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该用户还未填写简介
擅长的技术栈
可提供的服务
暂无可提供的服务
首先做这道题要掌握一个算法——Manacher算法 简要说他就是用来解决回文串相关问题的算法,并不高深 由题意可知,显然每一个和谐群体就是一个长度为奇数的回文串 用Manacher可以求每个位置的回文半径 因为我们只要求奇数个的回文串,那么显然我们不需要在字符串里添加一些无关字符 那么我们用Manacher求出以当前位置为中心的最长回文子串长度 所以我们就会在求的同时搞出最长的len 然后根据对称
这题最重要的是一个模型转换的思想。因为最小割可以代表选择或不选择,那么我们就让每一个最小割的状态分别代表题目所示的每一个状态 先考虑建图,假设A和B是有关联的两点,那么建如下的图 其中S表示源点,代表文科,T表示汇点,代表理科,A,B是互相关联的两点。这张图的意思是,如果某个点与S相连,代表它选择文科,如果与T相连,代表它选择理科 那么我们考虑一下,要怎么样才能使全文,全理,一文一理
可以考虑把1的个数与0的个数的和看成x坐标,1的个数与0的个数的差看成y坐标 向右上走(x坐标加1,y坐标加1)就表示这个字符选择1。 向右下走(x坐标加1,y坐标减1)就表示这个字符选择0。 这样子,如果不考虑限制条件,就表示从(0,0)走n+m步到达(n+m,n−m),这相当于从n+m步中选出m步向右下走,也就是C(n+m,m)。 考虑限制条件,任意前缀中1的个数不少于0的个数,也就是这条路径
在讨论本题的做法前,有必要先分析一下问题的一些特殊性质。 题解区部分题解在性质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读者理解做法。 分析 先给出一些记号: P(s,t):代表树上两点s,t之间的路径(的长度)。D(s,t):代表树上两点s,t之间的路径(的长度),且这条路径是树的最长简单路径(即树的直径)。 另外,为了方便理解,并使得表意清晰,原题中提到的「树的核」均称为「路径」。 以下引理
题意:求x1+y1=n!1的正整数解总数。 首先,不会线筛素数的先去做下LuoguP3383。 开始推导。 x1+y1=n!1 那么x1和y1肯定是小于n!1的。所以x和y肯定都是大于n!的。 我们令 y=n!+k(k∈N∗) 原式变为 x1+n!+k1=n!1 等式两边同乘x∗n!∗(n!+k)得 n!(n!+k)+xn!=x(n!+k) 移项得 n!(n!+k)=x(n
直接进入正题 题目要求所有村庄都能接受到来自水库的水 所以 如果水库建在i处,则一定满足: ∀x∈[1,n],x!=i:heighti>heightx 看出来没有? 需要建水库的村庄,一定是所有村庄中海拔最高的村庄 贪心思想有了 在程序里排个序就好了 怎么样验证从水库出来的水能否到达每个村庄? 大家都讲得很清楚 一个深搜or广搜就好了 时间复杂度:Θ(nlog2n) 复杂度的瓶颈在于排
一、堆的基本概念 堆是计算机科学中一类特殊数据结构的统称。它是一种完全二叉树,即除了最后一层外,其他层都是满的,并且最后一层的节点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在堆中,节点的值与父节点的值有特定的关系,从而分为最大堆和最小堆。 最大堆的特性是对于每个节点,它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这意味着根节点的值是整个堆中的最大值。例如,在一个整数最大堆中,如果根节点的值为 100,那么它的两个子节点
一、Dijkstra算法概述 Dijkstra算法是一种经典的用于求解图中单源最短路径的算法,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W. Dijkstra在1959年提出。以下是对Dijkstra算法的详细概述: 1.1 基本概念 单源最短路径:从图中某一指定顶点(源点)出发,到图中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边权重:在带权图中,每条边都对应一个权重值,代表两顶点之间的距离或成本。 1.2 算法
一、什么是 KMP 算法 KMP算法,全称为Knuth-Morris-Pratt算法,是一种字符串匹配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当出现字符串不匹配时,可以知道一部分文本内容是一定匹配的,可以利用这些信息避免重新匹配已经匹配过的文本。这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m),其中n是文本串的长度,m是模式串的长度,比暴力匹配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KMP算法的核心是利用模式串本身的特点,预处理出一个next数组,
1.1时间复杂度的概念 时间复杂度的定义: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一个函数,它定量描述了该算法的运行时间。一个算法执行所耗费的时间,从理论上说,是不能算出来的,只有你把你的程序放在机器上跑起来,才能知道。但是我们需要每个算法都上机测试吗?是可以都上机测试,但是这很麻烦,所以才有了时间复杂度这个分析方式。一个算法所花费的时间与其中语句的执行次数成正比例,算法中的基本操作的执行次数,为算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