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公司是如何实施DevOps的?
原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13538?sort=created作者:刀把五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13538/answer/116474416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我是做DevOps这个领域的创业者,跟一些中
原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13538?sort=created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13538/answer/11647441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是做DevOps这个领域的创业者,跟一些中小互联网和传统IT公司都有过这方面的一些探讨。
现在对实施DevOps有想法的公司,多半都是业务发展还不错,在研发和运维上都比较大的压力的公司,希望通过引入DevOps来提升公司IT部门的总体运作效率,来支撑业务的发展速度。
关于DevOps对效率的提升,Puppet出过一份调研报告,算是比较成体系的。
中文版的报告链接在此:http://www.idcos.com/download/devops-report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大家在DevOps领域最关注的还是在工具层面。
下面是我跟这么多公司接触下来,大家使用比较多的工具:
1、监控工具
比较老牌的就是Zabbix,Nagios,用Zabbix的感觉是最多的。
国内的有小米开源的OpenFalcon。
这类监控工具一般是对服务器、服务(中间件,数据库)做一些常用指标的监控。
2、性能分析/APM工具
APM很多时候被认为是监控的一个细分领域。
但在现代复杂分布式系统架构下,APM工具往往更能准确、直接的帮助用户定位到性能瓶颈,比如哪一个URL访问慢、哪一个方法执行慢、哪一个SQL执行慢。
在以往要想拿到这些数据,往往得需要比较资深的架构师、DBA一起合作才能拿到这些数据,而定位瓶颈的效率往往还不太高。
现在通过APM工具能让普通技能的运维人员,也很高效的定位到这些深层的问题。
现在商用的APM工具不少,国外的有Newrelic,国内知名的就有听云、Oneapm、透视宝这些。
开源的也有Pinpoint(naver开源)、Zipkin(twitter开源)、CAT(大众点评开源).
3、批量+自动化运维工具
这里就比较多了,知名的有Puppet、Ansible、Chef、Saltstack这些。
这些在网上的资料也比较多,找比较新版本的官方文档看就行了。
Puppet和chef是比较早期的工具,受众面也很大,不过这两个工具基于ruby实现,现在要找到熟悉ruby的人来做这块的二次开发可不容易。
而ansible和saltstack则相对新生代一些,目前用户基数增长很快,基于python实现,要找做二次开发的人也相对容易的多。
4、集中日志分析工具
在一个服务器比较多的环境下,如何集中的管理和分析、查询日志,已经变成一个比较强的需求了。
想象一下,如果发生了某个错误,你还得一台台机器去翻日志文件,是不是很蛋疼。
在这个需求驱动下,就诞生了一些集中日志分析工具。
在开源领域,比较知名的就是ELK这一套工具了,涵盖了日志采集、上报、搜索、展现这一类基本需求,现在比较多的上规模的企业都用这个,网上资料也大把。
核心实现机制都是通过一些日志采集代理(类似Filebeat)去爬日志文件,将最新的部分提交到采集服务端,后端再对接搜索引擎,能支持很快速、准确的搜索即可。
有一个国内不怎么知名的Sentry日志收集服务,比较轻量级,本身是Python做的,与各种语言的日志框架做了非常好的集成,可以很方便的集中收集异常日志,并分配给对应的开发人员。
它在github上有10000多个star了,这在DevOps相关的软件里,都是排名非常靠前的了。
git的地址:GitHub - getsentry/sentry: Sentry is cross-platform crash reporting built with love
5、持续集成/发布工具
我接触的人都是用Jenkins的,没有用其他的,可能跟我所在的技术圈子有关。
集成打包的过程其实一般都比较简单,配好版本库和打包脚本就行。
但发布的过程就比较复杂,有些是全量发布,但也有非常多的IT团队采用增量发布。
这个方面如果想用工具,还是得先分析清楚现有的发布流程,手工情况下怎么做,哪些能通过自动化工具来完成。
最近两年的公有云推广比较迅速,很多新的服务器采购都被导入到云上去了。
现在主流的公有云都提供了比较完备的API,基于这些API也可以做一些针对基础资源的自动化操作,比如游戏行业的快速开服。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13538/answer/1450480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DevOps在移动应用开发中的应用,以 iOS 开发为例
DevOps 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img src="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5d3f69cbb4bf48cba644a39ccd631e7b.jpeg" data-rawwidth="1300" data-rawheight="12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66b9dd173926ac13d7449bcce5c3f87_r.jpg">Dev, QA, Ops 的交汇处我们认为就是 DevOps。 实际上说白了,DevOps 就是把产品开发过程中各部门交汇处的活给干了,让各部门都专注于干他们自己的活儿。
依稀记得,刚进公司的时候,每天工作的大头就是给 QA, TA, PM, Boss编译各种版本的包,真正写代码的时间寥寥无几 :(
<img src="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d897f425eb1c938424eecc610b4f388f.jpeg" data-rawwidth="252"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2">实际上,做过移动应用开发的都知道,iOS 需要很多版本,inHouse, Adhoc, AppStore, 以及QA还需要各种不同的环境来测试相对应的功能,TA(自动化测试)也要各种版本,每个开发还需要自己独立的分支版本交付QA测试等。
尤其是我们团队采用的是 scrum 开发模式,基本每两星期就是一个迭代,上述的工作非常繁琐,重复性又大,Dev基本上每天都在被逼着给build,QA,TA,PM又在着急的等着build,每个人都怨气满满。
<img src="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13c5fe2c7574a126c6895dd6145d574d.jpeg" data-rawwidth="264"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4">为了防止各方互相扔屎 :), 我们很快购买了一台 Mac Pro 作为编译服务器,在上面部署了Jenkins2.0。
V1.0 Jenkins Job只有几种类型,Inhouse,Adhoc,AppStore等几种最基本的Job
因为iOS不同的编译类型需要不同的证书,为了方便,我们把不同的证书打包成 diff 文件,
下图中这些不同后缀的Job 的配置中,会apply相对应的diff文件
<img src="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dd42844258e56419c59aad353e3a0dd1.pn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1829457d5fa49b12bd50f51a6b71a47_r.png">此时虽然各方已经不互相扔 shit 了,但还在互喷,主要问题在于Jenkins经常挂掉,而开发又没有及时去fixed。原因是在于我们的 App 集成了crash监控服务crittercism,它可以做到实时监控crash数据,汇报新的crash。但是开发每次都需要手动上传DSYM文件,很是麻烦。虽然我们用了Jenkins插件自动集成,不过Jenkins插件的支持很不好,经常在上传DSYM的时候GG。到了后面我们自己也忍不了了,就自己写了上传DSYM的脚本。
考虑到TA还需要自定义产品环境,App动态的版本号和 git commit 号等,我们就直接将所有的配置都用 python,shell 脚本实现,实现了基于Jenkins Job名字的自动化配置。
App编译结束后,我们会自动将生成的 IPA 包发布到所需要的渠道,我们使用HockeyApp自动发布和自动推送,而针对国内的网速,则是使用了http://fir.im .
还有针对Adhoc/App Store的上传TestFlight的神器,叫fastlane,其中Gym和Deliver两大神器结合使用最牛逼。可以全自动上传App Store,不仅傻瓜化好用,而且还带push notification功能。(该功能慎用,至于为什么自己去搜咯 :)
放出小部分脚本代码
#jenkins environment variable
jenkinsJOB_NAME = os.environ.get('JOB_NAME', '') ## MEANS This is running in jenkins ,not local
if jenkinsJOB_NAME:
#os.system("git reset --hard HEAD") #need run this in jenkins shell, otherwise will discard user's committed code
isInhouse = jenkinsJOB_NAME.lower().find("inhouse")
isHockeyApp = jenkinsJOB_NAME.lower().find("hockeyapp")
isAdhoc = jenkinsJOB_NAME.lower().find("adhoc")
isDevelopment = jenkinsJOB_NAME.lower().find("development")
isAppStore = jenkinsJOB_NAME.lower().find("appstore")
isTaXMN = jenkinsJOB_NAME.lower().find("ta-xmnlab")
经过好几次的升级之后,现在Jenkins Job基本都比较稳定了,如果某个开发需要提供自己所开发功能的build, 只需要 copy一份相对应的Job 配置, 改掉代码指向,就可以了,前后花费时间不超过 30s,甚至QA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自己手动触发Job编译自己需要的Build。从那以后,我明显能够感觉到漂亮的 QA妹子花在 Dev 单身狗身上的时间更少了,说好的天天喊我给Build的呢。
<img src="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651f989f04b69fe39a7f0b6a39e194aa.jpe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最后放一个小彩蛋,
<img src="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18708a6fc86e5cbc0e86cc18afef9da0.jpeg" data-rawwidth="210" data-rawheight="1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0">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img src="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98088126d6a2dd7f76f6de02c8758868.jpeg" data-rawwidth="216"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6">我们在Job的name 中加了一个 LED 的关键字,如果Job 编译成功了,绿灯,啥事也没有,但是,要是Job挂了,这个就会滴滴滴地响,你可以想象一下,在Jenkins上建几十个Job,然后让每个Job都挂掉,那真是蛙声一片。
不过这个还是得看个人需要吧,我们目前只有两个Job配置了这种高端货,并且只有失败的第一次会响三声。
来,赞一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13538/answer/1394544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DevOps一种概念、一种思想,很难界定说DevOps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向团队同事提起过“DevOps”这个单词。这个新型英语单词的发音/devɒps/,就算发音准确了,你还得跟别人再拼读一次D.E.V.O.P.S ;拼读完了,还得介绍它是Development Operations的简称;接下来还要跟他们介绍什么含义。这不但显得自己装逼,还卖概念卖理论搞得别人晕头转向,让别人不知道怎么回事。
日常中,一般沟通时,更多是用“自动化”这个词,自动化编译、自动化部署、自动化发布等等。对普通非技术类人员来说(比如游戏项目里的策划和美术),虽然还没听过DevOps这个概念,但其实已经应用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了。
实施
我对效率工具热爱,在开发的工具中处处追求自动化来提高生产力,这是前Unity游戏项目(2014-2015年)的一个DevOps工具链的尝试:
<img src="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85044a1906cd70d9de7d14b1faa5cc18.png" class="content_image">
查看大图:https://pic1.zhimg.com/v2-3670fc84c0a1c3215c7f8a1540c308cc.png
简单说下日常自动化流水线,
Redmine:任务的管理,工作的分配;由项目经历、游戏策划进行工作调度,在工作完成后,为任务标记上“待测试”,进入测试状态;在测试完成后,标记“已测试”,以维持基本的日常任务进度。
Subversion(SVN):作为团队开发的基础,各人的工作按照规范往上进行提交;包括程序、策划和美术工作成果,都往SVN版本库上传。
Jenkins:当SVN提交完成后,触发钩子,进行编译工作;(另有每晚凌晨定时)除编译工作以外,Jenkins还会承担各种有自动化需求的工作,如测试环境的部署。 它是开发、运维连接的核心桥梁。
私有云虚拟机:当Jenkins完成编译工作后,立刻在内网部署服务器并启动;
软件仓库:到这里已经验证提交的结果能正常运行了,将产物放到软件仓库归档;本质上它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http文件服务器,可以通过浏览器(如h5ai等插件)来查看和管理文件。
Supervisord:启动的服务器的进程管理;它有监控功能,能监视进程的健康状况。
ELK:ElasticSearch+LogStack+Kibana,日志的收集和查询;所有的游戏客户端日志,都会通过UDP的方式,上传到ELK日志系统。在日常第三方出现问题是,能通过该日志系统快速定位问题。
测试验收:回到Redmine,根据任务的内容,把它当做测试用例来测试;
Ansible:自动化配置、运维,从软件仓库获取软件,对多台机器进行批量部署;
FIR.im:部署外网,外网也可以体验到最新Demo;
至此一次成功的发布完成了,这种发布,每天都会进行无数次。任意环节失败了,会发送邮件进行预警,看是谁的锅。
老实说,其实最初使用Jenkins+Redmine+Ansible等工具链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DevOps”这个名堂,是后来才了解这个概念的。可以说,当时推行“自动化”这个出发点开始使用各种自动化工具的时候,已经逐渐的走上DevOps的路了。
改变
DevOps带给开发团队怎样的改变? 举一些刚入行的经历:
一个游戏项目里,有程序、策划、美术的分工。那时候,一个美术完成他们的场景编辑后,会用Unity打包一个Package,发给某一个策划;策划同学,收到这个Package,导入到Unity,然后整理场景格式,之后进行Asset Bundle导出,并进行SVN的提交。这时候程序同学,更新到SVN下来,发现Asset Bundle资源是错的,跟策划同学说;策划同学跑去跟美术同学说,美术同学修复;美术修复完了,再打Package,又给策划同学........(循环,一天过去了)。
经过一个月的开发,我们要发布新版本的IPA程序了,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编译过最终产品了,不知道编译是否顺利。这时候,老大一声下令,把SVN锁了,然后打开Unity,手工编译Xcode工程; 但是发现有一个依赖库问题,修复,再手工编译,又发现一个BUG,再重新来...........(循环,一天过去了)
要发布一个DEMO给外网的合作,一个熟悉Linux负责测试的同学,开始在Linux上手工进行编译,然后SSH上去服务器,上传服务器文件,执行各种命令,进行服务器的启动、停止。 哦,发现一个BUG,要马上改,改完了,重复之前说的步骤..........(循环,一天过去了)
如今看起来啼笑皆非的重复劳动力,当时是确确实实的存在的。入行之初我就对这些现象非常的震惊,我万万没想到做程序员的人居然是这个样子的。 这也是后来在主导的项目中引入了这些工具链,也算是DevOps的实施尝试吧。
是否引入DevOps思想或DevOps相关工具链,这对一个开发团队的影响是十分的深的,这不光体现在编译、运维,甚至还会影响开发人员的编程风格 —— DevOps思想强调自动化,而编程的过程中,一些重复累赘的代码也是应该通过自动化来解决的。
未来
在我看来,引入DevOps工具链可以节省成吨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 实施DevOps前,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其实每个工具,都可能需要一个特定的人来完成的,工作量分布下去,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了,很容易就让人在坑中度过漫长岁月。
跟之前相比,现阶段所整合实施工具就更多了,比如:
Docker、Zabbix、Sentry、Rundeck等等等。
在我看来,这个领域还有一个杀手级的应用程序可以发展,可以把这一切整合一起的,它应该是一个类似Jenkins这种任务流的产品,并比它更好用,更完善的GUI。个人之力无法实现,只能期待未来有这样的产品出现——也许,这个产品,就是人工智能的催化产物。
DevOps企业
与以前相比,这些工具链,也不一定事必躬亲,已经有很多的云计算企业有这方便的帮助了:
华为开发云
这类产品本身是非常好的,但要让这种思想让普通人都容易理解,才能让它们真正的普及、整合起来。 传播、布道是关键。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