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简介

       操作系统 OS 是指用于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地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方便地接口和环境,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目标

       方便用户和提高效率。

       作用

  1. OS 是用户与裸机间接口

       操作系统为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了二级访问接口,如下:命令接口、调用接口、图形接口

  1. OS 是资源管理器

       跟踪资源:时刻掌握计算机系统中资源的使用情况。
       分配资源:处理对资源的使用请求,协调冲突,确定资源分配算法。
       回收资源:回收用户释放的资源,方便重新分配。
       保护资源:负责对系统资源的保护,避免受破坏。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以下四类资源:

  • 处理机资源
  • 存储资源
  • 设备资源
  • 文件资源
  1. OS 是虚拟机

       提供硬件的高层界面(虚拟机),取消硬件限制。
       1)操作系统提供无限的内存、CPU。
       2)扩充机器,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

2. 操作系统的发展

2.1 手工操作阶段

       有专业人员负责信息的录入以及录出,交由计算机处理。

       主要缺点:用户独占主机、人机速度矛盾导致资源利用率极低。

2.2 单道批处理系统

       利用磁带把若干个作业分类编成作业执行序列。每个批作业由一个专门的监督程序(Monitor)自动批次处理。

       主要优点:缓解了一定程度的人机速度矛盾,资源利用率有所提升。
       主要缺点:内存中仅能有一道程序运行,只有该程序运行结束之后才能调入下一道程序。CPU 有大量的时间是在空闲等待 I/O 完成。资源利用率依然很低。

2.3 多道批处理系统

       每次往内存中输入多道程序。

       主要优点:多道程序并发执行,共享计算机资源。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CPU 和其他资源保持 “忙碌” 状态,系统吞吐量增大。

       主要缺点:用户响应时间大,没有人机交互功能(用户提交自己的作业之后就只能等待计算机处理完成,中间不能控制自己的作业执行)

2.4 分时系统

       计算机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各个用户/作业服务,各个用户可通过终端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主要优点:用户请求可以被即时响应,解决了人机交互问题。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冰球用户对计算机的操作相互独立,感受不到别人的存在。

       主要缺点:不能优先处理一些紧急任务。操作系统对各个用户/作业都是完成公平的,循环地为每个用户/作业服务一个时间片,不区分任务的紧急性。

2.5 实时系统

       在实时操作系统的控制下,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且要在严格的时限内处理完事件。实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及时性和可靠性

       主要优点:能够优先响应一些紧急任务,某些紧急任务不需时间片排队。

       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的比较
       系统设计目标:分时系统是一种提供随时可供多个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实时系统大多数具有特殊用途的系统。
       交互性强弱:分时具有较强的对话和交互能力,而实时系统交互性弱。
       响应时间的长短:分时只要能满足一般用户能接受的等待时间即可,而实时系统的响应时间要求严格。
       其他:均具备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可靠性。实时系统对及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

2.6 分布式和网络系统

       网络和分布式的区别

       分布式系统的各个计算机之间处于平等地位,无主从关系;网络有一些主从关系。
       分布式系统资源为所有用户共享;而网络有限制地共享。
       根部式系统中一项任务可分给若干处理单元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而网络往往是各司其责。

3. 操作系统特性

3.1 并发性

       并行性: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性: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事件间隔内发生地。宏观上是同时发生的,微观上是交替发生的。

3.2 共享性

       资源共享,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资源共享的方式:

  1. 互斥共享方式
           系统中的某些资源,虽然可以提供给多个进程使用,但一个时间段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该资源

  2. 同时共享方式
           系统中的某些资源,允许一个时间段内由多个进程“同时”对它们进程访问

       并发和共享的关系

       并发和共享互为存在条件

3.3 虚拟性

       一个物理实体映射为若干个对应的逻辑实体(分时或分空间)。

3.3.1 时分复用技术

       利用某设备为一用户服务的空闲时间,又转去为其他用户服务,使设备得到最充分利用。

       (1)虚拟处理机技术:利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为每道程序建立至少一个进程,让多道程序并发执行。
       (2)虚拟设备技术:将一台物理 I/O 设备虚拟为多台逻辑上的 I/O 设备。

3.3.2 空分复用技术

       利用存储器的空闲空间分区域存放和运行其他的多道程序,以此来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3.4 异步性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由于系统资源有限,程序不可能一贯到底,而是走走停停,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这就是进程的异步性。

  1. 异步性也称不确定性,指进程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时间及结果的不确定性
  2. 程序执行结果不确定,不可再现。相同输入与环境下多次运行结果不同
  3. 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程序按异步方式运行。多个进程并发执行,“时走时停”,不可预知每个进程的运行推进快慢,引发执行顺序与时间的不确定。

4. 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4.1 指令

       “指令”就是处理器(CPU)能识别、执行的最基本命令。

       特权指令
       只能在操作系统内核执行的指令,用户态并不能执行。

       用户指令
       既能在用户态执行,由能在内核态执行的指令。

4.2 程序

       内核程序

       操作系统的内核程序是系统的管理者,即可以执行特权指令,也可以执行非特权指令,运行在核心态。

       应用程序
       为了保证系统能安全运行,普通应用程序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运行在用户态。

4.3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4.3.1 内核

       内核是计算机上配置的底层软件,是操作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

       实现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的哪些程序就是内核程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2 大内核

       将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都作为系统内核,运行在核心态。

       优点:高性能。

       缺点:内核代码庞大,结构混乱,难以维护。

4.3.3 微内核

       只把最基本的功能保留在内核。

       优点:内核功能少,结构清晰,方便维护。

       缺点:需要频繁地在核心态和用户态之间切换,性能低。

5. 操作系统的功能

       操作系统五大管理功能

  1. 操作系统接口

       图形接口、命令接口、程序接口

  1. 文件管理

       目录管理、读写管理、权限管理、软件管理、存储空间管理

  1. 进程管理

       进程控制: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或终止)已结束的进程,以及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
       进程调度: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算法选出一个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
       进程同步:用户为多个进程(含线程)的运行进行协调,有进程互斥和进程同步两种方式
       进程通信:实现相互合作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1. 内存管理

       存储分配、存储扩充、存储保护、地址重定位

  1. 外设管理

       设备分配、缓冲管理、设备独立性、设备驱动程序

Logo

鸿蒙生态一站式服务平台。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