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接口请求
在做项目的时候,我们平常会对接口api进行一些封装。今天来教给大家一些简单的封装接口的方法。一.request.js文件夹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utils/request.js封装自己的api。// 1.导入axiosimport axios from "axios";// 2.创建axios副本const _axios = axios.create({baseURL: process.env.VUE
在做项目的时候,我们平常会对接口api进行一些封装。今天来教给大家一些简单的封装接口的方法。
一.request.js文件夹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utils/request.js封装自己的api。
// 1.导入axios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 2.创建axios副本
const _axios = axios.create({
baseURL: process.env.VUE_APP_BASE_API,
});
// 3.请求拦截器
_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
(config) => {
return config;
},
(error) => {
console.log(error, "请求失败之后的结果");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
// 4.响应拦截器
_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
(res) => {
if (res.data.success) {
return res.data;
} else {
// 错误的提示信息
return Promise.reject(res.data.message);
}
},
(error) => {
//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return error, "响应失败的结果";
}
);
// 5.暴露出去
export default _axios;
分析步骤:
1.导入了axios
2.深拷贝了一份,并且能够配置基地址
后面了两个拦截器我要重点进行剖析了。
拦截器是固定的写法。
3.然后暴露出去。
二.测试接口,如果要调用一个登录的接口
import request from "./request";
// 登录
export function sysLogin(data) {
return request({
url: "/sys/login",
method: "POST",
data,
});
}
分析步骤:
导入配置好的api文件
然后配置好信息
如请求的地址:
请求的方法:
请求的参数:
三.遇到跨域的问题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以前的文章也有讲过,跨域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四.开始调用接口
代码:
<template>
<div class="">
<form>
账号: <input type="text" v-model="from.mobile" /> 密码:<input
type="password"
v-model="from.password"
/>
</form>
<button @click="fn">点击登录</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sysLogin } from "./api/login";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from: {
mobile: "13800000002",
password: "123456",
},
};
},
created() {
alert(process.env.VUE_APP_BASE_API, "我是基地址");
},
name: "",
methods: {
async fn() {
const res = await sysLogin(this.from);
console.log(res);
},
},
};
</script>
<style scoped>
button {
width: 200px;
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margin: 300px auto;
}
</style>
解析:既然是默认导出的,那么肯定是要默认导入,千万要加上{},名字也不要随便更改,如果要更改需要加上as关键字后面接上自己要更改的名字。
好了,那么我们愉快地来调用接口吧
这样我们就成功地调用了一个接口了。
在阐述拦截器之间,分析一下一个请求的过程。
也就是请求还没到服务器的时候会进行一次拦截。
数据还没到客户端的时候又会进行一次拦截。
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些响应的操作。
五.可以在拦截器里面进行的操作
还是上面封装的api不做任何改变。
请求拦截:
_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
(config) => {
console.log(config, "请求之前的一些东西");
return config;
},
(error) => {
// 对请求错误做些什么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
点击按钮打印config这个参数的结果是:
可以看出这里里面包含了请求的信息。我们可以做一些操作。
在发送请求之前携带token。判断toekn是否过期。
响应拦截:
_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
(res) => {
console.log(res, "响应之前的一些东西");
if (res.data.success) {
return res.data;
} else {
return Promise.reject(res.data.message);
}
},
(error) => {
//对响应错误做什么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
res,就是响应回来的一些数据,我们可以做一些判断,如果成功就进行一层解析以res.data的形式传递过去,如果失败就错一个失败的统一错误处理。
然后分析一下两个错误
在请求之前会携带东西,如果出现错误也要给用户一些相应的提示信息。
例如
代码:
_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
(res) => {
alert("响应成功");
if (res.data.success) {
return res.data;
} else {
return Promise.reject(res.data.message);
}
},
(error) => {
// 响应失败的提示语
return alert(error);
}
);
这是响应错误给出的提示。
请求错误也应该给出一定的提示。
总结:
在发送一个请求的时候,具体的流程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