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头ttl_tcp/ip协议具体有几层协议作用是什么
总结有福利需要C/C++,Linux,golang,Nginx,ZeroMQ,MySQL,Redis,fastdfs,MongoDB,ZK,流媒体,CDN,P2P,K8S,Docker,TCP/IP,协程,DPDK,嵌入式 等。。。资料的关注+私信免费领取tcp/ip协议具体有几层协议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IP(Internetworking
总结有福利
需要C/C++,Linux,golang,Nginx,ZeroMQ,MySQL,Redis,fastdfs,MongoDB,ZK,流媒体,CDN,P2P,K8S,Docker,TCP/IP,协程,DPDK,嵌入式 等。。。资料的关注+私信免费领取
tcp/ip协议具体有几层协议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网间网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各有什么功能?
传输控制协议
一、传输控制协议TCP:
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将应用层的数据流分割成报文段并发送给目标节点的TCP层
数据包都有序号,即Seq Number,对方收到则发送ACK确认,未收到则重传
使用校验和来校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有误
二、TCP报文段详解:
TCP报文是TCP层传输的数据单元,也叫报文段。
1、端口号:用来标识同一台计算机的不同的应用进程。
1)源端口:源端口和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报文的返回地址。
2)目的端口:端口指明接收方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接口。
TCP报头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同IP数据报中的源IP与目的IP唯一确定一条TCP连接。
2、序号和确认号:是TCP可靠传输的关键部分。序号是本报文段发送的数据组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在TCP传送的流中,每一个字节一个序号。e.g.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300,此报文段数据部分共有100字节,则下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400。所以序号确保了TCP传输的有序性。确认号,即ACK,指明下一个期待收到的字节序号,表明该序号之前的所有数据已经正确无误的收到。确认号只有当ACK标志为1时才有效。比如建立连接时,SYN报文的ACK标志位为0。
3、数据偏移/首部长度:4bits。由于首部可能含有可选项内容,因此TCP报头的长度是不确定的,报头不包含任何任选字段则长度为20字节,4位首部长度字段所能表示的最大值为1111,转化为10进制为15,15*32/8 = 60,故报头最大长度为60字节。首部长度也叫数据偏移,是因为首部长度实际上指示了数据区在报文段中的起始偏移值。
4、保留:为将来定义新的用途保留,现在一般置0。
5、控制位:URG ACK PSH RST SYN FIN,共6个,每一个标志位表示一个控制功能。
1)URG:紧急指针标志,为1时表示紧急指针有效,为0则忽略紧急指针。
2)ACK:确认序号标志,为1时表示确认号有效,为0表示报文中不含确认信息,忽略确认号字段。
3)PSH:push标志,为1表示是带有push标志的数据,指示接收方在接收到该报文段以后,应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程序,而不是在缓冲区排队。
4)RST:重置连接标志,用于重置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而出现错误的连接。或者用于拒绝非法的报文段和拒绝连接请求。
5)SYN:同步序号,用于建立连接过程,在连接请求中,SYN=1和ACK=0表示该数据段没有使用捎带的确认域,而连接应答捎带一个确认,即SYN=1和ACK=1。
6)FIN:finish标志,用于释放连接,为1时表示发送方已经没有数据发送了,即关闭本方数据流。
6、窗口:滑动窗口大小,用来告知发送端接受端的缓存大小,以此控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从而达到流量控制。窗口大小时一个16bit字段,因而窗口大小最大为65535。
7、校验和:奇偶校验,此校验和是对整个的 TCP 报文段,包括 TCP 头部和 TCP 数据,以 16 位字进行计算所得。由发送端计算和存储,并由接收端进行验证。
8、紧急指针:只有当 URG 标志置 1 时紧急指针才有效。紧急指针是一个正的偏移量,和顺序号字段中的值相加表示紧急数据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TCP 的紧急方式是发送端向另一端发送紧急数据的一种方式。
9、选项和填充:最常见的可选字段是最长报文大小,又称为MSS(Maximum Segment Size),每个连接方通常都在通信的第一个报文段(为建立连接而设置SYN标志为1的那个段)中指明这个选项,它表示本端所能接受的最大报文段的长度。选项长度不一定是32位的整数倍,所以要加填充位,即在这个字段中加入额外的零,以保证TCP头是32的整数倍。
10、数据部分: TCP 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是可选的。在一个连接建立和一个连接终止时,双方交换的报文段仅有 TCP 首部。如果一方没有数据要发送,也使用没有任何数据的首部来确认收到的数据。在处理超时的许多情况中,也会发送不带任何数据的报文段。
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网间网协议
IP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IP头部信息。IP头部信息出现在每个IP数据报中,用于指定IP通信的源端IP地址、目的端IP地址,指导IP分片和重组,以及指定部分通信行为。
IP数据报的路由和转发。IP数据报的路由和转发发生在除目标机器之外的所有主机和路由器上。它们决定数据报是否应该转发以及如何转发。
一、IP服务的特点
IP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动力,它为上层协议提供无状态、无连接、不可靠的服务。
无状态是指IP通信双方不同步传输数据的状态信息,因此所有IP数据报的发送、传输和接收都是相互独立、没有上下文关系的。这种服务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处理乱序和重复的IP数据报。面向连接的协议,比如TCP协议,能够自己处理乱序的、重复的报文段,它递交给上层协议的内容绝对是有序的、正确的。无状态服务的优点也很明显:简单、高效。我们无需为保持通信的状态而分配一些内核资源,也无需每次传输数据时都携带状态信息。
无连接是指IP通信双方都不长久地维持对方的任何信息。这样上层协议每次发送数据的时候,都必须明确指定对方的IP地址。
不可靠是指IP协议不能保证IP数据报准确地到达接收端,它只是承诺尽最大努力。很多情况都可以导致IP数据报发送失败。比如,某个中转路由器发现IP数据报在网络上存活地时间太长,那么它将丢弃该报文,并返回一个ICMP错误消息给发送端。因此,使用IP服务地上层协议需要自己实现数据确认、超时重传等机制以达到可靠传输的目的。
二、IPv4头部结构
IPv4的头部结构如下所示,其长度通常为20个字节,除非含有可变长的选项部分。
4位版本号指定IP协议的版本。对于IPv4来说,其值是4.其他IPv4的扩展版本(如SIP协议和PIP协议),则具有不同的版本号。
4位头部长度标识该IP头部有多少个32bit字(4字节)。因为4位最大能表示15,所以IP头部最长是60字节。
8位服务类型包括一个3位的优先权字段,4位的TOS字段和1位的保留字段(必须置0)。4位的TOS字段分别表示:最小延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和最小费用。其中最多有一个能置位1,应用程序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它。比如像ssh和telnet这样的登陆程序需要的是最小延时服务,而文件传输程序ftp则需要最大吞吐量的服务。
16位总长度是指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因此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但由于MTU的限制,长度超过MTU的数据报都将被分片传输,所以实际传输的IP数据报的长度都远远没有达到最大值。
16位标识唯一地标识主机发送地每一个数据报。其初始值由系统随机生成,没发送一个数据报,其值就加1.该值在数据报分片时被复制到每个分片中,因此同一个数据报地所有分片都具有相同地标识。
3位标志字段地第一位保留。第二位表示"禁止分片"。如果设置了这个位,IP模块将不对数据报进行分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IP数据报长度超过MTU的话,IP模块将丢弃该数据报并返回一个ICMP差错报文。第三位表示“更多分片”。除了数据报的最后一个分片外,其他分片都要把它置1。
13位分片偏移是分片相对原始IP数据报开始处(仅指数据部分)的偏移。实际的偏移值是该值左移3位(乘8)后得到的。由于这个原因,除了最后一个IP分片外,每个IP分片的数据部分的长度必须是8的整数倍(这样才能保证后面的IP分片拥有一个合适的偏移量)。
8位生存时间(TTL)是数据报到达目的地之前允许经过的路由器跳数。TTL值被发送端设置(常见值位64)。数据报在转发过程中每经过一个路由,该值就被路由器减1。当TTL值减为0时,路由器将丢弃数据报,并向源端发送一个ICMP差错报文。TTL值可以防止数据报陷入路由循环。
8位协议用来区分上层协议,/etc/protocols文件定义了所有上层协议对应的protocol字段的数值。其中ICMP是1,TCP是6,UDP是17。
16位头部校验和由发送端填充,接收端对其使用CRC算法以检验IP数据报头部在传输过程中是否损坏。
32位的源端IP地址和目的端IP地址用来标识数据报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地址在整个数据报的传递过程中保持不变,而不论它中间经过多少个中转路由器。
IPv4最后一个选项字段是可变长的可选信息。这部分最多包含40个字节,因为IP头部最长是60字节(其中还包含前面讨论的20字节的固定部分)。可用的IP选项包括:
1、记录路由,告诉数据报途径的所有路由器都将自己的IP地址填入IP头部的选项部分,这样就可以跟踪数据报的传递路径。
2、时间戳,告诉每个路由器都将数据报被转发的时间填入IP头部的选项部分,这样就可以测量途径路由之间数据报传输时间。
3、松散源路由选择,指定一个路由器IP地址列表,数据报发送过程必须经过其中所有的路由器。
4、严格源路由选择,和松散源路由选择类似,不过数据报只能经过被指定的路由器。
三、IP分片
前文提到过,当IP数据报的长度超过帧的MTU时,它将被分片传输。分片可能发生在发送端,也可能发生在中转路由器上,而且可能在传输过程中多次分片,但只有在最终的目标机器上,这些分片才会被内核中的IP模块重新组装。
IP头部中的如下三个字段给IP的分片和重组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数据报标识、标志和片偏移。一个IP数据报的每个分片都具有自己的IP头部,它们具有相同的标识值,但具有不同的片偏移。并且除了最后一个分片外,其他分片都将设置MF标志。此外,每个分片的IP头部的总长度字段将被设置位该分片的长度。
以太网帧的MTU时1500字节,因此它携带的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最多是1480字节(IP头部占用20字节)。考虑用IP数据报封装一个长度为1481字节的ICMP报文(包括8字节的ICMP头部,所以其数据部分长度为1473字节),则该数据报在使用以太网帧传输时必须被分片,如下:
上图中,长度为1501字节的IP数据被拆分成两个IP分片,第一个IP分片长度为1500字节,第二个IP分片的长度为21个字节。每个IP分片都包含自己的IP头部(20字节),且第一个IP分片的IP头部设置了MF标志,而第二个IP分片的IP头部则没有设置该标志,因为它已经是最后一个分片了。原始IP数据报中的ICMP头部内容被完整地复制到了第一个IP分片中。第二个IP分片不包含ICMP头部信息,因为IP模块重组该ICMP报文地时候只需要一份ICMP头部信息,重复传送这个信息没有任何益处。1473字节地ICMP报文数据的前1472字节被IP模块复制到第一个IP分片中,使其总长度为1500字节,从而满足MTU的要求;而多出最后1字节则被复制到第二个IP分片中。
需要指出的是,ICMP报文的头部长度取决于报文的类型,其变化范围很大,上图以8字节为例。
四、IP路由
IP协议的一个核心任务是数据报的路由,即决定发送数据报到目标机器的路径。
1、IP模块工作流程
从右往左分析上图,当IP模块接收到来自数据链路层的IP数据报是,它首先对该数据报的头部做CRC校验,确认无误之后就分析其头部的具体信息。
如果该IP数据报的头部设置了源站选路选项(松散源路由选择或严格源路由选择),则IP模块调用数据报转发子模块来处理该数据报。如果该IP数据报的头部中目标IP地址是本机的某个IP地址,或者是广播地址,即该数据是发送给本机的,则IP模块就根据数据报头部中的协议字段来决定将它派发给哪个上层应用。如果IP模块发现这个数据报不是发送给本机的,则也调用数据报转发子模块来处理该数据报。
数据报转发子模块将首先检测系统是否允许转发,如果不允许,IP模块就将数据报丢弃。如果允许,数据报转发子模块将对该数据报执行一些操作,然后将它交给IP数据报输出子模块。
IP数据报应该发送至哪个下一跳路由(或者目标主机),以及经过哪个网卡来发送,就是IP路由过程,即图中“计算下一跳路由”子模块。IP模块实现数据报路由的核心数据结构是路由表。这个表按照数据报的目标IP地址分类,同一类型的IP数据报将被发往相同的下一跳路由器(或者目标主机)。
IP输出队列中存放的是所有等待发送的IP数据报,其中除了需要转发的IP数据报外,还包括封装了本机上层数据(ICMP报文、TCP报文和UDP数据报)的IP数据报。
图中的虚线箭头显示了路由表更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指通过路由协议 或者route命令调整路由表,使之更适应最新的网络拓扑结构,成为IP路由策略。
2、路由机制
首先,我们熟悉以下路由表的内容:
路由器是如何按照IP地址分类的呢?或者说给定数据报的目标IP地址,它将匹配路由表中的哪一项呢?这就是IP的路由机制,分为3个步骤:
查找路由表中的数据报的目标IP地址完全匹配的主机IP地址。如果找到,就是用该路由项,没找到则转步骤2.
查找路由表中的数据报目标IP地址具有相同网络ID的网络IP地址。如果找到,就使用该路由项;没找到则转步骤3.
选择默认路由项,这通常意味着数据报的下一跳路由是网关。
五、IP转发
前文提到,不是发送给本机的IP数据报将由数据报转发子模块来处理。路由器都能执行数据报的转发操作,而主机一般只能发送和接受数据报,这是因为主机上/proc/sys/net/ipv4/ip_forward内核参数默认被设置为0.我们可以通过修改它来实现主机的数据报转发功能。
对于允许IP数据报转发的系统,数据报转发子模块将对期望转发的数据报执行如下操作:
检查数据报头部的TTL值。如果TTL值已是0,则丢弃该数据报。
查看数据报头部的严格源路由选择选项。如果该选项被设置,则检查数据报的目标IP地址是否是本机的某个IP地址。如果不是,则发送一个ICMP源站选路失败报文给发送端。
如果有必要,则给源端发送一个ICMP重定向报文,以告诉它一个更合理的下一跳路由器。
将TTL值减1
处理IP头部选项。
如果有必要,则执行IP分片操作。
六、ICMP重定向报文
ICMP重定向报文也能用于更新路由表。
1、ICMP重定向报文
前边讨论过ICMP报文头部的3个固定字段:8位类型、8位代码和16位校验和。ICMP重定向报文的类型值是5,代码字段有4个可选值,用来区分不同的重定向类型。以下介绍主机重定向,其代码值是1.
ICMP重定向报文的数据部分含义很明确,它给接收方提供了如下两个信息:
引起重定向的IP数据报的源端IP地址。
应该使用的路由器的IP地址。
接受主机根据这两个信息就可以断定引起重定向的IP数据报应该使用哪个路由器来转发,并且以此来更新路由表(通常是更新路由表缓冲,而不是直接更改路由表)。
/proc/sys/net/ipv4/conf/all/send_redirects内核参数指定是否允许发送ICMP重定向报文,而/proc/sys/net/ipv4/conf/all/accept_redirects内核参数则指定是否允许接收ICMP重定向报文。一般来说,主机只能接收ICMP重定向报文,而路由器只能发送ICMP重定向报文。
七、IPv6头部结构
IPv6协议是网络层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解决了IPv4地址不够用的问题,还做了很大的改进。比如,增加了多播和流的功能,为网络上多媒体内容的质量提供精细的控制;引入自动配置功能,使得局域网管理更方便;增加了专门的网络安全功能等。
1、IPv6固定头部结构
IPv6头部由40字节的固定头部和可变长的扩展头部组成。如下:
4位版本号指定IP协议的版本。对IPv6来说,其值是6
8位通信类型指示数据流通信类型或优先级,和IPv4中的TOS类似
20位流标签是IPv6新增加的字段,用于某些对连接的服务质量有特殊要求的通信,比如音频或视频等实时传输的数据传输
16位净荷长度指的是IPv6扩展头部和应用程序长度之和,不包括固定头部长度。
8位下一个包头指出紧跟IPv6固定头部后的包头类型,如扩展头或某个上层协议头。它类似于IPv4头部中的协议字段,且相同的取值有相同的含义。
8位跳数限制和IPv4中的TTL含义相同
IPv6用128来表示IP地址,使得IP地址的总量达到了2的128次方,足够使用。
32位表示的IPv4地址一般用点分十进制来表示,而IPv6地址则使用十六进制字符串表示,比如“FE80:0000:0000:0000:1234:5678:0000:0012”可见,IPv6地址用“:”分割成8组,每组包含2字节。但这种方法过于麻烦,通常可以使用所谓的零压缩法来将其简写,也就是省略连续的、全零的组,比如“FE80::1234:5678:0000:0012”。不过零压缩法对一个IPv6地址只能使用一次,比如上面的例子中,字节组“5678”后面的全零组就不能再省略,否则我们就无法计算每个“::”之间省略了多少个全零组。
2、IPv6扩展头部
可变长的扩展头部使得IPv6能支持更多的选项,并且很便于将来的扩展需要。它的长度可以是0,表示数据报没有使用任何扩展头部。一个数据报可以包含多个扩展头部,每个扩展头部的类型由前一个头部中的下一个报头字段指定。目前可以使用的扩展头部如下: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特点:1.无连接 2.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可靠传输) 3.面向报文 4.无拥塞控制 5.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6.首部开销小
封包格式及各字段分析
封包格式
字段分析
(1)源端口: 占16位、源端口号。在需要对方回信时选用。不需要时可用全0。
(2)目的端口: 占16位、目的端口号。这在终点交付报文时必须使用。
(3)长度: 占16位、UDP用户数据报的长度,其最小值是8(仅有首部)。
(4)检验和: 占16位、检测UDP用户数据报在传输中是否有错。有错就丢弃。
数据包分析
其他相关
端口:
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这里分为两类,最重要的一类叫做熟知端口号或系统端口号,数值为0~1023。这些数值可在网址 www .lana.org查到。IANA把这些端口号指派给了 TCP /P最重要的一些应用程序,让所有的用户都知道。当种新的应用程序出现后,IANA必须为它指派一个熟知端口,否则互联网上的其他应用进程就无法和它进行通信。另一类叫做登记端口号,数值为1024~49151。这类端口号是为没有熟知端口号的应用程序使用的。使用这类端口号必须在IANA按照规定的手续登记,以防止重复。
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数值为49152-65535。由于这类端口号仅在客户进程运行时才动态选择,因此又叫做短暂端口号。这类端口号留给客户进程选择暂时使用。当服务器进程收到客户进程的报文时,就知道了客户进程所使用的端口号,因而可以把数据发送给客户进程。通信结束后,刚才已使用过的客户端口号就不复存在,这个端口号就可以供其他客户进程使用。
校验方式和伪首部:
UDP用户数据报首部中检验和的计算方法有些特殊。在计算检验和时,要在UDP用户数据报之前增加12个字节的伪首部。所谓“伪首部”是因为这种伪首部并不是UDP用户数据报真正的首部。只是在计算检验和时,临时添加在UDP用户数据报前面,得到一个临时的UDP用户数据报。检验和就是按照这个临时的UDP用户数据报来计算的。伪首部既不向下传 送也不向上递交,而仅仅是为了计算检验和。上图也给出了伪首部各字段的内容。
起TCP协议,UDP协议当中的东西就少很多了,一般情况下,运输层中TCP和UDP是占主导地位的,将TCP和UDP类比学习,将会比较透彻。
总结:需要C/C++,Linux,golang,Nginx,ZeroMQ,MySQL,Redis,fastdfs,MongoDB,ZK,流媒体,CDN,P2P,K8S,Docker,TCP/IP,协程,DPDK,嵌入式 等。。。资料的关注+私信免费领取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