拖到了现在。主要原因在于一直抽不出时间,其次对整个敏捷研发,包括现如今的devops也只是浅尝辄止,害怕误人子弟和广告嫌疑。笔者一方面作为敏捷研发的实践者,另一方面作为敏捷研发的受益者。站在这两层身份上,浅谈下TAPD和敏捷研发。

TAPD介绍

TAPD,是腾讯敏捷产品研发平台,强调敏捷迭代、小步快跑,使用范围包含腾讯和腾讯的合作伙伴。目前TAPD已开放SASS服务,助力业界提升团队研发效率。http://www.tapd.cn/

敏捷研发

最早接触软件研发方法论是在大学软件工程的课程上。老师给我们讲的是瀑布模型,毕业设计也是按照瀑布模型的方式完成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基本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这种开发模式对传统大型软件研发是很适用的。完善的开发流程,精细的设计,详尽的文档,角色各司其职,对软件质量和维护有很强的适应性。

毕业后,从事互联网工作,开始了敏捷研发的’熏陶‘。起初对这种方式有些排斥,经常开会(晨会,需求评审,测试用例)。需求经常变更。没有时间顾及代码质量。进入新项目时,需要看旧代码才能理解设计意图,看别人的代码更是一种煎熬。对开发人员来说,没有注释和文档的代码,真是一种煎熬。在紧凑的迭代周期中,代码设计也没法顾虑过多,反复的变更导致代码可读性差。

公司存在的目的是盈利,蛋糕只有这么大,快速占领市场才是王炸。敏捷研发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而言是更适应的。敏捷研发的核心在于快速迭代,拥抱变化。目标是让客户满意(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保证软件灵活度以适应极速变化的市场。通俗一点说,更快的适应市场,更好的赚钱。

产品比较

市场上,适合敏捷研发的产品大都使用过。国内的,TAPD、Teambition、Tower、Worktile,国际的Jira、Redmine。下文的比较无‘撕逼’之意,单纯为笔者使用感受。

Tower、Worktile,在大学期间用过,强调团队协作。从功能层面讲,比较适合小团队使用。UI特点,轻量级,单页应用,显示区域小。没有迭代的概念,需求是以任务的方式展现的。专业版具有视频通话功能,对小团队尤其适用。
这里写图片描述

Jira没实际使用过,不做评论,开发者为Atlassian。Git客户端工具SourceTree也是Atlassian开发的,很出名的SASS服务商。

Redmine,实习时使用过,强调问题缺陷(BUG)管理。UI特点:页面老旧、偏传统,多页应用。功能特点简单,直接,上手快。
这里写图片描述

Teambition,玩过一段时间。个人感觉功能介于Tower、TAPD之间。存在不同的版本,简单版本不包含需求、缺陷、迭代。简单版本以任务的形式展开,界面简洁,单页内即可完成全部操作。专业版本(收费)才具有需求、缺陷、迭代等敏捷研发的概念。

这里写图片描述
TAPD开放产品,包含两个解决方案-轻量协作和敏捷研发。轻量协作:对标Tower,功能特点为看板+云文档+企业微信集成,为满足小团队的协作需要。敏捷研发产品功能特点包含需求、迭代、缺陷、测试计划/用例、发布评审、看板等。整体UI特点:偏传统,多页应用。

TAPD特色

文档

支持个人文档,项目文档。文档支持在线思维导图、word、office全家桶。思维导图支持实时协作,支持转为需求。文档支持实时协作,支持markdown。曾经的公司使用Excel维护文档,无版本管理,无多人协作。在IM上互相转发,版本人工控制,效率低下。

工作流

工作流管理员可自由配置,支持自定义字段。很多人可能会问工作流是啥。举个例子,APP开发的过程通常为需求规划,开发,测试,发布。如果中间想增加UI设计,接口开发都是完美支持的。工作流流传过程都可配置化,流转字段全部支持自定义。给团队极大的灵活性。

WIKI

接口文档,曾被MediaWIKI支配过,其独特语法不忍直视。TAPD的wiki支持markdown,用了很爽。WIKi支持附件,与TAPD本身都互相打通。

连接器

TAPD支持第三方应用与TAPD的打通。企业微信(邮箱),GitLab,Genkins,SVN等。

长期维护

不用担心维护问题,不用担心文档。

始发于:http://gglinux.com/2018/03/25/tapd/ 转载请附带原文地址。

Logo

权威|前沿|技术|干货|国内首个API全生命周期开发者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