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张图形,即可对IPD体系的顶层设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获得齐全的产出团队设置、大致的团队内运作和团队间协同。

IPD概念模型——再提“四四四”模型

第一张是研发管理的“四四四”模型,可参考之前的笔记《IPD——从战略到执行的全面研发管理体系》,介绍了IPD的总体架构,四大产出团队、四大产出流程、四大支撑体系。

 

研发的运作首先要划分职能,确定好都需要做哪些事儿,把这些事儿从最顶层做个切割,并把这些事情分派到团队,就形成了四大产出团队。

团队做事要有规矩,内部有序,外部通畅,不然就乱套了,这就需要流程,每个团队内部的主干流程(按阶段组织的顶层流程),就形成了四大支撑流程。

产出团队要能够心无旁骛的专注于核心职责,非核心职责就要外包出去,这些工作外包给了支撑体系,就是这里的四大支撑体系。

IPD的实例化——正确的规划顺序事半功倍

这个“四四四”模型是个顶层的概念设计,是个指导框架,只靠这一张框架图是无法让研发有序运作起来的,IPD模型实际是个三维立体结构,要从横向、纵向、竖向三个不同维度来综合理解,三维立体的组织结构请参考之前的文章《向世界上最复杂组织学习组织治理》。

  • IPD竖向:因为某个具体任务性质而组建的阶段性虚拟组织,这些组织通常是跨部门的,并不是实际存在的物理部门,比如IPMT、PDT等。
  • IPD纵向:把竖向的虚拟组织按照管理/汇报/支撑关系做顶层分解,排好顺序,规划好工作流接口(输入输出关系和内容),任务从产出层面总体跑通。
  • IPD横向:竖向任务分解为需要的横向专业支撑,从负责各专业(包括技术和非技术)方面的物理部门获得人力和其他资源和支持,在每个竖向虚拟组织内部跑通。

全面的研发管理,实际上竖向的跨部门虚拟组织,比概念图中的要多得多,有序运作也并不是看上去这么简单。因此,实际设计出来的IPD应用体系比概念图要复杂得多,在IPD本身的设计上,就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来规避混乱、重叠、遗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第一步:竖向规划,按产出任务的性质规划产出团队谱系。

先把产出任务按性质划分(工作职责,如产品规划 、产品开发、技术开发等),同类性质的任务可以整合到一起,分配给同一个虚拟组织,任务都有地方安排,产出团队也就规划好了。

下面是一个很全面的按竖向产出任务划分的竖向组织的结构图,具体应用时根据组织需要和现实情况,可以将某些功能合并到一个组织,比如:

  • 只有一条产品线时IRB和IPMT可以合并。
  • 单产品开发时,PDT和TDT可以合并,但技术管理还是要适当做起来。
  • 没有专门的市场规划岗位,PMT的职责可以就近落地到最接近市场和客户的部门或岗位。

无论如何,集体决策组织都是必要的,首先是可以比一人决策更客观合理,同时可以规避一人决策吃不准时的不敢决策和拖延决策,错过最佳启动时机。

 

(2)第二步:纵向规划,按管理/汇报/支撑/协同关系规划产出团队间工作流。

可以参考“四四四”模型,就是各层级间的接口关系,通用完整的产出团队层级关系参考如上的“产出团队组织结构通用框架图”。

(3)第三步:横向规划,产出团队资源来源的专业物理组织对应,以及产出团队内部工作流。

产出团队内部流程如“四四四”模型中的产品开发流程、平台开发流程和技术开发流程。虚拟的产出团队和物理的资源团队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矩阵表的方式来规划展示,物理团队一般按专业设置,比如研发、生产、供应链、财务、质量等,产出团队需要的专业资源从对应实体组织中获得。

 

第二、三部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流程设计,流程设计要从主干到分支分层来搞,一股脑的搅和在一起,负责流程制定的人乱套,执行的人更搞不清楚。网上很好的案例可以参考XXX公司产品IPD流程指南

 

 

Logo

旨在为数千万中国开发者提供一个无缝且高效的云端环境,以支持学习、使用和贡献开源项目。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