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摘要

本文阐述 Linux 中的文件系统部分,源代码来自基于 IA32 的 2.4.20 内核。总体上说 Linux

下的文件系统主要可分为三大块:一是上层的文件系统的系统调用,二是虚拟文件系统 VFS(Virtual Filesystem

Switch),三是挂载到 VFS 中的各实际文件系统,例如 ext2,jffs 等。本文侧重于通过具体的代码分析来解释 Linux 内核中

VFS 的内在机制,在这过程中会涉及到上层文件系统调用和下层实际文件系统的如何挂载。文章试图从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来解释 Linux 下的 VFS

文件系统机制,所以在叙述中更侧重于整个模块的主脉络,而不拘泥于细节,同时配有若干张插图,以帮助读者理解。

相对来说,VFS

部分的代码比较繁琐复杂,希望读者在阅读完本文之后,能对 Linux 下的 VFS

整体运作机制有个清楚的理解。建议读者在阅读本文前,先尝试着自己阅读一下文件系统的源代码,以便建立起 Linux

下文件系统最基本的概念,比如至少应熟悉 super block, dentry, inode,vfsmount

等数据结构所表示的意义,这样再来阅读本文以便加深理解。

2. VFS 概述

VFS 是一种软件机制,也许称它为 Linux

的文件系统管理者更确切点,与它相关的数据结构只存在于物理内存当中。所以在每次系统初始化期间,Linux 都首先要在内存当中构造一棵 VFS

的目录树(在 Linux 的源代码里称之为 namespace),实际上便是在内存中建立相应的数据结构。VFS 目录树在 Linux

的文件系统模块中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希望读者不要将其与实际文件系统目录树混淆,在笔者看来,VFS

中的各目录其主要用途是用来提供实际文件系统的挂载点,当然在 VFS

中也会涉及到文件级的操作,本文不阐述这种情况。下文提到目录树或目录,如果不特别说明,均指 VFS 的目录树或目录。图 1

是一种可能的目录树在内存中的影像:

图 1:VFS 目录树结构

3. 文件系统的注册

这里的文件系统是指可能会被挂载到目录树中的各个实际文件系统,所谓实际文件系统,即是指VFS

中的实际操作最终要通过它们来完成而已,并不意味着它们一定要存在于某种特定的存储设备上。比如在笔者的 Linux 机器下就注册有

"rootfs"、"proc"、"ext2"、"sockfs" 等十几种文件系统。

3.1 数据结构

在 Linux 源代码中,每种实际的文件系统用以下的数据结构表示:

struct file_system_type {

const char *name;

int fs_flags;

struct super_block *(*read_super) (struct super_bloc

Logo

瓜分20万奖金 获得内推名额 丰厚实物奖励 易参与易上手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