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b6ec64cb9aebd3d350562e4afa54009.png

e562e48f5b3b42f878a6fdf13026af6f.png 1d1f2da08d78e9afa3e528ef6dcb34fb.png

前言

容器技术的出现,对传统的应用程序架构、应用开发发布流程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容器技术能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进行打包,能提供跨环境的一致性,拥有良好的可移植性。而Kubernetes的出现,解决了企业中大规模运行容器的管理问题,它能提供容器的生命周期管理、容器编排的能力。但这两种技术本身不具备完整的容器网络功能,需要依靠第三方提供容器网络功能,CNI(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则为第三方容器网络技术与Kubernetes的集成提供了标准。

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下CNI的功能和原理:首先通过介绍CNI接口规范和CNI插件类型使大家简单了解CNI的概念;然后介绍Kubernetes对CNI的调用流程以及CNI插件的开发方式;最后会结合一个开发的案例,来分享一些CNI开发中需要注意到的事项。

CNI简介

Kubernetes很多容器网络功能的实现都依赖于单独的网络插件,现阶段的网络插件主要有两类:Kubenet与CNI。其中,Kubenet是一个基础的、极其简单的网络插件,本身并不提供跨主机的容器网络转发或网络策略功能;一般Kubernetes的应用场景中,使用较普遍的是CNI插件。

CNI是一个通用接口的标准,定义了一系列用于连接容器编排系统与网络插件的规范,CNI插件通过实现CNI规范,来提供对容器网络的配置功能,CNI插件可以创建管理容器网卡、配置容器DNS、配置容器路由、为容器分配IP等。CNI最初并不是为Kubernetes开发的,而是来自于rkt的runtime中,而除了CNI外,由Docker主导的CNM(Container network model)也为容器网络提供方的接入提供了标准,但由于包括设计灵活性在内的种种因素,Kubernetes最终选择了CNI作为容器网络的接口规范。

a406641f474cbeb6fcea50e27e445db3.png

图 1 CNI架构

Kubernetes中的Kubelet组件在进行pod生命周期的管理时,会调用CNI插件的接口,为Pod配置或释放容器网络。CNI的调用并不像一般组件,通过HTTP、RPC等方式调用,而是通过执行二进制文件的方式进行调用。

CNI接口规范

为了丰富、完善CNI插件的功能,CNI的接口规范是不断的在更新迭代的,最新的版本是0.4.0版本,包括下面4个操作:

1)ADD,用于将容器添加到CNI网络中。2)DEL,用于将容器从CNI网络中清除。3)CHECK,用于判断容器的网络是否如预期设置的。4)VERSION,用于返回插件自身支持的CNI规范版本。

与上一个0.3.1版本的规范最大的区别在于,新添加了CHECK接口。这是由于在以往的CNI规范中,只有ADD、DEL的接口,缺少GET、LIST之类的状态检索接口,这样一来,Kubernetes在调用ADD与DEL接口后,仅依靠这两个接口返回的信息,很难准确的获取到容器网络现在的状态。

详细的操作参数和规范可以参考https://github.com/containernetworking/cni/blob/master/SPEC.md

CNI插件类型

CNI插件根据其实现的功能的不同,分为4类,社区为每一类CNI插件都提供了一些标准CNI实现,实现了一些基础的网络功能:

1)Main:主要的CNI网络插件,一般负责网络设备的创建删除等,可以单独使用。例如bridge插件,可以为容器创建veth pair,并连接到linux bridge上。

2)IPAM:用于管理容器IP资源的CNI插件,一般配合其他插件共同使用。例如host-local插件,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IP池范围、分配要求等,为容器分配释放IP资源。

3)Meta:这类插件功能较杂,比如提供端口映射的portmap插件,可以利用iptables将宿主机端口与容器端口进行映射;提供带宽控制的bandwidth插件,可以利用TC(Traffic Control)对容器的网络接口进行带宽的限制。但这类插件需要与Main插件配合使用,无法单独使用。另外,普遍使用的用于提供完整的容器网络功能的Flannel网络插件也属于这一类,一般会配合bridge插件与host-local插件共同使用。

4)Windows:专门用于Windows平台的CNI插件。

CNI插件可以通过插件链的方式被调用,通过设置CNI的配置文件,可以自由组合各种CNI插件的功能,满足容器网络的需求。以提供完整容器网络解决方案Canal为例,Canal是容器网络插件Flannel与Calico通过特定方式组合部署的,Canal具有Calico的网络策略功能以及Flannel的容器网络路由功能,官方提供的CNI配置文件如下:

{
"name": "canal",
"cniVersion": "0.3.1",
"plugins": [
{
"type": "flannel",
"delegate": {
"type": "calico",
"include_default_routes": true,
"etcd_endpoints": "__ETCD_ENDPOINTS__",
"etcd_key_file": "__ETCD_KEY_FILE__",
"etcd_cert_file": "__ETCD_CERT_FILE__",
"etcd_ca_cert_file": "__ETCD_CA_CERT_FILE__",
"log_level": "info",
"policy": {
"type": "k8s",
"k8s_api_root": "https://__KUBERNETES_SERVICE_HOST__:__KUBERNETES_SERVICE_PORT__",
"k8s_auth_token": "__SERVICEACCOUNT_TOKEN__"
},
"kubernetes": {
"kubeconfig": "/etc/cni/net.d/__KUBECONFIG_FILENAME__"
}
}
},
{
"type": "portmap",
"capabilities": {"portMappings": true},
"snat": true
}
]
}

在plugins字段下包含了使用的插件,其中type字段表示使用的插件类型,可以看到配置文件里包括了两个CNI插件:flannel与portmap,两个插件会通过插件链的方式被调用。首先是flannel插件,flannel中的delegate字段表示flannel会将一些容器网络的配置工作交给calico插件完成,这里主要是容器的网络设备的创建与配置,而原始的flannel配置文件中,这部分为bridge插件的配置;接着是portmap插件,portmap中的capabilities字段用来表示此插件具有的一些特殊功能,Kubernetes如果需要对Pod设置hostport功能,则会在调用CNI插件时,带上portMappings所需的参数。

Kubernetes对CNI的调用

由于Kubernetes最新的release版本v1.15.1中使用的仍然是CNI 0.3.1规范,因此下面以CNI release 0.6.0版本(对应CNI 0.3.1规范)进行介绍。

在Kubernetes中,要使用CNI插件作为network plugin时,需要设置Kubelet的--network-plugin、--cni-conf-dir、--cni-bin-dir参数,分别对应:network-plugin的名称(现阶段只有kubenet、cni两个值可以设置);CNI配置的文件夹;CNI二进制的文件夹。

Kubernete对CNI的调用是通过Kubelet完成的,而kubelet通过CRI(Container Runtime Interface,容器运行时的接口规范)来操作容器,因此CNI的调用最终是由CRI完成的,以内置的一种CRI实现——dockershim为例,调用流程如下图。其中需要说明的是,Kubernetes中的Pod是一组容器的集合,而Kubernetes将这一组容器分为sandbox与container,创建sandbox时,会创建NetworkNamespace,而其他的container,会与sandbox共享这个NetworkNamespace,因此,只有在CRI操作sandbox类型的容器时,才会调用CNI。

c66d8c0a30138aadf7369dd8eb79078f.png

图 2 Kubelet对CNI的调用流程

另外,Kubelet不支持多CNI,这里说的多CNI是指多套CNI网络方案,而不是多个CNI插件,多个CNI插件可以通过插件链的方式进行调用。Kubelet会在--cni-conf-dir指定的目录下查找后缀名为.conf、.conflist、.json的文件,按字符顺序,选择第一个有效的CNI配置文件,来进行NetworkPlugin的初始化,因此Kubelet只会将容器加入一个CNI的容器网络中。

回到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到,最终Kubernetes调用了CNI的AddNetworkList()接口与DelNetWorkList()接口来分别进行容器网络的创建与删除,这两个接口实际上是由CNI库中的CNIConfig结构实现。理解了这两个方法,就能理解CNI的调用流程。

func (c *CNIConfig) AddNetworkList(list *NetworkConfigList, rt *RuntimeConf) (types.Result, error) {}

func (c *CNIConfig) DelNetworkList(list *NetworkConfigList, rt *RuntimeConf) error {}

首先来看下接口的参数,参数有两个:一是NetworkConfigList,包含CNI配置文件的内容。为什么叫List呢,其实是对应的conflist后缀的CNI配置文件,conflist后缀的配置文件表示的是一组CNI插件的配置,与conf后缀的CNI配置文件相对应,上面介绍的Canal的CNI配置文件就是conflist,包含了2个plugin:flannel与portmap。二是RuntimeConf,是由Kubernetes生成的,提供了容器网络配置的必要参数以及规则。RuntimeConf结构如下所示:

type RuntimeConf struct {
ContainerID string
NetNS string
IfName string
Args [][2]string
// A dictionary of capability-specific data passed by the runtime
// to plugins as top-level keys in the 'runtimeConfig' dictionary
// of the plugin's stdin data. libcni will ensure that only keys
// in this map which match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plugin are passed
// to the plugin
CapabilityArgs map[string]interface{}
}

其中,ContainerID、NetNS分别为需要配置的容器ID以及容器对应的NetworkNamespace路径,IfName为需要创建的容器网络接口名称,Args包含一些必要的参数。

而Kubernetes生成的RuntimeConf值如下,需要提到的是,Kubernetes传递的IfName始终为“eth0”,这是由于现阶段Kubernetes不会通过AddNetworkList接口返回的Results获取Pod的IP值,而是通过执行nsenter命令去获取容器里eth0网卡的IP,但这种方式限制了Pod多网卡、多CNI插件的场景(根据相关的注释可以看出,后续Kubernetes会使用AddNetworkList接口返回的IP,只有当返回的Results中IP丢失时,才会采用nsenter命令去获取)。在Args方面,kubernetes会将Pod的Name与Pod所在的Namespace作为参数传递,CNI插件可以使用Namespace/Name的组合作为容器的唯一标识。

 rt := &libcni.RuntimeConf{
ContainerID: podSandboxID.ID,
NetNS: podNetnsPath,
IfName: network.DefaultInterfaceName,
Args: [][2]string{
{"IgnoreUnknown", "1"},
{"K8S_POD_NAMESPACE", podNs},
{"K8S_POD_NAME", podName},
{"K8S_POD_INFRA_CONTAINER_ID", podSandboxID.ID},
},
}

AddNetworkList()方法会顺序执行CNI配置文件里的CNI插件的二进制文件,执行ADD操作,每次执行都会将NetworkConfigList、RuntimeConf以及上一个插件返回的Results,编码成Json格式,以命令行参数的方式传递到CNI插件中。DelNetworkList()与AddNetworkList()类似,不同在于:是逆序执行DEL操作,同时不会传递上一个插件返回的Results。

CNI插件开发

CNI插件的开发比较简单,需要使用到skel包(github.com/containernetworking/cni/pkg/skel),实现如下的两个接口并注册即可。从接口的名称中就可以看出,两个接口分别对应了CNI规范里的ADD操作和DEL操作。

func cmdAdd(args *skel.CmdArgs) error {}
func cmdDel(args *skel.CmdArgs) error {}

skel包实现了CNI插件的命令行参数的设置、解析,根据命令行的参数调用注册的cmdAdd方法与cmdDel方法,其中skel.CmdArgs包含了完整的Json格式的命令行参数。通过skel包,可以很方便的按照CNI规范开发自己的CNI插件。

func main() {
skel.PluginMain(cmdAdd, cmdDel, version.All)
}
func cmdAdd(args *skel.CmdArgs) error {
//add network
}
func cmdDel(args *skel.CmdArgs) error {
//del network
}

案例:hostport随机分配

在Kubernetes中,Pod的生命周期都是短暂的,可以随时删除后重启,而每次重启,Pod的ip地址又会被分配。因此Kubernetes中访问Pod主要是依赖服务发现机制,Kubernetes提供了Cluster IP、Nodeport、Ingress、DNS等机制,用于将流量转发到后端的一组Pod中。

除了这类一个地址对应后端多个Pod的访问方式外,Kubernetes还为Pod提供了一种一对一的访问方式,用户可以为Pod设置hostport,将Pod的端口映射到宿主机端口。但hostport有如下的缺点:

1)需要手动设定,而且还不能和Nodeport冲突,而Nodeport是支持随机分配的,这样就导致手动设定hostport较复杂。

2)一个Deployment的所有Pod都只能设置为同一个hostport,那么Pod数量就会受到Kubernetes集群的节点数量的限制,当Pod数量超过节点数量,如果希望所有Pod都能正常运行,则必定有两个Pod会调度到同一个节点,出现端口的冲突。

3)不像Nodeport,hostport只能映射到Pod所在宿主机的端口,如果Pod发生迁移,访问地址需要重新获取。

因此,我们希望能实现一种hostport方式,能自动分配端口进行映射,同时能够将完整的访问地址更新在Pod的annotation中。最终我们选择使用CNI完成这项工作,而不是将这个逻辑添加在Kubernetes中,主要是考虑到版本升级的影响,选择了对Kubernetes侵入性最小的方案。由于portmap插件已经实现了端口映射的功能,我们需要做的只有管理、分配映射端。这个功能本身实现起来并不难,但有些设计上的细节可以和大家分享下。

参数如何传递

portmap插件需要具体的端口参数进行iptables配置,这些参数其实来自于RuntimeConf,而前面介绍过,参数的传递是如下图所示的,RuntimeConf由kubernetes设置好发送到各个CNI,各个CNI之间只会通过PreResults(即前一个CNI插件的结果)传递,因此采用插件链的方式是不可行的。

443a4f48f083b4a632dd82694b31a6cd.png

图 3 CNI的参数传递

我们选择了在Kubelet与原始的CNI之间添加一层CNI,通过这层CNI插件,可以灵活的控制传递的参数,hostport随机分配的功能就可以在这里实现。

另外,这层CNI也能解决Kubelet仅使用“第一个有效的CNI配置文件”的问题,因为后续怎么调用CNI完全由我们来控制,这也是目前很多的多CNI插件的实现方式。当然,多CNI会更加复杂,里面还涉及多CNI之间的路由配置冲突等问题(这主要还是由于CNI接口给了各个CNI插件足够的权限,去完全配置容器的网络),而我们这里只需要进行传递参数的修改。

4f00884fe4563bc8047966152c2a2e95.png

图 4 hostport随机分配组件采用的参数传递方式

更新Pod的annotation

一般来说,Pod对象的修改会引起Kube-scheduler对pod的重新调度,然后Pod会在新的节点进行Pod的创建、CNI的调用等,但Pod的annotation的更改不会导致重新调度。因此,除非你的CNI插件有特殊的使用场景,否则CNI插件最多只修改Pod的annotation。比如在hostport随机分配的CNI中,我们将Pod当前所在的宿主机IP与分配的Hostport,作为Pod的访问方式写入Pod的annotation。

Del接口的健壮性

Kubelet调用CNI的Del接口的场景有多种,比如用户删除Pod,Kubernetes GC进行资源释放,Pod状态和预期设定的不一致等,为了使Del接口在这些场景中都能正常运行,需要尽可能的满足一些要求。

1)需要考虑到短时间内使用相同的参数多次调用Del接口的情况,Del接口要能够正常运行。一般当Del接口一次调用,需要删除或更新多种资源时,需要特别注意。比如我们在释放hostport的时候,需要进行删除本地的分配记录、更新用于记录port资源的位图等操作,即使在更新位图的时候发现端口已经被释放,也会尝试继续进行后面分配记录的删除等流程。

2)能允许Del空的资源,当需要释放的资源未找到的时候,可以认为资源已经进行过释放了。这个和上面一条说的有些类似,在Kubelet中,如果CNI返回的错误中有“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代码逻辑如下),会忽略错误,但CNI插件最好能自己完成这个逻辑。因此,即使在释放hostport的过程中,找不到port被分配的情况,接口也会返回释放成功,只需要最终的状态符合预期。

  err = cniNet.DelNetworkList(netConf, rt)
// The pod may not get deleted successfully at the first time.
// Ignor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error in case the network has already been deleted in previous attempts.
if err != nil && !strings.Contains(err.Error(),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klog.Errorf("Error deleting %s from network %s/%s: %v", pdesc, netConf.Plugins[0].Network.Type, netConf.Name, err)
return err
}

3)Del接口不要通过查询Pod对象来获取相关参数,需要考虑到执行Del操作时,kube-apiserver中已删除相应的Pod对象的情况。一般来说,Kubelet会把要释放的资源传递给CNI,比如Pod的IP、hostport端口等,但在我们做的hostport随机分配插件中,Kubelet是不感知我们分配的端口的,虽然我们在Pod的annotation中有存储端口,但我们还是需要本地存储一份Pod与端口的分配记录,以供Del接口使用。

总结

CNI规范为CNI插件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使得Kubernetes与容器网络的实现解耦,文章介绍了一些基础的CNI开发,而较复杂的容器网络方案,除了CNI插件外,一般还需要配合Controller进行资源的同步(比如Kubernetes Networkpolicy的同步),甚至需要开发组件接管Kubernetes的Service网络,代替Kube-proxy的功能,以实现一个完整的容器网络实现方案。

End

往期精选

1

【干货分享】硬件加速介绍及Cyborg项目代码分析

2

【干货分享】BC-MQ大云消息队列高可用设计之谈

3

【大云制造】为云而生 - 大云BEK内核

71bbe449547c87b37a5b9f8b8615365d.png

Logo

K8S/Kubernetes社区为您提供最前沿的新闻资讯和知识内容

更多推荐