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转自:http://www.pbdigg.net/show/23767.html

 

克克去了搜狐,在ChinaRen做产品经理,志宏、阔靖和姚禹老大留守新浪忙活着新浪空间,廷文似乎在西祠胡同,再加上我,当初新浪邮箱的哥几个,现在全在做“社区类产品”,今年的业界还真不是一般的热闹。

  Myspace的登录、Facebook的走红、校内的高调圈地、开心网的火爆、新浪空间的积极跟进,去年后半年开始整个行业市场就闹哄哄的,各色 “SNS”你方唱罢我登场,可折腾了一年也没整明白SNS这种影响力“不亚于互联网诞生(据说是业内某牛人语录)”的应用该怎么发展,怎么盈利。到目前我们看到的主流SNS依然停留在抄袭阶段,包括号称本地化很彻底的Myspace.cn。于是我纳闷了,放弃Myspace在美国的模式不是不可以,可怎么能抄抄Facebook,就说自己很彻底的本土化了呢?那只有一个结论了:所谓本土化,其实就是抄袭Facebook。

  罗川离职的时候有很多评论说这是因为Myspace.cn不敌校内,我和朋友开玩笑:Myspace.cn没做好,不是输给校内、开心这些 Facebook式的SNS,而是输给新浪了。朋友很不理解这和新浪有什么关系,那我们先来看看Myspace.com和Facebook有什么差异。



一、用户行为的差异

  Myspace.com至今依然是美国社区网站的No.1,在美国和欧洲都拥有大量用户,为数众多的音乐人以及娱乐圈人士在Myspace开设自己的个人主页,并在上边与自己的歌迷影迷交流,也因此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在Myspace你能看到他们最张扬的个性以及各种或流行或边缘的时尚元素,朋克、哥特、金属、hip hop风格的个人主页比比皆是。Myspace用户的好友从几十人到上万人不等,因为没有人介意好友列表里的家伙们是否全都认识,用户需要的是一个把自己个性展现到极致的舞台,有观众去欣赏就OK。

  而Facebook则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干净、简洁,没有任何多余的扰乱你视线的设计,你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个用户的个性——他们根本不想让你看到,因为你是陌生人。大多数Facebook用户都只和自己相识的人交流,分享照片、发起活动、或者在network谈论一下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也因此他们都很注重隐私保护,不太希望有陌生人侵入他们真实的朋友圈子。由于它的真实性备受好评,Facebook去年和前年的用户增长率高得惊人,远远超越 Myspace。虚拟的网络世界被Facebook瞬间拉回了真实,当你的视线从Myspace转移到Facebook时,仿佛置身于质朴的乡间小镇,四周全是亲朋好友,立刻远离了繁华都市的喧嚣和浮躁。

  产品无法改变用户需求,但用户会因为需求的改变而更换产品,Myspace和Facebook的用户行为之所以存在巨大差异,是因为使用这两个产品的用户有截然不同的两种需求。

二、用户需求的差异

  新浪博客在确定名人战略后,又致力于挖掘草根名博,并成功的推出了一批“草根明星”,Myspace的策略也是如此,因为有太多的人急于展现自己、获取认同。从Myspace用户动辄上千上万的好友数量可以看出,他们更关注的是“让更多人了解我”,而不是“了解其他人在做什么”。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数据,一个普通人一生最多只会与大约200人产生交流(点头打个招呼之类的不算交流;销售、公关、演艺界人士估计不在“普通人”之列。),也就是说当一个用户好友列表里超过200人时,他的需求就已经不是“交流”了。

 
  反观Facebook,在我使用它一年半之后,我的好友列表里只有27人,其中25个是新浪同事,都是“研究性质”加入Facebook的,我们从不在上边进行任何交流。换言之,我竟然只为了2个人,长期使用Facebook!!!而在我能看到的用户里,至今依然没发现谁的好友超过70人(我相信一定也有超过这个数量的,但这类人绝对是少数)。这一切都基于Facebook是以实名为前提,并且是从校园里起步的。我在里边的好友都是我真实生活中的朋友,我关注他们的行为和状态,并期待与他们分享一些共同的话题。很明显,在这个圈子里用户不需要费劲的展示自己,因为他们早已彼此熟识,他们需要的是“看看我的朋友们都在干嘛”。

  成功的产品一定都是成功的满足了用户需求的,作为美国社交网站排名1,2的巨头,他们在满足各自用户的需求上又有什么样的差异呢?

三、产品设计的差异

  为了尽可能的让用户展示自己,Myspace不遗余力的在用户个人主页上花费时间,日志、照片、音乐视频,虽然Web的表现形式有限,但允许用户自写 CSS制作个人主页还是极大的满足了用户对个性的追求,大量的主页模板也让不懂CSS技术的用户有了“专业能力”——让个人主页耳目一新,只在弹指一挥间。用户的管理中心页(Home页)也随处可见系统推送的用户和热点话题,这是在告诉用户:你也有可能出现在别人的Home页里,只要你懂得经营自己!而所谓经营,就是“多写文章、多传照片音乐、选择漂亮模板,总之,让你的主页多姿多彩”,因为除了这些,在用户个人主页上你也看不到其他的什么东西了(会关注陌生人留言板的人非常少)。

  如果说Myspace用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个人主页(Profile页),那么Facebook用户的注意力则全被Feed吸引到了Home 页,强大的Feed系统让用户只需要停留在这里就能知道好友们最近做过些什么,通过Feed你可以直接进入你最感兴趣的页面,可能是好友的一篇文章、一张照片,也可能是network里一篇你感兴趣的话题,无论如何,你都绝不会去到一个你不感兴趣的地方。

  这里只选择了两个产品比较特色的设计来做比较,更多细节就不赘述了,我想写到这里应该足够给出一个总结性的结论了。

  用户需求指导产品设计,产品设计又加深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其实一对比就能够看出,Facebook并没有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内容交流环境,无论是 blog还是group功能都很简单,在整体中的地位也被弱化。因为他们希望为用户提供的是一个维护关系的工具,用户确实也把它当作工具使用,更多的交流都在线下完成了,而不会放到线上来做。

  Myspace为用户提供的则是一个个人媒体,彼此陌生的“好友们”以内容为主线进行各种方式的线上交流。这和新浪博客提供的服务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可面对那么牛逼的竞争对手,Myspace.cn居然把目光锁定在提供截然不同服务的Facebook类网站……刘翔跑110栏如果眼中的对手不是罗伯斯而是姚明,他能赢才怪!

  一直想记录一下研究社区类产品时产生的各种想法,今天就算开个头吧,尝试完成“社区系列”的分析文章。下一篇应该聊聊国内产品,因为写到这里我才发现,分析Myspace和Facebook的文章实在太多,可我们真正关注的还是自己身边的那点事——中国互联网。

 

Logo

瓜分20万奖金 获得内推名额 丰厚实物奖励 易参与易上手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